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皆是城中居民。当初秦邦屏与陈广在城中肆意妄为时,有不少人亲眼所见。”
“这五人,正是诸位口中所说,被强征入军营沦为苦役的劳工领头之人。”
“他们都亲身见证了二将所犯下的种种暴行。今日便让他们当堂陈述,让诸位也听个明白。”
“看看他们的说法,是否与你们所述相符?”
朱由校话音落下,嘴角轻轻上扬,神色中带着一抹冷意。
众官员则完全陷入震惊之中。那几个工匠头目,不是早已被他们藏匿妥当了吗?
怎会突然出现在这里,而他们却毫无察觉?
这些百姓与工头,并非随意从街头临时召集而来。他们是马祥麟在留守将领的协助下,逐一寻访请来的。
几位工头听闻是去府衙作证,未加多想便一口答应。因在工地之时,待他们还算公道。
至于那些普通百姓,则颇费了一番周折。若非马祥麟以重利相许,并承诺保其全家安危,他们绝不敢来这公堂之上,与这些权势滔天的官绅当面对质。
其实他们对皇帝驾临一事,并未有多深感触。
只是惊讶于百年来未曾离京的天子,竟然亲自来到西安。
但既已决定站出来,并且亲眼见到了皇帝亲临堂上,他们心中对权贵的畏惧,也渐渐减轻了几分。
官员们先前为二将罗织的罪名,被这些证词轻而易举地一一击破,与“十恶不赦”的指控形成强烈反差。
堂下众臣,个个气得脸色通红。
心中暗自咒骂:这些无知草民,坏了他们的全盘计划。
按察使武洪急得当场斥责:
“放肆!尔等刁民,竟敢在陛下之前伪造证词,意图为恶贼开脱罪责,实属从犯,可知此举乃是大逆之罪!”
他清楚,若不赶紧出声制止,任由这些百姓继续陈述下去,局势恐将彻底翻转,最终倒霉的必是他们自己。
斥责完毕,他立即转向堂上皇帝,奏请道:
“陛下,臣恳请即刻将这些替恶贼开脱、混淆视听的刁民依法惩办,以彰国法!”
“诸位爱卿,方才百姓所言,你们也听清楚了。与你们所陈之事,完全背道而驰,句句难合。你们可愿向朕解释,为何差别如此悬殊?”
面对皇帝的质问,他们并没有退缩的意思。吴一中抬起头,反问朱由校:
“陛下,臣斗胆请问,这些人口从何而来?又是谁将他们带到这里的?”
朱由校冷冷地答道:
“这些人都是朕亲自在城中寻来的,有何不妥?”
吴一中拱手说道:
“臣不敢质疑陛下,只是想提醒陛下,不可轻信流言。这些市井之人,如何知晓朝中大事?城中发生了什么,他们又怎会清楚内情?”
“不过是街头巷尾的传言罢了,传得多了,便成了谣言。陛下,这种毫无依据的说法,怎能当真?”
“还请陛下明察,莫被这些人蒙蔽了双眼。”
说完,他伏地叩首,随后起身拱手继续道:
“臣等刚才所言句句属实,陛下尽可派人查证,核实真假!”
“百姓对他们二人早已深恶痛绝,只是迫于权势,敢怒不敢言。”
“府衙外聚集了无数等待陛下裁决的百姓,其中不少是受害者。陛下切莫让西安百姓失望。恶贼所犯罪行,必须严惩,绝不宽贷!”
朱由校点头说道:
“朕亦是此意。凡作奸犯科、欺压百姓、败坏朝廷声誉之人,都应严惩不贷。”
众臣听闻此言,以为皇帝依旧信任自己,纷纷露出喜色,只待皇帝下令,便立刻着手办理,好解心头之恨。
一时间,众人跪地高呼“陛下圣明”、“皇恩浩荡”之类的话语。
朱由校却未回应,只是继续说道:
“朕也说过,今日所言,必须真实无误。若有半点虚假,无论身份如何,皆严惩不赦!”
