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芳共和国 · 昆甸港外一处临时海军指挥部,1811年五月十五日,傍晚。
夕阳的余晖洒在焦黑的码头上,将那些被炮火洗礼过的残骸映照得一片通红。远处海面上,几艘兰芳战舰静静地停泊着,黑洞洞的炮口依然带着未散的硝烟气息,海浪轻轻拍打着破碎的栈桥,发出低沉而有节奏的声响。
指挥部设立在一座还算完整的炮台下方,木桌上摊着一张粗略绘制的昆甸港地图,旁边还放着几份刚传回的损伤评估报告。
帐内,气氛有些凝重。
牛野——妈祖军第二舰队总指挥,正背着手站在窗边,目光落在远处那片仍在冒烟的港区内,神情冷峻中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满意。
而在他对面,站着姚耀祖——第二舰队副司令。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姚耀祖忽然开口,嗓音低沉而平静:
“哪个,有个消息,得跟你聊聊。”
“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姚耀祖抬眼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一扯,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
“您这风格,有意思。行吧,按您老的习惯来——先说好消息。”
牛野点了点头,转过身来,脸上的冷峻稍稍化开了一丝,那双如鹰般锐利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隐晦的满意与战意。
“好消息是——”姚耀祖缓缓开口,嗓音低沉而带着一丝隐隐的狠厉,“我们那一轮覆盖性炮击,效果还好了,证明不可见射击的可能性。”
他伸手从桌上拿起一份标红的损伤报告,轻轻抖开,指向其中一段:
“英国佬停泊在昆甸港深水泊位的那三条战列舰,其中有一条——‘赫拉克勒斯号’(HMS Hercules),挨了我们至少三十发爆炸弹直接命中,其中两发正中船体中部炮舱,引发了弹药库大规模殉爆。”
牛野眉头一挑,眼神一凝:“所以?”
“所以,”姚耀祖冷笑一声,一字一顿地说道,“那艘船嗝屁,龙骨裂了。”
“彻底裂了?”
“船体中段向下塌陷,船尾翘起,现在卡在泊位上,就像一条被砸断脊梁的死狗,连修复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这他娘,算是什么好消息?”
牛野闻言,苦笑摇头。
“好消息是……英国佬烧了一条三级舰,而我们证明了可以跨越射击。”
牛野点了点头:“好吧,你的视角很特别。”
可姚的脸色很快又沉了下来,他放下那份报告,从桌上又拿起另一张纸,语气也变得沉重了几分:
“可坏消息是——另外两条,没沉,也没完全废,但也好不到哪去。”
牛野正色道:“详细说说。”
“这两条,分别是‘守护者号’(HMS Guardian)和‘磐石号’(HMS Monolith),都是三级战列舰,火力不弱,装甲也不算薄。”牛野指着报告上的损伤图,“但挨了我们至少两发爆炸弹,弹着点都在侧舷水线附近,还有几发近失弹,把外层包铁和部分木质船壳都炸烂了。”
“损害最厉害的是甲板,炮弹也落进去了,船体结构受损,隔舱有几处变形,虽然没进水沉没,但已经失去了远洋航行能力,必须进船坞大修。”
牛野点头,示意继续。
姚耀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语气里透着无奈与一丝隐忍的火气:
“可最麻烦的,还不是船体。”
“是主桅杆。”
“两条船的主桅杆都挨了爆炸冲击,出现了严重裂痕——那玩意儿用的不是普通木料,是英国佬从北美运来的高级复合桅木,坚硬、耐腐蚀,但也极难修补!”
牛野皱眉:“那要多久能修好?”
姚耀祖苦笑:
“兰芳船厂的老师傅们看完之后,直接给了个结论——‘他娘的至少一年半!’”
“也就是说,哪怕我们现在就把这两条船拖回船坞,哪怕我们立刻调集最好的木匠、铁匠、铆工,这两艘战列舰,至少在一年半之内,别想再出海打仗!”
牛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也只能这样了!”
“修吧!还能怎么样?现在,英国佬的远东舰队只剩下两条三级战列舰,这场战我们有胜算。”
陈老豆此时也走了进来,身后的担架上抬着失去左臂的阿生。
牛野走过去,握着阿生的右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阿生,你做的很好。”
阿生这一次没笑,他指了指自己的左臂,问牛野,“我还能跟你干吗?我现在左手都没有了,枪打不了,连升帆手都做不了。”
牛野按着他的右肩膀,严肃的说道:“你永远都要跟着我,就像十一年前一样,永远都是我牛野的兄弟,哪怕是去晒咸菜,我们也一起干!”
