书接上回,老者正和林之洋说话呢,就听见那边有人问主人:“‘比肩民’打《孟子》里的五个字,是不是‘不能以自行’啊?”主人说对。
唐敖听了,就跟多九公说,那两句《滕王阁序》打一个药名,他大概猜到了。于是问主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是不是‘生地’?”主人说没错,然后就把赏赐的东西送了过来。
林之洋说自己也猜到几个国名,就问主人:“‘腿儿相压’是不是‘交胫国’?‘脸儿相偎’是不是‘两面国’?‘孩提之童’是不是‘小人国’?‘高邮人’是不是‘元股国’?”主人都应了是,也把赐物送了来。
唐敖偷偷问林之洋,“高邮人”怎么会是“元股国”。林之洋说,高邮人外号叫“黑尻”,让唐敖琢磨琢磨黑尻的样子,就知道他猜得对不对了。多九公觉得奇怪,高邮人的这个外号,怎么外国人也知道。
林之洋得了不少东西,就更来劲了,又问主人:“‘游方僧’打《孟子》里四个字,是不是‘到处化缘’?”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唐敖脸都红了,赶紧说是朋友故意开玩笑,然后问主人是不是“所过者化”,主人说是,便又送了赐物。
多九公正暗暗埋怨林之洋,书不熟就该问问他们,别这么急。结果林之洋又问:“‘守岁’两个字打《孟子》里一句,是不是‘要等新年’?”结果大家又笑了。多九公忙说朋友爱开玩笑,让大家别见怪,然后问主人是不是“以待来年”,主人说是。
多九公给唐敖使了个眼色,于是两人起身说,多谢主人厚赐,他们还要赶路,就先告辞了,以后有机会再来请教。随后,主人便送他们到门外,三人来到热闹的街上。
这时,多九公说,他见有那么多灯谜,正想多打几条显显本事,林之洋却再三催着出来,这真没必要。林之洋听了,就不乐意了,说自己好好的在猜谜,哪催他们了,还怪多九公打断他。唐敖说,《孟子》是大家都熟悉的,林之洋不记得就该问问他们,偏偏随口乱编,惹得人家都笑话咱,他和九公在旁边都站不住了,这不就等于催着走嘛。
林之洋说:“我本来只想多猜几个灯谜,装装体面,哪知道反倒被人笑话。反正他们也不知道我的名字,爱笑笑去呗。今天是中秋佳节,幸亏回来的早,要是光顾着猜谜,还耽误咱们喝酒赏月呢。”
唐敖问:“之前在劳民国的时候,九公你说过‘劳民长寿,智佳人短命’。既然智佳人短命,那怎么看到的都是老头呢?”多九公解释说:“唐兄你只看到他们头发胡子都白了,哪知道那些老头才三四十岁,他们的胡子还没长出来就先白了。”唐敖追问这是为啥,多九公说:“这儿的人最擅长天文、占卜、勾股算法这些,各种奇巧技艺没有不精通的。而且他们还总爱争强好胜,绞尽脑汁想些新奇花样,非要和别人比个高低,所以邻国都叫他们‘智佳’。他们整天琢磨这些,时间长了便耗尽了心血,所以不到三十岁,两鬓就像霜一样白了,到四十岁,就跟咱们这儿七十多岁的人似的,所以从来没有长寿的。不过话说回来,跟伯虑国比起来,这儿的人就算高寿了。”林之洋打趣道:“他们见我年轻,叫我小哥,哪儿知道我还是他们老兄呢。”
唐敖说:“咱们虽然少猜了几个灯谜,好在天色还早,还能好好逛逛。”于是三人又到各处看花灯,打听算数的事儿。好在这儿晚上不宵禁,花灯一整晚都不熄,他们足足逛了一夜。回到船上喝了几杯酒,天就已经亮了。林之洋笑道:“现在月亮没赏成,倒要赏太阳了。”
水手们收拾好船准备出发。枝兰音的病已经好了,就写了一封家信,托九公帮忙找顺路的船寄回去。在船上没事的时候,她就读书解闷,或者跟婉如一起写些诗赋,然后请唐敖指点。
