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野不知道欧洲怎样了?
他已然觉的时间紧迫,在六月随着两条复仇者级战舰和第五条战列舰修复,第二舰队再次向着好望角航行。
雨儿他们这一次也随舰出发,他们想去大西洋看一看。
牛野和姚大人两个现在正在复仇者级的两条战舰上,上蹿下跳,对于这两个货,这条船一切都是新奇的。
姚耀祖问了雨儿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就不明白了,都披挂了这么厚的金属装甲,为啥不直接用钢板造军舰呢?”
雨儿的回答很奇葩:“最开始没想过加装甲,加完以后也觉得可以用钢铁做船舷,但有个技术问题挺难搞!”
姚耀祖问:“有啥难题?”
雨儿说:“焊接,焊接不好弄!”
姚耀祖也是看过造船的,“能不能铆接?”
“缝隙难搞”
“要不倒点钢水?”
“造船的现场融不了”
“算了,拉倒”
“就知道你不懂”
“我不懂?我擦,我再想想。。。要么找个人跟木工学榫卯?榫卯挺牛皮!缝里面。。。要不随便倒进去点容易溶的金属液体”
雨儿突然不说话了,她在想。
她突然发现,把姚大人挤一挤,居然还有点油水可以挤出来。
牛野此时跑了过来,他觉得自己应该放大招了,“雨儿啊,你说炮弹是不是能从后面装填呢?”
雨儿直接说:“我们想过了,也想过做一个炮闩,可材料不行打几次就漏气!”
这下轮到牛野吃惊了,“你们研究过炮闩?”
“嗯,也研究过子炮筒,那家伙漏气更严重!”
牛野不再说话了,他也就是知道个名字,其他啥也不懂,不能再装大尾巴狼了。
他又看了看这条船,提出了一个未来人想做法:“雨儿,你觉得,未来是不是有可能没有风帆?直接上大马力蒸汽机,把甲板空出来装货呢?”
他觉得这绝对不会错,是未来验证过的!
雨儿直接再次雷到他,“那是蠢货的想法!风帆一定要装在上面吗?两边不能装吗?只要做金属结构加蒸汽机甚至可以自由收缩。”
小家伙又思考了一下:“烧煤不要用钱吗?风帆能节省很多煤,我觉得无论怎么做,以后货船的风帆都应该在的。因为。。。它不需要那么快,而且风是免费的,不用真的有点蠢!”
姚耀祖也在一边起哄,“嗯,不用,真的蠢!”
牛野再次无语,风帆能装两边?张开来,是一只竖起翅膀的大鸟?
这可能吗?
但回头想想,烧煤不要钱吗?
煤不占用空间和排水量吗?
他突然有些疑惑的看着雨儿,他感觉历史可能真的会有些不可捉摸的变化。
电动风帆?
计算机自己控制?
碳纤维材料的帆布?
十万吨巨轮,如果真的用超级风帆推进,一年能节约多少煤和燃油?
阿弥陀佛,不能想,不敢想,搞不懂了。
雨儿接下来的话,继续震撼牛野,但对于傻子姚大人完全没有震撼力,“我们最近发现,其实蒸汽机还有另外一个形态,结构比现在的还要简单,但是力量并不小,就是用高压蒸汽直接推动风轮旋转,感觉这玩意应该有点前途!”
蒸汽涡轮机?
我滴个乖乖啊,牛野是听到了蒸汽涡轮机吗?他准备以后用来发大招的东西,现在他们就已经知道了?
这下,先知的角色还怎么玩?
他感觉自己要先放点大招才行,不然混不下去了。
于是,这货开始讲漆包线和发电机,这倒是让小姑娘感兴趣了,喊来一群人围着听。
电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母,我必须用一用,这才能证明自己是妈祖的孩子。
说了一大堆,这群孩子们开始讨论,结果这群人写写画画,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说的都是真的,那么这玩意节约轴系和齿轮组,一个大型蒸汽发电机就能带动多个动力单元,节约人力和物力,是个好东西!”
