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这般模样,可是在渭水铁厂所致?"
"卿家辛苦了!"
明白,杜如晦这副模样是为协助李沐建造高炉铁厂所致,正是竭忠尽智的表现。
"爱卿,李公子的高炉可曾完工?"
"朕何时能目睹铁水奔流?"
杜大人面露喜色,将实情详细禀明。
"陛下,高炉建造进展远超预期!"
"李公子言道,筑炉所用的耐火砖料,冶炼所需的煤铁矿石储备充足,铁厂很快就能建成投产!"
"不出三日,便可正式开炉炼铁!"
长安城,太原王氏宅邸。
王洪望着厅中济济一堂的世家代表,神色倨傲,志得意满。
"哈哈!"
"老夫妙计终见成效!"
"如今关中之地铁料断绝,那些贱民只能用石器耕作,以木具掘土!"
"今岁沐收,想必要大打折扣了!"
时值粟米收获季节,因缺乏铁制农具,田间管理收割皆受阻碍。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世家众人相视而笑,欣喜于百姓与朝廷再度落入他们精心设计的圈套。
"王族长神机妙算,直击要害!"
"朝廷既敢强夺我等铁矿,就该料到今日下场!"
"与我望族为敌,必叫你知晓世家底蕴!"
听着众人的阿谀奉承,王洪越发得意忘形。
尽管朝廷已经陷入困境,他仍不打算就此罢休,反而谋划着发动更猛烈的攻势。
"房玄龄先前不是与我们签订过国书吗?那份盖着李世民玺印的文书。"
"按约定我们有权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向朝廷采购生铁。现在正是动用这项权利的最佳时机。"
众人闻言,眼中顿时泛起精光,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所言极是!"
"差点忘了还有这份重要契约!"
"这可是朝廷强夺我们铁矿的补偿,岂能白白浪费?"
"我们这就备齐金银,前往工部大肆采购,看朝廷如何应对!"
这招趁火 可谓狠毒至极。
当时生铁本就紧缺,朝廷接手铁矿时日尚短,根本来不及大量冶炼。
既要应付民间需求,又要满足庞大的军需。若世家大族此时趁机大量采购,朝廷势必捉襟见肘!
若拒绝交易,便是违背国书,藐视皇权威严。
若同意交易,又无足够生铁可供,陷入两难境地。
一切尽在世家掌控之中!
"妙计!"
"这招釜底抽薪,正合我意!"
"走!带着盖有玉玺的国书,去工部采购生铁!"
世家众人立即行动,将府中所剩不多的金银装车,浩浩荡荡向工部进发。
......
长安城外,渭水河畔。
一座被高墙环绕的巨型作坊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
作坊 矗立着高达二十余丈的圆柱形高炉,不断喷吐着滚滚黑烟,给原本清澈的唐空蒙上一层阴霾。
这后世为人诟病的工业污染,在李沐看来却格外亲切。
"能再次见到这般景象,实在难得!"
"在这个时代,高炉的黑烟也算是一道奇观了!"
李沐负手立于高炉之下,心潮澎湃。
为建造这座宏伟高炉,他废寝忘食,耗费无数心血。
如今终于亲眼见证成果。
杜如晦抹去脸上的煤灰,上前问道:
"李郎君,这高炉算是大功告成了?"
"如此雄伟壮观,实属罕见!"
"就连皇宫建筑,也没有这般高度!"
望着高耸入云的高炉,杜如晦既惊奇又感慨。
若非亲眼见证整个建造过程,他简直要以为这是神迹显现。
二十余丈的高炉,在后世不值一提,但在大唐却是前所未有的宏伟建筑。
惊叹过后,杜如晦再次确认道:
"今日老爷要亲临视察高炉首炼,李郎君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朝廷对渭水铁厂投入巨大,可容不得半点闪失......"
李沐信心十足地点头。
"我办事,你放心。"
"等高炉运转起来,保管让你们大开眼界!"
