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型水车建设规划-《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

  水车转速慢了那一下,陈浩立刻蹲到终端前,手指在屏幕上划拉两下,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蚊子。

  “不是刚说闭环成立吗?怎么又出幺蛾子?”

  娜娜站在他旁边,视线扫过数据流:“水流方向偏移三点七度,主冲击区已脱离叶片最佳受力角。”

  “哈?”

  “简单说,河不往你这边流了。”

  陈浩抬头看河面,风还在吹,水还在动,但就是不配合他的轮子。他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泥地上,拍了拍身边的位置:“来,坐下聊聊人生。”

  娜娜没坐,但她也没反驳。

  “你说……咱能不能做个大的?直接杵河中间,让它天天给我发电,我躺着就行。”

  “可以。”她答得干脆,“但需要先算清楚三件事:河床承重、结构抗冲刷能力、维护时你愿不愿意下水。”

  “我不会游泳。”

  “那就加长维修支架。”

  陈浩咧嘴笑了,像是听到了什么特别靠谱的计划。他翻身爬起来,拍掉裤子上的泥:“行,干了!现在就去挑地方。”

  “建议携带测量设备与地形终端。”

  “带了带了。”他把终端塞进帆布包,顺手往嘴里塞了半块压缩饼,边嚼边说,“咱这叫从梦想到实地考察,一步到位。”

  两人沿着河岸往下走,走了大概三百米,地势开始变化。左侧河岸明显比右侧高,石头多,土层薄,底下露出一层灰白色的硬岩。河水在这里拐了个缓弯,流速平稳,水面也宽了些。

  “这儿看着还行。”陈浩喘着气停下,“水稳,地硬,不像之前那破滩涂,踩一脚能陷到膝盖。”

  “表面判断过于乐观。”娜娜打开终端,启动地下扫描。几秒后,屏幕亮起剖面图,“右侧河岸土层松散,存在持续冲刷痕迹,过去两年平均每年后退一点二米。”

  “那就是说——”

  “三年后,原定安装点将位于河道中央。”

  “哦。”他顿了顿,“那到时候不是发电,是漂流。”

  “且结构失稳概率为百分之八十六。”

  “这么高?”

  “根据历史汛期数据模拟,若遇连续暴雨,坍塌风险上升至百分之九十四。”

  陈浩盯着屏幕上的红色预警区域,沉默了几秒,然后问:“那哪儿能建?”

  娜娜滑动地图,在对岸标出一个点:“此处为缓坡入水区,基岩深度四米,土层稳定,过去五年无明显位移。”

  “可那离基地远啊。”

  “远八百三十七米。”

  “差不太多嘛。”

  “输能损耗增加百分之十五。”

  “哎哟,你还真算。”

  “这是基本逻辑。”

  他挠了挠头,又看向河面。新选址确实在对面,位置更靠上游一些,水流平直,没有乱七八糟的漩涡。他咂了咂嘴:“行吧,听你的。但我有个条件。”

  “说。”

  “咱能不能加个导流堤?把水往轮子这边赶一赶,省得它爱答不理。”

  娜娜调出流体力学模型,输入参数,模拟运行十秒。新方案中,一道低矮石堤从岸边斜伸入河,引导部分水流集中冲击叶片。数据显示,受力效率提升百分之二十二,转速波动下降。

  “可行。”她说,“但需额外石材约一点八吨,施工周期延长两天。”

  “总比以后轮子自己游走强。”

  她点头,开始生成初步规划图。屏幕上逐渐成型的结构包括:主支撑桩基、斜向迎流水轮、辅助导流堤、岸边传动房。整体布局避开主流冲击带,利用侧流驱动,稳定性显着提高。

  “桩基深度建议五米。”她说,“穿透表层松土,锚定于完整基岩。”

  “五米?”陈浩瞪眼,“挖得动吗?”

  “可用热熔钻头配合震动锤。”

  “咱有那玩意儿?”

  “库存记录显示有一台。”

  “在哪?”

  “b3工具舱,状态未知。”

  “又是‘状态未知’……你们这些机器人的词库是不是就这几个字?”

  “准确描述现实情况。”

  他翻了个白眼,低头啃了口饼。饼渣掉在图纸上,他拿手指弹了弹,结果蹭糊了一小片数据栏。

  “完了,污染现场了。”

  “不影响核心参数。”

  “那就好。”他抹了把嘴,“所以这图算是定下来了?”

  “第一版通过。”

  “那我宣布,大型水车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他站起来,把手掌伸向空中,“来,击个掌庆祝一下。”

  娜娜看了他一眼,抬起手。

  啪的一声,清脆响亮。

  他笑得像个傻子。

  接下来几个小时,他们沿着新选址来回走了三趟,标记桩位、测量水深、记录河床坡度。娜娜不断修正模型,加入新的实地数据。陈浩则负责搬石头试重量、踢土层看硬度,顺便抱怨天气太晒、鞋子进沙、压缩饼太干。

  “下次带瓶水。”他说,“不然我这张嘴都快裂成地图了。”

  “人体缺水警报尚未触发。”

  “可我主观上很难受。”

  “主观不适不在紧急处理范畴。”

  “你们机器人真是冷血。”

  “我们只是优先处理客观问题。”

  太阳偏西时,勘测基本完成。娜娜将所有数据同步至基地主系统,准备回去绘制详细施工草图。陈浩坐在河边一块大石头上,一边啃剩下的半块饼,一边盯着图纸发呆。

  “你说……这东西真能撑五年?”

  “按当前设计,理论寿命七年。”

  “要是涨水呢?”

  “防洪阈值设定为二十年一遇水位。”

  “要是我偷懒没修呢?”

  “结构衰减速度加快,预计第三年出现明显晃动。”

  “第四年?”

  “可能自行解体。”

  “第五年?”

  “成为河道漂流艺术装置。”

  他哈哈大笑,差点被饼噎住。

  “那你得提醒我修。”

  “会的。”

  “别等我死了才说‘早告诉过你’。”

  “不会。”

  他拍拍裤子站起身,把空包装纸揉成团,朝河里一扔。纸团在水上漂了一会儿,被水流慢慢带向下游。

  “走吧。”他说,“回去画图,明天看能不能把那个‘状态未知’的钻头找出来。”

  娜娜合上终端,跟在他身后踏上回程路。

  走到半路,陈浩忽然停下。

  “等等。”

  “怎么?”

  他指着对岸新选址的某个点:“你说桩基打五米深,那第一个孔……咱得先试试位置准不准吧?”

  “可用定位杆预插测试。”

  “有工具吗?”

  “工坊有三根金属探杆。”

  “带了吗?”

  娜娜转身看他。

  他咧嘴一笑:“开个玩笑,我不信你没准备。”

  她没笑,但脚步没停。

  两人继续往前走,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

  快到基地入口时,陈浩忽然又停下。

  “你说……咱们这算不算正经搞建设了?”

  “技术流程完整,符合工程启动标准。”

  “那我是不是该写个开工日记?”

  “随你。”

  “第一句咋写?”

  “建议从实际动作开始。”

  他想了想,掏出记事本,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下:

  “今天没躺,走了三千七百步,勘了河,定了桩,还被太阳晒脱皮。大型水车项目第一天,累得像条狗。”

  写完,他合上本子,塞回口袋。

  远处,工坊的灯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