雨儿更是惊人,“这玩意要真的做出来,要是还能防水,只有线,不需要轴承,就不要舵机了!”
牛野不明白,“为啥。。。不需要舵机?”
雨儿画了一个草图,“发动机自己在水下转,为什么还要舵机?”
居然可以这么玩的吗?这路子有点野啊!
雨儿扔掉粉笔,拍拍手,现在整个船的甲板上都是这群人的杰作,旁边负责清洗甲板的水兵一直在心里骂。
“走,回去搞个小电机,玩玩”,雨儿开始安排工作,“少杰,你那一组,负责研究漆包线;文若,你的那一个组搞电线;我们这个组,来做电机。”
然后,转头对懵逼的牛野说道:“你负责搞铜,油漆,胶,还要给我们两个铁匠,另外工钱你出!”
牛野觉得事情好多啊!他怎么感觉自己有点多嘴了。。。
但是他想到了什么,“那个。。。你们怎么测电压,电阻和电流?“
雨儿转头,好奇的看着他,“先要有电!”
无语了,这一刻就像是主在说:“先有光。。。”
总之,就在战列舰的舱室里,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开始了新的研究课题,电!
战舰群正在向着西南海域出发,那边是东非海岸,天空有积雨云,看来明日有大雨。
1814年7月4日,印度洋上空翻滚着不祥的灰云,牛野站在"钢铁号"战列舰的指挥甲板上,手扶铜制望远镜,眉头紧锁地凝视着天际。作为妈祖军第二舰队的统帅,他率领着一百二十艘大大小小的舰艇,正从北向南航行在东非沿岸,目的地是好望角西北沿海的开普敦。
"水色不对,海风渐强。"大副匆匆赶来,脸上写满忧虑,"水手们都说这海面颜色不对,像是暴风雨前的征兆。"
牛野微微颔首,十多年的海上生涯让他对天气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而此刻,他已经知道不对,每一根神经都如同拉满的弓弦般紧绷。"传令下去,收拢帆布,检查货物固定,所有人员做好抗风准备。"
午后时分,天边涌来的云层如同被墨汁浸染,以惊人的速度吞噬了最后一丝蔚蓝。原本温和的海面开始不安地翻滚,浪花如同小山般此起彼伏。"这不对劲..."牛野喃喃自语,眼看着第一道巨浪如城墙般向舰队压来。
"转舵!降帆!准备迎战风暴!"牛野的声音几乎被呼啸的风声淹没。然而,一切准备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当真正的风暴来临时,它如同哥斯拉巨兽苏醒,带着摧枯拉朽的力量席卷而来。
第一波浪头就高得惊人,轻易地越过船舷,将甲板上的水手冲得东倒西歪。牛野死死抓住栏杆,却仍被狂风掀得踉跄几步,膝盖重重撞在舱壁上。"稳住!所有人稳住!"他大声呼喊,声音却被风暴撕扯得支离破碎。
"钢铁号"的桅杆在狂风中发出可怕的呻吟,主帆被撕裂成碎片,如同被巨人撕扯的布条般在空中飞舞。牛野亲眼看见一名水手被狂风卷起,如同一片落叶般从高处坠入汹涌的海中,转眼间消失在白沫翻滚的浪涛之下。
"左舷三十度!'福星号'失去前桅!"了望手声嘶力竭地喊道,但他的声音很快被雷鸣般的巨响覆盖。闪电如同神明之怒,一道接一道地劈向海面,将漆黑的海水照得如同白昼。雷声在云层间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
牛野挣扎着从指挥舱爬上甲板,每一步都如同攀登陡峭的山峰。狂风几乎将他压弯了腰,雨水混合着海水灌入他的口鼻,咸涩刺痛。他看见"福星号"的船身倾斜得可怕,船员们正拼命抢救货物,试图稳住船只。
"放下救生艇!"牛野下令,然而下一波浪头就粉碎了这个希望。巨大的水墙如同移动的山峦,轻易地吞噬了"福星号",将她拦腰折断。木屑与碎片在海面上漂浮,偶尔可见挣扎的人影,但很快又被无情的波涛吞没。
"右舷'瑞祥号'搁浅!"又一声惨叫传来。牛野眼睁睁看着那艘满载瓷器的货船撞上暗礁,船底裂开数道缝隙,海水如喷泉般涌出。船员们绝望地舀水自救,但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他们的努力如同螳臂当车。
