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生态组织的全面审查-《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

  货舱外的金属平台在双星日影下泛着冷光,陈浩蹲在第一批封箱旁,手指戳了戳贴在箱角的监测标签。数值跳动正常,辐射吸收率稳定得像个老实人打卡。

  娜娜站在他身后半步,机械臂微微调整角度,扫描口对准即将抵达的审查官航线。

  “来了。”她说。

  陈浩抬头,看见一艘通体墨绿的小型舰艇缓缓靠港,船身上印着生态联盟的银叶徽章,像块贴错位置的膏药。舱门打开,一个穿深绿制服的人走下来,肩章闪着冷光,表情比冷冻库还硬。

  他手里拎着检测仪,步伐精准得像尺子量过,每一步都踩在平台接缝上。

  陈浩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这位同志,您这走路方式,是怕漏检一毫米的缝隙?”

  对方没理他,径直走到货箱前,打开仪器,开始扫描。

  空气安静了几秒,只有检测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然后,声音变了。

  “嘀嘀嘀!”

  红光闪烁。

  审查官眉头一皱,立刻暂停抽检流程,抬眼看向陈浩:“土壤样本中检测到未登记矿物质,成分未知,初步判定存在潜在迁移风险。按照《星际生态安全条例》第十七条,本批次货物需就地封存,等待进一步评估。”

  陈浩咧了下嘴:“又来这套?上次说我麦子是生化武器,这次换新剧本了?”

  “我只是依法执行。”审查官语气平稳,但眼神里透着警惕,“你无法证明这种物质不会扩散,也无法提供其长期生态影响数据。”

  “我能。”娜娜突然开口,机械眼蓝光一闪,“数据库已准备完毕,可随时调取完整地质与生物转化链记录。”

  审查官略一迟疑:“那就展示。”

  全息投影瞬间展开,一幅三维动态图浮现在空中。画面从星球地表切入,沿着根系深入地下岩层,一条清晰的能量流动路径被标注出来。

  “该元素源自十年前坠落的陨石矿脉,主要成分为硅钒络合物,天然存在于F-49星核层。”娜娜语速不急不缓,“紫色麦通过特化根毛吸收微量该物质,用于增强细胞壁稳定性,在生长过程中将其固定于木质部,不具备游离性。”

  图像切换,显示一段长达两年的土壤追踪数据曲线。

  “过去二十四个月,种植区周边五公里内未检测到该元素浓度变化。”她补充,“对照非种植区自然沉积速率,差异值低于检测误差范围。”

  审查官盯着画面看了许久,终于开口:“你们怎么解释它出现在货舱土壤样本里?”

  “因为它是种子培育基质的一部分。”陈浩接过话,“我们没藏着掖着,所有配方都在共享档案里公示过。你要不信,我现在就能给你背出第三行第二列的营养液配比。”

  对方沉默,重新操作检测仪,调出原始数据接口进行比对。

  几分钟后,他轻哼一声:“数据……确实一致。”

  “不止一致。”娜娜紧接着播放另一段影像,“请看对比实验。”

  画面分成两半:左侧是一片普通农田,在轻度辐射污染区逐渐枯黄退化;右侧则是他们的紫色麦田,在同等条件下不仅存活,根系还在持续分解土壤中的放射性粒子,效率以百分比形式实时标注。

  “它不吃土,也不抢地。”陈浩插嘴,“它专挑没人敢种的地方扎根,把废地当自助餐。你说它是威胁,我看它是劳模。”

  审查官没说话,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检测仪边缘。

  良久,他低声问:“如果大规模推广,谁能保证不出意外?”

  “没人能保证。”陈浩耸肩,“种地本来就有风险。我去年还种出过三个穗长在同一根茎上的怪胎呢,最后煮了当下酒菜。但你不能因为一只鸡下了方形蛋,就说整个农场要爆炸吧?”

  娜娜适时补充:“所有基因序列均锁定在个体生命周期内,无法通过花粉或根系分泌物传播。十年监测数据显示,跨物种转移概率为零。”

  审查官终于松开紧绷的肩膀,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电子报告,接入终端。

  他逐条核对,动作依旧严谨,但节奏明显放缓。

  最后一行确认完毕,他在签名栏停顿了几秒,指尖悬在确认键上方。

  陈浩没催,只是掏出一包薯片,咔嚓咬了一口。

  “你就不紧张?”审查官忽然问。

  “紧张啊。”他嚼着说,“但我更怕饿死。这麦子要是通不过,我下个月就得去挖矿还债了。”

  对方看了他一眼,嘴角极轻微地抽了一下。

  然后,按下确认键。

  屏幕上跳出绿色标识:“【无风险通行许可】已签发。本批次辐射麦获准进入星际自由贸易清单。”

  娜娜同步播报:“审查结果已上传至星际农业备案系统,全球可查。”

  审查官收起设备,临走前停下脚步:“你们这个项目……不是简单的作物改良。”

  “哦?”陈浩扬眉。

  “是生态重建的新模式。”他看着远处那片隐约可见的紫色田地,“也许……我们一直防错了方向。真正危险的,不是被改造的生命,而是不肯改变的人。”

  说完,他转身登船,舱门关闭,舰艇缓缓升空。

  陈浩望着远去的绿点,嘴里还叼着半片薯片。

  “听见没?”他对娜娜说,“人家夸咱们是奇迹。”

  “确切来说,是‘星际农业奇迹’。”娜娜纠正。

  “哎哟,还挺记仇。”他拍拍她的机械臂,“行吧,就算咱俩一块儿创造的也成。”

  港口风大,吹得货箱上的封条哗啦作响。第二批箱子还没拆封,标签整齐划一,编号从m41-001开始递增。

  娜娜忽然提示:“检测到土壤样本残留微量硅钒络合物结晶,纯度高于自然矿脉水平,具备工业提取价值。”

  陈浩正要把最后一口薯片塞进嘴里,手顿住了。

  “你说啥?”

  “该矿物质在高密度聚集状态下,表现出优良的热电转换特性。”娜娜调出分析图,“初步估算,每吨净化土壤可提取三公斤以上可用晶体,市场估值尚未确定,但潜力显着。”

  陈浩慢慢把薯片放回包装袋,认真折好开口。

  他走到最近的一个货箱前,蹲下身,伸手摸了摸箱底沾着的一小撮黑土。

  指腹蹭过颗粒,有点粗,有点沉。

  不像肥料。

  倒像是……矿渣。

  他抬头看向远方,G7港的轨道升降梯正在运行,一艘商船缓缓停靠,装卸臂对接时发出沉重的金属咬合声。

  “娜娜。”他忽然说。

  “在。”

  “你说咱们这麦子,除了吃辐射,还能不能顺便……赚点外快?”

  “理论上可行。”娜娜回答,“只要建立标准化提取流程,副产品收益有望超过主粮销售预期。”

  陈浩没再说话,只是站起来,拍了拍裤子,盯着那堆尚未启封的货运箱。

  第二批货,编号m41-001的箱子表面,监测标签突然跳了一下。

  数值微升。

  不是辐射。

  是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