说罢,李沐转身询问工匠们准备工作。
"铁矿石都运送到位了吗?"
"焦炭储备是否充足?"
"高炉一旦 ,就不能停歇,对原料的需求量极其庞大!"
李二带着几名亲信大臣再次悄然来到渭水边。众人还未走近铁厂,就被耸立在远处的巨大圆柱体吸引了目光。
长孙无忌瞠目结舌,难以置信地问道:"这...这就是李公子提到的高炉?竟有如此之高!如同撑天巨柱!"
尽管二十多米的高度不算惊人,但粗壮的炉体确实气势非凡。这些从未见过类似构造的朝臣们,瞬间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李二同样心潮澎湃,没想到这座冶炼设备竟有这般规模。他赞叹道:"高炉之名,果然名副其实!这样庞大的容器,不知要装多少矿料才能填满。"
他并不知道那高耸的部分其实是排烟通道,真正的熔炼炉体并没有那么巨大。即便如此,也远超大唐那些仅有一两人高的传统炼铁炉。
迫不及待的李二率先走向铁厂大门,兴奋地说:"快进去看看!李公子说过今日要开炉,这场面可不能错过!"
进入厂区后,只见工匠们正忙着做最后的准备。李沐和杜如晦看到李二到来,立即上前相迎。
"可算来了!"李沐笑道,"怎么样,这座高炉够气派吧?"
李二绕着炉体仔细端详,连连点头:"都准备好了吗?快开始吧,我迫不及待想看看这座高炉的威力了!"
他并未向李沐提及长安缺铁的困境,但内心早已焦灼万分,渴望尽快见证高炉投产。
李沐也不多言,当即向工匠们下达指令:"传令:渭水铁厂首座高炉,正式 !"
早已摩拳擦掌的工匠立即将火把投入预置好柴草的燃烧室。"轰"的一声,火苗瞬间蹿升,化作熊熊烈焰。
"引火成功,投放焦炭!"李沐紧接着发出第二道命令。
漆黑的焦炭源源不断地投入炉中,在烈火中迅速燃烧。滚滚热浪顺着管道涌入高耸的烟囱,发出"嘶嘶"的声响。
通过烟囱产生的强大吸力,大量新鲜空气被源源不断地吸入炉内,使燃烧更为猛烈。耐高温的炉壁渐渐泛起暗红色,温度持续攀升。
待到时机成熟,李沐神情肃穆地下达最关键的命令:"开启投料口,放入矿石!"
破碎的矿石如雨点般落入烈焰之中,在高温下逐渐熔化。焦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与矿石发生反应,铁元素被逐渐提炼出来。杂质上浮形成矿渣,赤红的铁水在炉底汇聚,惊人的热力让在场所有人都汗流浃背。
李二却仍坚持站在最前方,他的双眼仿佛也被炉火点燃,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李公子,这铁水何时能够出炉?"
李沐打量片刻,指挥工人继续添加焦炭和矿料。
"炉况稳定,温度足够,约莫再有一刻就能出铁。"
众人沉默不语,只盯着炉膛目不转睛。
高炉烟囱喷吐着滚滚浓烟,在天空交织成网。
这般景象落在李沐眼里,却是无价之宝。
比起滚滚铁流,区区烟尘何足挂齿?这本就是必经之路!
炉内铁水渐满,李沐把握时机喝道:
"开炉!放铁!"
早有匠人冒着灼浪上前操作。这等险活,李沐自不会亲身涉险。伤亡早在预料之中,抚恤银钱亦备得充足。
横竖都要过这一关。
"嗤——"
炉门应声而启。
※※※
不同于传统炼铁炉,这座高炉如同永不枯竭的泉眼,铁水源源不断淌出。
这般产量彻底颠覆了李二的认知。
"铁水竟能似江河奔流?"
"日产万斤竟非虚言!"
