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大国军事战略-《1800年之龙腾四海》

  1820年九月,驶往开普敦的舰队正平稳地航行在印度洋上。蔚蓝的海面波光粼粼,偶尔有海鸥掠过桅杆,发出清脆的鸣叫。甲板上,牛野、姚耀祖、肖万里和雨儿四人围坐一处,海风拂面,却吹不散他们热烈的讨论。

  “你们说,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牛野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望向无垠的海天交界,忽然抛出了这个问题。

  姚耀祖摸了摸下巴,沉吟道:“依我看,首先得看人。军队再强,也得靠人来打仗。士兵的训练、士气、指挥官的谋略,这些都是根本。”他指了指远处正在操练水手的船员,“就像这些水手,若没有严格的训练,遇到风暴或敌袭,恐怕连船都保不住。”

  肖万里笑了笑,摇头道:“人固然重要,但若没有趁手的兵器,也是枉然。军事实力,还得看装备。火炮的威力、船只的坚固、武器的精良,这些才是硬实力。”他指向远处的海平线,“你想想,若两支舰队相遇,一方是木质帆船配前膛炮,另一方却是铁甲战舰配后膛炮,胜负岂不是立判?”

  雨儿坐在一旁,轻轻晃着双腿,忽然插话:“可我觉得,光有人和武器还不够。国家得有钱,才能养得起军队,造得出好装备。”她眨了眨眼,“就像你们说的火炮,若没有足够的铁矿、铜矿,没有熟练的工匠,如何打造?若国库空虚,连军饷都发不出,士兵又怎会卖命?”

  姚耀祖点头:“雨儿说得有理,钱确实关键。但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战略。军队不是摆设,得知道为什么而战,怎么打。”他比划着,“比如,是防守为主,还是主动出击?是依靠海军控制海权,还是陆军横扫陆地?”

  牛野沉思片刻,缓缓道:“你们说的都对,但还有一点,实战经验。再精良的军队,若从未上过战场,遇到真正的敌人,恐怕也会手忙脚乱。”他望向远方,“就像我们这些航海的人,若从未经历过风暴,哪怕船再坚固,水手再强壮,真遇上巨浪,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肖万里哈哈一笑:“所以,军事实力,归根结底是‘人、武器、财富、战略、经验’五者的结合。缺一不可。”

  雨儿笑着点头:“那照你们这么说,大英帝国曾经称霸海上,倒也名副其实,他们有钱、有船、有训练有素的水手,还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提供资源。”

  姚耀祖望着远处的海平线,若有所思:“是啊,但今天,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慢慢开始超越他们,或许海上的霸权,应该易主了。”

  海风依旧轻拂,战舰破浪前行,而四人的讨论,却如同海浪一般,层层叠叠,久久不息。

  牛野问所有人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明面上的敌人有谁?”

  肖万里很快的回答道:“英国大抵是死仇,他们的衰落和我们抢走印度有必然关联!失去印度,英国的衰落是必然的,英国若想恢复国力,就要夺回印度!”

  姚耀祖补充道:“俄国人公然挑拨西域,蒙古,甚至派兵入侵我东北,绝对是一个公开的敌人!”

  雨儿继续说道:“美国向西扩张,已经和我方定居点发生武装冲突,也是敌人!”

  牛野最后补充道:“我们现在和法国虽然没有明面上开战,可他们控制越南阮氏王朝干涉我云南,已经算是暗处的敌人。”

  然后,牛野让副官拿来世界地图,他指着俄国首先说道:“俄国人口约为五千万人,我准备以对等的人口和工业投入,慢慢耗干俄国佬的骨血!”

  姚耀祖不明白,他疑惑的问道:“如何耗干俄国佬的骨血?”

