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妈祖军决策机制和启动招标-《1800年之龙腾四海》

  妈祖军整体分为三个战区,两个经济区。

  三个战区分别是:第一舰队负责的印度洋战区;第二舰队负责的大西洋战区;第三舰队负责的南洋战区。

  两个经济区分别是:李海潮负责的澳洲和北美洲经济区;陈阿生负责的兰芳共和国和大清经济区。

  整个妈祖军的最高决策机构,参与者众多,但最终就是五个人:陈老豆,李海,牛野,陈阿生和李海潮。

  任何重大的事情由他们五个投票决定,可奇葩的事,这个最高决策会议其实一直就没开过。

  你要问为什么?

  陈老豆说的话最到位:“开会做什么?骨子里就是钱的问题,定个规矩,把钱分一分自己去折腾!也不看看,这海有多大!”

  所以,每年的收益里面,除两个经济区的投资和管理费用,还剩下的三个站区自己分了。

  估计是广福源号留下了很多习惯,这事也是陈老豆一个人说了算,“第二舰队最远,要面对的压力最大,他们拿走四成,我和李海每人三成,就这么定了!”

  1814年留给军队的费用高达200万两白银,所以给到第二舰队的是80万两白银,第一和第三舰队各六十万两白银。

  这下三个舰队开始自己折腾了!

  李海那货,到目前也拿到和看到过什么复仇者级?他手里大多数又都是快速战舰,所以缺什么,就会补什么!

  这货在加尔各答接收了英国佬留下的20条飞剪战舰的尾单工程之后,立马直接开工了三条蒸汽战列舰!

  加尔各答的第一舰队现在拥有六十条飞剪战舰,二十条武装运输船,以及要到1817年才能下水的三条两千二百吨级的74炮战列舰。

  而陈老豆和牛野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量下单复仇者级战舰,陈老豆在四个造船厂下了二十艘复仇者级,而牛野也下单了同样的订单,一样也是二十艘。

  现在,广州第一造船厂,兰芳造船厂,铁矿港造船厂,果阿造船厂和开普敦造船厂,四个造船厂全部满负荷开工。

  而广州第二造船厂,也拿到了一个巨大的订单,每年50条千吨级三体武装运输船。

  这个鲜为人知的造船厂,竟然在东澳附近的风三个岛屿上,都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造船码头!那片辽阔的海域,完全被他们的厂房和仓库所占据,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令人惊叹不已。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三个岛屿之间还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一个岛屿专注于木料加工,另一个岛屿则负责帆布加工,还有一个岛屿专门进行钢铁加工。每个岛屿上都分布着大量的小工厂,它们紧密协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而原本那个毫不起眼的小水泥厂,如今也已今非昔比。它不仅在兰芳设有分厂,还在铁矿港、西海城、东望城以及悉尼城等地都建立了分厂,其足迹遍布整个南洋到澳洲的广袤土地。

  再看那钢铁厂,目前已形成了两个庞大的产业群,一个位于铁矿港,另一个则在兰芳。远远望去,这两个巨大的钢铁联合体宛如两座钢铁巨兽,烟囱高耸入云,厂房如海洋般辽阔,场面极其壮观。

  1815年春,为了鼓励创新,铁矿港城发布了一系列产品的创新鼓励政策。

  主要面向蒸汽汽车,蒸汽耕耘机械,蒸汽履带机械,蒸汽流水线等,一系列可以提高工业农业劳动效率的招标工作。

  这里面第一次出现了政府投资成立风险基金,任何中标的个人和企业可以成立新的公司,拿到这笔政府投资,独立经营和独立核算。

  每个城市都在城市中心,搭建立了一个招标亭,每日有人在里面向群众解释和帮助想要参与人员填写表格,甚至为他们联系相关产业链上的零部件工厂。

  爱德华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商机,他分析了所有招标的东西,然后找到蒸汽机厂的厂长,提出要参与招标。

  铁矿港蒸汽机厂的车间里,蒸汽锤的闷响刚歇,厂长老钱正用沾着机油的布擦着手,爱德华捧着一叠图纸,快步从外间进来,图纸最上方那张,画着个带着金属履带的底盘,线条旁还标注着“蒸汽式履带底盘——妈祖军招标品”的字样。

  爱德华将图纸在木桌上铺开,指尖先点过其他几张画着蒸汽抽水机、改良纺织机的图纸。“老钱,妈祖军这次的招标品我全过了一遍。抽水机我们有同类机型,改改就能报,但不值当花大心思;纺织机的传动设计倒是巧,可城里三家厂子都盯着,利润薄”。

  老钱俯身扫了眼图纸,手指在抽水机那张上顿了顿。“我原想着抽水机稳当,毕竟港口周边的农场总缺这东西。那你觉得……”。

  爱德华猛地把履带底盘的图纸往他面前推了推,“你看这个!蒸汽式履带底盘!民用和军用,这个都会有巨大的市场!”

