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探寻《神?》:粤语诗中的神思与哲思-《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神?》(粤语诗)

  ——路过庙宇

  文\/树科

  神,神!神?

  有定冇嘅啊……

  宇航员同医生讲:

  我嘟冇见过……

  医生讲开咗咁多头脑

  我嘟冇见过思想……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7.12.粤北韶城沙湖畔

  探寻《神?》:粤语诗中的神思与哲思

  文\/阿蛋

  在粤语诗的广阔天地中,树科的《神?》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引人深思的光芒。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以及深刻的哲学思考,在粤语诗的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次对信仰、科学与未知的深度探寻。

  独特开篇,引发神之思索

  诗的开篇极具震撼力,“神,神!神?” 短短三个字,却通过不同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了一种复杂而又层层递进的情感氛围。第一个 “神” 字,语气较为平淡,仿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神这一概念的随意提及,此时神在人们心中或许只是一个抽象的、遥远的符号。第二个 “神!”,感叹号的加入,瞬间使情感强度提升,这可能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如身处庙宇之中,面对庄严肃穆的氛围,对神产生的一种惊叹与敬畏之情,神的形象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更加庄重而神秘。而第三个 “神?”,问号的出现则彻底将情感导向了疑惑,它打破了之前可能存在的对神的固有认知,引发读者对神是否真实存在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这种开篇方式,犹如一记重锤,直接敲击在读者对神的认知敏感区域,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其不由自主地跟随诗人的脚步,深入到诗歌所构建的世界中去探寻答案。紧接着的 “有定冇嘅啊……”,用直白的粤语方言表达出 “有还是没有啊” 的疑问,进一步将这种疑惑具象化,让读者切实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神的存在性的纠结与探寻,也使得诗歌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宇航员与医生视角下的神之缺席

  随后,诗人引入了宇航员和医生的话语,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现代视角和科学元素。宇航员作为探索宇宙未知的先锋,他们的足迹跨越了地球的边界,进入了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在他们漫长而艰辛的宇宙探索历程中,见识了无数的天体奇观,然而却 “我嘟冇见过……” 神的踪迹。宇宙的广袤与神秘在宇航员的描述中被无限放大,而神在这个宏大的宇宙背景下,却似乎没有留下任何可见的痕迹。这一表述从宏观的宇宙视角出发,暗示了在科学探索的广阔领域中,神并没有以一种可以被人类感官直接感知的实体形式存在。它让我们意识到,即使人类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在无尽的宇宙中,神的存在依然是一个无法被证实的谜题。

  医生的话语同样发人深省,医生专注于人体微观世界的研究,他们通过精湛的医术,对人体的各个器官,尤其是大脑,进行深入的探索与了解。然而,医生 “讲开咗咁多头脑,我嘟冇见过思想……”。大脑作为人类思维和意识的物质载体,医生在进行大脑解剖等医学操作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大脑的组织结构,但却无法找到思想这种抽象事物的实体存在。思想,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它虽然无形无质,却对人类的行为和认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这里,诗人将神与思想进行类比,暗示神或许如同思想一样,是一种难以捉摸、无法以实体形式被感知的存在。它们虽然不能被直接看见或触摸,但却在人类的精神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引发人们无尽的思考与探索。

  诗歌表现手法与结构之妙

  从表现手法来看,《神?》运用了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整首诗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以最直白、最质朴的粤语口语进行表达,这种语言风格与诗歌所探讨的关于神这样抽象且严肃的话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它让读者在看似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复杂而深邃的思想情感,如同平静湖面下隐藏着的汹涌暗流,表面波澜不惊,实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种以简驭繁的表现手法,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也使得诗歌更易于被广大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思考。

  在结构上,这首诗短小精悍,却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开篇通过 “神,神!神?” 以及 “有定冇嘅啊……” 直接抛出关于神的疑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引发读者的浓厚兴趣。接着,借助宇航员和医生的话语从不同角度对神的存在性进行阐述,进一步深化了开篇提出的疑问,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诗歌结尾虽然没有给出关于神是否存在的明确答案,但这种开放式的结尾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无垠的思考空间。读者在阅读完诗歌后,思绪依然会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充满疑惑与探索的氛围中,不断思考神的存在意义以及人类对神的认知等问题。这种结构方式,恰似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艺术,看似未完成,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意味,让读者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驰骋,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

  与传统诗歌的对比及现代特色

  与传统诗歌相比,《神?》展现出了鲜明的现代特色。传统诗歌往往注重韵律、对仗等形式美,追求诗歌在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方面的艺术效果。同时,传统诗歌的主题多集中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情感的细腻抒发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等方面,通过这些主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而《神?》这首诗则打破了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它并不追求严格的韵律和对仗,而是更关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信仰、对未知的理性思考。诗人借助现代职业(宇航员和医生)的视角,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来探讨古老而神秘的神的话题,将现代科学与传统信仰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在现代语境下对诗歌创作的大胆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为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气息,也使诗歌能够更好地反映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困惑和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从而与现代读者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

  文化意义与价值

  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神?》这首粤语诗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更是岭南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结晶,反映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历史、风俗、价值观等。通过这首诗,粤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展现,它不再仅仅是日常交流的语言,更是成为了传递地域文化和现代思想的有力载体。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岭南地区人们在面对现代科学飞速发展与传统信仰根深蒂固的双重影响时所产生的困惑与思考,体现了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变。它让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岭南地区的人们依然在努力探索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科学理性与信仰情感之间寻求和谐统一。同时,《神?》这首诗也为粤语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鼓励更多的创作者运用粤语这一独特的语言进行富有时代特色的诗歌创作,推动粤语诗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发展与繁荣,使其在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树科的《神?》这首粤语诗,以其独特的语言运用、巧妙的结构安排、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鲜明的文化特色,在粤语诗的领域中独树一帜。它如同一面镜子,既映照出诗人对世界的深刻思考,也反映出粤语诗歌在现代语境下的创新与发展。正如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神?》这样的诗歌,正是粤语诗歌发展中的 “源头活水”,它不断为这一独特的诗歌形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使其在时代的浪潮中持续闪耀光芒,引领读者探索更加深邃的诗歌与思想世界,让我们在对神的思考中,也不断反思人类自身的认知与信仰,以及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