阿生笑了,可眼睛里有泪,嘴巴里却不停说着,“好,晒咸菜也一起,一起”
陈老豆拿出烟袋,开始装烟锅,“接下来,我们怎么干?”
牛野站直了身体,对陈老豆说道:“老豆,第一舰队要继续围猎英国商队。封锁巴达维亚的事情,第二舰队来干!”
陈老豆有些担心,他点燃烟锅,抽了两口,“你们的船太少,我调二十条飞剪船给你,我们这边二十条也够了!”。
牛野和姚耀祖笑了,这两个神经病在那里哈哈大笑,画风怎么看,怎么奇怪。
姚耀祖首先开口,“谁说我们的船少了?”
陈老豆的眼皮一抬:“你们就十三艘英国战舰,加三十条百吨级三体船,那百吨小屁船,就两门炮,有个屁用!”
姚大人伸出手指摇了摇,“不,我们还有三十条船,每条船14门炮,马上就到!”
老豆没想明白,“你这货,哪里搞得三十条14炮船?”
牛野笑着说:“还记得我们搞了很多英国武装运输船吗?以前为了隐蔽都在澳洲沿海跑运输。这一次出发的时候,我们已经通知铁矿港,集合三十条海船,送完货就带着人来坤甸,应该快到了!”
陈老豆明白了,这两个家伙要用民船来凑数,他反对道:“不行,他们没有蒸汽机,航速太慢,根本跟不上舰队。那不是战斗力,多了反而是累赘。”
姚耀祖的眼睛眨了眨,“要是加上一台发动机呢?”
陈老豆眼睛一横,“姚耀祖,你他娘,不要说胡话,加蒸汽机需要多少时间,我们每台蒸汽机都是有数的。你不要以为老头好骗!”
牛野笑着说:“我们为了让百吨三体船可以极速攻击,他们有发动机,紧急情况下,可以让他们拖动运输舰。”
姚耀祖补充道:“而且,百吨三体船只有五十吨煤,运输舰还可以帮他们补充燃煤,至少可以增加巡航力”
“一拖一?”,陈老豆明白了,这两个货是要让一条三体快船,拖动一条武装运输船。
可他依然有疑问,“三体船就两台小发动机,能拖屁股后面的千吨大家伙走多快?”
“小雨算过了,货船运载量减少到三分之一,五百吨只装一百五十吨,就能拉着快一节的速度”,牛野说道。
姚耀祖解释道:“快一节,也是快。他们想抢上风,就他娘,没门!”
牛野补充道:“只要到了上风位,那大家速度差不多,三体炮舰就能再次独自活动,我们就等于有了三个可以独立作战的编队。”
好吧!这个奇葩的想法,也只有这两个奇葩才能想出来。
陈老豆点了点头,他是老海佬,他知道如果武装商船只装三分之一,那本身的速度就和战舰差不多。再加上,妈祖军的炮有射程优势,小船的拖动再快一节,那战役主动权就在第二舰队手里。
于是,他不再坚持,只问:“第一舰队还是继续打劫?”
牛野点头,但又摇头,他指着海图说道:“这一次,让二十条海船绕过好望角。一半的船,去大西洋做买卖。”
陈老豆疑惑的问,“为啥?”
牛野的手指敲击着巴达维亚,沉声说道:“因为我们已经阻断马六甲,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失去马六甲就是失去了中国,大城府和巴达维亚的生意,他们的生意会少至少一半以上。整个东印度公司会入不敷出,慢慢破产,印度洋航线的劫掠收益也会随之下降。”
姚耀祖补充道:“好消息是,我们会搞死英国佬的东印度公司;坏消息是,你们要跑很远的路,才能多搞些银子。”
陈老豆点头,“行,我让李海负责大西洋,我继续印度洋,看看今年的收成如何。”
陈阿生此时也慢慢爬起身,走了过来,在桌边坐下说道:“英国佬在东南亚的生意受到打击,那么多运输量总会有人来接手。要不,我们把一部分订单接过来?就以大清国运输船的名义?”
牛野的眼睛亮了,“你是说给广州府交些银子,然后把一部分三体运输舰从兰芳转为广州府,专门抢英国佬空出来的生意和运输量?”
陈阿生点头,“是的,我们不跑,广州府,澳门,马尼拉也会跑!生意永远都在那里,为什么不抢?”