走了几天,船到了女儿国,停在了岸边。多九公来约唐敖上岸去逛逛。唐敖因为听说过唐太宗派唐三藏西天取经时,路过女儿国,差点被国王留住没能出来,所以不敢上岸。
多九公笑着说:“唐兄你担心得是有道理,但这个女儿国和那个女儿国不一样。要是唐三藏经过的那个女儿国,不光唐兄不该上去,就算林兄明知能赚大钱,也不敢贸然上去。这儿的女儿国另有不同,历来就有男子,也是男女结合,和咱们那儿一样。跟别处不一样的是,男子穿衣裙,当妇人,管家里的事;而女子穿靴戴帽,当男人,管外面的事。男女虽然也配对成亲,但内外分工却和别的地方相反。”
唐敖问:“男的当妇人,管家里的事,脸上要涂脂抹粉吗?两只脚要用布缠起来吗?”林之洋说:“听说他们最爱缠足了,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小户人家,都觉得小脚金贵;要说脂粉,那更是少不了的。幸亏我生在天朝,要是生在这儿,也让我裹脚,那可就太坑人了!”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张货单,“妹夫,你看,上面这些货物就是在这儿卖的。”
唐敖接过来,只见上面写的都是脂粉、梳篦之类妇女用的东西。看完就递回去说:“当初我们从岭南出发,清点货物时,我见带了这么多这类东西,还特别不理解,今天才知道是为了这儿呀。单子上既然把货物列清楚了,怎么不写上价钱呢?”林之洋说:“在海外卖货,哪能预先开价,得看他们缺什么,我就把什么卖贵点。到时候随机应变,这是我们跑洋行讨巧的地方。”
唐敖又问:“这儿虽然叫女儿国,也不是全是女人,为啥要买这些东西?”多九公说:“这儿一直以来的风俗就是,从国王到老百姓,做事都很俭朴,就只有一个毛病,特别
        唐敖听了,就跟多九公说,那两句《滕王阁序》打一个药名,他大概猜到了。于是问主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是不是‘生地’?”主人说没错,然后就把赏赐的东西送了过来。
林之洋说自己也猜到几个国名,就问主人:“‘腿儿相压’是不是‘交胫国’?‘脸儿相偎’是不是‘两面国’?‘孩提之童’是不是‘小人国’?‘高邮人’是不是‘元股国’?”主人都应了是,也把赐物送了来。
唐敖偷偷问林之洋,“高邮人”怎么会是“元股国”。林之洋说,高邮人外号叫“黑尻”,让唐敖琢磨琢磨黑尻的样子,就知道他猜得对不对了。多九公觉得奇怪,高邮人的这个外号,怎么外国人也知道。
林之洋得了不少东西,就更来劲了,又问主人:“‘游方僧’打《孟子》里四个字,是不是‘到处化缘’?”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唐敖脸都红了,赶紧说是朋友故意开玩笑,然后问主人是不是“所过者化”,主人说是,便又送了赐物。
多九公正暗暗埋怨林之洋,书不熟就该问问他们,别这么急。结果林之洋又问:“‘守岁’两个字打《孟子》里一句,是不是‘要等新年’?”结果大家又笑了。多九公忙说朋友爱开玩笑,让大家别见怪,然后问主人是不是“以待来年”,主人说是。
多九公给唐敖使了个眼色,于是两人起身说,多谢主人厚赐,他们还要赶路,就先告辞了,以后有机会再来请教。随后,主人便送他们到门外,三人来到热闹的街上。
这时,多九公说,他见有那么多灯谜,正想多打几条显显本事,林之洋却再三催着出来,这真没必要。林之洋听了,就不乐意了,说自己好好的在猜谜,哪催他们了,还怪多九公打断他。唐敖说,《孟子》是大家都熟悉的,林之洋不记得就该问问他们,偏偏随口乱编,惹得人家都笑话咱,他和九公在旁边都站不住了,这不就等于催着走嘛。
