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娱乐:杨老板说我肾功能不错》

  16

  “苏凌,你这张嘴啊,是不是骗过不少女孩子?”

  白兵语气像是责备,

  但眼角眉梢间的笑意却透露了她真实的心情。

  苏凌一脸无辜地回答:“还真没有……通常都是我被女孩子骗。我这人太老实,动不动就被骗走感情。”

  “信你才怪!”

  ……………………

  求订阅!求月票!求鲜花!求评价票!!

  第章、打造成新的标杆

  苏凌本来以为,

  进了《一个人的武林》这样港岛班底的 ** 剧组,

  又身怀【武戏宗师】的本事,

  他应该能大展拳脚,

  好好表现一把。

  谁知道,

  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如今拍功夫片,和以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

  比如进组第五天,就开始拍他和甄子单的对打戏。

  剧本里写的是

  拳拳到肉、近身缠斗的场面。

  可实际拍摄却是这样:

  苏凌躺在垫子上,假装和夏侯武搏斗,对着空气“咻咻咻”一阵挥拳!

  而甄子单则半蹲着,假装面前是封于修,对着空气“砰砰砰”一顿猛打!

  等到后期电脑上一合成,

  一段夏侯武与封于修近身肉搏的武打戏,

  就这么完成了!

  苏凌拍完一脸茫然:“这就结束了?”

  “对,结束了……”

  导演陈得森满意地点点头,顺便夸了一句:“苏凌,你这功夫底子真不是吹的,对着空气挥拳都能打出这么强的力量感。”

  甄子单既是电影的男主角,也担任动作指导。

  当然……港岛最不缺的就是武指。

  所以《一个人的武林》阵容豪华,一共配备了五位武术指导。

  除了甄子单,

  还有七小福中的元彬、元华两兄弟,以及董伟和梁小雄。

  梁小雄在圈内也是赫赫有名的武术指导,

  曾与洪金宝合作担任《叶问》的武指,并获得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

  此外,

  他还有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巨星哥哥——梁小龙。

  在1970年代,梁小龙与李小龙、成龙、狄龙并称“香港四小龙”。

  原版《功夫》中的火云邪神正是由他饰演。

  身为动作指导之一的甄子单,此刻正在 ** 前看回放。

  听到陈得森赞扬苏凌,他点头附和,“苏凌的身手确实出色,这样拍摄似乎没能完全展现他的才华...”

  苏凌顺势提出建议,“我们可以重新拍摄,像你的《导火线》一样全程实拍,从多个角度呈现这段打斗的精彩刺激!”

  让甄子单跻身国内顶尖打星之列的电影无疑是《叶问》。

  但苏凌最偏爱的一部甄式作品却是《导火线》。

  片尾甄子单与邹兆泷近十分钟的打斗场面,堪称经典。

  在苏凌心中,这段戏足以位列动作戏前五!

  相比内敛的叶问,苏凌认为《导火线》中拳拳到肉、贴近实战的风格,才是甄子单的真正强项。

  听到这里,甄子单心中一动。

  他的巅峰来得迟,去得快。

  与李联杰同龄的他,直到四十多岁才被称为“功夫巨星”。

  由于在好莱坞缺乏影响力,这一称号常遭网友质疑。

  《叶问》之后,甄子单扬眉吐气,也曾希望借此势头,成为能与程龙、李联杰比肩的顶级巨星。

  可惜...本以为《叶问》是起点,没想到竟是巅峰。

  此后,内地电影票房屡创新高,功夫片却日渐式微。

  甄子单近年来的几部作品无一例外全部失利。

  就在上个月,他主演的《冰封侠》与《素鸡》同期上映,两亿制作成本,周票房竟不足百万。

  一周的成绩还不如别人一天。

  惨败到极致!

  甄子单心有不甘,渴望通过一部新功夫片证明自己仍能打,仍有票房号召力!

  因此,苏凌提出实拍,他颇为心动。

  然而,未等他开口,陈得森率先否决,“不行,实拍风险太高,万一你们俩谁受伤,剧组的损失将以千万计,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作为导演,陈得森有自己的考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创造了许多奇迹,但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限制。

  以往拍电影,摔伤胳膊腿脚不算大事。

  如今,却担心有人借题发挥,影响电影口碑,甚至导致影片无法上映。

  陈得森劝道:“我明白你们俩都是习武之人,难得遇到对手,心痒难耐。但时代不同了,能在电影里拍些打斗已属不易,现实中...安全第一!”

  “子单,你还记得拍《导火线》时,剧组演员接连受伤,邹兆泷甚至因为那部戏对外宣称再也不敢接港岛电影了。”

  “那时演员受伤赔偿较低,现在若出意外,制作成本将成倍增加!”