牛野看着身边的独臂青年,他第一次发现,陈阿生真的长大了,他的眼睛已经能看的比自己更远,更清晰。
他很开心,抬头看了看陈老豆,那老家伙也笑眯眯的看着阿生,感觉就是在看自己的女婿。
一拍桌子,“就这么干,抢了英国佬的生意!阿生,这件事你来安排。不需要你跑,我给你派十个人,咱们在广州府在我们的专用码头那里,正式组建一个南洋贸易公司,你来负责。”
几个人开始商量接下来的详细步骤。
此时,英国十条去年十二月下水的飞剪船,正组成编队,绕过好望角,向着孟买港前进。
这是英国人专门针对海盗的快速战舰,他们利用英国的国力,建造的飞剪船排水量为2200吨。船体低矮,四条巨大的桅杆,船体中部更为宽阔。这是特别定做的战船,加强了龙骨,共有36门24磅炮分列左右(按照英国前年的情报,敌人是12门12磅炮,所以英国佬增加三倍的大炮,同时口径也增加一倍,这是英国最大的快速战舰)。
这十条飞剪战舰,是英国海军派去东印度公司的快速武装战舰,将肩负起围剿“联合国海盗”的任务。
魏德尔作为整个舰队的指挥官,他此时正站在舰首,感受着12节航行速度带来爽快感受,他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了。
转身问身边的炮兵长,“你觉得这种船,怎么样?”
炮兵长眯着眼睛,“这是最优秀的驱逐舰,没有之一。”
他贪婪的回头看整个战舰队列,笑着说:“如果是我们自己的私掠舰队,直接开去加勒比海,那就发财了!”
魏德尔拍了拍炮兵长的肩膀,他笑起来像一只狐狸,“谁说,印度洋不能发财?那么多西班牙和荷兰人的商船,我们有的是事情做,你懂的!”
炮兵长笑了,韦德尔也笑了,两人在船头,哈哈大笑,风将笑声带起,散落在印度洋的水花里。
1811年5月,第二舰队持续封锁马六甲;广州府南洋贸易公司计划出炉;十条英国两千吨36炮飞剪船绕过好望角,直扑孟买;陈老豆带着二十条船去印度洋,李海带着二十条船去大西洋,两洋猎杀和反猎杀战正式拉开帷幕。
当所有人都出发之后,牛野一行人来到了船厂。一进入船厂,他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只见数百名工人忙碌地穿梭在船坞之间,有的在修补船体,有的在安装新的零部件,还有的在对甲板进行修复和涂装。
牛野他们走近一看,发现工人们正在修复那两条三级战列舰。这两条战列舰虽然已经有些年头,但依然气势磅礴,巨大的船身让人不禁感叹其昔日的辉煌。然而,上次的炮击,这两条战列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损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作。
工人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修复工作。有的小组负责修复船身的破损处,有的小组则专注于修复桅杆,有的在拆卸大炮,送去炮厂进行改造。他们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仔细地检查每一个细节,确保修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耗大人突然问了一个问题,“牛野,如果让你可以自己随意建造一条船,你想把船造成什么样子?”。
牛野想了想,回答道:“一万吨排水量,重炮射程50公里,航速30节”
姚大人愣住了,他直接骂道:“神经病,到哪里去找这么长的龙骨?五十公里射程,那炮要有多大?你看的到目标吗?航速三十节,风都跑不了那么快。我建议你去看大夫!”
牛野没说话,他只是静静的,眯着眼睛看这个船厂。他不能告诉姚耀祖,不到百年,英国佬就会搞出近两万吨的钢铁巨舰,大炮射程能超越20公里,能在望远镜的极限进行炮击。
那些钢铁怪物,能够用重炮轻易的夷平一个沿海城市,陆军根本不可能在陆地上和他们抗衡,在面对他们炮击沿海城市时,敌国的陆军只能看着。
在航母和战斗机出现之前,这些怪物就是大海之上,无敌的存在!
他不是学造船的,但他也知道,无畏号是一个分割线,是人类在1905年开工时,那就是人类科学的巅峰。
1906年英国皇家海军的HMS无畏号(HMS Dreadnought)缓缓滑入朴茨茅斯港的深水航道,缓缓掀起白色的浪花,它不仅是一艘战舰的下水,更是一场科技革命的启航。这艘被后世称为“无畏舰”的革命性战列舰,是人类在工业革命后期,将机械工程、冶金学、火炮技术、动力系统、船舶设计、火控系统、材料科学、甚至基础数学与物理融汇贯通的集大成之作。
它不是某一位工程师的杰作,而是一个时代顶尖科学技术的集体结晶;它不是单纯的一艘船,而是一艘漂浮在海洋上的科技堡垒,承载着人类智慧的巅峰与工业力量的极致表达。
无畏号标准排水量约 18,000 吨,满载时超过 21,000 吨,如此庞大的钢铁身躯,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它如何浮在水面上?又如何在狂风巨浪中保持稳定与坚固?