  牛野手指西安,北京,天津和海参崴四个城市说道,“我们要在这四个城市建立工业基地,向西域,蒙古,东北三省提供军事武装,并将东北三省,蒙古,京津,山西,陕西,甘肃,西域化为对俄战区,不断组建远征军对俄保持战争压力,逼迫俄罗斯要不断投入,从底层消耗其国力!我们投入的人力资源等同于俄罗斯全国人力,但却只是我们人口的五分之一!”

  姚耀祖算是明白了,“那你准备用云南为战区征伐越南阮氏王朝?”

  牛野摇头,“俄罗斯地域广阔,不可能短时间获胜,所以才要成立战区!而越南国土狭长,我们海军优势极其明显,那我们就应该速战速决,不断用两分法切割其领土和包围其军队和城市,要在一年内结束这个战争。”

  姚耀祖摇头,“如果快速作战,雨林环境会死伤惨重。”

  牛野摇头,“用防御性战术,不断切分其国土,不断分割包围,只要吞掉沿海城市,失去法国援助,无法和外界交易的阮氏王朝就会快速崩溃。”

  雨儿明白了,“所以,对于大国,我们采取长期对峙和骚扰战术;小国,我们快速作战,快速灭国,对吗?所以美国那边,也应该是长期战略。”

  牛野点头,“以北美十五个移民城市为战区,在西海岸的中间地区的美中城,建立全套军事工业,我们美国人慢慢玩。”。

  姚耀祖同时给出毒计:“越南需要大规模移民,把他们分散到太平洋沿岸各个城市。”

  牛野点头,“每个村落,都需要移民一半以上的人口,用汉族人口填充”。

  肖万里计算了一下,“俄罗斯有五千万,美国有一千万,那全部长期敌人加起来,约有六千万人!我们现在有四亿二千万人口,约等于七分之一的人力用于军事对抗?”

  牛野点头,“绝大部分地区依然可以可以保持正常经济运行,还可以提供经济补助给到战区,”

  雨儿明白了,“任何与我们为敌的,必须全面转入战时经济体制,而我们还能在大部分地区维持正常经济体制,可以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和生产民用物资!”

  牛野点头,“转为战时经济的只有少数省份,但是不能让这些省份独自承受伤亡,需要全国征兵,平均伤害,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几个省份就扛起对一个大国的持续攻势。”

  雨儿明白了,她分析道:“大西洋舰队以开普敦为核心,以南部非洲的资源和我们的工业力量,可以控制大西洋,侧击英国和美国。

  以北美洲西海岸的中部美中城为核心,聚合北美洲十五个殖民城市,可以在海洋和陆地上抗衡美国。

  以北部战区为核心,可以抗衡俄罗斯!”

  肖万里说道:“尽快结束越南战争,让整个中华大部分地区,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菲律宾群岛,澳洲全面转入大生产,以人口和国力彻底拖垮竞争对手!”

  姚耀祖提醒道:“要以战养战,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都只能一年种一季粮食,而我们的长江以南至少一年两季粮食产出。所以,要劫掠俄罗斯的粮食和人口,从骨子里动摇其国本!同时,要向奥斯曼帝国提供军火,向俄国的西南地区施加军事压力,军火也能赚大钱!”

  牛野点头,“俄国在西域和蒙古售卖军火,在暗地里支持分裂势力,那我们也要同样这样做。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军事工业产能更大!”

  雨儿说道:“十月将在广州府进行下一届政府选举,海潮哥会出任下一届总长,我写一封信给他,把这个思想做一个完整表述。”

  牛野点头,于是在广州号铁甲舰上,在浩瀚的印度洋上,雨儿反复斟酌和牛野多次讨论,执笔给李海潮写了一封信。

  “

  大国对抗战略建议书

  呈报:中华国最高战略决策委员会

  起草:大西洋舰队指挥部

  日期:1820年9月

  一、战略总纲:长期消耗大国,速决战小国,维持经济韧性

  当前国际局势下,我国面临俄罗斯、美国、越南和法国(阮氏王朝)三大主要战略对手,其国力、地理与战争潜力各异。因此,我国应采取“对大国长期对峙消耗,对小国速战速决歼灭”的核心战略,同时确保国内大部分地区维持正常经济生产,以经济与工业优势逐步拖垮对手。

