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粤语诗)
文\/树科
故事噈好嘅
事故噈弊?……
有故事嘟正常嘅
冇故事系唔可能嘅哈……
你嘅故事,佢嘅故事
我哋嘅故事嘟喺唔同故事……
齐齐嘅故事嘟系故事
齐齐嘅故事嘟唔系故事……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30.粤北韶城铁姑娘生态园
《粤语诗<故事>赏析》
文\/阿蛋
在开始对树科的《故事》一诗进行深入赏析之前,有必要先对粤语诗这一独特的诗歌类型予以观照。粤语,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自秦朝传承至今,约 2200 多年。其语音、词汇和语法保留了诸多古汉语特征,堪称古汉语的 “活化石”。粤语诗,便是以粤语方言创作的诗歌,它扎根于粤语文化的深厚土壤,以其独有的语言魅力与地域特色,在中华诗歌之林绽放别样光彩。
粤语诗的发展历程颇为曲折。早在 19 世纪,岭南地区就已有人尝试以粤语口语入诗。彼时,粤语俗语、歇后语、典故极为丰富,形容词生动活泼,使得这类诗歌摆脱了传统诗歌的文绉绉,充满诙谐趣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粤语诗迎来发展的高潮,众多岭南文人雅士借粤语入诗嬉笑怒骂、针砭时弊,与国语讽刺诗并驾齐驱。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何淡如、廖恩焘等一批杰出的粤语诗创作者。何淡如被尊为 “粤语入诗” 祖师爷,他的无情对别具一格;廖恩焘的《嬉笑集》则在嬉笑怒骂间蕴含深刻社会内容 。
树科的《故事》这首粤语诗,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与丰富的情感内涵。
“故事噈好嘅,事故噈弊?……” 开篇以简洁且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将 “故事” 与 “事故” 并置对比。在粤语语境中,“噈” 相当于 “就”,这种表述亲切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故事” 往往意味着经历、回忆,它承载着人们生活中的美好片段、传奇经历或是经验教训,是值得回味与讲述的,所以说 “好嘅”;而 “事故” 则通常指向意外、灾祸,会给人带来损失与伤害,无疑是 “弊?”。仅仅这两句,便勾勒出生活的两面性,宛如一幅简笔画,虽线条简洁,却精准捕捉到生活本质的复杂。这就如同我们日常所言 “生活有甜也有苦”,但诗人以粤语独特的表达,赋予了这种常见感悟全新的活力与新鲜感。
“有故事嘟正常嘅,冇故事系唔可能嘅哈……”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对 “故事” 的探讨。在生活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懵懂求学至步入社会,每一段经历都是故事的篇章。所以诗人强调 “有故事嘟正常嘅”,这是对生活常态的一种肯定。而 “冇故事系唔可能嘅哈”,以一种近乎笃定的语气,再次强化了生活与故事的紧密联系。它暗示着,只要生命在延续,故事就会不断书写,没有人能置身于故事之外。这与罗曼?罗兰所说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在提醒人们,生活的故事无论平淡还是精彩,都是生命的馈赠。
“你嘅故事,佢嘅故事,我哋嘅故事嘟喺唔同故事……” 诗句将视角从个体的故事拓展到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里,同时又作为他人故事中的配角或过客存在。“你嘅故事”“佢嘅故事”“我哋嘅故事”,看似简单罗列,实则展现出故事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所经历的故事也千差万别,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里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画卷。这种对个体与群体故事关系的洞察,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宏大的视野与哲学深度。
“齐齐嘅故事嘟系故事,齐齐嘅故事嘟唔系故事……” 结尾这两句充满哲学思辨色彩。从一方面看,当我们将所有人的故事放在一起,它们都具有故事的共性,都是人们生活经历的记录,所以 “齐齐嘅故事嘟系故事”;但从另一方面而言,每一个故事都独一无二,无法被简单归为一类,从个体独特性的角度,“齐齐嘅故事嘟唔系故事”。这让我们联想到哲学中关于共性与个性的探讨,就如同世间万物既有其所属类别的共性特征,又有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独特个性。诗人以粤语诗的形式,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故事的本质以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语言特色上看,《故事》充分展现了粤语的独特魅力。