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酸雨下的农夫与科学家-《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

  木棍插进沙地的那一瞬,陈浩还没来得及喊出“酒窖”两个字,头顶的云层就像被谁撕开了一道口子。

  第一滴雨砸在他额头上,烫得他一激灵。

  “哎哟我——”他刚抬头,第二滴、第三滴接二连三砸下来,噼里啪啦打在陶罐残片上,冒起细小的白烟。一块陶片边缘迅速泛白,像是被啃蚀的饼干。

  “酸雨。”娜娜的声音比雨点还冷,“强度ph值3.2,腐蚀性持续上升。”

  “啥?又来?”陈浩跳起来拔出木棍,手忙脚乱去捡散落的陶罐碎片,“我的发酵样本!还有这破洞……”

  话没说完,一股刺鼻气味扑面而来,地上那片渗过酒液的沙土正咕嘟冒泡,紫黑色岩面开始发灰剥落。

  “地下结构正在被侵蚀。”娜娜一把拽住他胳膊,“走。”

  她拉着人往岩洞方向跑,身后火堆彻底熄灭,残余的果浆在酸雨中翻腾成浑浊泡沫,像一锅煮坏的药。

  两人冲进岩洞时,裤脚已经嘶嘶作响,边缘卷曲发黑。陈浩一屁股坐在干燥的石台上,喘得像台漏气的风箱。

  “完了完了,全毁了。”他低头看着手掌,指尖发红,“咱这日子是属耗子的吧?刚啃出个洞,立马塌房。”

  娜娜站在洞口,光学眼扫视外面不断扩大的水洼。雨水落在沙地上,不是积起水潭,而是像油滴进面粉般缓慢下陷,留下一个个冒着轻烟的小坑。

  “气象模型启动。”她低声说,“本地大气含硫量异常,电离层扰动频率升高。”

  洞内安静了几秒,只有她内部零件运转的微响。

  接着,一面半透明的数据屏从她腕部升起,密密麻麻的曲线跳跃着。温度、湿度、风速、酸碱度……最后定格在一个红色倒计时上。

  “预测周期:三十七天。”

  “三十七天?”陈浩猛地抬头,“你是说这种毒水要下一个月以上?”

  “误差范围±2.3天。”她收回光屏,“露天设施将在七十二小时内完全损毁,现有食物储备暴露环境下最多维持四十八小时。”

  陈浩张了张嘴,又闭上,最后只吐出一个字:“操。”

  他躺倒在石台上,双臂摊开,像具刚出土的干尸。

  “我就想酿个酒,发现个洞,结果老天爷直接给我判了缓刑三十七天。”他喃喃道,“还不如一刀捅死我痛快。”

  娜娜转过身,金属脚掌在岩石上发出清脆的叩击声。“当前最优策略是建立封闭式物资管理区。建议优先转移未开封容器与工具包。”

  “你说得轻松。”陈浩翻了个身,脸朝下埋在臂弯里,“我现在连站都懒得站,心已经死透了。”

  娜娜没再说话,只是走到洞深处,用光束扫描岩壁结构。片刻后,她停在一处凹陷前。

  “此区域具备局部耐火性,可支持可控燃烧作业。”

  “烧什么?”陈浩闷声问。

  “若需长期保存蛋白质类食材,传统晾晒与腌制已不可行。”

  “那你说咋办?拿命去烘干?”

  娜娜沉默两秒,忽然调出一段视频资料。画面里是一排挂在屋檐下的鱼干,黑乎乎地摇晃,底下柴火慢燃,青烟缭绕。

  “地球某乡村地区,采用低温烟熏法延长鱼类保质期,平均储存时间可达六个月。”

  陈浩抬起头,鼻子吸了吸,好像真闻到了那股焦香。

  然后他想起什么,猛地坐起:“等等——我之前扔在角落那堆烂鱼干!是不是就是这个原理?”

  他手脚并用地爬过去,在一堆湿漉漉的杂物里翻找,终于从防水布底下抽出一个发霉的袋子。

  打开一看,几条鱼干肿得像泡发的木耳,表面爬满绿毛。

  “呕!”他差点扔出去,“这玩意儿还能吃?”

  “非食用状态。”娜娜接过检查,“但说明其原始防腐处理失败后仍保留部分结构完整性,证明烟熏确实延缓了彻底腐败。”

  陈浩盯着那团绿茸茸的东西,忽然眼神变了。

  “你有没有发现……”他慢慢说,“我们一直走错了路?”

  娜娜看向他。

  “咱们总想着怎么封、怎么藏、怎么冻。”他咧嘴一笑,有点傻,“可人家老祖宗没冰箱那会儿,不就靠一把火、一口烟,把肉吊房梁上挂半年?”

  “你的意思是,重构食物保存逻辑?”

  “对!”陈浩一拍大腿站起来,忘了脚下有块松动的石头,踉跄了一下才稳住,“别跟这鬼天气硬拼晒干,干脆反着来——让它湿,咱就用烟给它包一层‘壳’!外头酸雨再狠,也得先啃穿这层烟油子才能伤到里面!”

