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只准进不准退!强啃沈阳城!-《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此时,熊廷弼已经从浑河启程。

  夜不收早已将建奴的各处布防探明。根据汇报,老奴已经开始攻城,沈阳城外炮声隆隆,火光冲天。

  熊廷弼明白,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老奴的全部注意力都被沈阳牵制,他确认没有伏兵后,立刻率三万骑兵火速赶往沈阳。

  建奴虽损失惨重,但前一轮进攻让他们看到了破城的希望。

  老奴以为失败是因为后援不足,才会被击退。

  沈阳城并非固若金汤,休整半个时辰后,他集结了五旗兵力,加上伪军与包衣阿哈,共计五万人,再次发起猛攻。

  而防守的明军早已做好准备。在尤世功的调度下,火炮、箭矢如雨点般倾泻。

  当察觉建奴重兵压在一个方向,他迅速将其他方向的火炮集中过来,火力顿时大增,这是老奴始料未及的。

  这次老奴不再保留,连旗丁也投入了战场,誓要一举拿下沈阳。

  但结果并不如他所愿。

  沈阳的明军战力早已今非昔比,经过熊廷弼整顿,虽只有不到三万守军,却皆是能战之士。加上城墙高耸,建奴那种落后的攻城方式根本无效。

  他们没有成建制的火器部队,更别提火炮。缺少这些重器,只能靠人命硬冲,可他们又有多少人能冲得上去?

  而明军这边,数百门火炮,数千支火枪,居高临下倾泻火力。

  尤其是上千斤的大将军炮和红夷大炮,对建奴而言简直是天崩地裂般的打击。

  即便是建奴的大型攻城器械,像冲车、攻城车这类,一旦被炮弹命中,当场便炸成碎片。

  这种不惜代价的打法,连老奴都开始吃不消了。

  建州人口本就稀少,就算把所有男丁都抽干,也凑不出八万人。

  第二波进攻比第一波更短命。

  尤其是那些伪军和包衣阿哈这些炮灰,几乎消耗殆尽,如今一线全是披甲兵在顶着。

  “父汗,不能再攻了,再打下去,咱们大金的精锐就要拼光了!”

  莽古尔泰虽嗜杀,但那是对外人。八旗披甲兵是他真正的根基,死一个就少一个,无法补充。

  老奴脸色铁青,心中何尝不痛?大金今日的局面,是他几十年一点一滴打下来的。

  “大汗,不能再打了,沈阳太硬,就算攻下,咱们八旗也没剩几个人了!”

  范文程也急了,你要是把军队拼光了,到时候明军杀来,你们可以逃回山里,可我怎么办?他们能放过我吗?

  “请大汗下令撤兵!”

  但奴儿哈赤依旧不动声色,语气强硬:

  “这么大的事,怎能半途而废?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人也死了,就必须一鼓作气,打到底,拿下城池!”

  “告诉兄弟们,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

  奴儿哈赤心里清楚,建州就这么点人,耗不起。

  如果现在撤退,下次再集结这么大的兵力,不知又要等多久。

  建州缺粮少地,田地稀少,人口更是捉襟见肘。以前还能去辽东抢一把,现在熊廷弼把汉人都迁走了,辽东几乎成了一片荒地。

  只要拿下沈阳,一切问题都有了转机。

  他接着下令:

  “此战只准进不准退,谁敢后退,杀无赦!”

  众人见大汗态度坚决,没人再敢多言。他们太了解这位大汗,一旦决定的事,谁也拦不住。

  黄台吉突然跪地说道:

  “父汗,我有个主意。”

  “说!”

  “沈阳守军不过三四万,若我们正面强攻,明军必定死守此地,难以突破。但其他方向必然空虚。”

  “我的想法是,趁着明军注意力全在这边,派一支队伍绕到城北,直扑城南,出其不意,或许可以一战破城。”

  奴儿哈赤看着这个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在谋略上,黄台吉确实胜过他的兄弟们太多。

  他采纳了这个建议,命黄台吉带领正白旗八千人马立即行动。

  如果真如黄台吉所说,明军全部压在正面战场,其他方向必然薄弱。

  在奴儿哈赤的严令下,建州军重整队伍,再次发起对沈阳的猛攻,连各旗的白甲兵也都冲了上去。

  尤世功眼看顶不住了,再次调动城内所有可用兵力,几乎是能战之兵全数调来。

  “将军,建奴疯了!”

  不光建奴疯了,尤世功也拼了。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没打过这种血战。

  建奴如此铺天盖地地攻城,多年未见。

  “冲进城去!”

  在白甲兵的带领下,建奴披甲兵士气高涨,莽古尔泰亲自带队,逼近城墙。

  “射,给我射死那些明狗!”

  上万建奴拉开弓箭,在一道道命令下,箭如雨下,接连不断地朝城头射去。

  “快,泼热水!”

  所谓金汁,不过是粪便烧开后的产物。守城时,等敌军攀梯而上,便从城头倾倒而下。

  一旦沾上这玩意儿,轻则灼伤溃烂,重则痛不欲生。

  其中的腐毒与细菌,在这个时代堪称最可怕的“生化武器”。

  特别是那些穿重甲的建奴白甲兵,即便未直接接触皮肤,光是滚烫的热气便足以让他们动弹不得,失去战力。

  金汁一泼,城下顿时响起阵阵哀嚎。

  那种痛苦,远比刀砍斧劈更难承受。不少建奴被逼得跳进护城河,只为图个解脱。

  即便如此,敌军依旧前赴后继,架梯猛攻,几度险些登城。

  明军士兵持长枪奋力下刺,才将他们一一逼退。

  尤世功见状,随即下令:

  “准备火油,烧了他们的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