  《导火线》原定片名为《破军》。

  “破军星”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在古籍中被称作“耗星”,这个“耗”字象征着强大的破坏力。电影男主角马军的名字,其实与这个片名更为契合。

  然而拍摄期间事故频发,演员受伤、武术指导也受伤,导演叶炜信认为片名不吉利,于是将片名改成了《导火线》。

  陈得森这番话,勾起了甄子单拍摄《导火线》时的不愉快记忆。

  一方面,他想把《一个人的武林》打造成一部经典;

  另一方面,又担心拍摄中再出意外,影响整部电影的进程。

  甄子单一时之间犹豫不决。

  但苏凌并不容易被说服。

  他接演《一个人的武林》,不是为了票房,而是为了塑造一个经典角色!

  封于修这个“武痴”人设,

  本身就非常出彩。

  怎么让他更加出彩呢?

  就是保留与“武痴”人设相匹配的精彩打斗场面!

  原版《一个人的武林》里的动作戏并不差,

  但苏凌觉得还能更进一步。

  “导演…单哥在 ** 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他知道怎么避开受伤的风险。”

  “至于我…”

  “说句大话,以我的反应能力,根本不可能受伤!”

  “这样吧,我不让您为难。我和单哥的打戏,尽量从最真实的角度实拍,让观众感受到我们在全力对抗……”

  “其他演员的打戏,可以稍微调整,适当取巧。”

  陈得森皱眉,“苏总,您身份金贵,万一受伤…”

  这可是顶流!

  粉丝千千万,

  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了剧组。

  何况苏凌不仅是顶流,还是大老板。

  苏凌打断他:“不管是我受伤,还是单哥因为我的原因受伤,所有损失由我们嘉形承担。您还有意见吗?”

  “……”

  你都拿钱砸人了,

  我还能说什么?

  面对金主的“撒币”战术,陈得森果断从心:“那好,苏总您想怎么拍?”

  动作戏的拍摄其实很有讲究。

  比如你一拳打来,我接住这一拳。

  可以用全景接特写的方式拍摄:

  打的时候用全景镜头,让观众看到两位演员的正脸和全身,看清他们发力的姿态。

  这对动作演员的“真功夫”要求极高。

  首先,挥拳发力时整个肢体的美感很重要。

  李联杰之所以被称为“功夫皇帝”,

  正是因为他的一招一式,都打得极其漂亮。

  同样是打太极,他总能打得比别人好看。

  其次,全景接特写时,高明的导演会给多个特写——拳头、面部都要照顾到,这也需要动作演员具备深厚的“文戏”功底。

  一拳打出去,力道如何是一方面;

  此外,眼神与面部表情也要配合到位,只有面部演绎足够精准,观众才能感受到出拳时的那份凶悍霸道,或是正气凛然。

  这其中门道很多,也有不少取巧的方法。

  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的动作戏备受好评。

  外行观众或许觉得好莱坞打得真精彩,几乎追上了港岛电影的黄金时代。

  但内行人都明白,好莱坞确实有进步,但更多是“取巧”的进步——

  他们借助眼花缭乱的拍摄手法,营造打斗的混乱感与真实感。

  全景镜头用得少,大多顺着拳头或身体局部特写推进,

  很少呈现两位演员全力对战的全身镜头。

  陈得森问苏凌打算怎么拍,

  其实是在问:这场戏的“真实感”要体现到什么程度?

  苏凌随口报出两部片子:“参考《精武英雄》和《导火线》。全景、特写、中景,都要有。我和单哥的对战既要真实,也要刺激,更要让观众一眼看出——是真打,不掺假。”

  陈得森听懂了,

  先是感到一阵头疼。

  按苏凌的要求来,拍摄难度将大幅提升。

  但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兴奋。

  如果真能实现,

  《一个人的武林》必将成为新一代动作标杆!

  ………………

  曾有位博主拆解过华语经典 ** 与好莱坞知名 ** 的打斗镜头,虽然记不清名字,但看完只有一个感受:巅峰时期的华语 ** ,真的太强了!

  想拍出经典 ** 的剧组和影视公司不少,

  但知易行难,

  “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码事。

  好在,《一个人的武林》具备“做到”的前提条件。

  首先,不差钱。

  初步投资上亿,

  嘉形随时可以追加投入。

  就算嘉形不追加,只要苏凌开口,华怡和瑛皇也乐意跟进。

  作为国内目前票房号召力最稳的超级顶流,

  苏凌有这样的影响力。

  其次,剧组班底成熟。

  导演陈得森经验丰富,镜头调度与现场掌控皆属一流。

  更有五位功底扎实、风格各异的顶尖武指:甄子单、元缤、元桦、董伟、梁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