短短观摩,李二便已算出这座高炉的最低产能——且还是大大低估的数值。毕竟这炉火日夜不熄,工匠轮班值守,实际产量更要惊人。
长孙无忌几人瞠目结舌,连揉眼眶。
"这般铁水...这般高炉..."
"简直将渭河装进了炉膛!"
往日大唐那点产量,在这座高炉前宛若儿戏。
魏征怔怔望着庞然巨炉,喃喃道:
"国之重器!"
"自此我大唐再无缺铁之忧!"
"便用铁块铺满长安亦非难事!"
李沐闻言失笑。前世祖国以钢铁为血脉,铁路公路如蛛网密布。区区长安何足道哉?
他忽生豪情:"若材料足够,何止长安?我能为整个大唐铺就钢铁大道!"
"届时车马驰骋于铁轨之上,诸位以为如何?"
李二顿时语塞。
"以铁铺路...遍及天下..."
他思绪混乱,竟寻不出半句应对之词。
李沐见状笑意更浓:"老李,这回可服气?"
"至于铁路之说,尚且遥远呢。"
"你必须确保铁矿和煤炭的供应不间断!"
"以高炉目前的运转效率,现有矿石储备维持不了一个月!"
李二猛然清醒,用力点头。
"高炉产量如此惊人,我绝对保证原料供应!"
"就算调遣天策军去采矿,也绝不会让渭水铁厂断料!"
这次李二是真正发了狠。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他都不能让这座高炉停产。
有了高炉源源不断的钢铁产出,李二做什么都底气十足。
兵器铠甲、重骑兵装备、农具炊具......
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都将堆积如山!
他紧握住李沐的肩膀,眼中斗志比炉火更旺。
"小李,你立了大功!"
"这次为大唐建功立业,我老李定当上报朝廷,重重嘉奖!"
李沐随意摆手。
"你看着办吧!"
"以我们的交情,你肯定不会亏待我。"
"不过千万别给我官职,我还年轻,不想被公务缠身。"
"卿家辛苦了!"
明白,杜如晦这副模样是为协助李沐建造高炉铁厂所致,正是竭忠尽智的表现。
"爱卿,李公子的高炉可曾完工?"
"朕何时能目睹铁水奔流?"
杜大人面露喜色,将实情详细禀明。
"陛下,高炉建造进展远超预期!"
"李公子言道,筑炉所用的耐火砖料,冶炼所需的煤铁矿石储备充足,铁厂很快就能建成投产!"
"不出三日,便可正式开炉炼铁!"
长安城,太原王氏宅邸。
王洪望着厅中济济一堂的世家代表,神色倨傲,志得意满。
"哈哈!"
"老夫妙计终见成效!"
"如今关中之地铁料断绝,那些贱民只能用石器耕作,以木具掘土!"
"今岁沐收,想必要大打折扣了!"
时值粟米收获季节,因缺乏铁制农具,田间管理收割皆受阻碍。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世家众人相视而笑,欣喜于百姓与朝廷再度落入他们精心设计的圈套。
"王族长神机妙算,直击要害!"
"朝廷既敢强夺我等铁矿,就该料到今日下场!"
"与我望族为敌,必叫你知晓世家底蕴!"
听着众人的阿谀奉承,王洪越发得意忘形。
尽管朝廷已经陷入困境,他仍不打算就此罢休,反而谋划着发动更猛烈的攻势。
"房玄龄先前不是与我们签订过国书吗?那份盖着李世民玺印的文书。"
"按约定我们有权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向朝廷采购生铁。现在正是动用这项权利的最佳时机。"
众人闻言,眼中顿时泛起精光,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所言极是!"
"差点忘了还有这份重要契约!"
"这可是朝廷强夺我们铁矿的补偿,岂能白白浪费?"
"我们这就备齐金银,前往工部大肆采购,看朝廷如何应对!"