  老钱眉头挑了下,伸手按在图纸的履带齿痕上,“这铁履带……比轮子沉不少吧?民用能有什么用场?”

  爱德华:“民用?用处大了去了!你想,铁矿港周边的耕地,一到雨季全是烂泥,牛和马拉着犁陷进去都拔不出腿。这东西要是装上个犁架,蒸汽推着履带碾过去,泥地根本拦不住!秋收时拉粮车,不用再怕路烂误了时节,农户们能不抢着要?另外,矿山里面一下雨就是烂路,马车会打滑,他们也能用。一旦矿山要用,那采购量肯定非常大”

  老钱指尖在图纸边缘摩挲着,慢慢点头,“倒也是这个理……可你刚才说不止民用?”

  爱德华:“是的!上周港口驻的民兵队队长还跟我抱怨,说雨天训练要运炮,重炮马车陷在半路,几匹马拉都打滑。这履带底盘要是放大了做,装上炮架,或者改造成运弹药的车——破烂泥地、坑洼山路,它都能碾过去!军方要是用上,行军、运辎重,效率能翻几番!”

  老钱的眼睛也亮了,他吸了口凉气,重新打量图纸上的履带,手指跟着线条划动:“在泥地上走……这确实是轮子比不了的”。

  爱德华急忙趁热打铁:“可不是!这全新的东西,又复杂一定没有几个企业会抢!现在妈祖军招标,正是机会——我们不仅要参与,还得单独拿出钱来,成立个子公司专门做它!民用先打开市场,让农户们尝到甜头,再拿着民用的实绩去找军方谈。这底盘要是成了,咱们厂不光能赚银子,往后铁矿港乃至更远的地方,说起蒸汽动力履带机械,头一个就得提咱们!”

  老钱直起身,拍了下桌子,刚才的犹豫全没了,“你说得对!稳当的生意能糊口,但抢的一定多!这有前途的东西能让厂子以后立住脚。招标的事你牵头,子公司的章程我这就叫文书拟,明早你组织人搞模型,把履带的咬合做出来。投标报名,我们先报上去!”

  爱德华把图纸叠好往怀里一揣,“我这就去车间,找几个师傅!今晚不睡觉也得把细节敲定!”

  这就是破产商人的价值,他们拼了命的想要再次站起来,这些人有眼光,唯一缺少的只有两样东西:机会和资金。

  现在,铁矿港开始了招标,这就是机会;铁矿港进行投资,这就是资金。

  爱德华拼尽所有力气和精力,也要死死的抓住这个机会,他整整三个月都在蒸汽机工厂里面吃住,只为人生能有再次站立起来的机会。

  老钱知道爱德华的故事,他看得到爱德华的付出,有一次和各个车间的工头一起吃饭,老钱就问这群人:“这个厂子里谁最拼命?”

  所有人都知道,“德华吧!那家伙疯了,一直不回家,每天都爬底盘!”

  “真他娘的不要命了,年纪也不大,头发都有些花白了!老子服气”

  厂长用筷子敲敲桌子,“老子不知道这蒸汽履带机能不能成?但如果成了,德华就是那厂子的厂长,给他股份,你们有意见吗?”

  众人相互看看,都点了点头。

  厂长笑了,拿起筷子,“吃饭,吃饭,如果真成了。我也跟德华说,给咱们厂子里所有的人都留些股份,怎么样?但你们要帮衬着,给老子积极点!”

