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来的机会-《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

  儿子,你高考分数线出来了吗?打了多少分。一个面容略显沧桑的男子对陆宇说到。

  陆宇略微迟疑片刻,语气颇沮丧的说到:爸,我只打了306分。。可能上不了大学了。

  陆大山愣住了,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裤腿上摩挲着。306分。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砸在他的心上,但他很快掩饰住自己的失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没事,儿子,人生路长着呢。”他声音沙哑,“先吃饭,你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饭桌上的气氛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陆宇的母亲李娟不时偷瞄儿子,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陆宇机械地往嘴里扒着饭,食不知味。

  饭后,陆大山把儿子叫到院子里。夏夜的微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白天的燥热。

  “跟爸说实话,这分数是你真实水平吗?”陆大山点燃一支烟,猩红的火点在黑暗中明明灭灭。

  陆宇低下头,脚尖碾着地上的小石子:“我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模考都在400分左右的...”

  “考前那几个月,你天天关在房里,是在学习还是...”陆大山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陆宇猛地抬头:“爸!我当然是在学习!我...”他的声音又低下去,“我就是太紧张了,考试那两天几乎没睡着...”

  陆大山长长吐出一口烟,沉默良久。

  “那你打算怎么办?专科还是出去打工?”

  “我...我不知道。”陆宇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复读吧。”陆大山突然说。

  陆宇愣住了:“复读?可是...那要花很多钱...”

  “钱的事不用你操心。”陆大山掐灭烟头,“我就问你想不想再试一次?”

  陆宇的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光亮,但很快又黯淡下去:“要是...要是明年还考不好呢?”

  “那至少我们努力过了,不后悔。”陆大山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明天我去打听打听复读学校的事。”

  那一夜,陆宇辗转反侧。复读意味着又要面对无数个刷题的深夜,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他想起查分时那一刻的心碎,想起同学们在群里晒录取通知书的场景,一股不甘心从心底涌起。

  “我一定要考上。”他在黑暗中握紧了拳头。

  第二天一早,陆大山就出门了。晚上回来时,他带回来几张复读学校的招生简章。

  “县一中的复读班最好,但学费也最贵,一学期要六千。”陆大山把简章摊在桌上,“二中便宜些,四千五。还有这个私立高考辅导学校,号称押题准,但学费要八千。”

  陆宇看着那些数字,心里一阵发紧。他知道,父母一个月收入加起来也不过四五千。

  “要不...我还是去读专科吧?”他小声说。

  “胡说!”李娟第一次开口,“专科和本科能一样吗?你爸和我辛苦一辈子,就指望你有出息。钱的事你别管,我们还有点积蓄。”

  最终,他们选择了县一中的复读班。陆大山说:“贵有贵的道理,既然决定复读,就选最好的。”

  报名那天,陆宇跟着父亲来到县一中。看着那些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同龄人兴高采烈的模样,陆宇感到一阵刺痛。他低下头,加快脚步走向复读班报名处。

  队伍排得很长,大多是面色凝重的学生和忧心忡忡的家长。陆宇意外地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同班的李强和隔壁班的王萌。他们相视苦笑,算是打了招呼。

  “姓名?原毕业学校?高考分数?”负责登记的老师头也不抬地问。

  “陆宇,县二中,306分。”陆宇小声回答。

  老师终于抬起头,推了推眼镜:“306?这个分数有点低啊。我们复读班要求最低320分才能进。”

  陆宇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求助地看向父亲。

  陆大山急忙上前:“老师,通融通融吧,孩子就是考试发挥失常,平时成绩好着呢。”

  老师摇摇头:“规定就是规定。要不你们去看看其他学校?”

  就在这时,一位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师走了过来:“老张,什么事?”

  “杨老师,这孩子分数不够,想进咱们复读班。”

  杨老师打量了一下陆宇:“为什么想复读?”

  陆宇鼓起勇气:“我...我想再试一次。我知道这次考得不好,但我真的想上大学。”

  杨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对登记老师说:“让他试试吧。我带的班。”

  “可是杨老师...”

  “责任我负。”杨老师转向陆宇,“不过我有个条件。第一次月考如果进不了班级前一半,你就得自己离开。同意吗?”