  二、对俄战略:长期消耗,战区分化

  1. 核心目标: 通过“对等人口投入 战区化边境”,逐步耗干俄国国力。

  2. 具体措施:

  建立四大军事工业战区: 西安、北京、天津、海参崴,作为对俄军事核心,向西域(新疆)、蒙古、东北三省、山西、陕西、甘肃提供军事武装,将其化为“对俄战区”。

  长期对峙战术: 不断组建远征军,对俄国边境施加军事压力,逼迫其持续投入兵力与资源,从底层消耗其国力。

  人力对比优势: 我国投入的人力资源等同于俄国全国人力(约5000万),但仅占我国总人口(4.2亿)的1/5(约8400万),可长期维持消耗战。

  经济策略: 战区省份承担主要军事压力,但全国征兵、平均伤害,确保其他省份经济正常运行,并提供经济补助,维持整体国力。

  3. 辅助手段:

  劫掠俄国粮食与人口: 俄国大部分领土仅能一年一熟,而我国长江以南可一年两熟,可劫掠其粮食、掠夺其人口,动摇其国本。

  支持俄国分裂势力: 支持奥斯曼帝国,让其与俄国在黑海沿岸争夺领土。

  三、对越战略:速战速决,两分切割

  1. 核心目标: 一年内歼灭越南阮氏王朝,避免长期消耗。

  2. 具体措施:

  海军优势速攻: 越南国土狭长,我国海军占据绝对优势,应采取“两分法切割”战术,不断分割其领土,包围其军队与城市。

  速夺沿海城市: 优先占领越南沿海港口,切断其法国外援与国际贸易,使其经济崩溃。

  防御性战术: 避免深入雨林死战,而是逐步蚕食,待其失去补给后自然瓦解。

  战后移民: 战后向越南大规模移民,每个村落移民过半,以汉族填充,彻底同化其领土。

  经济策略: 快速结束战争,使越南、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菲律宾群岛、澳洲迅速转入大生产模式,为后续对抗大国提供经济支撑。

  四、对美战略:海洋封锁,工业对峙

  1. 核心目标: 在北美大陆建立长期对抗能力,逐步削弱美国。

  2. 具体措施:

  以美中城(北美西海岸中部)为核心,建立全套军事工业,聚合北美十五个殖民城市,形成“美洲战区”。

  海洋封锁: 以开普敦为核心的大西洋舰队,依托南部非洲资源与工业,控制大西洋,侧击英国与美国。

  长期消耗: 美国人口仅约1000万(对比我国4.2亿),可采取“温水煮青蛙”策略,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

  五、全球战略协同:多方牵制,工业碾压

  1. 对奥斯曼帝国: 提供军火,向其施加军事压力,牵制俄国西南防线。

  2. 对俄国西南: 同样暗中支持分裂势力,与俄国争夺中亚与高加索影响力。

  3. 军事工业竞赛: 与俄国、美国比拼军火产能,以我国更强的工业基础逐步压制对手。

  六、结论:以经济韧性拖垮对手,以军事压制赢得未来

  我国人口(4.2亿)远超主要对手(俄国5000万、美国1000万),可采取“集中部分省份承担战争压力,全国经济维持运转”的策略,确保:

  战区省份全力进攻,但全国征兵、平均伤亡,避免单一地区崩溃。

  大部分地区保持正常经济,甚至向战区提供补助,维持国力增长。

  对大国长期消耗,对小国速战速决,最终实现“以战养战,以工业碾压全球”的战略目标。

  此为大国对抗战略,确保各战区协同作战,同时加速工业扩张,为长期对抗奠定基础。

  ——大西洋舰队指挥部 敬上”

  牛野在最后加上了一句话,“敌方如果要议和,就需要割地赔款!赔款的金额,要按照战争投入的一倍收取!割地面积要是其领土的百分之十以上!否则就持续打下去!要打到世界上没有人敢触碰我们的利益!”

