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佬极其无耻!”,一队英国侦察兵在前线指挥帐篷里破口大骂。
他指着牛津外的一条道路说道,“他们在这里修建了工事,却穿着英国军装,我刚好看见他们在屠杀一队英国援军,如果不是我离开的远,我也会死在这些法国佬枪下!”
军官皱着眉问道:“他们有什么不同!”
英国侦察兵说道:“他们左臂上绑着一根蓝色丝带。”
一名英国军官转身走出营帐,对着传令兵喊道:“立刻骑马告诉附近的军队,告诉他们法国佬穿着我们的军装,他们的左臂上有蓝色丝带。”
法国军队依靠这种下作手段坑死了将近四万紧急增援伦敦的英国陆军。
到此时,英国人终于知道法国佬到底在干什么?
一个英国贵族军官说道:“他们要困死伦敦!然后围点打援!”
英国将军说道:“我们不能这么打,要集合所有的军队从一个方向,向伦敦推进!”
他的手指敲击在南安普顿的方向上,“打掉南安普顿就能夺回朴茨茅斯,那里有大量在建造的海军战舰,决不能让他们落在法国佬手里 ”
将军转身对士兵说道:“去伯明翰告诉英王这里发生的一切”,然后,他再次叫住士兵,“等等,我写一封信你带回伯明翰。”
七月十五日,拿破仑在看每日作战报告,他站起来,笑着说道:“英国人终于知道了,他们增援伦敦的部队已经不再出现。”
一名参谋说道:“伦敦的粮食应该见底了,我们要不要攻击?”
拿破仑摇头,他走到地图面前,指着南安普顿说道,“英国人会强攻这里!”
高级参谋问道:“那我们要不要增加南安普顿的守军”
拿破仑想了想,摇头道:“让南安普顿的两万守军,尽力用胸墙阻击,实在不行,慢慢向着朴茨茅斯撤退,沿路预先埋下重型地雷炸掉桥梁,迟缓英国炮兵的速度。”
拿破仑再次说道,“让牛津的守军派出一万守军向南机动到温切斯特,给英军压力,缓解南安普顿的压力!但告诉他们不要强攻”
最后,拿破仑下达了最关键的命令,“命令五万骑兵从剑桥出兵直逼考文垂,压迫伯明翰!让三千转运兵跟着部队,沿途所有的村落粮食和人口全部搬空!从滨海绍森德登船去法国!”
1818年7月的伦敦,空气中弥漫着焦糊与腐朽的气味。泰晤士河的水位降至百年最低,河床上裸露的淤泥间散落着饿殍。这座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之都,此刻正被法军铁桶般的包围圈扼住咽喉。
城墙上的守军已经连续三日未发一枪。炮筒里残留的火药结成了硬块,就像士兵们干裂的嘴唇上凝结的血痂。每天拂晓时分,守军指挥官威尔逊少校都会登上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用望远镜搜寻地平线上可能出现的援军,但映入眼帘的永远是法军营地里升起的袅袅炊烟。
"最后一袋面粉在昨天用完了。"市长颤抖着声音向市政厅汇报。议会大厦的地下室里,最后三十袋燕麦被堆放在墙角。
议会外守卫的士兵用刺刀抵住饥民们伸来的手掌。街角的面包房门口,一个瘦骨嶙峋的女孩突然倒下,她怀里还紧紧攥着半块发霉的黑面包。
泰晤士河畔的码头区最先陷入混乱。商人们把最后几桶腌鱼搬进仓库,锁匠们用铁链拴住店铺大门。黑市上,一磅马肉的价格涨到了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薪水的水平。有人看见内阁大臣的管家牵着镀金的马车,偷偷向法军阵地运送银器换取面粉。
7月15日正午,法军阵地上响起三声炮响,不是攻击,而是嘲讽。透过望远镜,威尔逊少校看见对面的军官们正用银质餐刀切割着烤得喷香的牛肉。河对岸的格林威治海军造船厂飘来一阵肉香,那是海军最后储备的咸牛肉被煮沸的气味。
夜幕降临时,伦敦塔的钟声格外沉闷。守军们把皮带煮了又煮,直到它们变成坚韧的皮革绳。圣詹姆斯公园的鹿群早已不见踪影,连老鼠都成了抢手货。一个士兵蜷缩在墙角,用刺刀挑开同伴尸体上的军装——他们需要里面的棉花来过滤浑浊的河水。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浓雾时,威尔逊少校最后环顾这座燃烧的城市:大本钟停摆了,议会大厦的圆顶在朝阳下泛着诡异的铜绿色,而泰晤士河的水面上,漂浮着无数白色的泡沫。
伦敦郊外的小镇城墙上弥漫着一股酸腐的气味。威尔逊少校蹲在泥泞的掩体后,看着他手下的士兵们像一排排枯萎的芦苇般瘫坐在胸墙边缘。他们的军装松垮地挂在凸出的肋骨上,脸颊凹陷得像是被炮弹直接轰过。两天了,自从最后一批补给在法军的炮火中化为齑粉,这些曾经骄傲的英国士兵就再也没能填饱过肚子。
"上帝啊..."少校的副官彼得斯中尉捂着肚子,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我...我看见哨兵在啃...在啃步枪的皮带扣..."