  陆宇用力点头:“同意!谢谢老师!”

  就这样,陆宇成了县一中复读班的学生。开学第一天,杨老师站在讲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全班六十多名学生。

  “我知道,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气。”杨老师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不甘心,不服气,不相信自己就只能考那么点分数。很好,就是要这股劲!”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但光有劲不够。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完全按照我的要求来做。我带了二十年复读班,最知道怎么把你们送进大学校门。信任我,你们就成功了一半。”

  接着,杨老师宣布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早上六点半到校,晚上十点离校;手机一律上交,周末才发还;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每次考试后都要写总结分析...

  “最后,”杨老师加重语气,“我要你们每个人写一封信给一年后的自己,描述你希望明年今天的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密封好后交给我,明年高考前还给你们。”

  陆宇咬着笔杆,思考了很久,终于落笔:

  “亲爱的陆宇: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希望你已经准备好了走进高考考场。这一次,你不会再慌张,不会再失眠。因为你已经付出了全部努力,你值得一个好成绩。我希望你能被省理工大学录取,学习计算机专业。不要让爸妈失望,更不要让自己失望。加油!”

  信纸被装进信封,郑重地交给杨老师。从那一刻起,陆宇感到一种奇异的决心——他一定要让信中的预言成真。

  复读的生活比想象中还要艰苦。每天清晨五点半,陆宇就要起床赶第一班公交车去县城。课堂上,老师们讲得飞快,几乎不给他们消化吸收的时间。

  “复读不是重新学,而是查漏补缺。”杨老师反复强调,“你们的重点是弱科和常错题。”

  陆宇最弱的是数学。第一次周考,他只得了38分,满分150。看着卷子上密密麻麻的红叉,他几乎要崩溃。

  “看不懂?”不知何时,杨老师站在了他身后。

  陆宇羞愧地点点头。

  “从今天开始,每天晚饭后到我办公室来,我给你补半小时基础。”杨老师说完就走了,不容拒绝。

  就这样,陆宇开始了额外的数学辅导。杨老师的方法很特别——他不讲难题,专攻基础。

  “高考数学70%都是基础题,把这些拿到手,你就有105分了。再加上一些中档题,120分没问题。对你来说,够用了。”

  陆宇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盯着最后那道大题,却忽略了前面的大量分数。

  日子在紧张的节奏中飞逝。每天早上六点半到校,晚上十点离校。周六全天上课,只有周日下午休息。陆宇肉眼可见地瘦了,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第二次月考,他总分提高了50分,数学考了72分。虽然还是不高,但进步明显。

  “继续保持。”杨老师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但陆宇看见了他眼里的赞许。

  复读班里的竞争异常激烈。每次考试后,墙上都会贴出排名。有人进步,就有人退步。压力最大的时候,陆宇整夜整夜睡不着,头发一把一把地掉。

  十一月底的一个晚上,陆宇正在啃一道物理题,突然听到压抑的啜泣声。抬头一看,是前排的女生林小雨正对着试卷偷偷抹眼泪。

  陆宇犹豫了一下,递过去一包纸巾:“没事吧?”

  林小雨吓了一跳,慌忙擦干眼泪:“没事,就是这道题总是做不对。”

  陆宇看了一眼:“这题我会,要我教你吗?”

  从那以后,陆宇和林小雨成了学习伙伴。他们互相讲题,互相抽查知识点,互相鼓励。陆宇发现给别人讲解的过程,正好巩固了自己的知识。

  寒冬来临,教室没有暖气,学生们就裹着厚外套学习。手指冻得发僵,写出来的字都歪歪扭扭。陆大山心疼儿子,给他买了个暖手宝,但陆宇很少用——他怕温暖的触感会让人犯困。

  春节假期,复读班只放了五天假。除夕夜,陆宇还在背英语单词。

  “儿子,歇歇吧,过年呢。”李娟端来一盘饺子。

  “妈,等我考上大学,天天陪您过年。”陆宇嘴里塞着饺子,眼睛还盯着单词本。

  大年初三,他就返校自习了。教室里只有寥寥几人,都是最拼命的学生。陆宇看到林小雨也在,相视一笑,各自埋头学习。

  寒假后的第一次模拟考,陆宇考了428分。这个分数已经够得上二本线了。他兴奋地跑回家,把成绩单拍在桌子上。

  “爸,妈!我上二本线了!”

