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大型纺车组装-《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

  陈浩把最后一根承重轴从车床上取下来时,手指在金属表面蹭了蹭,留下一道油灰混合的指印。他没擦,只是顺手往裤腿上一抹,转身就把轴件放进托盘里。三根轴、六块肋板、八段合金梁,整整齐齐码在组装区的金属架上,像一排等待点兵的士兵。

  “行了。”他拍了下手,“零件齐了,该搭台唱戏了。”

  娜娜的投影出现在支架旁,光屏一闪,调出整机装配流程图。“建议优先安装主轴与支撑框架,建立基准中心线。”

  “你说得跟吃饭先拿碗一样。”陈浩弯腰搬起一根合金梁,刚走两步就“哎哟”一声停下,“这玩意儿比我胖那会儿穿的牛仔裤还沉。”

  “根据测算,单根梁体重量为二十三公斤,误差不超过三百克。”

  “你算得挺准,可我胳膊不是秤。”他喘着气把梁架到定位槽里,伸手去对螺栓孔,“来,帮我看一眼,左边这个眼儿是不是歪了?”

  光学扫描线无声扫过接口区域,娜娜的声音平静响起:“左侧连接孔存在零点三毫米偏移,右侧偏差零点二五,建议暂停紧固。”

  陈浩的手停在半空,扳手还捏在手里。“不是吧?我刚才明明对得挺正。”

  “热处理后材料发生微变形,叠加加工累积公差所致。”

  “合着咱们辛辛苦苦把它炼成钢,它反倒开始耍个性了?”他松开手,往后退了两步,叉腰打量眼前的框架,“那现在咋办?拿锉刀一点点磨?”

  “可用精磨工具进行微量修整。”娜娜调出修正路径,“预计打磨量为每侧零点一五毫米,耗时约七分钟。”

  “七分钟?那不得磨出火星子来?”他挠了挠头,从工具箱里翻出便携磨头,插上电源试了下,“嗡”的一声震得手腕发麻,“这玩意儿比我初恋还抖。”

  他咬着牙贴着边缘开始打磨,火花顺着缝隙往外蹦,像是谁在偷偷放微型烟花。娜娜在一旁实时监测间隙变化,每隔三十秒报一次数据。

  “当前间隙零点二一……零点一八……零点一六……”

  “你念经呢?”陈浩手一抖,差点蹭到旁边的支架,“别催,我这手又不是机械臂,还得靠饭吃呢。”

  “你的肌肉震颤频率高于稳定操作阈值。”

  “废话,我中午吃的还是昨天剩的冷包子。”他关掉磨头,吹了口气,“成了没?”

  “剩余间隙零点零八毫米,可接受范围。”

  “那不就结了。”他重新对位,这次螺栓顺利滑进孔中,拧上第一颗螺母时还特意慢动作扭了三圈,“瞧见没,这才是艺术。”

  接下来是主轴安装。两人合力将八十厘米长的轴体抬到轴承座上方,缓缓下落。眼看就要完全嵌入,最后两厘米却卡住了。

  “动不了了。”陈浩额头冒汗,双手压着轴端往下摁,“再使劲儿要不?”

  “不建议。”娜娜的扫描结果显示接触面受力不均,“强行施压可能导致轴承内圈变形。”

  “那它这是嫌我礼不够重?”陈浩松了手,蹲在地上喘气,“还得给它烧纸祷告?”

  “更可能是轴肩与座体倒角配合不良。”娜娜调出三维模型对比,“建议使用导向锥辅助入位。”

  “导向锥在哪?”

  “工具柜第二层,标号G-12。”

  他翻出来一看,是个银色小锥体,长得像厨房用的蒜泥器。“这玩意儿能干啥?塞进去润滑感情?”