威尔逊少校的视线扫过战壕。年轻的二等兵汤普森正用指甲从泥土里抠出最后几粒发霉的燕麦,他的手指已经血肉模糊;老兵哈珀靠在沙袋上,眼睛半睁半闭,嘴角挂着可疑的透明液体——那是人体在极度饥饿时分泌的胃液。远处,法军的旗帜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嘲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守军。
"召集所有人。"少校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的。当二十多名还能站立的士兵拖着步子聚拢过来时,少校注意到连平时最健壮的掷弹兵格林都不得不扶着壕壁才能站稳。
"先生们,"少校努力挺直他同样酸痛的脊背,但饥饿让他的声音比预想的更加微弱,"我们坚守了六十天,比任何人都预计的要久。但看看现在..."他环视着士兵们空洞的眼神,"我们的弹药只剩不到二十发,粮食...已经没有了。"
彼得斯中尉突然跪倒在地,干呕了几声,却只吐出几丝胆汁。少校别过脸去——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胃袋痉挛的疼痛让他几乎无法思考。
"投降吧,长官。"一个年轻的声音从后排传来。少校认出那是列兵贝克,一个上周还在谈论要娶心上人的小伙子。"我们...我们已经杀不动了..."
"我宁愿战死!"格林突然咆哮起来,但他的声音很快变成了痛苦的呻吟。他踉跄着扶住壕壁,指缝间渗出暗红色的血丝——那是牙龈出血的症状,饥饿的士兵们管这叫"死亡之吻"。
少校看着格林缓缓滑坐在地上,这个曾经能单手举起火炮炮弹的老兵,现在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他转向其他士兵,看到的是一张张同样憔悴的脸,有的在无声地流泪,有的只是呆滞地望着远方。
"我以陆军少校的荣誉起誓,"少校慢慢站起身,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已经揉成一团的白手帕——这是他妻子去年寄来的信件里包裹用的,"如果你们同意,我将前去与法军谈判投降条件。"
沉默。只有远处法军营地传来的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提醒着人们那里正有热腾腾的食物被端上餐桌。
"同意。"彼得斯中尉第一个说道,声音轻得像是叹息。接着是贝克,然后是其他人,一个接一个,直到所有幸存的士兵都低声附和。格林没有说话,但当他抬头时,少校从他湿润的眼睛里看到了解脱。
少校郑重地将白手帕系在一根步枪枪管上。当士兵们帮他扶正军帽时,他注意到自己的双手在不受控制地颤抖——不是因为恐惧,纯粹是身体脱水的症状。
"记住,"少校最后环视着这些面如菜色的部下,"投降不等于耻辱。我们为帝国战斗,守卫伦敦到了最后一刻。"
在十二名还能行走的士兵的注视下,威尔逊少校迈出了胸墙。他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每一步都走得笔直。当法军阵地上的哨兵发现这面缓缓移动的白旗时,少校已经能看清对面军官制服上的金穗带了。
"为了英格兰。"他低声说道,然后将步枪横放在胸前,这是标准的投降姿势。白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像一面投降的旗帜,也像一面见证人类极限的旗帜。
法军阵营传来一阵骚动,很快,一名戴着羽饰的军官在几名士兵的陪同下走了过来。当双方距离还有二十码时,少校认出了对方胸前的勋章——那是拿破仑亲自颁发的荣誉军团勋章。
"我代表..."少校刚开口,就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他及时扶住了身旁的步枪,才没有摔倒在地。法军军官快步上前,眼中闪过一丝敬意。
"少校,"他用流利的英语说道,"请允许我先命令我的厨子准备热汤。"
1818年7月16日开始,伦敦外围的据点开始逐步投降!
