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四月,冻土终于松动了。
先是悄悄地,从南边的山脚开始,那里的雪薄些,阳光也来得早些。冻僵了的土地,便在那儿微微地喘息,仿佛一个久病的人,忽然能翻一个身了。随后,这气息便向北蔓延,如同一股无形的潮水,自南而北,自低而高,渐渐地浸透了整个北方大地。
冰层裂开的声音,先是极细的,"咯吱","咯吱",像是老人骨节的响动。后来变大了,成了"咔嚓"、"轰隆"的巨响,整块的冰排从河岸上崩落,顺流而下,互相碰撞,激起白色的水花。那些冰块,有的大如房屋,有的小若磨盘,在阳光下泛着青蓝色的光,分明是冬的残骸。
河流挣脱了冰的束缚,起初只是试探性地流淌,后来便放肆起来,裹挟着碎冰和融雪,浩浩荡荡地向下游奔去。河岸上的柳树,枝条还硬硬的,却已悄悄地鼓出了嫩芽,远望去,如烟似雾。而河边的泥土,先是湿润,后来竟至于泥泞,一脚踩下去,能陷到脚踝,拔出来时,带出长长的泥条。
田野里,冻土龟裂的纹路渐渐弥合,农民们蹲在地头,用枯枝戳那松软的泥土,脸上现出古怪的笑容。他们知道,再过些日子,犁铧就能下地了。而此刻,田鼠已经从它们的洞穴中探出头来,蚂蚁也开始搬运去年秋天收藏的种子。
山上的积雪消融得慢些,但雪线终究是一日日地向上退去。融雪汇成的细流,在山坡上画出无数银色的脉络,而后汇聚成溪,喧哗着冲下山去。那些枯黄的草根下,已有绿意萌动,虽然微弱,却是不可阻遏的。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气息,那是冰消雪融、泥土苏醒、草木萌发混合而成的味道,清新中带着几分腥甜。人们走出屋子,深深地呼吸,仿佛要把一冬的沉闷都吐出来。
北方的四月,便是这样解冻的。它不声不响地开始,然后忽然间,整个中华的北方大地都活了过来。
西北。
李大虎钻出车顶,用手狠狠拍了拍蒸汽装甲车的车顶,大声喊道:“出发!”
四十辆蒸汽装甲车开始发动,车身在微微震动,屁股后面喷出浓烟。
身后上万大军开始出发,履带声糅合着马蹄声震动整片大地,大军的目标是费尔干纳盆地。
李大虎看着这片西北的大地,淡淡说出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此时的费尔干纳盆地,主要由浩罕汗国实际控制与统治,属于其中心与核心区域(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安集延、纳曼干、马尔吉兰、浩罕等城市所在)。浩罕汗国是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封建国家,疆域在19世纪初涵盖整个费尔干纳并影响周边,因此1821年该盆地归属浩罕汗国。
但是,俄国人的势力,俄国人的傀儡此刻已经遍布整个浩罕汗国,从商队到军队,到处都是俄国利益的代言人。
现在,东方的巨龙已经苏醒,巨龙伸出利爪要重新影响中亚大地。
东北。
邱三田派出猎人小队,他们沿着山间小道去往相互熟悉的山间部族,他们要把中华国招兵的消息带给整片外兴安岭。
邱三田给出四个条件:“一个士兵一个月三两银子;士兵家庭凭参军证件在雅库茨克城购买粮食和金属工具便宜一成的价格;只有有士兵参军的部族才能在雅库茨克城交易,并获得中华国的军事保护;为中华战死的勇士将获得三百两白银的抚恤金。”
每天都有部族的猎人前来报到,越来越多的山地部族收到了消息,他们已经知道俄国人失去了雅库茨克城,现在中华国控制这里。
如果要交易皮毛和猎物现在只能和中华国交易,除非部族全部孤独的生存,他们其实没有选择的余地。
仅有的那一艘飞艇,每周会送来一批枪械和弹药,并保持郑一娘和邱三田的通信。
四月十日,一支上千匹驼马的运输部队从瑷珲出发,开始向北翻越外兴安岭,将武器,弹药,粮食和各种劳动工具送往雅库茨克城。同时从现在开始,一支五百人的商队正在雅库茨克城组建,他们全部由山地猎人组成,每个月都会和瑷珲进行一次大规模交易,雅库茨克将捆绑进入中华经济圈。
只用了一个月时间,雅库茨克城就征召了三千名部族猎人。
五月初,邱三田留下郝富贵的连队训练新军,其余部队全部跟随他再次从东部山脉,向南翻越外兴安岭,前去海参崴的飞艇基地。
这将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从雅库茨克到海参崴,需要走大约九十天,他们将在八月初抵达飞艇训练基地。
北美洲。
河湾城的岸边,赵大看着三艘五百吨级三体船被推下船台的滑道,在密苏里河上激荡起巨大的浪花,三个武装水手小组登船开始进行内河试航。这种船带有风帆和蒸汽机的双动力,前后各有一门95-40加农炮,船体两边的覆盖了龙鳞甲,拥有50名武装水手。
放眼望去,河湾城沿着密苏里河有十个船台,上千工人全部都在建造五百吨内河武装三体船。
整个冬日河湾城的烤房,慢慢烘干了大约建造三十艘五百吨三体船的木材,赵大从太平洋东岸造船厂里,搬了大约四分之一的造船工人来到这里,他这是准备把好好的一场陆地战争,硬生生打成一场水上战争!