粤语词汇丰富且形象生动,在诗中,“噈”“嘟”“嘅”“系”“唔” 等粤语常用字词的运用,使诗歌充满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这些词汇的发音与组合方式,与普通话截然不同,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美感。比如 “故事噈好嘅”,若用普通话表述为 “故事就是好的”,虽语义相近,但在语气、语感以及情感传递上,远不及粤语原句那般自然、亲切且富有韵味。同时,粤语诗的这种语言运用,也为诗歌营造出一种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氛围,让操粤语的读者读来倍感亲切,仿佛诗人就在身边讲述生活的感悟;而对于不熟悉粤语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别样的语言风情,拓宽对汉语语言丰富性的认知。
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故事》质朴无华,却又别具匠心。诗人摒弃了华丽的辞藻与复杂的修辞手法,以直白的语言阐述对生活、对故事的理解。这种直白并非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经过提炼与深思熟虑的表达。诗人如同一位生活的观察者与智者,用最简洁的话语,揭示生活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以 “故事” 与 “事故” 的对比为例,看似简单的对照,却引发读者对生活中好坏、福祸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整首诗没有刻意营造意境,却在平实的语言中,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与真实感,宛如一幅生活素描,几笔勾勒,便将生活的本质呈现眼前。
树科的《故事》这首粤语诗,以其独特的粤语语言表达、深刻的生活哲理内涵以及质朴的表现手法,展现出粤语诗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与感悟,更是对粤语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当今时代,粤语诗作为一种小众却珍贵的诗歌类型,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品味,让更多人领略到粤语语言与诗歌艺术融合所产生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在诗歌领域绽放的别样光彩。
文\/树科
故事噈好嘅
事故噈弊?……
有故事嘟正常嘅
冇故事系唔可能嘅哈……
你嘅故事,佢嘅故事
我哋嘅故事嘟喺唔同故事……
齐齐嘅故事嘟系故事
齐齐嘅故事嘟唔系故事……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30.粤北韶城铁姑娘生态园
《粤语诗<故事>赏析》
文\/阿蛋
在开始对树科的《故事》一诗进行深入赏析之前,有必要先对粤语诗这一独特的诗歌类型予以观照。粤语,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自秦朝传承至今,约 2200 多年。其语音、词汇和语法保留了诸多古汉语特征,堪称古汉语的 “活化石”。粤语诗,便是以粤语方言创作的诗歌,它扎根于粤语文化的深厚土壤,以其独有的语言魅力与地域特色,在中华诗歌之林绽放别样光彩。
粤语诗的发展历程颇为曲折。早在 19 世纪,岭南地区就已有人尝试以粤语口语入诗。彼时,粤语俗语、歇后语、典故极为丰富,形容词生动活泼,使得这类诗歌摆脱了传统诗歌的文绉绉,充满诙谐趣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粤语诗迎来发展的高潮,众多岭南文人雅士借粤语入诗嬉笑怒骂、针砭时弊,与国语讽刺诗并驾齐驱。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何淡如、廖恩焘等一批杰出的粤语诗创作者。何淡如被尊为 “粤语入诗” 祖师爷,他的无情对别具一格;廖恩焘的《嬉笑集》则在嬉笑怒骂间蕴含深刻社会内容 。
树科的《故事》这首粤语诗,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与丰富的情感内涵。
“故事噈好嘅,事故噈弊?……” 开篇以简洁且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将 “故事” 与 “事故” 并置对比。在粤语语境中,“噈” 相当于 “就”,这种表述亲切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故事” 往往意味着经历、回忆,它承载着人们生活中的美好片段、传奇经历或是经验教训,是值得回味与讲述的,所以说 “好嘅”;而 “事故” 则通常指向意外、灾祸,会给人带来损失与伤害,无疑是 “弊?”。仅仅这两句,便勾勒出生活的两面性,宛如一幅简笔画,虽线条简洁,却精准捕捉到生活本质的复杂。这就如同我们日常所言 “生活有甜也有苦”,但诗人以粤语独特的表达,赋予了这种常见感悟全新的活力与新鲜感。