这一天,六万英军和三十五艘战列舰(十艘是属于为大清建造的战列舰,现在被强征参与战争)开始强攻南安普顿。
这一天,五十艘法国战列舰和各种战舰共105艘,和英国海军的96艘战舰在外海再次进行海上血战。这一次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都无路可退,双方再次在南安普顿的外海进行着极其残酷的海战。大量的英国货船装上炸药跟着英国海军同行,他们的航速不快,但义无反顾的朝着法国海军冲过去,其实是吸引法国海军的炮火,用生命为英国海军分担伤害。
陆地上六万英国陆军,此时拿着一万五千把英国海军线膛步枪,开始和法国陆军开始在南安普顿外进行远距离对射。双方的大炮在咆哮,爆炸弹炸出无数炮弹坑。
英国伯明翰在快速制造线膛步枪,每天能装配超过九百把贝克线膛步枪。
英格兰北方的两万苏格兰军团今天抵达伯明翰开始装备线膛步枪,除了炮兵和辎重兵,全部换装完毕需要18天时间。
但爱尔兰的军队到今天还没有渡过海峡,他们还在犹豫。
英国王室已经逃到爱丁堡,但摄政王乔治四世留在伯明翰指挥作战。
英格兰和法兰西都没有退路!
欧洲中部,普鲁士大败奥地利,三万普鲁士军队打败五万奥地利联军,德军开始沿路开始快速追击奥地利军团,路上全是奥地利人的尸体。
他指着牛津外的一条道路说道,“他们在这里修建了工事,却穿着英国军装,我刚好看见他们在屠杀一队英国援军,如果不是我离开的远,我也会死在这些法国佬枪下!”
军官皱着眉问道:“他们有什么不同!”
英国侦察兵说道:“他们左臂上绑着一根蓝色丝带。”
一名英国军官转身走出营帐,对着传令兵喊道:“立刻骑马告诉附近的军队,告诉他们法国佬穿着我们的军装,他们的左臂上有蓝色丝带。”
法国军队依靠这种下作手段坑死了将近四万紧急增援伦敦的英国陆军。
到此时,英国人终于知道法国佬到底在干什么?
一个英国贵族军官说道:“他们要困死伦敦!然后围点打援!”
英国将军说道:“我们不能这么打,要集合所有的军队从一个方向,向伦敦推进!”
他的手指敲击在南安普顿的方向上,“打掉南安普顿就能夺回朴茨茅斯,那里有大量在建造的海军战舰,决不能让他们落在法国佬手里 ”
将军转身对士兵说道:“去伯明翰告诉英王这里发生的一切”,然后,他再次叫住士兵,“等等,我写一封信你带回伯明翰。”
七月十五日,拿破仑在看每日作战报告,他站起来,笑着说道:“英国人终于知道了,他们增援伦敦的部队已经不再出现。”
一名参谋说道:“伦敦的粮食应该见底了,我们要不要攻击?”
拿破仑摇头,他走到地图面前,指着南安普顿说道,“英国人会强攻这里!”
高级参谋问道:“那我们要不要增加南安普顿的守军”
拿破仑想了想,摇头道:“让南安普顿的两万守军,尽力用胸墙阻击,实在不行,慢慢向着朴茨茅斯撤退,沿路预先埋下重型地雷炸掉桥梁,迟缓英国炮兵的速度。”
拿破仑再次说道,“让牛津的守军派出一万守军向南机动到温切斯特,给英军压力,缓解南安普顿的压力!但告诉他们不要强攻”
最后,拿破仑下达了最关键的命令,“命令五万骑兵从剑桥出兵直逼考文垂,压迫伯明翰!让三千转运兵跟着部队,沿途所有的村落粮食和人口全部搬空!从滨海绍森德登船去法国!”