  陆大山拿着成绩单的手有些发抖,李娟直接抹起了眼泪。

  “好儿子,好儿子...”陆大山喃喃道,“但别骄傲,还要继续努力。”

  陆宇重重地点头:“我知道,我的目标是重本!”

  春天来了,学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每天都是做不完的试卷,讲不完的题。黑板上方的倒计时牌无情地减少着数字:100天,50天,30天...

  压力最大的时候,陆宇差点崩溃。有一次模拟考,他因为粗心丢了许多分,排名倒退十多名。晚自习后,他一个人躲在厕所里,用拳头砸墙,直到手背渗出血迹。

  “陆宇?”是林小雨的声音,“你没事吧?我看到你往这边来了。”

  陆宇赶紧打开水龙头,用冷水冲了把脸:“没事,马上就出去。”

  第二天,林小雨塞给他一张纸条:“不要放弃。我们一起加油。”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陆宇重新振作起来。他把纸条夹在铅笔盒里,每次想放弃时就拿出来看看。

  最后的冲刺阶段,杨老师反而减少了作业量:“现在重要的是保持状态,调整心态。记住,高考考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心态。”

  高考前三天,复读班停了课。杨老师把一年前写的信还给了每个人。

  陆宇颤抖着打开自己的信,读着一年前写下的文字,不禁热泪盈眶。这一年,他瘦了十五斤,做完了两百多套试卷,用完了不知多少支笔芯。无论结果如何,他已经尽了全力。

  高考前一晚,陆宇出乎意料地睡得很香。第二天走进考场时,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

  考试过程中,他谨记杨老师的叮嘱:先易后难,保证正确率。遇到不会的题,果断跳过,不浪费时间。最后居然还有时间检查。

  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响起时,陆宇平静地放下笔。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只有一种释放后的虚脱感。

  走出考场,他看见父母在烈日下等着,父亲手里拿着一瓶冰水,母亲拿着一把遮阳伞。

  “考得怎么样?”李娟迫不及待地问。

  “正常发挥。”陆宇笑了笑,“等分数吧。”

  等待分数的日子比复习还难熬。陆宇尽量不去想,但每晚还是会梦见查分的情景。

  终于到了查分那天,全家人都守在电脑前。陆大山的手心全是汗,李娟不停地念叨着菩萨保佑。

  时间一到,陆宇输入准考证号。页面加载的那几秒钟,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

  分数跳出来的那一刻,全家人都屏住了呼吸。

  513分!

  比去年高了207分!超出一本线二十多分!

  “好小子!”陆大山猛地拍了一下儿子的后背,声音哽咽了,“好小子!”

  李娟已经哭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地抱着儿子。

  陆宇看着屏幕上的数字,眼泪终于夺眶而出。这一年的汗水和泪水,值了!

  接下来的填报志愿环节,全家慎之又慎。根据排名和往年分数线,陆宇最终在第一志愿栏填上了“星城市医科大学

  “就这个了。”他郑重地点了提交按钮。

  等待录取的日子同样煎熬。但有了去年的对比,这次的等待充满了希望。

  七月下旬,录取结果可查。陆宇再次输入准考证号,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陆宇同学,你已被星城市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爸!妈!我考上了!”陆宇跳起来,与父母相拥。

  那天晚上,陆家大摆宴席,请来了所有亲戚朋友。陆大山高兴地喝醉了,逢人就说:“我儿子考上星医大,一本!”

  夜深人静时,陆宇一个人走到院子里。夏夜的风和一年前一样凉爽,但他的心境已然不同。

  他拿出手机,给林小雨发了条信息:“你考得怎么样?”

  很快有了回复:“532分,被师范大学录取了!你呢?”

  “513,星城医科大学”

  “太好了!恭喜!”

  “也恭喜你!大学见?”

  “大学见!”

  陆宇抬头望着满天的星星,想起这一年的艰辛与成长。他明白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好地起飞。

  屋里传来父母的欢笑声,陆宇微笑着向灯光走去。新的生活,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