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对此倒也不觉意外-《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众人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投向舞台。

  “叮咚——”

  琵琶声如珠玉落盘,清泉流响。一位身姿曼妙、眉目如画的女子缓步登台,金翠满头,步履生香。

  她肌肤胜雪,眉眼间透着异域风情,赤足如嫩藕,一颦一笑皆摄人心魄。

  “妾身青绮,见过诸位。”

  女子怀抱琵琶,盈盈一礼,声若莺啼。

  楼内顿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众人为青绮的登场沸腾不已。

  “是青绮姑娘!长安城第一 !”

  “果然国色天香,名不虚传!”

  “听闻她有胡人血统,今日一见,确非凡俗!”

  作为醉月楼的头牌,青绮名动长安。多少权贵一掷千金,只为博她一笑,却无人能得她青睐。

  醉月楼背景神秘深厚,加之青绮眼光极高,至今无人能成为她的入幕之宾。

  即便是崔仲文这等世家公子,也难得见青绮一面。此刻众人眼中炽热,心潮澎湃。

  “如此佳人,我志在必得!”

  “可惜醉月楼背后是陇西李氏,否则……”

  陇西李氏乃皇族,地位超然。即便崔仲文出身清河崔氏,亦不敢轻举妄动。

  众人只得按捺心思,贪婪地注视台上倩影。

  此时,李沐也被这场面震撼。

  “一个青楼女子,竟有如此影响力!”

  这般盛况,不亚于后世的顶流明星。在大唐,青绮便是当之无愧的全民偶像。

  更让李沐惊叹的是大唐娱乐业的繁荣。

  “盛世气象,果然非同凡响!”

  放眼历史,唯有宋时秦淮风月与后世娱乐圈能与之媲美。

  李沐放松心神,专注欣赏台上的绝代佳人。

  “来此一遭,岂能辜负这般盛景?”

  他悠然自得,连一旁的李淳风也坦然观赏。唯有小翠嘟着嘴,一脸不悦。

  乐声再起,一队侍女登台伴奏。琵琶声声,余音袅袅。

  青绮翩然起舞,长袖翻飞。足踝璎珞轻响,身姿旋转如风中扶柳,美不胜收。

  裙裾翩跹如盛放的牡丹,在灯火中心流转生辉。

  李沐眸光骤亮,脱口赞道:"竟是失传的胡旋舞!"

  "这身姿分明是敦煌壁画里的飞天!"

  "青绮姑娘的舞技竟精湛至斯!"

  "能目睹此等绝艺,今日果然不虚此行!"

  满座宾客皆屏息凝神。崔仲文等贵公子痴望台上,浑然不觉衣襟已被酒水沾湿。五层阁楼里,李世民与长孙氏凭栏观赏,随行近臣不时发出赞叹。

  "不想长安城内还有人能舞此胡旋。" 指尖轻叩栏杆,"当真精妙绝伦。"

  长孙皇后瞥见丈夫出神的模样,纤指在他腰间拧了半圈:"果然天下男子皆这般模样。"她虽常为天子张罗选妃,却笃信无人能撼动他们患难与共的情分。

  舞毕时满堂喝彩声震屋瓦。"今生得见青绮姑娘一舞,死而无憾!"此起彼伏的呼喊中,歌姬欠身退入纱帐。

  四层宴厅里,程知节拍案大笑:"这娘们够味儿!俺老程情愿——"

  "浑说什么!"尉迟敬德将酒碗掷来,惹得众将哄笑。秦琼晃着酒壶抱怨:"醉月楼美中不足就是酒淡,可比不得陛下赏的御酿。"

  角落里,罗贞掩住幼弟双耳:"莫听这些粗话。姐姐日后教你诗书礼仪,罗家就指望你光耀门楣了。"少年懵懂点头,腰间玉佩闪着微光。

  大将罗成之女罗贞早逝,身为长姐的她肩负起教导幼弟罗通的责任。

  今日这般重要场合,罗通不得不出席,罗贞便随行保护年幼的弟弟。

  罗通正色应道:"阿姊放心,我定当用功读书。"

  "如今长安出了位'书圣李公子',所售书籍价廉物美,品类繁多。"

  "家中书架已堆满他的书,我定要全部读完。"

  失去父亲的罗通对这位悉心照料的姐姐充满敬爱。罗贞欣慰地轻抚弟弟头顶,内心却泛起阵阵涟漪。

  "书圣李公子......"

  "不知是否就是当日那人......"

  她想起在荥阳郑氏书铺初尝臭豆腐,又遇郑少成挑衅的往事。如今那块地界已成了"新唐书铺",想必这位名动长安的李公子,极可能就是当日所见之人。

  "若新唐书铺真是李公子所开,此人必是博学鸿儒。"

  "或可请他做通儿的先生......"

  罗贞一心只为弟弟学业考虑。若得李公子指点,对罗通定然大有裨益。她暗自记下此事,打算择日登门拜访。

  此时台上歌舞轮转,青绮之后各青楼头牌相继献艺。虽个个姿容出众,却再无先前那般轰动效果。

  崔仲文与一众世家子弟终于回过神来。

  "诸位,舞毕便是赛乐,该我们大显身手了!"

  "定要让那些乡巴佬开开眼界!"

  "记住重点对付那姓李的小子!"