  众人一起起哄,“厂长英明,我等全力配合,股份要靠厂长了”

  人就是这样,蒸汽机厂的每个车间,后来每个星期都派人去爱德华那里开会,配合变得越来越紧密。

  整个蒸汽机采用的原型来自火车头的机车,但火车头太重了,必须整体要进行缩小比例。

  现在的火车头大约是20马力,能牵引50吨车厢,以1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

  他们的目标是做出一个五马力的小型蒸汽机,除掉自己的重量和煤重,还能够牵引大约两吨的货物在泥地里爬行。

  这个时代,东西越往小里做,其实越不容易,爱德华这群人拼了命才在六个月后,拿出了第一个样品。

  这家伙有一个半人高,蒸汽机裸露在外面,用一个简易的席子做凉棚用来给机车挡雨和遮阳。

  履带才是真正让所有人头疼的东西,最开始他们做了四种构型,但每一种都只能行进不到三十公里,就会磨损断裂。

  有时候,甚至刚刚换上去,不到十公里就会断裂。

  谁也受不了,不断替换和维修这些钢铁履带。

  这让整个项目陷入停顿。

  一直到爱德华在钢铁厂里发现了那个实验小组。他第一次看到一个巨大的厂房里有上千个陶缸,装满了海水在做金属耐腐蚀测试,那一刻他简直惊为天人!

  他和几个学生交流,当学生知道他们在做一个履带底盘后,都叫着要去看一看,这大约就是年轻人特有的好奇心。

  七八个少年爬上巨大的机器,在工人的带领下,就在蒸汽机工厂的泥地里,开动那个怪物的时候,七八个少年一起大呼小叫,简直就像被枪打的一群小鸡子。

  这群孩子给这个项目带来了最后的光。

  “爱德华,这东西棒极了!”,一个眼镜少年喊道。

  “履带的钢材不行,几十公里就会断裂”,爱德华叹息道。

  另外一个少年挤过来,“你知道锰钢吗?”

  爱德华没有听过,他疑惑的抬起头,“什么是锰钢?”

  眼镜少年说道:“我们一个月前,发现金属锰和钢铁融合,坚硬和耐磨特性很好,钢铁厂说可以做新的炮管钻头。”

  另一个少年说道:“就是那玩意有点贵,不知道你们用不用的起!”

  爱德华激动的一把抱住他们,“带我去看看可以吗?”

  于是,几个蒸汽机工厂的老师傅们第一次看到了锰钢钻头。

  “我草,钢铁厂这帮孙子,居然有这么猛地东西?我们蒸汽机磨缸也能用啊!”,一个师傅测试过以后,大声喊道。

  “这玩意绝对能做履带,就是价格确实太高了,一根履带估计要等于现在的十倍价格”,另一个师傅说道。

  “我们又不用每个地方都用锰钢,就连接件用,这价格能节约很多”,一位老师傅说道。

  爱德华激动的跑去管理中心找到工业部门负责人,把履带底盘和锰钢的事情说了说。

  他拿着投资列表,诚恳的说道;“履带底盘是澳洲重点投资项目,我们需要钢铁厂的锰钢,是否能帮助我们采购一批?”

  结果,跟着去的少年们,居然认识管这个事的家伙,“赵少杰,你管这事?别坐着,跟我们去看看履带车,那家伙可过瘾了!”

  于是,赵少杰也在履带机上大呼小叫了一顿,跳下车立马跟着他们去钢铁厂,商量了一下。

  最后,两个厂的厂长坐下来一合计,钢铁厂用一吨锰钢换蒸汽机厂一台中型发动机,这简直就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贸易,这事就这么成了!

  这一下,锰钢正式进入了两个行业。

  首先,是履带车的履带;

  其次,是蒸汽机的缸体磨头。

  再次测试蒸汽履带车,一群跑来玩的少年在澳洲的荒原上玩起了越野。一个巨大的铁家伙,带着两个四轮马车,装满三吨煤和水,以每小时八公里的速度,载着一群大呼小叫的少年们,慢悠悠,摇摇晃晃,在荒草和沙砾间跑了整整一天。

  最终测试下来,这台履带车跑了两百公里履带才断裂,而且断裂不是锰钢部件,是普通钢铁的环节。

  但骑着马慢慢跟着的爱德华和一群工匠们都笑了,他们知道两百公里够耕地使用了,只要这大家伙,自己带上配件替换断裂的环节,这台机器就能继续运转。

  这个时候的澳洲,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数百年大清的治理下九成的老百姓都不认得汉字。

  这就是个笑话,一个巨大的笑话!

  明朝已经开始大规模卖小说了,老百姓的识字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甚至妇女的识字率也有百分之十。所以,明朝的老百姓会买小说看。

  可大清呢?大清是真的在实行愚民教育,大清的识字率不到百分之一!

  而到澳洲的移民,绝大多数又最苦最穷的家庭,这里的成年人几乎都不认字。

  这导致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这里的官员全是15到20岁左右的少年和青年!