邱金火的部队第一次收到了一挺六管机枪,试射过后,所有人都围着机枪手问东问西。
有的家伙居然敢伸手去摸那六根枪管,被烫的鬼哭狼嚎。
赵大派人,带着印第安向导和大量粮食前往那些被美国人驱逐的印第安人营地,带领他们翻越山脉,前往沿途的各个城市定居,不断充实西海岸各个城市的劳动人口。
赵大已经敏锐的发现,中华本土随着战争的结束,随着大地主阶级向海外移民的结束,随着土地重新分配,从大陆过来的华人在慢慢减少,所以东西海岸要人口,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移民渠道。
四月底,密苏里河的冰层终于完全消融。
赵大站在河岸的高坡上,望着那条刚刚苏醒的大河。春日的阳光洒在湍急的水面上,碎冰随着水流翻滚,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像是某种远古巨兽在低吼。河风裹挟着融雪的湿气,刺骨地钻进他的皮袄领口,但他依旧站着不动,目光越过宽阔的河面,落在对岸那片荒凉的河滩上。
几百个印第安人正聚集在那里。
他们衣衫褴褛,许多人裹着破旧的兽皮,妇女和孩子们蜷缩在火堆旁,男人们则沉默地捡来枯木。
他们的脸被寒风吹得通红,眼神里却带着一种固执的坚毅,他们要渡河求生。
赵大知道,他们不是自愿来的。
去年冬天,密苏里河封冻得太久,部落的猎物越来越少,雪地上留下的只有瘦骨嶙峋的野牛尸骸。而更糟糕的是,白人的皮毛商队和殖民公司不断过来,挤压着他们的狩猎地,甚至杀害印第安人逼迫他们放弃水草丰美的河边生存地,美国政府打算把他们赶得更远,最后死在封冻的群山之中。
可他们熬了过来,可到了春天,食物依然匮乏,这个小部落如果想要活下去,就要跨过大河。
现在,冰终于化了。
赵大发现印第安人尊重老人和妇女,他们先安排老人,妇女和儿童上船,把避风的位置先让给他们,然后男人们最后才上船。
寒风依旧凛冽,吹得船帆猎猎作响。印第安人沉默地坐着,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偶尔发出一两声咳嗽。赵大眯起眼睛,看见一个老酋长站在船头,手里握着一根雕刻着图腾的木杖,目光坚定地望向西岸。
“他们会活下来”,赵大低声对身边的老李头说道。
副将老李头看着这些印第安人,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赵大沉默了一会儿,又看向那条正在缓缓驶向西岸的渡船。船身吃水很深,但船夫依旧用力划桨,水花溅在印第安人的皮袍上,很快就被寒风吹干。
密苏里河的水流很急,船很快就被冲向下游,又不得不调整方向,艰难地朝着对岸靠近。赵大看见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了水里,立刻有大人跳下去救,寒水瞬间吞没了那个小小的身影,但很快,孩子又被拽了上来,哭喊着被裹进兽皮里。
船终于靠岸了。
印第安人一个接一个地爬上西岸的沙地,有人跌倒,有人搀扶,没有人抱怨。老酋长最后一个下船,他站在岸边,回头望了一眼东岸的森林,那里曾是他们的家园,但现在,拿着枪的白人来了,他们必须离开。
他缓缓的跪下来,对着东岸的大山膜拜,像是在做最后的告白。
一名妈祖军的向导带着干粮,毛毯和马车迎了上去,带着他们继续向西而去。
赵大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寒风依旧呼啸,但密苏里河的水流声盖过了风声。他知道,这些印第安人不会停下,他们会继续向西,直到抵达将要接受他们的城市,看到那些拖拉机开垦好的土地。
而密苏里河,依旧静静地流淌着,它没有感情,也不知道悲伤,甚至无所谓万物的死亡。
赵大突然对老李头说道,“我们不能败”,再次看向那支远去的印第安部落,“如果我们败了,也会一样凄凉。”
老李头沉稳的说道:“我们不会败,也没有理由败!”
