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让你死无全尸-《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等你的新主子倒台,我看你还有什么活路!”

  “到时候,我定要把你吊在墙上哀嚎三天三夜,让你死无全尸!”

  顾元宝投靠李沐,对荥阳郑氏造成了沉重打击。

  正因如此,郑经承始终记着这笔仇。

  他早已盘算好,要用顾元宝的惨状重振家族威名!

  ……

  与此同时,被郑氏恨之入骨的顾元宝正搓着双手,满脸激动地站在李沐面前。

  “李公子,新唐纺织厂真有如此惊人的产量?”

  “短短十多天,竟已积攒三百万匹布?”

  “这些布料……全交给我顾元宝来卖?”

  他实在难以想象,新唐纺织厂究竟是何等神妙之地,竟能在短短时日织出如此多的布料。

  这可是过去荥阳郑氏半年才能产出的数量!

  不是三万,不是三十万,而是整整三百万匹!

  比李沐先前坑掉的长风商会库存还要多两倍!

  手握如此巨量布料,顾元宝心知,自己的生意必将远超从前,名声也将更盛。

  他顾元宝,将重回大唐第一布商的宝座!

  而这一切,全拜李沐所赐。

  这让他对李沐愈发死心塌地,敬畏如神,不敢有半分异心。

  李沐轻抿一口茶,神色淡然。

  ---

  三百万匹布已备齐,接下来便是推向市场。

  此事交给顾元宝这等老手,再合适不过。

  无需李沐多言,他自会安排妥当。

  “李公子请放心!”

  “我定以最快速度将此批布料售予百姓!”

  “只是……价格上还需您定个底线。”

  若要迅速倾销,自然不能抬价。

  而核算成本后,李沐信心十足。

  新唐纺织厂的布料,每匹成本仅七文钱——是市价的五分之一!

  且其品质远胜寻常粗布,堪称上乘。

  即便按市价出售,亦能畅销无阻。

  略作思量,他已有决断。

  “这批布,薄利即可。”

  “每匹定价十文。”

  顾元宝瞪圆双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公子,您说……多少?”

  “一匹布,十文钱?!”

  “这么便宜,简直跟白给似的?!”

  李沐并未多说,只要不亏本,再低的价格他都敢卖!

  工业纺织品,拼的就是规模和效率。哪怕一匹布只赚一文钱,凭借新唐纺织厂的惊人产量,也能积累巨额利润。

  “对,就是十文钱!”

  “其他的你不用管,按这个价钱把三百万匹布全卖出去就行!”

  “布已经开始出库了,你去安排吧!”

  顾元宝离开时仍恍恍惚惚,整个人都没缓过神来。

  他做了半辈子布料生意,从未见过如此低廉的价格。

  尽管还想再劝,但李沐已经下令,他只能照办。

  很快,他召集手下的管事和伙计,将新唐纺织厂的布料运往关中各地,投入市场。

  长安城,朱雀大街。

  一家新开的布庄挂起醒目的招牌,店门口站满了伙计,高声叫卖:

  “各位乡亲父老,快来看看啊!”

  “开业大酬宾,上等布料只要十文钱一匹!”

  “十文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却能买一匹好布给全家做新衣裳……”

  这些李沐随口编的吆喝词带着魔性的吸引力,立刻引来大批百姓围观。

  路人们瞪大眼睛,满脸难以置信。

  “多少?十文钱?”

  “这怎么可能!”

  “一匹布哪会这么便宜?跟白捡似的!”

  “肯定是骗人的!我要进去拆穿他们,长安城岂能容这种黑心铺子!”

  愤怒的百姓为维护市场秩序,纷纷涌进布庄。

  “快让我看看,十文钱的布到底啥样?”

  “是不是短了尺寸?是不是烂布头?”

  “敢骗人就去官府告你们!”

  面对质疑,店伙计依旧笑脸相迎。

  他们受过训练,一边安抚客人,一边抖开一匹布。

  “您瞧,这就是十文钱一匹的布,绝无虚假!”