- 船舶浮力与稳性计算(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 水线结构设计,确保船体在不同海况下的抗沉性与适航性
- 隔舱化设计,将船体分成多个水密舱室,即使部分破损也不至于沉没
- 龙骨、肋骨、甲板结构的高强度设计,以支撑上层建筑、火炮与人员的重量
每一块钢板的厚度、每一个焊接点的强度、每一处结构的承重分配,都是造船工程学、材料力学与结构稳定性计算的精密成果。
无畏号最引人注目的技术革新之一,是它首次在主力战舰上采用了:
帕森斯式蒸汽轮机(Parsons SteaTurbine)
相比传统的往复式蒸汽机,蒸汽轮机:
更高效(能量转换率更高)
更可靠(运动部件更少,磨损更低)
更强大(能输出更大功率)
最关键的是——它让无畏号的航速达到了 21 节(约 39 公里/小时),远超当时大多数战舰的 18~20 节。
而蒸汽轮机本身,是热力学、机械传动、材料耐高温性、精密加工技术的综合体现——没有这些科学基础,就没有无畏号的心脏。
再来看火炮,那玩意能打到20公里远的目标。
无畏号装备了 10门 12英寸(305毫米)口径的 BL Mk X 型主炮,这些火炮可不是普通的“大铁管”。
它们的背后:
是冶金学:如何铸造出能承受数百个大气压、高温燃气与巨大后坐力的炮管?
是材料科学:炮钢的强度、韧性、抗疲劳性必须达到极致,否则火炮会在连续射击中炸裂
是弹道学:炮弹的飞行轨迹、初速、风阻、落点精度,都依赖复杂的数学与物理模型
是发射药化学:火药配方决定了炮弹的初速与爆炸威力
是装填机构与炮塔旋转系统:如何让数吨重的炮塔与火炮在短时间内完成瞄准与发射?
每一发从无畏号主炮射出的炮弹,都凝结着十几门基础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交汇成果。
在茫茫大海上,如何让一艘高速移动的战舰,在颠簸的海况下,用巨炮精准命中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另一艘移动战舰?
这涉及又涉及到光学测距仪(Range Finder)的发明与应用。
角度计算与提前量预测,机械式火控计算机(早期机械式弹道计算机)
海风、海浪、船体倾斜的实时修正,虽然当时的火控系统还比较原始,但相比过去的“目视估算 经验射击”,无畏号已经迈入了“科学化火控”的门槛,背后是数学、物理学、工程控制论的初步融合。
还有装甲钢的钢铁冶炼技术
还有舰体线型设计(流体力学)、螺旋桨效率优化(空气与水动力学)、到弹药库通风与防火(化学与安全工程)、再到舰队通讯与指挥系统(早期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前身)……
一艘无畏舰,就是一座带着近千人,漂浮在海洋上的武器化城市。是人类在机械时代对力量、速度、火力与智慧的极致追求。
他此时其实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他来的及吗?
英国强大的海军的背后,是数百万级别的产业工人,是几十万工程师,是数千科研人员,是来自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财富供给。
所以,他来得及吗?妈祖军来的及吗?中华来得及吗?
他非常清楚,风帆战舰能靠几万人的产业链混一混,但到了真正的无畏时代,没有数百万产业工人,你混都混不下去。
养活数百万产业工人?
需要多大的经济规模?
这个数字,无法想象,至少他现在完全没有概念!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1800年到1900年,这一百年彻底拉开了东方和西方差距,这一百年非常关键。
所以。。。
最关键的不是军舰!
最关键的是人!
数百万的产业工人,才是核心!
所以,必须先搞钱,没钱搞什么产业?
所以,就算他和姚耀祖想出了狗屁法子,就是要释放第一舰队,那才是根本。
这一场战争,打的是银子!
打的是谁敢抢,敢把抢来的银子全部砸进产业链,砸出一支数百万的工人大军!
雨儿此时带着几个先生和同学走了过来,大家都想去看一看那两条大船和他们的有什么不一样的!
牛野突然问了雨儿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工人一年要领六十两银子,三百万工人需要多少银子?”
“一亿八千万两”,小丫头就是计算机,一秒出答案!
牛野明白了,妈祖军有了新目标,年利润一亿八千万两白银!
他又问陈砚秋,“大清一年多少岁入?”
程砚秋也回答的极快:“大约四千万两吧”。
牛野不说话了,他发现就算吃了大清也没用,大清的经济体系根本搞不出多少油水。
更不要说,这其中还要浪费多少年,搞基吧内政,打多少内战,砍多少人头,等搞完了。
英国佬的铁甲舰已经靠岸了,搞个寂寞,搞个毛线啊!
好消息是自己还有时间!
坏消息是他突然觉得自己很穷!
他转头对着姚耀祖,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必须靠自己!靠自己!”