老人转身看了看,一群昨日抵达河湾城的一个连的少年兵,此刻他们正在河湾城的河边主动进行军事操练。
老李头说道:“如果,我们的后辈都能有这个样子,我们就绝不可能失败!”
赵大看过去,也露出微笑,“嗯,羽林军校出来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
老李头想了想,看向大河的对岸,那里有无尽的山岭,慢慢说道:“我想把这些年轻的战士先交给河对面的邱火金他们,让老兵带一带他们,毕竟那些家伙上过战场!”
赵大想了想,他有点不太确定:“我怕邱火金那些货,直接把少年兵都带歪了!”
老李头严肃的说道:“不会,邱火金他们是最早的移民,也是最好的士兵!他们虽然有些油皮,但他们身上也同样有着北美开拓者的豪迈和无畏。”
赵大再次看向远处那些少年兵,他们大约都在十五到十六岁之间,穿着雪地迷彩服,脸上还有着稚气,可无论男女都剪了一个平头,神情严肃,皮肤黝黑,双手已然有了用枪留下的老茧。
老李头突然说道:“我们应该把各个城市的孩子也组织起来,挑选优异者送去羽林军校。”
赵大点头,“确实也该送一批孩子去羽林军校了,为北美军团培养未来的骨血。”
李老头却纠正道:“是为中华国!”
赵大嘿嘿笑,他解释道:“北美不是缺人吗?”
李老头再次看向那些少年兵,说出了一句话,“一千两白银啊”。
这句话让赵大有些不明白,“老李头,你说啥?”
老李头望着他,反问:“昨天你看过羽林军的训练介绍吗?”
赵大挠头,“你知道的,我不怎么
先是悄悄地,从南边的山脚开始,那里的雪薄些,阳光也来得早些。冻僵了的土地,便在那儿微微地喘息,仿佛一个久病的人,忽然能翻一个身了。随后,这气息便向北蔓延,如同一股无形的潮水,自南而北,自低而高,渐渐地浸透了整个北方大地。
冰层裂开的声音,先是极细的,"咯吱","咯吱",像是老人骨节的响动。后来变大了,成了"咔嚓"、"轰隆"的巨响,整块的冰排从河岸上崩落,顺流而下,互相碰撞,激起白色的水花。那些冰块,有的大如房屋,有的小若磨盘,在阳光下泛着青蓝色的光,分明是冬的残骸。
河流挣脱了冰的束缚,起初只是试探性地流淌,后来便放肆起来,裹挟着碎冰和融雪,浩浩荡荡地向下游奔去。河岸上的柳树,枝条还硬硬的,却已悄悄地鼓出了嫩芽,远望去,如烟似雾。而河边的泥土,先是湿润,后来竟至于泥泞,一脚踩下去,能陷到脚踝,拔出来时,带出长长的泥条。
田野里,冻土龟裂的纹路渐渐弥合,农民们蹲在地头,用枯枝戳那松软的泥土,脸上现出古怪的笑容。他们知道,再过些日子,犁铧就能下地了。而此刻,田鼠已经从它们的洞穴中探出头来,蚂蚁也开始搬运去年秋天收藏的种子。
山上的积雪消融得慢些,但雪线终究是一日日地向上退去。融雪汇成的细流,在山坡上画出无数银色的脉络,而后汇聚成溪,喧哗着冲下山去。那些枯黄的草根下,已有绿意萌动,虽然微弱,却是不可阻遏的。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气息,那是冰消雪融、泥土苏醒、草木萌发混合而成的味道,清新中带着几分腥甜。人们走出屋子,深深地呼吸,仿佛要把一冬的沉闷都吐出来。
北方的四月,便是这样解冻的。它不声不响地开始,然后忽然间,整个中华的北方大地都活了过来。
西北。
李大虎钻出车顶,用手狠狠拍了拍蒸汽装甲车的车顶,大声喊道:“出发!”