  十月,李海潮在长江口的东海城临时政府所在地,接收到雨儿的信件,他立刻开始规划战区,工业和军事战略布局。

  十一月,一份庞大的战区人口,军事和经济整体布局的第一期议案完成。

  1820年11月,中华国东海市中枢战略会议决议:

  以坤甸港、铁矿港、广州府三大工业基地的成功经验为蓝本,中华国正式启动六大新工业体扩张计划,全面转向以军事重工业为向导的国家战略。

  这六大新工业体分别是:

  1. 长江口东海城工业体(面向东海与日本方向)

  2. 天津-北京工业体(拱卫京畿,辐射北方战区)

  3. 西安工业体(连接西域,掌控西北战略通道)

  4. 海参崴工业体(直面俄国远东,构建对俄军事工业前线)

  5. 开普敦工业体(控制大西洋航线,侧击英美)

  6. 美中城工业体(北美核心,抗衡美国本土)

  一、战略核心:军火工业与蒸汽机

  本次扩张的首要目标是军火工业与蒸汽机制造,这两大产业将成为中华国未来十年军事与经济扩张的基石。

  军火工业:步枪、火炮、弹药、蒸汽动力战舰、装甲车辆等核心武器将优先生产,确保各战区(如对俄、对美、对越)的持续火力输出。

  蒸汽机:作为工业时代的动力核心,蒸汽机的量产将推动铁路、矿山、工厂机械化,大幅提升整体工业效率。

  二、生产模式:三班倒、工业母机、老带新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中华国采取极限生产模式:

  1. 上千工厂三班倒:

  所有老工业体的工厂实行24小时不间断生产,确保产能最大化。

  工人轮班制度严格,确保机器永不停歇,工人疲劳度由国家提供补贴与休息区调节。

  2. 工业母机大规模下线:

  工业母机(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本次扩张的核心之一就是让本土工业母机产量暴增,从而实现“自己制造机器来制造更多机器”的良性循环。

  老工业基地(如广州府、坤甸港,铁矿港)优先生产高精度母机,并快速调配至新工业体。

  3. 老工厂“传帮带”:

  经验丰富的老工厂抽调技术骨干,前往新工业体培训本地工人,确保新工厂能迅速形成战斗力。

  新工人经过短期高强度训练后,立即上岗,采用“学徒制 军事化管理”,确保生产效率。

  三、六大工业体的战略定位

  1. 东海城工业体(长江口):

  - 主要生产海军舰炮、蒸汽战舰、鱼雷雷、海军火药,护卫西太平洋海洋安全。

  2. 天津-北京工业体:

  核心任务是陆军火炮、步枪、装甲车,同时发展铁路机车,确保北方战区(蒙古、东北)的军事调动。

  3. 西安工业体:

  重点生产西域战区所需的轻武器、骆驼运输装备、山地火炮,并作为中亚战略物资集散中心。

  4. 海参崴工业体:

  直接对俄作战的前线工业基地,主要制造寒带作战装备、重型火炮、要塞炮,并囤积战略物资。

  5. 开普敦工业体:

  控制大西洋航线,生产远洋战舰、殖民地防御武器,并作为南半球军事物资中转站。

  6. 美中城工业体(北美):

  核心目标是对抗美国,生产北美战区所需的步枪、火炮、蒸汽动力装甲车,并逐步建立本土军工体系。

  四、国家意志:大生产时代的来临

  中华国此次工业扩张,标志着“军事工业化”的全面启动。

  目标:在1822年底前,六大新工业体初步形成战斗力,1822年底全面投产,确保军火与蒸汽机产能翻倍。

  经济支撑:国家以“战时经济”模式调配资源,确保钢铁、煤炭、铜材等战略物资优先供应军工体系扩张。

  社会动员:大量农民转为工人,学校调整课程以培养工程师、机械师,国家设立“工业功勋奖”激励生产。

  五、未来展望:蒸汽与钢铁的中华帝国

  随着六大工业体的扩张,中华国将逐步形成“全球军工网络”,以蒸汽机驱动的工业革命为基础,以军事重工业为矛,向世界宣告:

  “中华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国度,而是用人力,钢铁与火焰铸就的工业强国!以整体国力凌驾敌人,铸造难以撼动的战略优势!”