“有故事嘟正常嘅,冇故事系唔可能嘅哈……”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对 “故事” 的探讨。在生活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懵懂求学至步入社会,每一段经历都是故事的篇章。所以诗人强调 “有故事嘟正常嘅”,这是对生活常态的一种肯定。而 “冇故事系唔可能嘅哈”,以一种近乎笃定的语气,再次强化了生活与故事的紧密联系。它暗示着,只要生命在延续,故事就会不断书写,没有人能置身于故事之外。这与罗曼?罗兰所说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在提醒人们,生活的故事无论平淡还是精彩,都是生命的馈赠。
“你嘅故事,佢嘅故事,我哋嘅故事嘟喺唔同故事……” 诗句将视角从个体的故事拓展到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里,同时又作为他人故事中的配角或过客存在。“你嘅故事”“佢嘅故事”“我哋嘅故事”,看似简单罗列,实则展现出故事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所经历的故事也千差万别,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里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画卷。这种对个体与群体故事关系的洞察,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宏大的视野与哲学深度。
“齐齐嘅故事嘟系故事,齐齐嘅故事嘟唔系故事……” 结尾这两句充满哲学思辨色彩。从一方面看,当我们将所有人的故事放在一起,它们都具有故事的共性,都是人们生活经历的记录,所以 “齐齐嘅故事嘟系故事”;但从另一方面而言,每一个故事都独一无二,无法被简单归为一类,从个体独特性的角度,“齐齐嘅故事嘟唔系故事”。这让我们联想到哲学中关于共性与个性的探讨,就如同世间万物既有其所属类别的共性特征,又有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独特个性。诗人以粤语诗的形式,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故事的本质以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语言特色上看,《故事》充分展现了粤语的独特魅力。粤语词汇丰富且形象生动,在诗中,“噈”“嘟”“嘅”“系”“唔” 等粤语常用字词的运用,使诗歌充满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这些词汇的发音与组合方式,与普通话截然不同,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美感。比如 “故事噈好嘅”,若用普通话表述为 “故事就是好的”,虽语义相近,但在语气、语感以及情感传递上,远不及粤语原句那般自然、亲切且富有韵味。同时,粤语诗的这种语言运用,也为诗歌营造出一种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氛围,让操粤语的读者读来倍感亲切,仿佛诗人就在身边讲述生活的感悟;而对于不熟悉粤语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别样的语言风情,拓宽对汉语语言丰富性的认知。
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故事》质朴无华,却又别具匠心。诗人摒弃了华丽的辞藻与复杂的修辞手法,以直白的语言阐述对生活、对故事的理解。这种直白并非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经过提炼与深思熟虑的表达。诗人如同一位生活的观察者与智者,用最简洁的话语,揭示生活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以 “故事” 与 “事故” 的对比为例,看似简单的对照,却引发读者对生活中好坏、福祸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整首诗没有刻意营造意境,却在平实的语言中,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与真实感,宛如一幅生活素描,几笔勾勒,便将生活的本质呈现眼前。
树科的《故事》这首粤语诗,以其独特的粤语语言表达、深刻的生活哲理内涵以及质朴的表现手法,展现出粤语诗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与感悟,更是对粤语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当今时代,粤语诗作为一种小众却珍贵的诗歌类型,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品味,让更多人领略到粤语语言与诗歌艺术融合所产生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在诗歌领域绽放的别样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