四十辆蒸汽装甲车开始发动,车身在微微震动,屁股后面喷出浓烟。
身后上万大军开始出发,履带声糅合着马蹄声震动整片大地,大军的目标是费尔干纳盆地。
李大虎看着这片西北的大地,淡淡说出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此时的费尔干纳盆地,主要由浩罕汗国实际控制与统治,属于其中心与核心区域(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安集延、纳曼干、马尔吉兰、浩罕等城市所在)。浩罕汗国是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封建国家,疆域在19世纪初涵盖整个费尔干纳并影响周边,因此1821年该盆地归属浩罕汗国。
但是,俄国人的势力,俄国人的傀儡此刻已经遍布整个浩罕汗国,从商队到军队,到处都是俄国利益的代言人。
现在,东方的巨龙已经苏醒,巨龙伸出利爪要重新影响中亚大地。
东北。
邱三田派出猎人小队,他们沿着山间小道去往相互熟悉的山间部族,他们要把中华国招兵的消息带给整片外兴安岭。
邱三田给出四个条件:“一个士兵一个月三两银子;士兵家庭凭参军证件在雅库茨克城购买粮食和金属工具便宜一成的价格;只有有士兵参军的部族才能在雅库茨克城交易,并获得中华国的军事保护;为中华战死的勇士将获得三百两白银的抚恤金。”
每天都有部族的猎人前来报到,越来越多的山地部族收到了消息,他们已经知道俄国人失去了雅库茨克城,现在中华国控制这里。
如果要交易皮毛和猎物现在只能和中华国交易,除非部族全部孤独的生存,他们其实没有选择的余地。
仅有的那一艘飞艇,每周会送来一批枪械和弹药,并保持郑一娘和邱三田的通信。
四月十日,一支上千匹驼马的运输部队从瑷珲出发,开始向北翻越外兴安岭,将武器,弹药,粮食和各种劳动工具送往雅库茨克城。同时从现在开始,一支五百人的商队正在雅库茨克城组建,他们全部由山地猎人组成,每个月都会和瑷珲进行一次大规模交易,雅库茨克将捆绑进入中华经济圈。
只用了一个月时间,雅库茨克城就征召了三千名部族猎人。
五月初,邱三田留下郝富贵的连队训练新军,其余部队全部跟随他再次从东部山脉,向南翻越外兴安岭,前去海参崴的飞艇基地。
这将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从雅库茨克到海参崴,需要走大约九十天,他们将在八月初抵达飞艇训练基地。
北美洲。
河湾城的岸边,赵大看着三艘五百吨级三体船被推下船台的滑道,在密苏里河上激荡起巨大的浪花,三个武装水手小组登船开始进行内河试航。这种船带有风帆和蒸汽机的双动力,前后各有一门95-40加农炮,船体两边的覆盖了龙鳞甲,拥有50名武装水手。
放眼望去,河湾城沿着密苏里河有十个船台,上千工人全部都在建造五百吨内河武装三体船。
整个冬日河湾城的烤房,慢慢烘干了大约建造三十艘五百吨三体船的木材,赵大从太平洋东岸造船厂里,搬了大约四分之一的造船工人来到这里,他这是准备把好好的一场陆地战争,硬生生打成一场水上战争!