  是的,这些全是水手学校每年提供的毕业生,他们识字,能看得懂政府的通知。

  而这些少年和青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任何新玩意都有极大的好奇心,换句话说,什么东西新,这群人会全部跑去看,去玩。

  然后,这群人还管理财政预算,于是新的东西能获得帮助和投资,虽然也有很多失败,但只要成功一个,对于政府而言,从长期来讲,所有的投资其实都能收回。

  履带式蒸汽机就是其中一个,爱德华他们真的拿到了第一笔投资,铁矿港拿出了三万两白银组建新的公司。

  而第一批订单,居然是蒸汽机厂和钢铁厂,用来在产区没有铁轨的地方搬运重物。

  然后,来接收物资的码头负责人看到这个大怪物了,高喊:“你们啥时候搞了个这玩意?给老子来十个,老子定了!”

  再然后,矿山送煤的工头看到了!

  “这玩意是啥?”

  “蒸汽履带车!这玩意,可以走烂路,下雨天,烂泥巴地里也能运货,牛逼极了”,搬运工说道。

  “哪里搞得?”

  “好像是蒸汽机厂”

  “带我去”

  好嘛!第三个客户出现了,而且订单是一百台,果然矿山老板都有钱。

  矿山用这东西从矿区送到火车站,工人现在都在骂,“现在下雨天也要开工,没天理了!”

  蒸汽履带车第一年的订单全部排满,爱德华他们根本忙不过来。

  李海潮第一次看见蒸汽机是在码头上。他一直就那站着,就死死盯着那个铁家伙运送了十次,足足拉完了二十吨货物,他才转身离去。

  转身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守卫说道:“我们去蒸汽机工厂,我有一个想法想和他们厂长聊聊。”

  当爱德华走进房间时,李海潮已经认出了他,可他并不认识李海潮,他还非常恭敬的介绍道:“我叫爱德华,是蒸汽机厂的厂长,很高兴您的到访。”

  李海潮笑了,他轻声问道:“爱德华,还记得广福源号吗?”

  爱德华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他仔细看了看李海潮,他并不认识,可他还是激动的问:“您知道广福源号,他们在哪?我一直在找他们,那里有我的朋友。”

  李海潮指着自己,“我就是那条船上的一个船员,另外牛野也在这座城市里,不过他现在在学校里教书。”

  两人聊了很久,爱德华终于知道,原来妈祖军居然是他们的产业!

  李海潮也知道了,爱德华破产的原因,他不好意思的说道:“爱德华,我很抱歉!”

  爱德华却挥挥手,笑着说:“那是战争,没有什么。而且我现在过的很好,带我去看看牛野,我想知道我们最早的小公司还活着吗?”

  李海潮哈哈大笑,“走,我带你去”

  在李海潮的马车上,李海潮说出了自己来的目的。

  爱德华吃惊的看着李海潮:“你是说,铁矿港要大规模投入履带车?每年千台产能?这么多车,你要用来干什么?”

  李海潮说道:“人力开荒太慢了,我准备每个城市都建立一个机械开荒队,用钢铁机械开荒,然后交给移民精耕细作。”

  他又拉开马车窗帘,指了指远处的小桥,“基础建设也需要运输,往往那里都没有道路,履带车合适,所以。。。”

  爱德华点头,“好,我接受你们的第二笔投资,让我们把新的工厂建设起来,让那些大家伙在野地里跑起来!”

  马车的铃铛轻轻摇动,李海潮继续给爱德华讲述着这些年妈祖军的经历,直到现在爱德华对于牛野他们的产业才有了一个真正的理解,这是一个横跨南洋,印度洋,太平洋和澳洲的巨大公司。

  某种意义而言,妈祖军其实就是第二个东印度公司,只是他们只关注贸易和自治领的建设,不进行殖民地具体的官员治理和军事统治。

  爱德华突然说道:“你们现在还没有涉足欧洲。我个人建议,暂时先不要去欧洲,不然你们的财富一定会被盯上。”

  李海潮苦笑,“英国迟早会过来!”

  爱德华却说道:“英国虽然是我的母国,但我所有的未来都在这里。我必须说,英国赢不了,他们也不应该来!”

  李海潮好奇的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爱德华说道:“我领到了一把步枪,厂里每一个工友也都领到了。我试射过,那把步枪简直让人惊艳。一座城市只要有一万把那样的步枪,英国海军陆战队就绝不可能赢,只是徒增死伤,英国最后会看清楚一切。”

  车轮滚滚向前,如同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