风暴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牛野站在指挥台上,双腿如同灌了铅般沉重,却仍死死支撑着自己不倒下。他的衣服早已湿透,被狂风撕扯得破烂不堪,脸上被飞溅的木片划出道道血痕。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与风暴抗争,每一次睁眼都要对抗狂风的阻力与雨水的侵袭。
"'永安号'沉了!"姚耀祖浑身湿透,声音颤抖地报告着这个噩耗。牛野看见那艘熟悉的船只缓缓倾斜,最终消失在海面,只留下漂浮的残骸与挣扎的船员。
当黎明的第一缕微光穿透乌云时,风暴终于减弱。幸存者们聚集在"妈祖号"的甲板上,一个个衣衫褴褛,眼神呆滞如同行尸走肉。牛野疲惫地数着聚集的幸存者,声音嘶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清点人数。"他最终下令,声音轻得如同耳语。
姚耀祖捧着被海水浸透的名册,手指颤抖地统计着:"'福星号'全灭……'瑞祥号'生还五人……'永安号'……"他的声音嘶哑,名册上密密麻麻的叉号触目惊心。
最终,两艘武装货船沉没,二百一十名水手中,只救起了十八人。
牛野站在艏楼上,望着海面上漂浮的残骸。晨曦中,那些破碎的木板与衣物如同无声的墓碑,诉说着昨夜的惨烈。他摘下帽子,向着海面深深鞠躬。
海风依旧呼啸,但已不再如昨日那般狂暴。幸存者们默默地聚集在一起,开始清理甲板,救治伤员。
船只在这片海域寻找落水海佬,整整三天,最远的跑出了近五十海里。
可一个海佬都没有找到,每一次回来都是一声声的叹息。
牛野突然想起了,海佬们那古老的歌谣,“今日出门来明日无”。
牛野再次把目光看向航行在左舷的全部三体战舰和三体武装运输船,它们都安然无恙。
现在,他做了一个决定,逐步淘汰老式的武装运输船,用三体船进行替代。
这么多年的使用,现在妈祖军已经对于三体船非常了解。
它们有一些非常显着的优势:
横向稳定性强:三体船的三个船体布局使其横向的支撑面更宽。以常见的三体帆船为例,两侧的副船体与主船体共同作用,在海面上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当遇到侧风或海浪从侧面冲击时,两侧副船体能够有效抵抗横向的力,减少船体的倾斜角度,相比单体船和双体船,三体船在横向稳定性上表现更为出色,不易发生侧翻。
抗摇摆性好:在海上航行时,船体的摇摆是影响航行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三体船的结构使得它的重心分布更为合理,主船体通常位于中间位置,两侧副船体起到平衡和稳定的作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减少船体在波浪中的纵摇和横摇幅度,为船员和货物提供更平稳的航行环境。在长途航行中,良好的抗摇摆性可以减少船员晕船的不适感,也有利于保护货物不受损坏。
兴波阻力小:船在航行时会产生兴波,兴波会消耗船的能量,增加航行阻力。三体船独特的船体布局使得它在航行时产生的兴波相对较小。三个船体分散了船的重量和动力,使得船体与水的相互作用更为合理,减少了波浪的产生和能量损失。相比单体船,三体船在相同动力条件下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航行。
湿表面积优化:虽然三体船有三个船体,但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其总的湿表面积(船体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可以得到优化。通过合理布置三个船体的位置和形状,能够使船在航行时受到的水的摩擦阻力减小。同时,三体船的船体形状通常经过精心设计,采用流线型等减阻设计,进一步降低了航行时的阻力,提高了航行效率。
甲板空间大:三体船的中间主船体通常较小,而两侧的副船体与主船体之间形成了较为宽敞的甲板空间。这种设计使得三体船的甲板面积相对较大,为船上设备的布置和人员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在帆船时代,较大的甲板空间可以用于布置更多的帆具和索具,提高帆船的操控性能;
