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强攻密云!离胜利只差一座城墙!-《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林丹汗所率的数万蒙古骑兵已列好阵型,准备一战拿下密云。

  而城中明军见敌军声势浩大,不少人已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阿拉!”

  数万蒙古士兵齐声呐喊,声浪如雷,震耳欲聋。他们一边冲锋,一边向城内明军射出密集的箭雨,箭矢遮天蔽日。

  周兴武却未下令开炮,他在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将军,敌军已经逼近!”部下焦急喊道。

  他镇定自若,而其他将领早已心慌意乱。他们没有他那份从容。

  周兴武清楚,蒙古军全是骑兵,缺乏攻城器械,想拿下这座城,除非明军主动弃守,或有人开门投降,否则几乎不可能。

  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敌军阵型分散,一波接一波推进,火炮难以集中打击。

  林丹汗已经吃过几次亏,也学聪明了。不仅是他,整个蒙古军都对明军火器心生畏惧。

  多年来,他们用无数性命验证了明军火炮的恐怖威力。

  阿速台看到城头毫无动静,心下大喜,认定是蒙古勇士的气势吓住了明军。

  他立刻下令,让第一批冲到城下的骑兵准备攀城。

  “将军,敌军准备上城了!”属下再次急报。

  周兴武见城下蒙古骑兵开始集结,果断下令:

  “投放万人敌!”

  明军迅速将早已准备好的万人敌推上城头,几人一组,合力将这沉重的爆炸物从高处投下。

  万人敌虽是守城利器,威力惊人,但也有其弊端,极为沉重,需多人合力才能搬动。

  一颗颗万人敌砸向城下,将正在攀爬的蒙古兵炸得人仰马翻,哀嚎遍地。

  许多钩索才刚刚挂上城墙。

  “准备,放!”

  明军火炮轰然作响,红夷大炮与大将军炮对准远处敌军猛烈开火。其余佛郎机炮与小型火器则架设在城头,对着下方不断倾泻火力。

  尽管明军一通猛攻打乱了敌军节奏,但蒙古军毫无退意,反而更加疯狂,争先恐后地顺着钩索往上攀爬。

  周兴武见状,立即下令倾倒火油,并烧毁敌军攀爬用的绳索。

  这种钩索专为攻城设计,前端装有铁钩与倒刺,唯一能破坏它的办法,就是用火焚烧。

  “快,泼火油下去!”

  军令一出,明军立刻用大勺将火油倾倒而下,接着又将浸泡过火油的干草和树枝一同扔下城墙。

  “火把准备!”

  这一战术,是朱由校传授给周兴武的:待敌军密集聚集于城下时,泼洒火油,再投下火把,瞬间点燃战场,将敌军烧成“烤全羊”。

  但操作必须谨慎,火油不能直接倒得太近,否则火焰会反扑城头。

  为防万一,周兴武在城墙边缘挖了一条水沟,用作防火隔离带。

  阿速台不幸被泼了一身火油,他一闻便知不妙,正想撤退,明军的火把已经纷纷砸下,烈焰瞬间吞噬了他所在的区域。

  火油、干草和树枝一遇火苗,立刻腾起烈焰。

  不少蒙古士兵身上沾了火油,火势一烧,顷刻间蔓延开来。

  就在转瞬之间,密云城下已成火海。许多蒙古士兵化作火人,惨叫连连。

  牲畜最惧火光,战马见烈焰四起,纷纷惊慌乱窜,不受控制。

  骑兵阵型大乱,场面失控。

  远处的蒙古士兵望见前方火势滔天,也不敢再往前冲。

  “大汗,快下令撤兵吧,再不撤,兄弟们要被烧死了!”

  林丹汗却咬牙切齿,不甘示弱。

  他离胜利只差一座城墙,若此刻退兵,岂非前功尽弃?先前凝聚的军心士气也会瞬间瓦解。

  他深知那些部族首领的心思。

  他们为了利益可以暂时联手,可一旦损失惨重,立刻就会反目。

  “不准退!明军已无计可施。告诉所有人,破城就在眼前,谁敢后退一步,军法从事。明朝皇帝就在城中,只要抓住他,死几人算什么!”

  “明军想死守,你们立刻带人攻打别处,谁先破城,战后本汗赏他两个千户!”

  几位首领见林丹汗动了真格,不敢违抗,也明白现在必须一鼓作气。

  虽一时受阻,但明军兵力有限,蒙古军却人多势众,四面围攻,看他们如何抵挡!

  林丹汗也不再讲究围三阙一的战术,直接六万骑兵齐上,不信攻不下这小小城池。

  “哼,看你们能撑多久!”

  ……

  “台台,通往沈阳的大小道路都被建奴封锁了,我们已经和沈阳断了联系。”

  “嗯,本官明白。”

  这些情况熊廷弼早已预料。换作他来指挥,也会如此,切断两城联系,逼迫对方出城救援。

  努尔哈赤当然知道沈阳难以强攻,所以又用老战术……围点打援。

  可惜,他这次遇到的是熊廷弼。

  熊廷弼信心十足,沈阳那样的重镇,不是几日之间就能攻下的。

  “台台,还是派兵救援吧。这次老奴倾巢而出,绝不会只满足于一个奉集堡。虽说沈阳固若金汤,但万一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李怀信这话,也是替熊廷弼着想。若沈阳真的失守,朝廷第一个问责的,必是辽东经略熊廷弼,而且无人能为他说情。

  熊廷弼怎会不懂?

  只是辽阳手中兵马加起来也不过八万余人。派多了,担心辽阳也被围;派少了,又怎能敌得过建奴精骑?

