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寻找加工工具-《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

  电弧熄灭后,工坊里安静了几秒。陈浩站在原地,焊枪还握在手里,指节发白。他低头看着脚边那块崩裂的铁片,边缘像被咬碎的饼干,参差不齐。

  他弯腰,把焊帽摘下来,放在台面上,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蹲下身,一块一块捡起碎片,放进角落的“待处理残料”箱。动作很慢,但没停。

  娜娜没说话,终端界面停留在那份《简易金属加工装置可行性分析》的首页,光标轻轻闪动。

  “锯子不行,角磨机也不行。”陈浩直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咱俩现在不是在造东西,是在给工具办葬礼。”

  他走到墙边,拉开最底层的抽屉,翻出一把生锈的扳手,掂了掂,又扔进旁边的零件筐。“再这么试下去,等真做出犁的时候,我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说完,他转身走向仓库门,一脚踢开挡路的空油桶。桶滚了几圈,撞在货架上,发出哐当一声。

  仓库比工坊还乱。架子歪斜,顶棚漏风,地上堆着报废的电机、断轴、扭曲的钢管,还有不知道哪年留下的齿轮箱壳体。灰尘厚得能写字,陈浩踩上去,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

  他开始翻。先从左边的货架下手,一层层拉开抽屉。螺丝、垫片、断掉的钻头,还有几块废弃电路板。他拿起来看看,又放下。

  “你那边有没有什么提示?”他回头问。

  娜娜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全基地设备扫描已完成,标记六项潜在可用组件:一台报废台钻的主轴箱、两个旧齿轮组、一段完整导轨、一个电磁离合器模块、一副生锈卡盘、一块厚钢板底座。位置均已标注。”

  她话音刚落,墙上投影亮起,红点一个个浮现,分布在仓库和工坊之间。

  陈浩顺着第一个红点走过去,在一堆废铁底下扒拉出一个铁盒子。打开一看,是台钻的主轴箱,外壳有磕痕,但轴承还能转动。

  “这玩意儿要是能用,至少省了自己做支架。”他把它抱出来,搁在临时清出的一块空地上。

  接着是导轨。在第三个货架底层,压在一截断裂的传送带下面。他费劲地拖出来,擦掉油泥,发现滑块居然还能顺畅移动。

  “哎哟,老古董还挺抗造。”他吹了声口哨,“这要是装上去,至少能保证锯头上下顺溜。”

  两个齿轮组在控制柜后面找到,落满灰,但齿面没有明显磨损。电磁离合器模块藏在配电箱夹层里,接线头氧化严重,但主体完好。

  最后是那块厚钢板底座,躺在工坊外的遮雨棚下,半埋在土里。他叫娜娜一起抬进来,放地上时震得地面一抖。

  “六样东西凑齐了。”他抹了把汗,挨个点名,“主轴箱、导轨、齿轮组、离合器、卡盘、底座——听着像个正经机器的零件清单了。”

  娜娜扫了一眼:“当前可拼装性评估为37%。缺少刚性连接结构、动力传动系统稳定方案、安全防护机制。”

  “意思就是,零件是有了,但拼起来也不一定转得起来?”

  “结论成立。”

  陈浩坐到小凳上,喘着气。汗水顺着下巴滴在膝盖上,砸出一个小圆点。他盯着那堆零件,忽然笑了:“你说咱们现在像不像收破烂的?”

  “定义不符。我们是在进行资源再利用规划。”

  “一样,都是从垃圾堆里找希望。”他站起来,走到焊台前,拉开抽屉翻出一卷角铁,“既然没法直接用现成工具,那就先给自己造个干活的地儿。”

  他量了尺寸,用记号笔在角铁上画线,然后夹在台钳上,拿钢锯往下切。这次没急着用力,而是慢慢推拉,保持节奏。

  锯条没断。

  五分钟后,一根整齐的角铁条落在桌上。

  “嘿,看来换个心态,连锯子都听话了。”他甩了甩手腕,“以前总想着赶紧切完,结果越急越坏事。”

  娜娜调出模拟界面:“建议以焊台为基础平台,用角铁焊接框架,形成初步支撑结构。底部加装减震垫片,提升整体稳定性。”

  “听你的。”他拿起焊枪,“先搭个架子,再往上装心脏。”

  电弧再次亮起,蓝色火光映在他脸上。他蹲着身子,一寸一寸地焊接节点。焊缝歪歪扭扭,但结实。

  娜娜在一旁标记关键受力点:“此处需增加三角撑,防止侧向形变;此处建议预留螺栓孔位,便于后续拆卸维护。”

  “你还真当这是正经设备设计了。”陈浩一边焊一边说,“我现在只求它别散架就行。”

  第一根横梁焊完,他退后一步检查,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装第二根,固定底座,再把那段导轨竖着绑上去,用螺栓加固。

  框架初具雏形,像个歪脖子塔吊。

  “看起来不太靠谱啊。”他绕着走了两圈,“但好歹是个骨架了。”

  娜娜启动震动模拟:“当前结构在低频运行下振幅超标1.8倍,建议在四角加装配重块,并于连接处补焊加强筋。”

  “配重块好办。”他走进仓库,拖出两个废弃的飞轮,“这玩意儿沉,正好压底。”

  焊完最后一道加强筋,他摘下护目镜,长出一口气。整个框架虽然丑,但站得稳。

  “下一步呢?装电机?”

  娜娜调出数据:“现有直流电机功率为45瓦,若直接驱动飞轮锯盘,负载扭矩将超限62%,存在烧毁风险。”

  “那就不能硬上。”他摸着下巴,“得想办法降速。”

  “建议采用齿轮组进行分级减速,缓冲输出扭矩。同时增设张紧轮,避免皮带打滑。”

  “有道理。”他翻出那两个齿轮组,比划着装上去的位置,“主轴这边用大齿轮,电机用小齿轮,转速慢下来,力气就上去了。”

  他在纸上画了个简图,把台钻主轴箱改造成锯头支撑臂,导轨负责上下调节,齿轮组中间过渡,电机在侧面带动。

  画完,他撕下纸,贴在墙上。

  旁边写下三个字:能转、能稳、能护。

  “就按这三条来。”他说,“不求多快多准,只要别炸就行。”

  娜娜开始建模:“正在生成初级构型三维线框图,输入参数中……”

  屏幕上,一个粗糙的机械结构缓缓成型。电机、齿轮、主轴、导轨、底座,一一对应。

  “传动路径已规划,安全间距校验通过。”她说,“下一步可进入详细设计阶段。”

  陈浩坐在小凳上,拿起记号笔,对照零件清单逐一核对编号。汗水浸湿了他额前的头发,但他眼神专注。

  “主轴箱编号07-tx,状态良好;导轨编号12-Gd,滑动正常;齿轮组A\/b,齿面无损……”

  他念一条,勾一条。

  娜娜的终端界面停留在“简易金属切割装置——初级构型模拟”页面,等待下一步输入。

  工坊里堆满了零件,焊台旁立着刚搭好的框架,墙上贴着潦草的设计图。空气中有淡淡的金属味和焊渣的气息。

  陈浩放下笔,活动了下手腕。

  “接下来,就是让它真正转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