姚耀祖懵了。。。靠什么。。。自己?
夕阳的余晖洒在焦黑的码头上,将那些被炮火洗礼过的残骸映照得一片通红。远处海面上,几艘兰芳战舰静静地停泊着,黑洞洞的炮口依然带着未散的硝烟气息,海浪轻轻拍打着破碎的栈桥,发出低沉而有节奏的声响。
指挥部设立在一座还算完整的炮台下方,木桌上摊着一张粗略绘制的昆甸港地图,旁边还放着几份刚传回的损伤评估报告。
帐内,气氛有些凝重。
牛野——妈祖军第二舰队总指挥,正背着手站在窗边,目光落在远处那片仍在冒烟的港区内,神情冷峻中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满意。
而在他对面,站着姚耀祖——第二舰队副司令。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姚耀祖忽然开口,嗓音低沉而平静:
“哪个,有个消息,得跟你聊聊。”
“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姚耀祖抬眼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一扯,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
“您这风格,有意思。行吧,按您老的习惯来——先说好消息。”
牛野点了点头,转过身来,脸上的冷峻稍稍化开了一丝,那双如鹰般锐利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隐晦的满意与战意。
“好消息是——”姚耀祖缓缓开口,嗓音低沉而带着一丝隐隐的狠厉,“我们那一轮覆盖性炮击,效果还好了,证明不可见射击的可能性。”
他伸手从桌上拿起一份标红的损伤报告,轻轻抖开,指向其中一段:
“英国佬停泊在昆甸港深水泊位的那三条战列舰,其中有一条——‘赫拉克勒斯号’(HMS Hercules),挨了我们至少三十发爆炸弹直接命中,其中两发正中船体中部炮舱,引发了弹药库大规模殉爆。”
牛野眉头一挑,眼神一凝:“所以?”
“所以,”姚耀祖冷笑一声,一字一顿地说道,“那艘船嗝屁,龙骨裂了。”
“彻底裂了?”
“船体中段向下塌陷,船尾翘起,现在卡在泊位上,就像一条被砸断脊梁的死狗,连修复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这他娘,算是什么好消息?”
牛野闻言,苦笑摇头。
“好消息是……英国佬烧了一条三级舰,而我们证明了可以跨越射击。”
牛野点了点头:“好吧,你的视角很特别。”
可姚的脸色很快又沉了下来,他放下那份报告,从桌上又拿起另一张纸,语气也变得沉重了几分:
“可坏消息是——另外两条,没沉,也没完全废,但也好不到哪去。”
牛野正色道:“详细说说。”
“这两条,分别是‘守护者号’(HMS Guardian)和‘磐石号’(HMS Monolith),都是三级战列舰,火力不弱,装甲也不算薄。”牛野指着报告上的损伤图,“但挨了我们至少两发爆炸弹,弹着点都在侧舷水线附近,还有几发近失弹,把外层包铁和部分木质船壳都炸烂了。”
“损害最厉害的是甲板,炮弹也落进去了,船体结构受损,隔舱有几处变形,虽然没进水沉没,但已经失去了远洋航行能力,必须进船坞大修。”
牛野点头,示意继续。
姚耀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语气里透着无奈与一丝隐忍的火气:
“可最麻烦的,还不是船体。”
“是主桅杆。”
“两条船的主桅杆都挨了爆炸冲击,出现了严重裂痕——那玩意儿用的不是普通木料,是英国佬从北美运来的高级复合桅木,坚硬、耐腐蚀,但也极难修补!”
牛野皱眉:“那要多久能修好?”
姚耀祖苦笑:
“兰芳船厂的老师傅们看完之后,直接给了个结论——‘他娘的至少一年半!’”
“也就是说,哪怕我们现在就把这两条船拖回船坞,哪怕我们立刻调集最好的木匠、铁匠、铆工,这两艘战列舰,至少在一年半之内,别想再出海打仗!”
牛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也只能这样了!”
“修吧!还能怎么样?现在,英国佬的远东舰队只剩下两条三级战列舰,这场战我们有胜算。”
陈老豆此时也走了进来,身后的担架上抬着失去左臂的阿生。
牛野走过去,握着阿生的右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阿生,你做的很好。”
阿生这一次没笑,他指了指自己的左臂,问牛野,“我还能跟你干吗?我现在左手都没有了,枪打不了,连升帆手都做不了。”
牛野按着他的右肩膀,严肃的说道:“你永远都要跟着我,就像十一年前一样,永远都是我牛野的兄弟,哪怕是去晒咸菜,我们也一起干!”
阿生笑了,可眼睛里有泪,嘴巴里却不停说着,“好,晒咸菜也一起,一起”
陈老豆拿出烟袋,开始装烟锅,“接下来,我们怎么干?”
