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我当如何自处-《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渭水铁厂产出的铁锭,难道不能让商人们去销售?即将建设的水泥厂,同样可以寻求商人的合作。"

  "还有我发明的八牛犁,等明年春季就能大规模开荒,建立大型农场,到时候粮食还不是唾手可得?"

  "正在开采的煤矿,沿海地区的盐场,都可以交给商人经营......"

  李沐如数家珍般列举出各种商品,听得李二连连惊叹。

  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朝廷掌握着如此丰富的商品资源!

  若是将这些交由商人经营,很快就能培育出一批实力雄厚的商业巨头!

  "好主意!真有你的!"李二向李沐竖起大拇指,这个动作还是从李沐那里学来的。

  "有了朝廷扶持,商人的力量确实会迅速壮大,甚至不逊色于世家多少!"

  "必须紧紧团结住这股力量!"

  李沐满意地笑了,这才是正确的思路!

  后世商人的力量之强大,甚至在新大陆建立起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强国!

  大唐虽不必达到那样的程度,但只要给予商人公平的环境,开放更多资源,就能将这股力量从世家手中争取过来!

  至于是否会造成反噬......

  那就要看天策府将士手中的刀是否锋利了!

  李沐最后总结道:

  "掌握商人这股力量后,朝廷......"

  ------------

  听完李沐的分析,李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天下各方势力都拥护朝廷,共同期待科举制度的诞生。

  而那些世家大族,则迎来了最终的没落。

  "小李子,我明白了!"

  "百姓的心天然向着朝廷,如果我们再团结商界等各方力量,世家注定无法抵挡这股时代洪流。"

  "到那时推行科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李沐这番谋划循序渐进,凝聚成不可阻挡的时代大势,让李二心服口服。

  一旁的杜如晦也深感钦佩,完全认同这个策略。

  "以李公子的智慧,科举之事必能成功。"

  "受教了,请接受在下一拜!"

  杜如晦郑重地向李沐躬身行礼。

  这不仅是为了个人,更是为了天下读书人谋求的上升通道而致谢!

  李沐侧身避开,不敢接受这样的大礼。

  "杜大人不必如此。"

  "我不过是动动嘴皮子,具体实施还要靠你们,实在当不起这样的大礼。"

  "若真要感谢,不如多想想如何应对世家的反扑吧!"

  杜如晦点头表示会重点关注此事。

  关于科举的讨论到此告一段落。

  李二终于心满意足地站起身来。

  "好了,该说的都说完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小李子,别忘了多给我准备几箱卫生纸!"

  李沐无奈地扶额,这老李临走还不忘惦记他的卫生纸。

  当初对李沐满脸不屑,如今倒是用得顺手。

  "好了好了!"

  "我给你拿就是了!"

  "以后要用随时来取,总行了吧?"

  李沐连推带搡,好不容易才把这人打发走。

  来找人办事,两手空空不说,还顺手牵羊,这老李的脸皮真是厚得可以。

  送走老李,屋里总算清静下来。

  李沐继续埋头调整水泥配方,为量产做准备。

  想必老李很快就能安排妥渭水铁厂的事,派来工匠和原料,助他建起水泥厂。

  另一边,李二带着杜如晦心满意足地离开李府,一路上心潮起伏。

  "杜爱卿,你说李沐莫非真是天赐予朕,赐予大唐的福星?"

  "朕是否该将这江山托付于他?"

  越是见识李沐的才学,李二就越是欣赏。

  这般惊才绝艳之人,若不能继承大统,实在可惜。

  杜如晦沉思良久,正色道:"陛下,李郎君之才智确为臣生平仅见。按理说,确该托付江山。"

  "但......"

  他略一迟疑,"太子殿下品行端正,深得群臣拥护,无故废立恐生变故。"

  杜如晦一语道破关键,李二还在权衡利弊,他已想到废太子可能引发的动荡。

  李二神色凝重,陷入两难。

  "是啊......"

  "都是朕的骨肉,朕若废了太子,他必无生路。"

  "可朕又不忍看李沐明珠蒙尘......"

  话到此处,李二难再续言。

  为了李沐废太子,等同亲手葬送亲子性命,他怎能忍心?

  杜如晦忽然展颜一笑:"陛下何不问问李郎君自己的意思?"

  "他未必愿意继承大统啊!"

  "陛下可还记得当初在山村,李郎君谈及志向时说的话?"

  李二一怔,想起那日少年潇洒不羁的笑言:无意封侯拜相,但求快意人生!

  原来李沐,从一开始就不在乎这九五之位。

  "哈哈哈!"李二释然大笑,带着几分自嘲。

  "是朕自作多情了!"

  "总以为这龙椅......"

  ----------

  李二心结顿解,轻松返回宫中。

  长孙皇后亲手奉上羹汤,见他眉开眼笑,好奇道:"陛下今日怎如此开怀?"

  "可是那李小子又捣鼓出什么新花样?"