- 舱室布局合理:三体船的结构允许设计师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布置舱室。主船体可以用于布置船员生活区、动力设备舱等重要区域,而两侧副船体之间的空间可以用于设置货舱、储物间等。这种灵活的舱室布局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例如在客船设计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客舱和公共活动空间;在货船设计中,可以增加载货量。
转向灵活:三体船的三个船体布局使得它在转向时具有更好的操控性。两侧的副船体在转向时能够提供一定的侧向力,帮助船体更快地改变方向。与单体船相比,三体船的转向半径更小,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复杂的海况和航行需求。在狭窄的航道或需要频繁转向的航行环境中,三体船的这一优势尤为明显。
动力分配均匀:三体船的动力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分配。在多动力驱动的三体船中,如采用发动机或和帆具组合驱动,动力可以分别分配到不同的船体上,使船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得到有效的动力支持,从而提高船的整体操控性能。这种均匀的动力分配方式使得三体船在不同航速和海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航行状态。
三体船最大的缺点是:贵!
由于结构复杂、建造难度大,三体船的建造需要使用更多高质量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这导致其建造成本比单体船和双体船要高得多。从船体材料的选择到特殊结构部件的制造,再到整体的建造工艺要求,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对于一些商业运营的船舶来说,较高的建造成本会增加投资回报的风险和周期。
现在,牛野已经知道,为什么现代船舶里面,三体船很少了!
因为,资本不
他已然觉的时间紧迫,在六月随着两条复仇者级战舰和第五条战列舰修复,第二舰队再次向着好望角航行。
雨儿他们这一次也随舰出发,他们想去大西洋看一看。
牛野和姚大人两个现在正在复仇者级的两条战舰上,上蹿下跳,对于这两个货,这条船一切都是新奇的。
姚耀祖问了雨儿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就不明白了,都披挂了这么厚的金属装甲,为啥不直接用钢板造军舰呢?”
雨儿的回答很奇葩:“最开始没想过加装甲,加完以后也觉得可以用钢铁做船舷,但有个技术问题挺难搞!”
姚耀祖问:“有啥难题?”
雨儿说:“焊接,焊接不好弄!”
姚耀祖也是看过造船的,“能不能铆接?”
“缝隙难搞”
“要不倒点钢水?”
“造船的现场融不了”
“算了,拉倒”
“就知道你不懂”
“我不懂?我擦,我再想想。。。要么找个人跟木工学榫卯?榫卯挺牛皮!缝里面。。。要不随便倒进去点容易溶的金属液体”
雨儿突然不说话了,她在想。
她突然发现,把姚大人挤一挤,居然还有点油水可以挤出来。
牛野此时跑了过来,他觉得自己应该放大招了,“雨儿啊,你说炮弹是不是能从后面装填呢?”
雨儿直接说:“我们想过了,也想过做一个炮闩,可材料不行打几次就漏气!”
这下轮到牛野吃惊了,“你们研究过炮闩?”
“嗯,也研究过子炮筒,那家伙漏气更严重!”
牛野不再说话了,他也就是知道个名字,其他啥也不懂,不能再装大尾巴狼了。
他又看了看这条船,提出了一个未来人想做法:“雨儿,你觉得,未来是不是有可能没有风帆?直接上大马力蒸汽机,把甲板空出来装货呢?”
他觉得这绝对不会错,是未来验证过的!