1818年7月的伦敦,空气中弥漫着焦糊与腐朽的气味。泰晤士河的水位降至百年最低,河床上裸露的淤泥间散落着饿殍。这座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之都,此刻正被法军铁桶般的包围圈扼住咽喉。
城墙上的守军已经连续三日未发一枪。炮筒里残留的火药结成了硬块,就像士兵们干裂的嘴唇上凝结的血痂。每天拂晓时分,守军指挥官威尔逊少校都会登上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用望远镜搜寻地平线上可能出现的援军,但映入眼帘的永远是法军营地里升起的袅袅炊烟。
"最后一袋面粉在昨天用完了。"市长颤抖着声音向市政厅汇报。议会大厦的地下室里,最后三十袋燕麦被堆放在墙角。
议会外守卫的士兵用刺刀抵住饥民们伸来的手掌。街角的面包房门口,一个瘦骨嶙峋的女孩突然倒下,她怀里还紧紧攥着半块发霉的黑面包。
泰晤士河畔的码头区最先陷入混乱。商人们把最后几桶腌鱼搬进仓库,锁匠们用铁链拴住店铺大门。黑市上,一磅马肉的价格涨到了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薪水的水平。有人看见内阁大臣的管家牵着镀金的马车,偷偷向法军阵地运送银器换取面粉。
7月15日正午,法军阵地上响起三声炮响,不是攻击,而是嘲讽。透过望远镜,威尔逊少校看见对面的军官们正用银质餐刀切割着烤得喷香的牛肉。河对岸的格林威治海军造船厂飘来一阵肉香,那是海军最后储备的咸牛肉被煮沸的气味。
夜幕降临时,伦敦塔的钟声格外沉闷。守军们把皮带煮了又煮,直到它们变成坚韧的皮革绳。圣詹姆斯公园的鹿群早已不见踪影,连老鼠都成了抢手货。一个士兵蜷缩在墙角,用刺刀挑开同伴尸体上的军装——他们需要里面的棉花来过滤浑浊的河水。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浓雾时,威尔逊少校最后环顾这座燃烧的城市:大本钟停摆了,议会大厦的圆顶在朝阳下泛着诡异的铜绿色,而泰晤士河的水面上,漂浮着无数白色的泡沫。
伦敦郊外的小镇城墙上弥漫着一股酸腐的气味。威尔逊少校蹲在泥泞的掩体后,看着他手下的士兵们像一排排枯萎的芦苇般瘫坐在胸墙边缘。他们的军装松垮地挂在凸出的肋骨上,脸颊凹陷得像是被炮弹直接轰过。两天了,自从最后一批补给在法军的炮火中化为齑粉,这些曾经骄傲的英国士兵就再也没能填饱过肚子。
"上帝啊..."少校的副官彼得斯中尉捂着肚子,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我...我看见哨兵在啃...在啃步枪的皮带扣..."
威尔逊少校的视线扫过战壕。年轻的二等兵汤普森正用指甲从泥土里抠出最后几粒发霉的燕麦,他的手指已经血肉模糊;老兵哈珀靠在沙袋上,眼睛半睁半闭,嘴角挂着可疑的透明液体——那是人体在极度饥饿时分泌的胃液。远处,法军的旗帜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嘲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守军。
"召集所有人。"少校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的。当二十多名还能站立的士兵拖着步子聚拢过来时,少校注意到连平时最健壮的掷弹兵格林都不得不扶着壕壁才能站稳。
"先生们,"少校努力挺直他同样酸痛的脊背,但饥饿让他的声音比预想的更加微弱,"我们坚守了六十天,比任何人都预计的要久。但看看现在..."他环视着士兵们空洞的眼神,"我们的弹药只剩不到二十发,粮食...已经没有了。"
彼得斯中尉突然跪倒在地,干呕了几声,却只吐出几丝胆汁。少校别过脸去——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胃袋痉挛的疼痛让他几乎无法思考。
"投降吧,长官。"一个年轻的声音从后排传来。少校认出那是列兵贝克,一个上周还在谈论要娶心上人的小伙子。"我们...我们已经杀不动了..."