“如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那就只能靠证据来定夺了。你们刚才所说,城西受害最深。”
可证据对这些官员而言,几乎是个陌生之物。
自从他们踏入仕途,无论大小事务,只需动动嘴便可解决。
“但朕刚刚正是从城西进城,并未见到百姓困苦不堪的景象,反而是一派繁荣之景,百姓面容并无愁苦。”
“这些皆是朕亲眼所见,可信度应当不低吧?谁来告诉朕,为何眼前所见与你们所言大相径庭?”
“再说什么强抓壮丁、逼为奴隶马夫,更是无稽之谈。那几个人明明是工头,他们亲口说,军队是招募工匠去修建西城军营的。”
“而且,朕手中还有一本账册,详细记录了每位劳工的工钱发放情况,所有材料的来源与价格,甚至写明了店铺名称与掌柜姓名,共计花费了近二十万两白银。”
“这些账目全是由朕的内臣与锦衣卫亲自记录,旁人无法造假。可你们方才所言与此大相径庭,不知诸位是否愿意再向朕说个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皇帝的质问并未令他们退缩,他们心里清楚,事情既然已经发动,便再无回头之路。
他们联手构陷朝廷将军,本身也属重罪。
左布政使吴一中此时已下定决心,在这紧要关头,他必须挺住,寸步不让。
“陛下,秦邦屏与陈广两位将领半月前便已率军离开西安,多亏臣等多方奔走,混乱的西安城如今已恢复秩序,陛下入城时所见,自是一派安定祥和。”
“但这也无法掩盖二人此前在西安犯下的恶行。陛下若有所疑,此刻便可亲自上街,随机询问百姓,便可知臣等所言是否属实。”
“至于账册一事,臣以为不妨暂缓,暂且不议。”
“陛下亦可即刻前往西城军营查访,军营之中是否拘押着一批人?那些皆是本地士绅家族的亲属,两位将领竟妄图以绑架手段勒索钱财!”
“臣等曾亲自前往军营,好言劝说,希望将人释放,岂料他们竟命令士兵使用火器对准我们开火。”
“陛下,此二人所为,绝非仅止于祸害百姓而已,其心中早已暗藏异志。”
“彼时他们不过只是参将之职,统领兵马也不过万余,便敢如此肆无忌惮,对朝廷命官开火。倘若将来晋升为总兵官,统兵数万,镇守一方重地,岂非敢将枪口直指陛下,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这五人,正是诸位口中所说,被强征入军营沦为苦役的劳工领头之人。”
“他们都亲身见证了二将所犯下的种种暴行。今日便让他们当堂陈述,让诸位也听个明白。”
“看看他们的说法,是否与你们所述相符?”
朱由校话音落下,嘴角轻轻上扬,神色中带着一抹冷意。
众官员则完全陷入震惊之中。那几个工匠头目,不是早已被他们藏匿妥当了吗?
怎会突然出现在这里,而他们却毫无察觉?
这些百姓与工头,并非随意从街头临时召集而来。他们是马祥麟在留守将领的协助下,逐一寻访请来的。
几位工头听闻是去府衙作证,未加多想便一口答应。因在工地之时,待他们还算公道。
至于那些普通百姓,则颇费了一番周折。若非马祥麟以重利相许,并承诺保其全家安危,他们绝不敢来这公堂之上,与这些权势滔天的官绅当面对质。
其实他们对皇帝驾临一事,并未有多深感触。
只是惊讶于百年来未曾离京的天子,竟然亲自来到西安。
但既已决定站出来,并且亲眼见到了皇帝亲临堂上,他们心中对权贵的畏惧,也渐渐减轻了几分。
官员们先前为二将罗织的罪名,被这些证词轻而易举地一一击破,与“十恶不赦”的指控形成强烈反差。
堂下众臣,个个气得脸色通红。
心中暗自咒骂:这些无知草民,坏了他们的全盘计划。
按察使武洪急得当场斥责:
“放肆!尔等刁民,竟敢在陛下之前伪造证词,意图为恶贼开脱罪责,实属从犯,可知此举乃是大逆之罪!”
他清楚,若不赶紧出声制止,任由这些百姓继续陈述下去,局势恐将彻底翻转,最终倒霉的必是他们自己。
斥责完毕,他立即转向堂上皇帝,奏请道:
“陛下,臣恳请即刻将这些替恶贼开脱、混淆视听的刁民依法惩办,以彰国法!”