这招趁火 可谓狠毒至极。
当时生铁本就紧缺,朝廷接手铁矿时日尚短,根本来不及大量冶炼。
既要应付民间需求,又要满足庞大的军需。若世家大族此时趁机大量采购,朝廷势必捉襟见肘!
若拒绝交易,便是违背国书,藐视皇权威严。
若同意交易,又无足够生铁可供,陷入两难境地。
一切尽在世家掌控之中!
"妙计!"
"这招釜底抽薪,正合我意!"
"走!带着盖有玉玺的国书,去工部采购生铁!"
世家众人立即行动,将府中所剩不多的金银装车,浩浩荡荡向工部进发。
......
长安城外,渭水河畔。
一座被高墙环绕的巨型作坊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
作坊 矗立着高达二十余丈的圆柱形高炉,不断喷吐着滚滚黑烟,给原本清澈的唐空蒙上一层阴霾。
这后世为人诟病的工业污染,在李沐看来却格外亲切。
"能再次见到这般景象,实在难得!"
"在这个时代,高炉的黑烟也算是一道奇观了!"
李沐负手立于高炉之下,心潮澎湃。
为建造这座宏伟高炉,他废寝忘食,耗费无数心血。
如今终于亲眼见证成果。
杜如晦抹去脸上的煤灰,上前问道:
"李郎君,这高炉算是大功告成了?"
"如此雄伟壮观,实属罕见!"
"就连皇宫建筑,也没有这般高度!"
望着高耸入云的高炉,杜如晦既惊奇又感慨。
若非亲眼见证整个建造过程,他简直要以为这是神迹显现。
二十余丈的高炉,在后世不值一提,但在大唐却是前所未有的宏伟建筑。
惊叹过后,杜如晦再次确认道:
"今日老爷要亲临视察高炉首炼,李郎君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朝廷对渭水铁厂投入巨大,可容不得半点闪失......"
李沐信心十足地点头。
"我办事,你放心。"
"等高炉运转起来,保管让你们大开眼界!"
说罢,李沐转身询问工匠们准备工作。
"铁矿石都运送到位了吗?"
"焦炭储备是否充足?"
"高炉一旦 ,就不能停歇,对原料的需求量极其庞大!"
李二带着几名亲信大臣再次悄然来到渭水边。众人还未走近铁厂,就被耸立在远处的巨大圆柱体吸引了目光。
长孙无忌瞠目结舌,难以置信地问道:"这...这就是李公子提到的高炉?竟有如此之高!如同撑天巨柱!"
尽管二十多米的高度不算惊人,但粗壮的炉体确实气势非凡。这些从未见过类似构造的朝臣们,瞬间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李二同样心潮澎湃,没想到这座冶炼设备竟有这般规模。他赞叹道:"高炉之名,果然名副其实!这样庞大的容器,不知要装多少矿料才能填满。"
他并不知道那高耸的部分其实是排烟通道,真正的熔炼炉体并没有那么巨大。即便如此,也远超大唐那些仅有一两人高的传统炼铁炉。
迫不及待的李二率先走向铁厂大门,兴奋地说:"快进去看看!李公子说过今日要开炉,这场面可不能错过!"
进入厂区后,只见工匠们正忙着做最后的准备。李沐和杜如晦看到李二到来,立即上前相迎。
"可算来了!"李沐笑道,"怎么样,这座高炉够气派吧?"
李二绕着炉体仔细端详,连连点头:"都准备好了吗?快开始吧,我迫不及待想看看这座高炉的威力了!"
他并未向李沐提及长安缺铁的困境,但内心早已焦灼万分,渴望尽快见证高炉投产。
李沐也不多言,当即向工匠们下达指令:"传令:渭水铁厂首座高炉,正式 !"