  “插入卡滞部位,可引导轴体平稳滑入。”

  “行吧,感情专家上线。”他小心翼翼把锥体塞进缝隙,轻轻敲击几下。随着一阵细微的摩擦声,主轴终于缓缓沉到底。

  “咔哒”一声,定位销弹入槽中。

  “成了!”陈浩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比生孩子轻松点儿——主要是不用打无痛。”

  “生育过程不在我的基础护理数据库中。”

  “你看,这就是知识盲区。”他摆摆手,“以后得多补课。”

  主框架拼好后,开始装加强肋板。四块板子本该严丝合缝地焊在横梁两侧,结果第三块装上去时,发现底角螺栓根本够不着孔。

  “又来?”陈浩盯着错位的接口,“它是故意躲我还是咋的?”

  “运输过程中支架受到侧向压力,导致局部形变。”娜娜指出弯曲位置,“偏差零点五度。”

  “合着它还会缩骨功?”他掏出水平尺比了比,摇头,“不行,这要是硬拧,回头自己先把自己扭断。”

  “建议采用浮动连接件过渡。”

  “说人话。”

  “加个可调节的连接片,吸收误差。”

  “哦,就是给它找个中间人调解矛盾。”他翻出库存里的U型调节片,比划着钻孔位置,“这玩意儿看着像减肥前的我——两边宽中间窄。”

  安装完毕后,整体结构终于稳了下来。接下来是传动部分。

  飞轮组和皮带轮被依次吊装到位。陈浩手动转动主轴,想试试顺滑度,结果刚转半圈就感觉阻力忽大忽小。

  “不对劲。”他皱眉,“跟踩单车上了陡坡似的。”

  “初步判断为两轴平行度超差。”娜娜启动激光校准系统,红线投射在底座平面上,“当前偏差零点一度。”

  “这才多点儿?头发丝都不到。”

  “在高速运转下足以引发共振。”

  “那你意思是它现在虽然安静,其实心里早就炸了?”

  “可以这么理解。”

  “行,咱不让它憋着。”他拆下底座固定螺栓,从配件盒里翻出几片厚度不同的垫片,“来,一层层往上加,跟叠汉堡似的。”

  一片加完,测一次;再加一片,再测。反复六次后,手动盘车终于变得顺畅如流水。

  “这下舒服了吧?”他拍了拍飞轮边缘,“想抖都抖不起来。”

  “旋转阻力均匀,无周期性波动。”

  “挺好,以后就叫你‘顺溜’。”他顺手在轮缘上画了个笑脸,“开工赏脸,下班给糖。”

  最后一步是装防护罩。这块大型壳体由复合板材制成,四周带锁扣,本应一键闭合。可当陈浩推到最后一个卡口时,发现支架微微向内弯折,卡舌进不去。

  “又是搬运压的?”他伸手摸了摸弯曲处,“这东西怎么比我还禁不住事儿?”

  “建议使用液压矫正器进行局部复位。”

  “我又不是修车铺老师傅。”他叹了口气,还是把设备拖了过来,夹住支架两端,“你说它要是有知觉,现在是不是疼得直哼哼?”

  “金属材料无痛觉反馈机制。”

  “唉,难怪人类总觉得自己特别惨。”他按下加压钮,液压杆缓缓推进,支架发出轻微的“吱”声,慢慢恢复原状。

  “已复位百分之八十。”娜娜提示,“建议停止加压,避免反向变形。”

  他松开手,重新对准卡口,这次轻轻一推,“咔哒”一声锁死了。

  “全上了。”他退后三步,仰头看着眼前这台庞然大物——流线型支架泛着冷光,主轴笔直,飞轮圆润,所有节点紧密咬合,像一座沉默的金属雕塑。

  “静态装配合格率百分之百。”娜娜的终端跳出绿色标识,“建议进入功能测试准备阶段。”

  “别急。”陈浩抬手轻轻拍了下主轴外壳,“让它歇会儿——咱们造它的日子,可比它干活的时间长多了。”

  他走到控制箱前,手指悬在启动按钮上方,却没有按下。

  车间灯光稳定照亮整台设备,空气中浮着淡淡的金属味。远处,冷却液循环泵还在低鸣,像是为即将开始的一切轻声预热。

  他收回手,转身拿起记录板,在“组装完成”那一栏画了个勾。

  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一行小字:

  “顺溜,明天别尥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