邱金火的部队第一次收到了一挺六管机枪,试射过后,所有人都围着机枪手问东问西。
有的家伙居然敢伸手去摸那六根枪管,被烫的鬼哭狼嚎。
赵大派人,带着印第安向导和大量粮食前往那些被美国人驱逐的印第安人营地,带领他们翻越山脉,前往沿途的各个城市定居,不断充实西海岸各个城市的劳动人口。
赵大已经敏锐的发现,中华本土随着战争的结束,随着大地主阶级向海外移民的结束,随着土地重新分配,从大陆过来的华人在慢慢减少,所以东西海岸要人口,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移民渠道。
四月底,密苏里河的冰层终于完全消融。
赵大站在河岸的高坡上,望着那条刚刚苏醒的大河。春日的阳光洒在湍急的水面上,碎冰随着水流翻滚,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像是某种远古巨兽在低吼。河风裹挟着融雪的湿气,刺骨地钻进他的皮袄领口,但他依旧站着不动,目光越过宽阔的河面,落在对岸那片荒凉的河滩上。
几百个印第安人正聚集在那里。
他们衣衫褴褛,许多人裹着破旧的兽皮,妇女和孩子们蜷缩在火堆旁,男人们则沉默地捡来枯木。
他们的脸被寒风吹得通红,眼神里却带着一种固执的坚毅,他们要渡河求生。
赵大知道,他们不是自愿来的。
去年冬天,密苏里河封冻得太久,部落的猎物越来越少,雪地上留下的只有瘦骨嶙峋的野牛尸骸。而更糟糕的是,白人的皮毛商队和殖民公司不断过来,挤压着他们的狩猎地,甚至杀害印第安人逼迫他们放弃水草丰美的河边生存地,美国政府打算把他们赶得更远,最后死在封冻的群山之中。
可他们熬了过来,可到了春天,食物依然匮乏,这个小部落如果想要活下去,就要跨过大河。
现在,冰终于化了。
赵大发现印第安人尊重老人和妇女,他们先安排老人,妇女和儿童上船,把避风的位置先让给他们,然后男人们最后才上船。
寒风依旧凛冽,吹得船帆猎猎作响。印第安人沉默地坐着,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偶尔发出一两声咳嗽。赵大眯起眼睛,看见一个老酋长站在船头,手里握着一根雕刻着图腾的木杖,目光坚定地望向西岸。
“他们会活下来”,赵大低声对身边的老李头说道。
副将老李头看着这些印第安人,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赵大沉默了一会儿,又看向那条正在缓缓驶向西岸的渡船。船身吃水很深,但船夫依旧用力划桨,水花溅在印第安人的皮袍上,很快就被寒风吹干。
密苏里河的水流很急,船很快就被冲向下游,又不得不调整方向,艰难地朝着对岸靠近。赵大看见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了水里,立刻有大人跳下去救,寒水瞬间吞没了那个小小的身影,但很快,孩子又被拽了上来,哭喊着被裹进兽皮里。
船终于靠岸了。
印第安人一个接一个地爬上西岸的沙地,有人跌倒,有人搀扶,没有人抱怨。老酋长最后一个下船,他站在岸边,回头望了一眼东岸的森林,那里曾是他们的家园,但现在,拿着枪的白人来了,他们必须离开。
他缓缓的跪下来,对着东岸的大山膜拜,像是在做最后的告白。
一名妈祖军的向导带着干粮,毛毯和马车迎了上去,带着他们继续向西而去。
赵大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寒风依旧呼啸,但密苏里河的水流声盖过了风声。他知道,这些印第安人不会停下,他们会继续向西,直到抵达将要接受他们的城市,看到那些拖拉机开垦好的土地。
而密苏里河,依旧静静地流淌着,它没有感情,也不知道悲伤,甚至无所谓万物的死亡。
赵大突然对老李头说道,“我们不能败”,再次看向那支远去的印第安部落,“如果我们败了,也会一样凄凉。”
老李头沉稳的说道:“我们不会败,也没有理由败!”
老人转身看了看,一群昨日抵达河湾城的一个连的少年兵,此刻他们正在河湾城的河边主动进行军事操练。
老李头说道:“如果,我们的后辈都能有这个样子,我们就绝不可能失败!”
赵大看过去,也露出微笑,“嗯,羽林军校出来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
老李头想了想,看向大河的对岸,那里有无尽的山岭,慢慢说道:“我想把这些年轻的战士先交给河对面的邱火金他们,让老兵带一带他们,毕竟那些家伙上过战场!”
赵大想了想,他有点不太确定:“我怕邱火金那些货,直接把少年兵都带歪了!”
老李头严肃的说道:“不会,邱火金他们是最早的移民,也是最好的士兵!他们虽然有些油皮,但他们身上也同样有着北美开拓者的豪迈和无畏。”
赵大再次看向远处那些少年兵,他们大约都在十五到十六岁之间,穿着雪地迷彩服,脸上还有着稚气,可无论男女都剪了一个平头,神情严肃,皮肤黝黑,双手已然有了用枪留下的老茧。
老李头突然说道:“我们应该把各个城市的孩子也组织起来,挑选优异者送去羽林军校。”
赵大点头,“确实也该送一批孩子去羽林军校了,为北美军团培养未来的骨血。”
李老头却纠正道:“是为中华国!”
赵大嘿嘿笑,他解释道:“北美不是缺人吗?”
李老头再次看向那些少年兵,说出了一句话,“一千两白银啊”。
这句话让赵大有些不明白,“老李头,你说啥?”
老李头望着他,反问:“昨天你看过羽林军的训练介绍吗?”
赵大挠头,“你知道的,我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