早已摩拳擦掌的工匠立即将火把投入预置好柴草的燃烧室。"轰"的一声,火苗瞬间蹿升,化作熊熊烈焰。
"引火成功,投放焦炭!"李沐紧接着发出第二道命令。
漆黑的焦炭源源不断地投入炉中,在烈火中迅速燃烧。滚滚热浪顺着管道涌入高耸的烟囱,发出"嘶嘶"的声响。
通过烟囱产生的强大吸力,大量新鲜空气被源源不断地吸入炉内,使燃烧更为猛烈。耐高温的炉壁渐渐泛起暗红色,温度持续攀升。
待到时机成熟,李沐神情肃穆地下达最关键的命令:"开启投料口,放入矿石!"
破碎的矿石如雨点般落入烈焰之中,在高温下逐渐熔化。焦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与矿石发生反应,铁元素被逐渐提炼出来。杂质上浮形成矿渣,赤红的铁水在炉底汇聚,惊人的热力让在场所有人都汗流浃背。
李二却仍坚持站在最前方,他的双眼仿佛也被炉火点燃,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李公子,这铁水何时能够出炉?"
李沐打量片刻,指挥工人继续添加焦炭和矿料。
"炉况稳定,温度足够,约莫再有一刻就能出铁。"
众人沉默不语,只盯着炉膛目不转睛。
高炉烟囱喷吐着滚滚浓烟,在天空交织成网。
这般景象落在李沐眼里,却是无价之宝。
比起滚滚铁流,区区烟尘何足挂齿?这本就是必经之路!
炉内铁水渐满,李沐把握时机喝道:
"开炉!放铁!"
早有匠人冒着灼浪上前操作。这等险活,李沐自不会亲身涉险。伤亡早在预料之中,抚恤银钱亦备得充足。
横竖都要过这一关。
"嗤——"
炉门应声而启。
※※※
不同于传统炼铁炉,这座高炉如同永不枯竭的泉眼,铁水源源不断淌出。
这般产量彻底颠覆了李二的认知。
"铁水竟能似江河奔流?"
"日产万斤竟非虚言!"
短短观摩,李二便已算出这座高炉的最低产能——且还是大大低估的数值。毕竟这炉火日夜不熄,工匠轮班值守,实际产量更要惊人。
长孙无忌几人瞠目结舌,连揉眼眶。
"这般铁水...这般高炉..."
"简直将渭河装进了炉膛!"
往日大唐那点产量,在这座高炉前宛若儿戏。
魏征怔怔望着庞然巨炉,喃喃道:
"国之重器!"
"自此我大唐再无缺铁之忧!"
"便用铁块铺满长安亦非难事!"
李沐闻言失笑。前世祖国以钢铁为血脉,铁路公路如蛛网密布。区区长安何足道哉?
他忽生豪情:"若材料足够,何止长安?我能为整个大唐铺就钢铁大道!"
"届时车马驰骋于铁轨之上,诸位以为如何?"
李二顿时语塞。
"以铁铺路...遍及天下..."
他思绪混乱,竟寻不出半句应对之词。
李沐见状笑意更浓:"老李,这回可服气?"
"至于铁路之说,尚且遥远呢。"
"你必须确保铁矿和煤炭的供应不间断!"
"以高炉目前的运转效率,现有矿石储备维持不了一个月!"
李二猛然清醒,用力点头。
"高炉产量如此惊人,我绝对保证原料供应!"
"就算调遣天策军去采矿,也绝不会让渭水铁厂断料!"
这次李二是真正发了狠。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他都不能让这座高炉停产。
有了高炉源源不断的钢铁产出,李二做什么都底气十足。
兵器铠甲、重骑兵装备、农具炊具......
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都将堆积如山!
他紧握住李沐的肩膀,眼中斗志比炉火更旺。
"小李,你立了大功!"
"这次为大唐建功立业,我老李定当上报朝廷,重重嘉奖!"
李沐随意摆手。
"你看着办吧!"
"以我们的交情,你肯定不会亏待我。"
"不过千万别给我官职,我还年轻,不想被公务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