牛野站直了身体,对陈老豆说道:“老豆,第一舰队要继续围猎英国商队。封锁巴达维亚的事情,第二舰队来干!”
陈老豆有些担心,他点燃烟锅,抽了两口,“你们的船太少,我调二十条飞剪船给你,我们这边二十条也够了!”。
牛野和姚耀祖笑了,这两个神经病在那里哈哈大笑,画风怎么看,怎么奇怪。
姚耀祖首先开口,“谁说我们的船少了?”
陈老豆的眼皮一抬:“你们就十三艘英国战舰,加三十条百吨级三体船,那百吨小屁船,就两门炮,有个屁用!”
姚大人伸出手指摇了摇,“不,我们还有三十条船,每条船14门炮,马上就到!”
老豆没想明白,“你这货,哪里搞得三十条14炮船?”
牛野笑着说:“还记得我们搞了很多英国武装运输船吗?以前为了隐蔽都在澳洲沿海跑运输。这一次出发的时候,我们已经通知铁矿港,集合三十条海船,送完货就带着人来坤甸,应该快到了!”
陈老豆明白了,这两个家伙要用民船来凑数,他反对道:“不行,他们没有蒸汽机,航速太慢,根本跟不上舰队。那不是战斗力,多了反而是累赘。”
姚耀祖的眼睛眨了眨,“要是加上一台发动机呢?”
陈老豆眼睛一横,“姚耀祖,你他娘,不要说胡话,加蒸汽机需要多少时间,我们每台蒸汽机都是有数的。你不要以为老头好骗!”
牛野笑着说:“我们为了让百吨三体船可以极速攻击,他们有发动机,紧急情况下,可以让他们拖动运输舰。”
姚耀祖补充道:“而且,百吨三体船只有五十吨煤,运输舰还可以帮他们补充燃煤,至少可以增加巡航力”
“一拖一?”,陈老豆明白了,这两个货是要让一条三体快船,拖动一条武装运输船。
可他依然有疑问,“三体船就两台小发动机,能拖屁股后面的千吨大家伙走多快?”
“小雨算过了,货船运载量减少到三分之一,五百吨只装一百五十吨,就能拉着快一节的速度”,牛野说道。
姚耀祖解释道:“快一节,也是快。他们想抢上风,就他娘,没门!”
牛野补充道:“只要到了上风位,那大家速度差不多,三体炮舰就能再次独自活动,我们就等于有了三个可以独立作战的编队。”
好吧!这个奇葩的想法,也只有这两个奇葩才能想出来。
陈老豆点了点头,他是老海佬,他知道如果武装商船只装三分之一,那本身的速度就和战舰差不多。再加上,妈祖军的炮有射程优势,小船的拖动再快一节,那战役主动权就在第二舰队手里。
于是,他不再坚持,只问:“第一舰队还是继续打劫?”
牛野点头,但又摇头,他指着海图说道:“这一次,让二十条海船绕过好望角。一半的船,去大西洋做买卖。”
陈老豆疑惑的问,“为啥?”
牛野的手指敲击着巴达维亚,沉声说道:“因为我们已经阻断马六甲,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失去马六甲就是失去了中国,大城府和巴达维亚的生意,他们的生意会少至少一半以上。整个东印度公司会入不敷出,慢慢破产,印度洋航线的劫掠收益也会随之下降。”
姚耀祖补充道:“好消息是,我们会搞死英国佬的东印度公司;坏消息是,你们要跑很远的路,才能多搞些银子。”
陈老豆点头,“行,我让李海负责大西洋,我继续印度洋,看看今年的收成如何。”
陈阿生此时也慢慢爬起身,走了过来,在桌边坐下说道:“英国佬在东南亚的生意受到打击,那么多运输量总会有人来接手。要不,我们把一部分订单接过来?就以大清国运输船的名义?”
牛野的眼睛亮了,“你是说给广州府交些银子,然后把一部分三体运输舰从兰芳转为广州府,专门抢英国佬空出来的生意和运输量?”
陈阿生点头,“是的,我们不跑,广州府,澳门,马尼拉也会跑!生意永远都在那里,为什么不抢?”