  —1820年11月,中华国中枢战略令。

  于此同时,一封刚刚抵达远东前线的郑一娘和赵文渊同时写来捷报,“邱三田营经过十天十夜的战斗,于十月十日,攻克雅库茨克城。结束俄国在远东的统治,外兴安岭地区全部归属我中华国。”

  同时郑一娘写来一封书信,讨论雅克萨战役的最新构思,“

  《致中华国军事委员会书:论雅克萨围困战略》

  1820年冬,黑龙江前线战报

  军事委员会钧鉴:

  我七万援军已经抵达,自俄军进攻瑷珲受挫以来,其主力已因寒冬逼近而收缩至雅克萨棱堡一带,依托旧日要塞工事与临时壕沟防线固守。据斥候回报,俄军粮草辎重运输艰难,冻伤减员日增,士气已显疲态。

  臣以为,此时不必强攻雅克萨。

  此城虽为俄军在远东之要冲,但其地势孤立,补给线漫长,而今天寒地冻,俄人纵有棱堡可守,亦难逃“饥寒交迫,士卒溃散”之结局。

  一、围而不攻,以逸待劳

  1. 无需强攻:雅克萨城墙虽固,然寒冬之中,攻城器械难以施展,步兵冲锋更易折损精锐。与其强攻致我军伤亡,不如以轮换之兵围困,断其补给。

  2. 饿敌之策:俄军远道而来,粮秣本就有限,今冬雪封路,其后续补给必然迟缓。只需严密封锁其外围,使其粮草日渐枯竭,不出数月,城内必陷“人相食”之境。

  3. 伤兵累敌:俄军已有不少冻伤、战伤之卒,若我军以远程重型爆炸弹药(如240毫米重炮的开花炮弹)不时轰击其棱堡外围,既杀伤守军,又破坏其掩体,令其伤兵堆积,医者乏术,士气崩溃。

  二、以爆炸压制,以饥饿磨灭意志

  1. 远程炮火施压:我军可在雅克萨外围构筑炮兵阵地,每日以重型爆炸弹轰击其城墙、仓库、哨塔,使其不得安宁,日夜惶恐。

  2. 心理战:俄人素来骄横,然久困之下,见援军不至,粮草渐尽,伤兵哀嚎,其军心必溃。届时,或可诱降守将,或待其自溃而逃,我军再行追歼。

  3. 消耗俄国国力:雅克萨守军越是坚守,俄国就越要不断从欧洲调兵遣将,囤积粮草军械,如此一来,远东战场的消耗将拖垮其财政与人力!

  三、长远之计:让俄国持续失血

  臣以为,雅克萨不必急取,但必须使其成为俄国永远的出血点!

  让其以为可以固守待援,却不知我军以逸待劳,围困至其崩溃。

  让其不断向远东增兵,却不知每一批援军都将陷入饥饿与严寒的绞肉机。

  让其以为可以守住要塞,却不知中华国的钢铁与耐心,终将磨碎他们的意志!

  臣请命:

  1. 即刻加强雅克萨外围封锁,断其粮道。

  2. 调集远程炮兵,日夜轰击其棱堡,压制其活动。

  3. 严阵以待,待其粮尽兵疲,再行雷霆一击!

  如今俄军大部队在雅克萨,困死雅克萨之敌,则俄国再无军力反攻雅库茨克城。困死雅克萨之敌,俄国远东之野心,必将在雅克萨的冰天雪地中,化为枯骨!

  黑龙江前线,北方军团军团长,郑一娘

  1820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