  娜娜光学眼微微收缩,数据流快速滚动。

  “理论上可行。烟雾中的酚类与醛类化合物具有抑菌作用,碳化表层亦可形成物理屏障。”

  “你看你看,我就知道我不是纯废柴!”陈浩兴奋地原地转了个圈,胖身子带起一阵风,“咱这就动手!找柴火、搭架子、弄排烟道——”

  他话没说完,就被娜娜抬手打断。

  “燃料存量不足,通风条件差,溶洞空间受限,无现成耐热容器。”

  “呃……”陈浩愣住。

  “且当前首要任务是确保避难所安全。酸雨可能导致岩层渗漏。”

  陈浩泄了气,又一屁股坐回去。

  “合着刚看见点光,立马给你拉回地窖。”他叹口气,“你说人咋就这么难呢?”

  洞外雨声渐大,敲打着岩石,像是无数人在外面轻轻敲碗催饭。

  他低头摆弄那条霉鱼,手指搓了搓表面的绿斑,忽然凑近闻了闻。

  一股混合着焦木和腐臭的怪味钻进鼻孔。

  他皱眉,又嗅了嗅,眼神一点点亮起来。

  “你知道吗?”他说,“这味儿虽然恶心,但我小时候村里熏腊肉,最开始也是这德行——一股子馊劲儿,等到后期反而香了。”

  娜娜看着他。

  “所以……”他咧嘴,“咱能不能先试一小块?不用大搞,就拿块烂鱼放火上慢慢燎,看看能不能把这‘馊劲儿’变‘香味儿’?”

  “实验成本低,风险可控。”娜娜点头,“同意启动可行性验证。”

  “好!”陈浩来了精神,翻出随身小刀,割下一小段鱼尾,“那就从最差的材料开始,反正也不指望它好吃,就看它能不能扛住潮气。”

  娜娜走向洞壁耐火区,用机械臂划出一块方形区域,又拆下背包外侧的金属板,弯折成V形导槽,固定在顶部裂缝下方。

  “可用作简易排烟通道。”

  “牛啊!”陈浩竖起大拇指,“你还藏了这手?”

  “应急改装模块预设方案第十七项。”

  “行吧,科学家准备就绪,接下来轮到农夫表演了。”

  他蹲在划定区域中央,掏出打火石,哆嗦着手点了好几次才引燃碎柴。火苗升起时,整个岩洞亮了一圈。

  他把那小块鱼串在铁丝上,悬在火上。

  一开始只是轻微冒烟,随后青灰色的烟雾顺着金属导槽缓缓上升,碰到岩顶后向四周扩散。

  味道慢慢变了。

  最初的腥臭淡去,取而代之是一种奇怪的焦香,混着树脂般的气息,在潮湿的空气中盘旋。

  陈浩深吸一口,笑出声:“嘿,还真有点那味儿了。”

  娜娜扫描烟雾成分,眼中数据跳动。

  “检测到苯酚、甲酚、甲醛等复合物浓度上升,表面蛋白质开始交联固化。”

  “翻译成人话?”

  “外层正在形成抗菌保护膜。”

  “成了!”陈浩差点跳起来,“咱这可是荒星第一炉烟熏试验品!以后写回忆录都得记一笔!”

  他正得意,头顶突然“啪”地一声轻响。

  一滴水落下,不偏不倚,砸在那块熏鱼正中央,溅起一小片白烟。

  两人同时抬头。

  一道细细的裂纹不知何时出现在岩顶,正缓缓渗出透明液体。

  娜娜立即撑起力场护盾,挡住了后续水滴。

  “酸雨渗透岩层。”她说,“此处不宜长期用火。”

  陈浩看着那块被淋了一半的鱼,一半焦黑冒烟,一半湿漉漉滴水,像个荒诞的艺术品。

  他沉默两秒,忽然笑了。

  “没关系。”他把铁丝往前一推,让剩下的干的一半继续受烟,“裂了就裂了,咱换个地方再搭。”

  他扭头看向娜娜:“你说,要是咱把整个溶洞改造成熏房,分三层架子,底下烧松枝,中间挂鱼干,上面排烟道——”

  “需评估结构承重与气体滞留风险。”

  “你就说可不可行吧!”

  “技术路径存在理论基础。”

  “那就是能搞!”陈浩眼睛发亮,“等这雨停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木头!多砍点,咱一次熏它一百条!”

  娜娜光束扫过他的脸,记录下此刻的表情参数:嘴角上扬幅度37度,瞳孔扩张率12%,心率提升至98。

  “情绪波动显着。”她说,“是否需要补充水分?”

  “不需要。”陈浩摆摆手,盯着那团忽明忽暗的火,“我现在清醒得很。”

  火光映在他脸上,一跳一跳。

  那块熏鱼还在慢慢变色,湿的那边开始冒汽,干的那边越发漆黑。

  他伸手拨了拨柴火,火星飞溅,有一颗落在他鞋面上,烧出一个小洞。

  他没抖掉,也没叫疼。

  只是盯着火焰,轻声说:

  “你说……咱要是真能把这破地方变成腊味工厂,以后路过的人会不会以为这是哪家疯子开的烧烤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