雨儿直接再次雷到他,“那是蠢货的想法!风帆一定要装在上面吗?两边不能装吗?只要做金属结构加蒸汽机甚至可以自由收缩。”
小家伙又思考了一下:“烧煤不要用钱吗?风帆能节省很多煤,我觉得无论怎么做,以后货船的风帆都应该在的。因为。。。它不需要那么快,而且风是免费的,不用真的有点蠢!”
姚耀祖也在一边起哄,“嗯,不用,真的蠢!”
牛野再次无语,风帆能装两边?张开来,是一只竖起翅膀的大鸟?
这可能吗?
但回头想想,烧煤不要钱吗?
煤不占用空间和排水量吗?
他突然有些疑惑的看着雨儿,他感觉历史可能真的会有些不可捉摸的变化。
电动风帆?
计算机自己控制?
碳纤维材料的帆布?
十万吨巨轮,如果真的用超级风帆推进,一年能节约多少煤和燃油?
阿弥陀佛,不能想,不敢想,搞不懂了。
雨儿接下来的话,继续震撼牛野,但对于傻子姚大人完全没有震撼力,“我们最近发现,其实蒸汽机还有另外一个形态,结构比现在的还要简单,但是力量并不小,就是用高压蒸汽直接推动风轮旋转,感觉这玩意应该有点前途!”
蒸汽涡轮机?
我滴个乖乖啊,牛野是听到了蒸汽涡轮机吗?他准备以后用来发大招的东西,现在他们就已经知道了?
这下,先知的角色还怎么玩?
他感觉自己要先放点大招才行,不然混不下去了。
于是,这货开始讲漆包线和发电机,这倒是让小姑娘感兴趣了,喊来一群人围着听。
电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母,我必须用一用,这才能证明自己是妈祖的孩子。
说了一大堆,这群孩子们开始讨论,结果这群人写写画画,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说的都是真的,那么这玩意节约轴系和齿轮组,一个大型蒸汽发电机就能带动多个动力单元,节约人力和物力,是个好东西!”
雨儿更是惊人,“这玩意要真的做出来,要是还能防水,只有线,不需要轴承,就不要舵机了!”
牛野不明白,“为啥。。。不需要舵机?”
雨儿画了一个草图,“发动机自己在水下转,为什么还要舵机?”
居然可以这么玩的吗?这路子有点野啊!
雨儿扔掉粉笔,拍拍手,现在整个船的甲板上都是这群人的杰作,旁边负责清洗甲板的水兵一直在心里骂。
“走,回去搞个小电机,玩玩”,雨儿开始安排工作,“少杰,你那一组,负责研究漆包线;文若,你的那一个组搞电线;我们这个组,来做电机。”
然后,转头对懵逼的牛野说道:“你负责搞铜,油漆,胶,还要给我们两个铁匠,另外工钱你出!”
牛野觉得事情好多啊!他怎么感觉自己有点多嘴了。。。
但是他想到了什么,“那个。。。你们怎么测电压,电阻和电流?“
雨儿转头,好奇的看着他,“先要有电!”
无语了,这一刻就像是主在说:“先有光。。。”
总之,就在战列舰的舱室里,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开始了新的研究课题,电!