  他们摩拳擦掌,只等看李沐当众出丑。

  歌舞终了,醉月楼主事再度登台。

  "值此中沐佳节,愿诸位尽兴而归!"

  "接下来恭请各位乐林高手登台献艺。"

  "赛乐魁首可与佳人共赏明月!"

  崔仲文内心炽热,跃跃欲试。

  随着一声钟鸣,全场肃静。

  "哪位名家愿率先登台助兴?"

  众人目光齐聚舞台。崔仲文强按冲动,暗自盘算:"压轴出场方能技惊四座,稳夺魁首。"

  他按兵不动之际,已有急不可耐者抢先登台。

  《琴会》

  琅琊苏子谦一袭青衫,怀抱七弦琴,步履从容地踏上高台。他将古琴置于案前,向众人拱手道:"琅琊苏子谦,愿为诸位抚一曲《高山流水》。"

  台下顿时响起细微的议论声。

  "可是琅琊郡苏氏子弟?"

  "苏氏乃当地望族,果然气度不凡。"

  "不知琴艺究竟如何?"

  李沐坐在远处,偏头问身旁的李淳风:"先生以为这位苏公子琴技如何?"

  李淳风举杯浅笑:"天机不可道破,郎君且静心聆听。"

  苏子谦对四周私语恍若未闻,修长十指轻抚琴弦。清越的琴音如溪涧流水,众人仿佛置身幽谷,心神俱醉。

  李沐却兴致缺缺。他转向身旁的侍女道:"小翠,我教你的笛曲可还记得?若此刻由你演奏,定不输这琴音。"

  小翠双颊微红:"公子教的曲调,小翠都牢记在心。那些曲子比这琴声更动听呢。"

  这番对话被李淳风听了去,他暗自打量小翠,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曲终时,满堂喝彩。

  "绝妙!"

  "真乃伯牙再世!"

  苏子谦含笑施礼,翩然离席。角落里的崔仲文却冷哼一声:"不过如此。待我登台,必叫你们大开眼界。"

  随后登台者皆技艺 。几位懂音律的宾客不禁叹息:"乱世经年,雅乐式微。不知何时才能重现盛世华章?"

  正当众人兴致阑珊之际,崔仲文霍然起身,朝台上走去。

  音律之争

  崔仲文立于高台之上,将众人惊叹的神情尽收眼底,嘴角不由扬起一抹得意的弧度。

  琴弦在他的指下震颤,流泻出缠绵悱恻的乐音。这曲调极尽柔媚,仿佛闺阁中的私语,与醉月楼的风月气息倒是相得益彰。

  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时,崔仲文施施然起身,神情倨傲地环视四周。

  满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

  "崔公子不愧是清河崔氏嫡传!这琴技堪称天籁!"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以崔公子之才,当为大唐乐坛魁首!"

  "此次赛乐之冠,非崔公子莫属了!"

  溢美之词如潮水般涌来,众人几乎要将这世家公子捧上云霄。平心而论,崔仲文的琴技确实不俗,但更令人趋之若鹜的,是他那显赫的"五姓七望"家世光环。

  唯有五楼雅座中的李二与长孙皇后微微蹙眉。

  "这些世家子弟..."李二低声道,"除了这些靡靡之音,还能拿出什么真本事?"

  他素来钟爱《秦王破阵乐》这等雄浑之曲,对崔仲文柔媚的琴音颇为不屑。但众口铄金,他也只能冷眼看着崔仲文在台上意气风发。

  三楼雅间里,李沐放下酒盏,眼中闪过一丝讥诮。

  "还是老一套..."他轻声自语,"缠绵有余,风骨全无。"

  想到天下纷乱之际,这些世家子弟仍醉心于风月之事,李沐不由想起那两句诗:商女不知 恨,隔江犹唱 。

  他本无意参与这场乐艺比试,但崔仲文显然不愿放过他。

  就在醉月楼管事即将宣布赛乐结果时,崔仲文突然高声道:"近日长安城有位'书圣'声名鹊起,听闻今日也在醉月楼中。何不请这位李公子上台一展才艺?"

  早有准备的世家子弟立刻群起呼应:

  "请李公子赐教!"

  "书圣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有幸聆听雅乐!"

  李沐未料到对方会突然发难。但他与世家本就势同水火,对此倒也不觉意外。

  见李沐沉默,崔仲文步步紧逼:"李公子莫非怯场?还是...根本不识音律?"

  这话已是 的挑衅,暗指李沐出身寒微,不懂高雅艺术。

  整个醉月楼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李沐身上。众人反应各异:有受过他恩惠的士子面露忧色,更多的则是世家派系之人,纷纷出言相激,等着看这位新晋"书圣"当众出丑。

  "李公子既得书圣美誉,想必琴艺亦非凡俗?"

  李沐目光骤冷,怒火翻涌。他看穿众人联手设局,意图令他当众蒙羞。

  楼上雅室内,李二与长孙皇后忧心忡忡:"这孩子通音律否?此番怕要落入世家圈套..." 四楼凭栏处,罗贞攥紧绢帕,眸光不安地望向场中。

  众目睽睽下,李沐忽敛怒意,执盏饮尽琼浆:"奏乐?李某只虑家国大事,不谙风月之音。若执意要听..."他轻挥袖袍:"便让我的侍婢为诸位吹笛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