“诸位爱卿,方才百姓所言,你们也听清楚了。与你们所陈之事,完全背道而驰,句句难合。你们可愿向朕解释,为何差别如此悬殊?”
面对皇帝的质问,他们并没有退缩的意思。吴一中抬起头,反问朱由校:
“陛下,臣斗胆请问,这些人口从何而来?又是谁将他们带到这里的?”
朱由校冷冷地答道:
“这些人都是朕亲自在城中寻来的,有何不妥?”
吴一中拱手说道:
“臣不敢质疑陛下,只是想提醒陛下,不可轻信流言。这些市井之人,如何知晓朝中大事?城中发生了什么,他们又怎会清楚内情?”
“不过是街头巷尾的传言罢了,传得多了,便成了谣言。陛下,这种毫无依据的说法,怎能当真?”
“还请陛下明察,莫被这些人蒙蔽了双眼。”
说完,他伏地叩首,随后起身拱手继续道:
“臣等刚才所言句句属实,陛下尽可派人查证,核实真假!”
“百姓对他们二人早已深恶痛绝,只是迫于权势,敢怒不敢言。”
“府衙外聚集了无数等待陛下裁决的百姓,其中不少是受害者。陛下切莫让西安百姓失望。恶贼所犯罪行,必须严惩,绝不宽贷!”
朱由校点头说道:
“朕亦是此意。凡作奸犯科、欺压百姓、败坏朝廷声誉之人,都应严惩不贷。”
众臣听闻此言,以为皇帝依旧信任自己,纷纷露出喜色,只待皇帝下令,便立刻着手办理,好解心头之恨。
一时间,众人跪地高呼“陛下圣明”、“皇恩浩荡”之类的话语。
朱由校却未回应,只是继续说道:
“朕也说过,今日所言,必须真实无误。若有半点虚假,无论身份如何,皆严惩不赦!”
“如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那就只能靠证据来定夺了。你们刚才所说,城西受害最深。”
可证据对这些官员而言,几乎是个陌生之物。
自从他们踏入仕途,无论大小事务,只需动动嘴便可解决。
“但朕刚刚正是从城西进城,并未见到百姓困苦不堪的景象,反而是一派繁荣之景,百姓面容并无愁苦。”
“这些皆是朕亲眼所见,可信度应当不低吧?谁来告诉朕,为何眼前所见与你们所言大相径庭?”
“再说什么强抓壮丁、逼为奴隶马夫,更是无稽之谈。那几个人明明是工头,他们亲口说,军队是招募工匠去修建西城军营的。”
“而且,朕手中还有一本账册,详细记录了每位劳工的工钱发放情况,所有材料的来源与价格,甚至写明了店铺名称与掌柜姓名,共计花费了近二十万两白银。”
“这些账目全是由朕的内臣与锦衣卫亲自记录,旁人无法造假。可你们方才所言与此大相径庭,不知诸位是否愿意再向朕说个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皇帝的质问并未令他们退缩,他们心里清楚,事情既然已经发动,便再无回头之路。
他们联手构陷朝廷将军,本身也属重罪。
左布政使吴一中此时已下定决心,在这紧要关头,他必须挺住,寸步不让。
“陛下,秦邦屏与陈广两位将领半月前便已率军离开西安,多亏臣等多方奔走,混乱的西安城如今已恢复秩序,陛下入城时所见,自是一派安定祥和。”
“但这也无法掩盖二人此前在西安犯下的恶行。陛下若有所疑,此刻便可亲自上街,随机询问百姓,便可知臣等所言是否属实。”
“至于账册一事,臣以为不妨暂缓,暂且不议。”
“陛下亦可即刻前往西城军营查访,军营之中是否拘押着一批人?那些皆是本地士绅家族的亲属,两位将领竟妄图以绑架手段勒索钱财!”
“臣等曾亲自前往军营,好言劝说,希望将人释放,岂料他们竟命令士兵使用火器对准我们开火。”
“陛下,此二人所为,绝非仅止于祸害百姓而已,其心中早已暗藏异志。”
“彼时他们不过只是参将之职,统领兵马也不过万余,便敢如此肆无忌惮,对朝廷命官开火。倘若将来晋升为总兵官,统兵数万,镇守一方重地,岂非敢将枪口直指陛下,拥兵自重,意图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