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冇啲大志?》(粤语诗)
文\/树科
细个阵,阿妈问:
大个咗,想做乜?
学老窦,揸番车
阿妈话,冇大志!
我就讲,考中大
去留学,再创业!
阿妈一听眼碌碌
连随问:创乜业?
我昂头,我挺胸
返老屋,养肥猪!
阿妈听咗眼瞏瞏
笑唔喺,哭唔系……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26.粤北韶城沙湖畔
《从<有冇啲大志?>看粤语诗歌的独特魅力与人生思考》
文\/阿蛋
在粤语诗歌的版图中,树科的《有冇啲大志?》宛如一颗别具一格的星辰,以其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生活场景和深邃的人生思索,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张力的叙事,将一个关于梦想、期望与人生选择的故事娓娓道来,引发读者对 “大志” 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反思。
一、叙事结构:层层递进的梦想追问
诗歌开篇,以 “细个阵,阿妈问:大个咗,想做乜?” 直入主题,设置了一个常见的家庭对话场景。母亲的这一简单询问,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拉开了整首诗叙事的序幕。孩子的回答起初是 “学老窦,揸番车”,这一想法或许源于孩子对身边熟悉事物的直接认知与模仿,然而母亲一句 “冇大志!”,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孩子最初的认知,也为诗歌的发展制造了第一个冲突点,推动着故事继续前行。
面对母亲的否定,孩子试图给出一个更符合母亲期待的答案 ——“我就讲,考中大 \/ 去留学,再创业!”,这一回答体现出孩子对社会普遍认可的成功路径的理解与追求。可母亲并未就此满足,紧接着追问 “创乜业?”,将情节再次推向高潮。此时,孩子给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返老屋,养肥猪!”,这一答案与之前看似宏大的 “考中大”“留学”“创业” 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把故事的冲突与转折展现得淋漓尽致。母亲的反应 “阿妈听咗眼瞏瞏 \/ 笑唔喺,哭唔系……”,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使整首诗在结尾处余韵悠长。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犹如剥洋葱一般,逐步深入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引导读者不断深入思考 “大志” 的真正含义。
二、语言特色:粤语方言的鲜活呈现
粤语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地域文化底蕴的方言,在这首诗中发挥了独特的魅力。诗中的 “细个阵”(小时候)、“阿妈”(妈妈)、“老窦”(爸爸)、“揸番车”(开上车)、“眼碌碌”(眼睛转动)、“眼瞏瞏”(眼睛瞪大,惊讶的样子)等粤语词汇,不仅使诗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更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粤语方言环境的家庭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对话的场景与氛围。
例如,“眼碌碌” 一词,形象地刻画了母亲听到孩子说要考中大、留学、创业时,那种充满期待与好奇,急切想要进一步了解的神情;而 “眼瞏瞏” 则将母亲听到孩子要回老家养肥猪这一意外答案时,那种惊讶、难以置信的神态展现得惟妙惟肖。这些粤语方言词汇的运用,使诗歌的语言更加鲜活、贴近生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与普通话诗歌在语言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区别,体现出粤语诗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情感表达:梦想与现实的碰撞
从情感角度来看,这首诗深刻地展现了梦想与现实、孩子的想法与母亲的期望之间的碰撞。孩子最初的想法,无论是开车还是回老家养肥猪,都源于自身对生活的观察和兴趣,这些梦想或许不够宏大、不够符合世俗对 “大志” 的定义,但却是孩子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而母亲所期待的 “大志”,如考名校、留学、创业等,更多地反映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对成功的界定。
这种孩子与母亲之间的观念差异,实际上反映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受到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被迫去追求那些被普遍认为是 “有大志” 的目标,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诗歌通过这种情感的碰撞,引发读者对自身梦想与社会期望之间关系的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 “大志”?是追求社会认可的功成名就,还是坚守内心的热爱与兴趣?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使大家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四、与传统诗歌的关联:传承与创新
在中国传统诗歌中,不乏对人生志向、理想追求的探讨。例如,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兴复汉室的远大志向奋斗终身,其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 的担当,体现出传统儒家 “兼济天下” 的大志;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便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宏伟志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些传统诗歌和人物事迹所传达的大志,往往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紧密相关。
相比之下,《有冇啲大志?》则从一个平凡家庭的日常对话入手,关注个体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对生活的独特追求,将视角从宏大的家国叙事转向了微观的个人生活。这是一种对传统诗歌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新。然而,在创新的同时,它又继承了传统诗歌关注人生、思考人生的精神内核。通过对孩子梦想的展现和对 “大志” 概念的探讨,诗歌同样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只不过采用了一种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这种传承与创新,使粤语诗歌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有冇啲大志?》这首粤语诗,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鲜活的粤语语言、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传统诗歌的传承与创新,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图景。它让我们在品味粤语诗歌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对 “大志” 这一概念有了更为多元和深刻的理解,在诗歌的世界中探寻到关于梦想与人生的真谛。
文\/树科
细个阵,阿妈问:
大个咗,想做乜?