牛野看着身边的独臂青年,他第一次发现,陈阿生真的长大了,他的眼睛已经能看的比自己更远,更清晰。
他很开心,抬头看了看陈老豆,那老家伙也笑眯眯的看着阿生,感觉就是在看自己的女婿。
一拍桌子,“就这么干,抢了英国佬的生意!阿生,这件事你来安排。不需要你跑,我给你派十个人,咱们在广州府在我们的专用码头那里,正式组建一个南洋贸易公司,你来负责。”
几个人开始商量接下来的详细步骤。
此时,英国十条去年十二月下水的飞剪船,正组成编队,绕过好望角,向着孟买港前进。
这是英国人专门针对海盗的快速战舰,他们利用英国的国力,建造的飞剪船排水量为2200吨。船体低矮,四条巨大的桅杆,船体中部更为宽阔。这是特别定做的战船,加强了龙骨,共有36门24磅炮分列左右(按照英国前年的情报,敌人是12门12磅炮,所以英国佬增加三倍的大炮,同时口径也增加一倍,这是英国最大的快速战舰)。
这十条飞剪战舰,是英国海军派去东印度公司的快速武装战舰,将肩负起围剿“联合国海盗”的任务。
魏德尔作为整个舰队的指挥官,他此时正站在舰首,感受着12节航行速度带来爽快感受,他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了。
转身问身边的炮兵长,“你觉得这种船,怎么样?”
炮兵长眯着眼睛,“这是最优秀的驱逐舰,没有之一。”
他贪婪的回头看整个战舰队列,笑着说:“如果是我们自己的私掠舰队,直接开去加勒比海,那就发财了!”
魏德尔拍了拍炮兵长的肩膀,他笑起来像一只狐狸,“谁说,印度洋不能发财?那么多西班牙和荷兰人的商船,我们有的是事情做,你懂的!”
炮兵长笑了,韦德尔也笑了,两人在船头,哈哈大笑,风将笑声带起,散落在印度洋的水花里。
1811年5月,第二舰队持续封锁马六甲;广州府南洋贸易公司计划出炉;十条英国两千吨36炮飞剪船绕过好望角,直扑孟买;陈老豆带着二十条船去印度洋,李海带着二十条船去大西洋,两洋猎杀和反猎杀战正式拉开帷幕。
当所有人都出发之后,牛野一行人来到了船厂。一进入船厂,他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只见数百名工人忙碌地穿梭在船坞之间,有的在修补船体,有的在安装新的零部件,还有的在对甲板进行修复和涂装。
牛野他们走近一看,发现工人们正在修复那两条三级战列舰。这两条战列舰虽然已经有些年头,但依然气势磅礴,巨大的船身让人不禁感叹其昔日的辉煌。然而,上次的炮击,这两条战列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损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作。
工人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修复工作。有的小组负责修复船身的破损处,有的小组则专注于修复桅杆,有的在拆卸大炮,送去炮厂进行改造。他们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仔细地检查每一个细节,确保修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耗大人突然问了一个问题,“牛野,如果让你可以自己随意建造一条船,你想把船造成什么样子?”。
牛野想了想,回答道:“一万吨排水量,重炮射程50公里,航速30节”
姚大人愣住了,他直接骂道:“神经病,到哪里去找这么长的龙骨?五十公里射程,那炮要有多大?你看的到目标吗?航速三十节,风都跑不了那么快。我建议你去看大夫!”
牛野没说话,他只是静静的,眯着眼睛看这个船厂。他不能告诉姚耀祖,不到百年,英国佬就会搞出近两万吨的钢铁巨舰,大炮射程能超越20公里,能在望远镜的极限进行炮击。
那些钢铁怪物,能够用重炮轻易的夷平一个沿海城市,陆军根本不可能在陆地上和他们抗衡,在面对他们炮击沿海城市时,敌国的陆军只能看着。
在航母和战斗机出现之前,这些怪物就是大海之上,无敌的存在!
他不是学造船的,但他也知道,无畏号是一个分割线,是人类在1905年开工时,那就是人类科学的巅峰。
1906年英国皇家海军的HMS无畏号(HMS Dreadnought)缓缓滑入朴茨茅斯港的深水航道,缓缓掀起白色的浪花,它不仅是一艘战舰的下水,更是一场科技革命的启航。这艘被后世称为“无畏舰”的革命性战列舰,是人类在工业革命后期,将机械工程、冶金学、火炮技术、动力系统、船舶设计、火控系统、材料科学、甚至基础数学与物理融汇贯通的集大成之作。
它不是某一位工程师的杰作,而是一个时代顶尖科学技术的集体结晶;它不是单纯的一艘船,而是一艘漂浮在海洋上的科技堡垒,承载着人类智慧的巅峰与工业力量的极致表达。
无畏号标准排水量约 18,000 吨,满载时超过 21,000 吨,如此庞大的钢铁身躯,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它如何浮在水面上?又如何在狂风巨浪中保持稳定与坚固?