"我宁愿战死!"格林突然咆哮起来,但他的声音很快变成了痛苦的呻吟。他踉跄着扶住壕壁,指缝间渗出暗红色的血丝——那是牙龈出血的症状,饥饿的士兵们管这叫"死亡之吻"。
少校看着格林缓缓滑坐在地上,这个曾经能单手举起火炮炮弹的老兵,现在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他转向其他士兵,看到的是一张张同样憔悴的脸,有的在无声地流泪,有的只是呆滞地望着远方。
"我以陆军少校的荣誉起誓,"少校慢慢站起身,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已经揉成一团的白手帕——这是他妻子去年寄来的信件里包裹用的,"如果你们同意,我将前去与法军谈判投降条件。"
沉默。只有远处法军营地传来的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提醒着人们那里正有热腾腾的食物被端上餐桌。
"同意。"彼得斯中尉第一个说道,声音轻得像是叹息。接着是贝克,然后是其他人,一个接一个,直到所有幸存的士兵都低声附和。格林没有说话,但当他抬头时,少校从他湿润的眼睛里看到了解脱。
少校郑重地将白手帕系在一根步枪枪管上。当士兵们帮他扶正军帽时,他注意到自己的双手在不受控制地颤抖——不是因为恐惧,纯粹是身体脱水的症状。
"记住,"少校最后环视着这些面如菜色的部下,"投降不等于耻辱。我们为帝国战斗,守卫伦敦到了最后一刻。"
在十二名还能行走的士兵的注视下,威尔逊少校迈出了胸墙。他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每一步都走得笔直。当法军阵地上的哨兵发现这面缓缓移动的白旗时,少校已经能看清对面军官制服上的金穗带了。
"为了英格兰。"他低声说道,然后将步枪横放在胸前,这是标准的投降姿势。白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像一面投降的旗帜,也像一面见证人类极限的旗帜。
法军阵营传来一阵骚动,很快,一名戴着羽饰的军官在几名士兵的陪同下走了过来。当双方距离还有二十码时,少校认出了对方胸前的勋章——那是拿破仑亲自颁发的荣誉军团勋章。
"我代表..."少校刚开口,就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他及时扶住了身旁的步枪,才没有摔倒在地。法军军官快步上前,眼中闪过一丝敬意。
"少校,"他用流利的英语说道,"请允许我先命令我的厨子准备热汤。"
1818年7月16日开始,伦敦外围的据点开始逐步投降!
这一天,六万英军和三十五艘战列舰(十艘是属于为大清建造的战列舰,现在被强征参与战争)开始强攻南安普顿。
这一天,五十艘法国战列舰和各种战舰共105艘,和英国海军的96艘战舰在外海再次进行海上血战。这一次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都无路可退,双方再次在南安普顿的外海进行着极其残酷的海战。大量的英国货船装上炸药跟着英国海军同行,他们的航速不快,但义无反顾的朝着法国海军冲过去,其实是吸引法国海军的炮火,用生命为英国海军分担伤害。
陆地上六万英国陆军,此时拿着一万五千把英国海军线膛步枪,开始和法国陆军开始在南安普顿外进行远距离对射。双方的大炮在咆哮,爆炸弹炸出无数炮弹坑。
英国伯明翰在快速制造线膛步枪,每天能装配超过九百把贝克线膛步枪。
英格兰北方的两万苏格兰军团今天抵达伯明翰开始装备线膛步枪,除了炮兵和辎重兵,全部换装完毕需要18天时间。
但爱尔兰的军队到今天还没有渡过海峡,他们还在犹豫。
英国王室已经逃到爱丁堡,但摄政王乔治四世留在伯明翰指挥作战。
英格兰和法兰西都没有退路!
欧洲中部,普鲁士大败奥地利,三万普鲁士军队打败五万奥地利联军,德军开始沿路开始快速追击奥地利军团,路上全是奥地利人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