  知他去见过李沐,长孙皇后格外关心。

  李二朗声大笑,接过羹汤,朝长孙皇后扬了扬眉。

  "观音婢,你猜怎么着?那小子竟捣鼓出了一种又软又香的白纸,专供净手之用!"

  "朕从他那儿顺了好几卷,回头你也试试!"

  长孙皇后一时愣住,没想到李二会提起这般话题。

  "净手用的纸?"

  "这般糟践纸张,这孩子真是......"

  "还有,陛下竟是‘顺’来的?"

  说着,她眉眼舒展,笑意盈盈。

  她已察觉,李二与李沐之间,早没了先前的疏离,反倒透着股亲昵。

  李二满脸得意,挥手命宫女取来一卷卫生纸。

  长孙皇后接过细看,眸中泛起讶色。

  "果真洁白如雪,柔软似云,这小子倒会享福!"

  "嗯,还带着沁人芬芳......"

  "不知这香气是如何调制的?"

  李二说得兴起,又滔滔不绝讲起李沐研制的水泥,听得长孙皇后连连称奇。

  这般玄妙之物,任谁听闻都难掩惊叹。

  可长孙皇后最在意的,并非水泥用途——那是李二该考量的事。

  她惦记的,是李沐这个人。

  "陛下,李小子这般有出息,给大唐添了这许多好处,是否该重重犒赏?"

  "他的终身大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前些日子去他府上,瞧见了罗成家的闺女,品貌俱佳,依臣妾看,李小子对她似是......"

  长孙皇后细细道来罗贞与李沐种种。

  她阅人无数,李沐那点心思,岂能瞒过她的眼睛?

  "陛下,李小子这是相中了罗家姑娘,那姑娘瞧着也有几分意思。"

  "臣妾想从中撮合,您意下如何?"

  李二眉梢微挑,神色略显玩味。

  "少年怀春,这小子也开窍了?"

  "罢了,他的婚事,就由你这当娘的多费心吧!"

  "罗成之女,朕倒有些印象。不如先赐些封赏,以示恩宠。"

  提及罗成,李二不禁神色黯然。

  "罗成啊......"

  "说来,是朕亏欠了他......"

  当年罗成战死沙场时,天下未定,李渊尚在位,李二连太子都不是。对罗成的封赏,自然单薄。

  后来他登基大封功臣,又多是厚赏玄武门之变中的心腹。

  罗成家与程咬金、尉迟恭这些重臣相比,实在差了一截。

  如今既有机会,不妨将往日亏欠,一并补上!

  李二目光一凛,扬声喝道:

  "来人,拟旨!"

  "罗成功在社稷,朕心甚念。特赐金银十箱,锦缎三百匹,碧玉一对,女红绣品若干!"

  这私赏无需与朝臣商议,李二金口一开,太监们立刻备齐厚礼,锣鼓喧天地送往罗府。

  长安城,罗府。

  罗贞携幼弟罗通,与母亲恭敬跪迎圣旨。

  这突如其来的恩赏,让罗母潸然泪下。

  【"吾皇圣明,竟未将我罗氏遗忘..."

  老臣,叩谢圣恩!"

  罗贞眸中泛起涟漪,罗通则攥紧稚嫩的拳头,面颊因激动涨得通红。

  四邻闻声聚拢,窃窃私语不绝于耳。

  "罗家竟蒙圣眷如斯!"

  "莫非罗氏将要重振门楣?"

  "观那罗通少年英气,得陛下青眼,前程不可限量啊!"

  众人望向罗府的目光,顿时......

  【每件赏赐皆是圣意暗藏。

  金帛喻富贵,碧玉示恩宠,而那绣绷彩线——

  分明暗指姻缘!

  不仅街谈巷议,罗夫人亦指尖微颤,若有所思。

  "御赐女红之物,莫非暗指贞儿婚事?"

  "难道是哪位龙子属意我儿?"

  正值及笄之年的罗贞,若得圣上指婚倒也顺理成章。罗夫人思及此,转眸望向女儿。

  "贞儿近日可曾结识王公子弟?"

  "或有贵胄殷勤相待?"

  罗贞茫然摇首:"女儿深居简出,何来这等机缘?"

  "母亲多虑了,许是给弟弟..."

  "胡闹!"罗夫人打断道,"通儿尚未束发,岂会赐婚?"

  "前日见你神思不属,莫非心有所属?"

  罗贞霎时飞红上颊,心尖掠过那人身影。

  虽知他才冠长安,却终是寒门白身......

  "母亲莫要妄加揣测。"

  "若真有赐婚之意,必先遣使相告。"

  罗夫人沉吟片刻,终是颔首。

  "这些时 好生研习女红,待字闺中休要四处走动。"

  罗贞低眉应诺,心湖却泛起涟漪。

  "若圣旨真至......"

  "我当如何自处?"

  纤指无意识绞紧帕子,乱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