学老窦,揸番车
阿妈话,冇大志!
我就讲,考中大
去留学,再创业!
阿妈一听眼碌碌
连随问:创乜业?
我昂头,我挺胸
返老屋,养肥猪!
阿妈听咗眼瞏瞏
笑唔喺,哭唔系……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26.粤北韶城沙湖畔
《从<有冇啲大志?>看粤语诗歌的独特魅力与人生思考》
文\/阿蛋
在粤语诗歌的版图中,树科的《有冇啲大志?》宛如一颗别具一格的星辰,以其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生活场景和深邃的人生思索,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张力的叙事,将一个关于梦想、期望与人生选择的故事娓娓道来,引发读者对 “大志” 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反思。
一、叙事结构:层层递进的梦想追问
诗歌开篇,以 “细个阵,阿妈问:大个咗,想做乜?” 直入主题,设置了一个常见的家庭对话场景。母亲的这一简单询问,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拉开了整首诗叙事的序幕。孩子的回答起初是 “学老窦,揸番车”,这一想法或许源于孩子对身边熟悉事物的直接认知与模仿,然而母亲一句 “冇大志!”,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孩子最初的认知,也为诗歌的发展制造了第一个冲突点,推动着故事继续前行。
面对母亲的否定,孩子试图给出一个更符合母亲期待的答案 ——“我就讲,考中大 \/ 去留学,再创业!”,这一回答体现出孩子对社会普遍认可的成功路径的理解与追求。可母亲并未就此满足,紧接着追问 “创乜业?”,将情节再次推向高潮。此时,孩子给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返老屋,养肥猪!”,这一答案与之前看似宏大的 “考中大”“留学”“创业” 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把故事的冲突与转折展现得淋漓尽致。母亲的反应 “阿妈听咗眼瞏瞏 \/ 笑唔喺,哭唔系……”,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使整首诗在结尾处余韵悠长。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犹如剥洋葱一般,逐步深入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引导读者不断深入思考 “大志” 的真正含义。
二、语言特色:粤语方言的鲜活呈现
粤语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地域文化底蕴的方言,在这首诗中发挥了独特的魅力。诗中的 “细个阵”(小时候)、“阿妈”(妈妈)、“老窦”(爸爸)、“揸番车”(开上车)、“眼碌碌”(眼睛转动)、“眼瞏瞏”(眼睛瞪大,惊讶的样子)等粤语词汇,不仅使诗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更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粤语方言环境的家庭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对话的场景与氛围。
例如,“眼碌碌” 一词,形象地刻画了母亲听到孩子说要考中大、留学、创业时,那种充满期待与好奇,急切想要进一步了解的神情;而 “眼瞏瞏” 则将母亲听到孩子要回老家养肥猪这一意外答案时,那种惊讶、难以置信的神态展现得惟妙惟肖。这些粤语方言词汇的运用,使诗歌的语言更加鲜活、贴近生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与普通话诗歌在语言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区别,体现出粤语诗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情感表达:梦想与现实的碰撞
从情感角度来看,这首诗深刻地展现了梦想与现实、孩子的想法与母亲的期望之间的碰撞。孩子最初的想法,无论是开车还是回老家养肥猪,都源于自身对生活的观察和兴趣,这些梦想或许不够宏大、不够符合世俗对 “大志” 的定义,但却是孩子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而母亲所期待的 “大志”,如考名校、留学、创业等,更多地反映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对成功的界定。
这种孩子与母亲之间的观念差异,实际上反映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受到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被迫去追求那些被普遍认为是 “有大志” 的目标,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诗歌通过这种情感的碰撞,引发读者对自身梦想与社会期望之间关系的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 “大志”?是追求社会认可的功成名就,还是坚守内心的热爱与兴趣?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使大家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四、与传统诗歌的关联:传承与创新
在中国传统诗歌中,不乏对人生志向、理想追求的探讨。例如,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兴复汉室的远大志向奋斗终身,其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 的担当,体现出传统儒家 “兼济天下” 的大志;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便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宏伟志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些传统诗歌和人物事迹所传达的大志,往往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紧密相关。
相比之下,《有冇啲大志?》则从一个平凡家庭的日常对话入手,关注个体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对生活的独特追求,将视角从宏大的家国叙事转向了微观的个人生活。这是一种对传统诗歌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新。然而,在创新的同时,它又继承了传统诗歌关注人生、思考人生的精神内核。通过对孩子梦想的展现和对 “大志” 概念的探讨,诗歌同样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只不过采用了一种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这种传承与创新,使粤语诗歌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有冇啲大志?》这首粤语诗,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鲜活的粤语语言、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传统诗歌的传承与创新,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图景。它让我们在品味粤语诗歌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对 “大志” 这一概念有了更为多元和深刻的理解,在诗歌的世界中探寻到关于梦想与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