  “您尽管量尺寸、掂分量,细看纺织手艺,随便查验。”

  “若布料有半点问题,我们立刻关张!”

  伙计底气十足,自然是有原因的。

  可进店的百姓根本没听进去,只是盯着手中的布目瞪口呆。

  “天!这麻布织得真细密!没十年功夫的老师傅可织不出这水平!”

  “尺寸还比标准的大,棉线也给得足,一匹布能做三件衣裳!”

  “好布!真是好布!”

  “这样的精品布只卖十文钱?掌柜的在做慈善吗?”

  惊叹过后,顾客们顿时疯了似的抢购。

  他们死死抱住布料,生怕店家反悔。

  “这等布还有多少?我全包了!”

  ------------

  抢购布料的盛况远超预期。

  长安城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

  百姓们兴冲冲赶来,抱着布匹欢天喜地离开。

  临走时甚至对店家连连作揖道谢。

  长安街头人声鼎沸。

  "这布庄掌柜真是活菩萨啊!"

  "价钱这么便宜,能给老小都添新衣裳啦!"

  "老天爷保佑这样的店家长命富贵!"

  与那些贵胄家的铺子动辄抬价不同,这布庄的价钱简直造福万民。

  城里的百姓奔走相告,再不去世家店铺买布。

  要买就认准这一家!

  转眼间,长安布市风云突变。

  不是崩盘,而是其他布庄门可罗雀。

  不管高价贱卖,统统无人光顾。

  不出半日,偌大的长安城只剩李沐一家布庄尚在营业。

  消息传到世家时,已是回天乏术。

  荥阳郑氏宅邸内。

  族长郑经承正盘算着如何收拾李沐,处置叛徒顾元宝。

  忽见郑少祥跌跌撞撞冲进来。

  "族长!出大事了!"

  "李沐...开始卖布了!"

  郑经承皱眉呵斥:"慌什么!"

  "他不卖布难道留着生蛆?说说他售价几何?"

  "按原计划压价,必要让他倾家荡产!"

  可郑少祥的嗓音愈发颤抖:"十...十文钱!"

  "那布料比我们的还厚实精美!"

  "噗——"

  郑经承喷出半口茶汤,眼珠暴突。

  "胡说八道!"

  "这价钱连本钱都不够!"

  "你小子莫不是撞邪了?"

  郑少祥急得直跺脚:"千真万确啊族长!"

  "现在满城百姓都快把布庄门槛踏平了!"

  "千真万确!十文钱一匹布,绝无虚言!"

  "李家当真以十文钱的价格向百姓售卖布料!"

  "我们世家经营的布庄,如今门庭冷落,连半个人影都见不着了!"

  郑少祥费尽口舌辩解自己神志清醒。

  至此,郑经承不得不信了。

  "咚——"

  郑经承心头猛地一滞,整个人僵在原地。

  "十文钱......"

  "十文钱......"

  "这价格......"

  郑经承的思绪骤然断裂。

  另起段落

  布料行情彻底崩塌,令郑经承手足无措。

  他无法承受这般惨重损失,更不信李沐能将成本压至极低。

  最终他选择冷眼旁观,等待转机。

  然而李家新式织机已超越时代,这般低价竟能长久维持,甚至日后仍有降价空间!

  此刻顾元宝正满面红光地向李沐报捷:"郎君大喜!三百万匹布销售一空,按十文一匹核算,共得三十万贯现钱全数运回!"

  李沐闻言颔首。短短数日便有如此进账,而布料乃民生必需,日后财源更将滚滚而来。

  但他对这些钱财浑不在意,朗声宣布:"扣除成本税赋,余利尽数犒赏新唐纺织厂上下!从掌事到女工,人人有份——这是她们勤勉应得的回报!"

  "再传话全厂:加紧生产,后头还有厚赏!"

  这番重赏令全厂欢腾。女工们捧着数百文到数贯不等的赏钱,喜极而泣:

  "天爷!这般厚赏!"