林之洋说:“我本来只想多猜几个灯谜,装装体面,哪知道反倒被人笑话。反正他们也不知道我的名字,爱笑笑去呗。今天是中秋佳节,幸亏回来的早,要是光顾着猜谜,还耽误咱们喝酒赏月呢。”
唐敖问:“之前在劳民国的时候,九公你说过‘劳民长寿,智佳人短命’。既然智佳人短命,那怎么看到的都是老头呢?”多九公解释说:“唐兄你只看到他们头发胡子都白了,哪知道那些老头才三四十岁,他们的胡子还没长出来就先白了。”唐敖追问这是为啥,多九公说:“这儿的人最擅长天文、占卜、勾股算法这些,各种奇巧技艺没有不精通的。而且他们还总爱争强好胜,绞尽脑汁想些新奇花样,非要和别人比个高低,所以邻国都叫他们‘智佳’。他们整天琢磨这些,时间长了便耗尽了心血,所以不到三十岁,两鬓就像霜一样白了,到四十岁,就跟咱们这儿七十多岁的人似的,所以从来没有长寿的。不过话说回来,跟伯虑国比起来,这儿的人就算高寿了。”林之洋打趣道:“他们见我年轻,叫我小哥,哪儿知道我还是他们老兄呢。”
唐敖说:“咱们虽然少猜了几个灯谜,好在天色还早,还能好好逛逛。”于是三人又到各处看花灯,打听算数的事儿。好在这儿晚上不宵禁,花灯一整晚都不熄,他们足足逛了一夜。回到船上喝了几杯酒,天就已经亮了。林之洋笑道:“现在月亮没赏成,倒要赏太阳了。”
水手们收拾好船准备出发。枝兰音的病已经好了,就写了一封家信,托九公帮忙找顺路的船寄回去。在船上没事的时候,她就读书解闷,或者跟婉如一起写些诗赋,然后请唐敖指点。
走了几天,船到了女儿国,停在了岸边。多九公来约唐敖上岸去逛逛。唐敖因为听说过唐太宗派唐三藏西天取经时,路过女儿国,差点被国王留住没能出来,所以不敢上岸。
多九公笑着说:“唐兄你担心得是有道理,但这个女儿国和那个女儿国不一样。要是唐三藏经过的那个女儿国,不光唐兄不该上去,就算林兄明知能赚大钱,也不敢贸然上去。这儿的女儿国另有不同,历来就有男子,也是男女结合,和咱们那儿一样。跟别处不一样的是,男子穿衣裙,当妇人,管家里的事;而女子穿靴戴帽,当男人,管外面的事。男女虽然也配对成亲,但内外分工却和别的地方相反。”
唐敖问:“男的当妇人,管家里的事,脸上要涂脂抹粉吗?两只脚要用布缠起来吗?”林之洋说:“听说他们最爱缠足了,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小户人家,都觉得小脚金贵;要说脂粉,那更是少不了的。幸亏我生在天朝,要是生在这儿,也让我裹脚,那可就太坑人了!”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张货单,“妹夫,你看,上面这些货物就是在这儿卖的。”
唐敖接过来,只见上面写的都是脂粉、梳篦之类妇女用的东西。看完就递回去说:“当初我们从岭南出发,清点货物时,我见带了这么多这类东西,还特别不理解,今天才知道是为了这儿呀。单子上既然把货物列清楚了,怎么不写上价钱呢?”林之洋说:“在海外卖货,哪能预先开价,得看他们缺什么,我就把什么卖贵点。到时候随机应变,这是我们跑洋行讨巧的地方。”
唐敖又问:“这儿虽然叫女儿国,也不是全是女人,为啥要买这些东西?”多九公说:“这儿一直以来的风俗就是,从国王到老百姓,做事都很俭朴,就只有一个毛病,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