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真真假假啲嘢》赏析-《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真真假假啲嘢》(粤语诗)

  文\/树科

  乜嘢真嘅?乜嘢假嘅?

  乜喺假嘅?乜喺真嘅?

  道喺真嘅?路喺假嘅?

  问咗蜜仔,佢嗡嗡嗡……

  问咗你啦,真嘅道路!

  道路真假?你问咗佢?

  佢话你知,沥青铺嘅

  蚂蚁喺坑渠讲……

  哈哈哈,你真佢假

  嘟喺蛤乸睇到嘅……

  嘟喺喎,??住放大镜

  嘟喺睇唔到暗物质嘅……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23.粤北韶城沙湖畔

  《<真真假假啲嘢>赏析》

  文\/阿蛋

  在粤语诗的独特语境中,树科的《真真假假啲嘢》宛如一颗别具一格的石子,投入诗之湖泊,激起层层涟漪。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意象与结构,构建出一个充满思辨与趣味的诗歌世界。?

  诗开篇便以 “乜嘢真嘅?乜嘢假嘅?\/ 乜喺假嘅?乜喺真嘅?” 这样看似简单重复的问句起势。这一手法如同古代乐府诗中常见的复沓,通过反复咏叹,强化了诗歌的韵律感,也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读者心上,将 “真与假” 这一抽象且复杂的哲学命题直接抛向读者,引发读者的思考。在文学的长河中,诸多经典作品都善于利用这种问句开篇的方式来吸引读者。例如,屈原的《天问》开篇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一连串的疑问,展现出诗人对天地万物、历史人事的深刻探寻,其气势磅礴,开启了对宇宙人生的叩问之旅。而在这首粤语诗中,树科以其独特的方言表达,同样开启了一场关于 “真与假” 的探寻之旅,虽没有《天问》那般宏大的宇宙视野,却有着贴近生活、充满市井气息的独特韵味。?

  紧接着,诗人引入 “道” 与 “路” 的概念,“道喺真嘅?路喺假嘅?”“道”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可以指形而上的宇宙规律、人生准则,如老子所说 “道可道,非常道”;也可指现实生活中的道理、途径。而 “路” 则更为具象,是人们行走的轨迹。诗人在此将二者并置,形成一种抽象与具体的对照,进一步深化 “真与假” 的探讨。面对这一困惑,诗人 “问咗蜜仔,佢嗡嗡嗡……”,蜜蜂的 “嗡嗡” 声,似是一种无言的回应,又仿佛是对世间复杂真假的一种嘲笑,暗示着世间万物对于 “真与假” 有着自己独特的感知方式,只是人类未必能够理解。这种以动物的反应来映衬人类困惑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并不少见。比如在某些古诗中,以鸦雀的啼鸣来烘托环境的寂寥,从而映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在这里,蜜蜂的 “嗡嗡” 声则是在喧嚣中传递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混沌之感。

  随后,诗人将问题抛向读者 ——“问咗你啦,真嘅道路!\/ 道路真假?你问咗佢?” 这种与读者的直接对话,打破了诗歌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使读者不得不参与到这场关于真假的思考之中。这种互动性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让读者不再是诗歌的旁观者,而是成为诗歌意义构建的参与者。?

  “佢话你知,沥青铺嘅 \/ 蚂蚁喺坑渠讲……” 这几句诗充满了生活气息与荒诞感。“沥青铺嘅” 是对现实道路物质层面的描述,似乎在暗示我们所看到的具体的路是真实可触的;然而,“蚂蚁喺坑渠讲” 却又将这种真实感打破。蚂蚁在沟渠中讲述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看似荒诞的场景,却暗示着不同视角下对于 “真与假” 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蚂蚁所处的微观世界与人类所处的宏观世界,其对 “真” 的理解必然存在差异。这让我们联想到苏轼在《赤壁赋》中所写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类在宇宙的宏大尺度下,犹如蝼蚁般渺小,那么我们所认定的 “真”,是否也只是局限于自身视角的片面认知呢??

  “哈哈哈,你真佢假 \/ 嘟喺蛤乸睇到嘅……”“嘟喺喎,??住放大镜 \/ 嘟喺睇唔到暗物质嘅……” 这几句诗将诗歌的荒诞感与哲学思考推向高潮。“蛤乸”(青蛙)在粤语文化中,常带有一种懵懂、局限的象征意味。从青蛙的视角去看待 “真与假”,暗示着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即便我们拿着放大镜,试图去探寻事物的真相,却依然无法看到暗物质。暗物质在现代科学中,是一种难以捉摸却又被证实存在的物质,它象征着未知与神秘。诗人在此以暗物质为例,说明世间存在着太多我们无法触及、无法认知的 “真相”,我们所认定的 “真与假”,或许只是在有限认知范围内的判断。?

  从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运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粤语独特的词汇、发音与语法,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如 “乜嘢”“喺”“咗”“嘟” 等方言词汇的运用,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亲切感,仿佛是诗人在与邻里好友围坐闲聊时,不经意间道出的关于生活的哲思。这种方言写作,打破了普通话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与视角。在当代诗歌创作中,越来越多的诗人开始关注方言写作,试图通过方言来挖掘地域文化的深层内涵,展现不同地域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情感表达。树科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潮流下,以其独特的粤语表达,为粤语诗歌的发展添砖加瓦。?

  从意象的选取来看,诗歌中的蜜蜂、蚂蚁、青蛙等意象,皆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这些看似平凡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蜜蜂的嗡嗡声、蚂蚁在沟渠中的讲述、青蛙的视角,都成为诗人探讨 “真与假” 这一抽象概念的载体。这种以小见大、从平凡中挖掘深刻哲理的意象运用手法,使诗歌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在结构上,诗歌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思考,随后通过一系列意象的铺陈与描述,逐步深化主题,最后以暗物质这一神秘未知的意象结尾,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诗歌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每一句都紧紧围绕 “真与假” 这一核心主题展开,层层递进,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树科的《真真假假啲嘢》以其独特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巧妙的结构以及深刻的哲学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首别具一格的粤语诗。它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多元格局中,以其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深刻的思想内涵,独树一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粤语诗歌的独特魅力,更让我们在对 “真与假” 的思考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