  辽阳的军队情况复杂,远不如沈阳稳定。蒙古人和女真人混杂其中,还没来得及梳理清楚。一旦自己率军离城,这些人心生异动,后果难以预料。

  自从虎皮驿一战大胜后,辽阳军中士气高涨,不少将领跃跃欲试,渴望一战。

  以往他们对敌军心存畏惧,如今熊廷弼已经用事实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

  特别是祖大寿等年轻将领,刚刚获得提拔,求战心切。

  他们都在盯着熊廷弼,等待他的下一步动作。

  ……

  熊廷弼最终做出决定,亲率辽阳三万骑兵出城,像虎皮驿那次一样,主动寻找战机。

  一味防守只会陷入被动。

  虽说他对沈阳城防有信心,但他担心贺世贤等人撑不住。

  “李怀信!”

  他身边的标营参将立刻上前听令。

  “末将在!”

  “你带本官印信留守辽阳,紧闭城门,严控城中出入。不管外面发生什么,绝不准出城半步。”

  李怀信抬头望着熊廷弼,一时难以置信,怀疑自己听错了。

  熊廷弼也清楚这样安排不合常理,但他没有别的选择。那些长期在辽东任职的将领,尤其是本地人,他一个都不敢完全放心。

  “巡按御史!”

  张栓站出一步。

  “本官离城期间,辽阳政务由你全权处理,遇事难决者,暂且压下。”

  张栓抱拳应道:“明白。”

  “张健、刘泰来协助李怀信守城。记住,无论发生什么,绝不可出城一步,违令者立斩。”

  张健是刚从西北调来的游击将军,曾多次平定叛乱,熊廷弼对他较为信任。

  刘泰来是辽东本地将领,目前掌握的情报中,并未发现他有可疑之处,因此也暂且任用。

  “其余诸将,整备兵马,随本官出城杀敌。”

  众将齐声应命:“明白。”

  与此同时,沈阳前线。

  黄台吉已从奉集堡返回,集结了老奴旗下五旗大军,约六万人围困沈阳。而老奴本人率领的两黄旗和镶蓝旗,始终未现身战场。

  “贝勒爷,围城这么多天了,大汗为何还不下令攻城?”

  黄台吉遥望着巍峨的沈阳城,眼神中透出急切。

  这座城池比他想象中更雄伟。大金的都城赫图阿拉与之相比,简直如同村落。

  而这才只是辽东的一座边城,至于辽阳、京城,更不知会有多大。相较之下,大金的力量依旧微不足道。

  “你看看沈阳,如果我们打算拿下它,代价会有多大?”

  最先开口的甲喇额真脱口而出:

  “必定伤亡惨重!”

  “那你还问这些废话?”

  “是奴才嘴快!”

  这时,一名建奴传令兵疾驰而来,到了黄台吉面前立刻翻身下马,跪地高声禀报:

  “四贝勒,大汗有令!”

  黄台吉迅速接过密信,看完后马上命亲信飞马通知大贝勒代善与三贝勒莽古尔泰。

  接着,他又下令让汉军营与包衣阿哈做好战前准备。经历奉集堡一战后,这两支部队只剩四千余人。

  但为了拿下沈阳,努尔哈赤从各地强行抓来大量汉人补充兵力,可惜收效不大,因为沈阳周边早已人烟稀少……早在一个月前,熊廷弼就把百姓全部迁走了。

  无奈之下,只能从建州抽调,连种地的奴隶都被拉了过来。如今赫图阿拉几乎全是工匠,勉强凑齐了九千多人,这几乎掏空了他的全部家底。

  “黄台吉,出了什么事?”

  莽古尔泰一脸不爽,自出兵以来他一直没打过一仗,而黄台吉却靠一张嘴先立了功,这让他心中憋着一股火。

  “二哥、五哥,这是父汗的命令!”

  黄台吉城府极深,自然不会计较这些情绪,笑着行礼后,将努尔哈赤的信递给两人。

  代善看后陷入沉思,莽古尔泰却大笑出声:

  “哈哈哈,父汗的军令终于来了,我早就想宰几个明狗解解闷了!”

  黄台吉提醒道:

  “五哥要仔细看清楚,父汗说的是试探进攻,不是让你一上来就硬拼!”

  这话顿时让莽古尔泰变了脸色,冷冷回了一句:

  “我又不是瞎的!”

  莽古尔泰性格暴躁,素来嗜杀,除了大汗,谁都不服。寻常人根本不敢与他多言,只有地位相当的几位贝勒敢与他碰一碰。

  黄台吉并不计较,对他这种人,压根不放在心上。

  他真正担心的是代善。

  当年褚英在时,褚英是他最大的对手,如今褚英死了,代善成了他最需要防的人。

  果然,代善比莽古尔泰冷静得多,开口便问:

  “那熊廷弼是不是还没动?”

  黄台吉淡淡一笑:

  “谁知道呢?但根据父汗的信,目前还没有动静。”

  代善点头道:

  “那就按父汗的意思办,这一战由你指挥。”

  黄台吉拱手道:

  “那就多谢二哥、五哥支持了!”

  沈阳被围多日,八旗军终于有了动作。

  城中明军紧急通报贺世贤与尤世功,二人立刻展开防御部署。

  贺世贤自从上次被那位锦衣卫百户抢了风头,心中一直憋着一股火。

  他正等着建奴来攻,好一雪前耻。

  大战一触即发。

  几十里外,努尔哈赤也正率军赶往沈阳,熊廷弼再也赶不上了。

  与其空等援军,不如先集中兵力拿下沈阳。只要攻下此地,便有了立足之本,辽东便有与大明分庭抗礼的本钱。

  原本,他确实打算围点打援。

  他一向不擅攻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