战舰群正在向着西南海域出发,那边是东非海岸,天空有积雨云,看来明日有大雨。
1814年7月4日,印度洋上空翻滚着不祥的灰云,牛野站在"钢铁号"战列舰的指挥甲板上,手扶铜制望远镜,眉头紧锁地凝视着天际。作为妈祖军第二舰队的统帅,他率领着一百二十艘大大小小的舰艇,正从北向南航行在东非沿岸,目的地是好望角西北沿海的开普敦。
"水色不对,海风渐强。"大副匆匆赶来,脸上写满忧虑,"水手们都说这海面颜色不对,像是暴风雨前的征兆。"
牛野微微颔首,十多年的海上生涯让他对天气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而此刻,他已经知道不对,每一根神经都如同拉满的弓弦般紧绷。"传令下去,收拢帆布,检查货物固定,所有人员做好抗风准备。"
午后时分,天边涌来的云层如同被墨汁浸染,以惊人的速度吞噬了最后一丝蔚蓝。原本温和的海面开始不安地翻滚,浪花如同小山般此起彼伏。"这不对劲..."牛野喃喃自语,眼看着第一道巨浪如城墙般向舰队压来。
"转舵!降帆!准备迎战风暴!"牛野的声音几乎被呼啸的风声淹没。然而,一切准备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当真正的风暴来临时,它如同哥斯拉巨兽苏醒,带着摧枯拉朽的力量席卷而来。
第一波浪头就高得惊人,轻易地越过船舷,将甲板上的水手冲得东倒西歪。牛野死死抓住栏杆,却仍被狂风掀得踉跄几步,膝盖重重撞在舱壁上。"稳住!所有人稳住!"他大声呼喊,声音却被风暴撕扯得支离破碎。
"钢铁号"的桅杆在狂风中发出可怕的呻吟,主帆被撕裂成碎片,如同被巨人撕扯的布条般在空中飞舞。牛野亲眼看见一名水手被狂风卷起,如同一片落叶般从高处坠入汹涌的海中,转眼间消失在白沫翻滚的浪涛之下。
"左舷三十度!'福星号'失去前桅!"了望手声嘶力竭地喊道,但他的声音很快被雷鸣般的巨响覆盖。闪电如同神明之怒,一道接一道地劈向海面,将漆黑的海水照得如同白昼。雷声在云层间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
牛野挣扎着从指挥舱爬上甲板,每一步都如同攀登陡峭的山峰。狂风几乎将他压弯了腰,雨水混合着海水灌入他的口鼻,咸涩刺痛。他看见"福星号"的船身倾斜得可怕,船员们正拼命抢救货物,试图稳住船只。
"放下救生艇!"牛野下令,然而下一波浪头就粉碎了这个希望。巨大的水墙如同移动的山峦,轻易地吞噬了"福星号",将她拦腰折断。木屑与碎片在海面上漂浮,偶尔可见挣扎的人影,但很快又被无情的波涛吞没。
"右舷'瑞祥号'搁浅!"又一声惨叫传来。牛野眼睁睁看着那艘满载瓷器的货船撞上暗礁,船底裂开数道缝隙,海水如喷泉般涌出。船员们绝望地舀水自救,但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他们的努力如同螳臂当车。
风暴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牛野站在指挥台上,双腿如同灌了铅般沉重,却仍死死支撑着自己不倒下。他的衣服早已湿透,被狂风撕扯得破烂不堪,脸上被飞溅的木片划出道道血痕。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与风暴抗争,每一次睁眼都要对抗狂风的阻力与雨水的侵袭。
"'永安号'沉了!"姚耀祖浑身湿透,声音颤抖地报告着这个噩耗。牛野看见那艘熟悉的船只缓缓倾斜,最终消失在海面,只留下漂浮的残骸与挣扎的船员。
当黎明的第一缕微光穿透乌云时,风暴终于减弱。幸存者们聚集在"妈祖号"的甲板上,一个个衣衫褴褛,眼神呆滞如同行尸走肉。牛野疲惫地数着聚集的幸存者,声音嘶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清点人数。"他最终下令,声音轻得如同耳语。
姚耀祖捧着被海水浸透的名册,手指颤抖地统计着:"'福星号'全灭……'瑞祥号'生还五人……'永安号'……"他的声音嘶哑,名册上密密麻麻的叉号触目惊心。
最终,两艘武装货船沉没,二百一十名水手中,只救起了十八人。
牛野站在艏楼上,望着海面上漂浮的残骸。晨曦中,那些破碎的木板与衣物如同无声的墓碑,诉说着昨夜的惨烈。他摘下帽子,向着海面深深鞠躬。
海风依旧呼啸,但已不再如昨日那般狂暴。幸存者们默默地聚集在一起,开始清理甲板,救治伤员。
船只在这片海域寻找落水海佬,整整三天,最远的跑出了近五十海里。
可一个海佬都没有找到,每一次回来都是一声声的叹息。
牛野突然想起了,海佬们那古老的歌谣,“今日出门来明日无”。
牛野再次把目光看向航行在左舷的全部三体战舰和三体武装运输船,它们都安然无恙。
现在,他做了一个决定,逐步淘汰老式的武装运输船,用三体船进行替代。
这么多年的使用,现在妈祖军已经对于三体船非常了解。
它们有一些非常显着的优势:
横向稳定性强:三体船的三个船体布局使其横向的支撑面更宽。以常见的三体帆船为例,两侧的副船体与主船体共同作用,在海面上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当遇到侧风或海浪从侧面冲击时,两侧副船体能够有效抵抗横向的力,减少船体的倾斜角度,相比单体船和双体船,三体船在横向稳定性上表现更为出色,不易发生侧翻。
抗摇摆性好:在海上航行时,船体的摇摆是影响航行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三体船的结构使得它的重心分布更为合理,主船体通常位于中间位置,两侧副船体起到平衡和稳定的作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减少船体在波浪中的纵摇和横摇幅度,为船员和货物提供更平稳的航行环境。在长途航行中,良好的抗摇摆性可以减少船员晕船的不适感,也有利于保护货物不受损坏。
兴波阻力小:船在航行时会产生兴波,兴波会消耗船的能量,增加航行阻力。三体船独特的船体布局使得它在航行时产生的兴波相对较小。三个船体分散了船的重量和动力,使得船体与水的相互作用更为合理,减少了波浪的产生和能量损失。相比单体船,三体船在相同动力条件下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航行。
湿表面积优化:虽然三体船有三个船体,但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其总的湿表面积(船体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可以得到优化。通过合理布置三个船体的位置和形状,能够使船在航行时受到的水的摩擦阻力减小。同时,三体船的船体形状通常经过精心设计,采用流线型等减阻设计,进一步降低了航行时的阻力,提高了航行效率。
甲板空间大:三体船的中间主船体通常较小,而两侧的副船体与主船体之间形成了较为宽敞的甲板空间。这种设计使得三体船的甲板面积相对较大,为船上设备的布置和人员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在帆船时代,较大的甲板空间可以用于布置更多的帆具和索具,提高帆船的操控性能;
- 舱室布局合理:三体船的结构允许设计师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布置舱室。主船体可以用于布置船员生活区、动力设备舱等重要区域,而两侧副船体之间的空间可以用于设置货舱、储物间等。这种灵活的舱室布局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例如在客船设计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客舱和公共活动空间;在货船设计中,可以增加载货量。
转向灵活:三体船的三个船体布局使得它在转向时具有更好的操控性。两侧的副船体在转向时能够提供一定的侧向力,帮助船体更快地改变方向。与单体船相比,三体船的转向半径更小,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复杂的海况和航行需求。在狭窄的航道或需要频繁转向的航行环境中,三体船的这一优势尤为明显。
动力分配均匀:三体船的动力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分配。在多动力驱动的三体船中,如采用发动机或和帆具组合驱动,动力可以分别分配到不同的船体上,使船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得到有效的动力支持,从而提高船的整体操控性能。这种均匀的动力分配方式使得三体船在不同航速和海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航行状态。
三体船最大的缺点是:贵!
由于结构复杂、建造难度大,三体船的建造需要使用更多高质量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这导致其建造成本比单体船和双体船要高得多。从船体材料的选择到特殊结构部件的制造,再到整体的建造工艺要求,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对于一些商业运营的船舶来说,较高的建造成本会增加投资回报的风险和周期。
现在,牛野已经知道,为什么现代船舶里面,三体船很少了!
因为,资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