- 船舶浮力与稳性计算(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 水线结构设计,确保船体在不同海况下的抗沉性与适航性
- 隔舱化设计,将船体分成多个水密舱室,即使部分破损也不至于沉没
- 龙骨、肋骨、甲板结构的高强度设计,以支撑上层建筑、火炮与人员的重量
每一块钢板的厚度、每一个焊接点的强度、每一处结构的承重分配,都是造船工程学、材料力学与结构稳定性计算的精密成果。
无畏号最引人注目的技术革新之一,是它首次在主力战舰上采用了:
帕森斯式蒸汽轮机(Parsons SteaTurbine)
相比传统的往复式蒸汽机,蒸汽轮机:
更高效(能量转换率更高)
更可靠(运动部件更少,磨损更低)
更强大(能输出更大功率)
最关键的是——它让无畏号的航速达到了 21 节(约 39 公里/小时),远超当时大多数战舰的 18~20 节。
而蒸汽轮机本身,是热力学、机械传动、材料耐高温性、精密加工技术的综合体现——没有这些科学基础,就没有无畏号的心脏。
再来看火炮,那玩意能打到20公里远的目标。
无畏号装备了 10门 12英寸(305毫米)口径的 BL Mk X 型主炮,这些火炮可不是普通的“大铁管”。
它们的背后:
是冶金学:如何铸造出能承受数百个大气压、高温燃气与巨大后坐力的炮管?
是材料科学:炮钢的强度、韧性、抗疲劳性必须达到极致,否则火炮会在连续射击中炸裂
是弹道学:炮弹的飞行轨迹、初速、风阻、落点精度,都依赖复杂的数学与物理模型
是发射药化学:火药配方决定了炮弹的初速与爆炸威力
是装填机构与炮塔旋转系统:如何让数吨重的炮塔与火炮在短时间内完成瞄准与发射?
每一发从无畏号主炮射出的炮弹,都凝结着十几门基础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交汇成果。
在茫茫大海上,如何让一艘高速移动的战舰,在颠簸的海况下,用巨炮精准命中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另一艘移动战舰?
这涉及又涉及到光学测距仪(Range Finder)的发明与应用。
角度计算与提前量预测,机械式火控计算机(早期机械式弹道计算机)
海风、海浪、船体倾斜的实时修正,虽然当时的火控系统还比较原始,但相比过去的“目视估算 经验射击”,无畏号已经迈入了“科学化火控”的门槛,背后是数学、物理学、工程控制论的初步融合。
还有装甲钢的钢铁冶炼技术
还有舰体线型设计(流体力学)、螺旋桨效率优化(空气与水动力学)、到弹药库通风与防火(化学与安全工程)、再到舰队通讯与指挥系统(早期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前身)……
一艘无畏舰,就是一座带着近千人,漂浮在海洋上的武器化城市。是人类在机械时代对力量、速度、火力与智慧的极致追求。
他此时其实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他来的及吗?
英国强大的海军的背后,是数百万级别的产业工人,是几十万工程师,是数千科研人员,是来自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财富供给。
所以,他来得及吗?妈祖军来的及吗?中华来得及吗?
他非常清楚,风帆战舰能靠几万人的产业链混一混,但到了真正的无畏时代,没有数百万产业工人,你混都混不下去。
养活数百万产业工人?
需要多大的经济规模?
这个数字,无法想象,至少他现在完全没有概念!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1800年到1900年,这一百年彻底拉开了东方和西方差距,这一百年非常关键。
所以。。。
最关键的不是军舰!
最关键的是人!
数百万的产业工人,才是核心!
所以,必须先搞钱,没钱搞什么产业?
所以,就算他和姚耀祖想出了狗屁法子,就是要释放第一舰队,那才是根本。
这一场战争,打的是银子!
打的是谁敢抢,敢把抢来的银子全部砸进产业链,砸出一支数百万的工人大军!
雨儿此时带着几个先生和同学走了过来,大家都想去看一看那两条大船和他们的有什么不一样的!
牛野突然问了雨儿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工人一年要领六十两银子,三百万工人需要多少银子?”
“一亿八千万两”,小丫头就是计算机,一秒出答案!
牛野明白了,妈祖军有了新目标,年利润一亿八千万两白银!
他又问陈砚秋,“大清一年多少岁入?”
程砚秋也回答的极快:“大约四千万两吧”。
牛野不说话了,他发现就算吃了大清也没用,大清的经济体系根本搞不出多少油水。
更不要说,这其中还要浪费多少年,搞基吧内政,打多少内战,砍多少人头,等搞完了。
英国佬的铁甲舰已经靠岸了,搞个寂寞,搞个毛线啊!
好消息是自己还有时间!
坏消息是他突然觉得自己很穷!
他转头对着姚耀祖,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必须靠自己!靠自己!”
姚耀祖懵了。。。靠什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