  "郎君真是菩萨心肠!"

  "咱们定要织出更多好布!"

  周遭亲友见状更是悔青了肠子:"早知就该去应征!这般好差事竟错过了!"

  重赏之下,纱锭飞转如雷。女工们干劲冲天,新布如潮水般涌向市集。

  真正的倾轧开始了。

  李记布匹以低价高质横扫长安,不过五六日,抢购人潮渐歇——百姓家中囤货已足,十文一布的市价终成寻常。

  百姓们震惊不已。

  “十文钱一匹布,竟卖了这么久,还源源不断?”

  “难道以后布料都这么便宜了?”

  “新唐纺织厂到底有何神通,能把本钱压得这么低?”

  “这么说,以后人人都能穿得起衣裳,衣服不值钱了?”

  从前说到穷苦,总是吃不饱、穿不暖。

  大唐开国这些年,这样的穷苦人还不少。

  自打红薯推广,吃饭总算不愁了。

  如今李沐低价卖布,又让所有百姓都能穿上新衣。

  十文一匹,谁都买得起。

  百姓们扯了布,立刻量体裁衣,缝制新衫。

  “穿新衣服喽!”

  “布这么便宜,不给全家做几身新衣裳,实在说不过去!”

  “娃娃穿上新衣,也能过个好年!”

  一时间,关中百姓纷纷买布裁衣。

  吃饱穿暖,百姓们焕然一新,日子越过越好。

  眼看着生活翻天覆地,大唐百姓的精气神也为之一变。

  盛世气象,渐渐显露。

  “咱们平头百姓,竟能吃饱穿暖,大唐盛世真来了!”

  “这都是陛下治国有方。多谢陛下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吾皇李世民,真乃千古圣君!”

  “吾皇 ……”

  ---

  长安城,即将竣工的钢筋楼宇上,李淳风立在楼顶远眺。

  忽然神色一动,仰首望天。

  “这是……盛世气运!”

  “大唐国运竟已升腾,臻至鼎盛?”

  “开国才几年,简直匪夷所思!”

  在他眼中,无形气运笼罩长安。

  原本赤红的国运,已化作纯金。

  这不仅是盛世的征兆,更是万民归心的写照。

  此刻的大唐,已超越历代,成为华夏最辉煌的朝代。

  李淳风身处这般气运中,只觉通体舒泰,飘飘欲仙。

  国运昌隆,对他这般人物亦有莫大裨益。

  他喜不自胜,欣然自语:

  “妙极!”

  “大唐有如此气象,理当向陛下道贺!”

  说罢放下手中事务,直奔皇宫。

  与此同时,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闻听民间喜讯,也满面春风地入宫面圣。

  太极殿上,群臣齐聚。

  李世民端坐龙椅,威仪天成,与在李沐面前判若两人。

  若李沐得见,怕是不敢相认。

  “臣等叩见陛下!”

  群臣行礼,个个喜形于色。

  “陛下,小郎君的新唐纺织厂大获成功,低价售布于民。”

  “如今大唐百姓,人人皆有新衣可穿!”

  “百姓温饱无忧,盛世已至!”

  盛世之基

  古时所谓盛世,所求不过百姓温饱而已。

  然而这看似简单的标准,却鲜有朝代能够达成。

  如今仅是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大唐便已步入如此光景,殿中文武无不心生敬服。

  “盛世降临,实乃大喜!”

  “臣等恭贺陛下,恭贺大唐!”

  群臣齐声高呼,殿内喜气盈天。

  李世民更是满面红光,激动得指尖发颤,眼中光彩流转。

  “好!甚好!”

  “诸卿功不可没!”

  “大唐能有今日,朕心甚慰!”

  他言语间难掩自豪。

  能将大唐带到如此境地,李世民自认无愧于 之位。

  但他更明白,这一切皆因李沐之故。

  若无李沐,大唐百姓想要衣食丰足,至少还需数十载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