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寒冬预警:基地保温大作战-《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

  风刚吹起墙角那张手绘图纸的一角,陈浩还没来得及伸手按住,娜娜的投影就突然闪到了他面前。

  “冷锋提前了。”

  他顿了一下,脚还踩在岩台上,手悬在半空。刚才那股子“创造世界”的劲头像被戳破的气球,瘪得无声无息。

  “啥意思?”

  “三日内,气温将跌破零下三十五度。”她光屏一转,一张动态云图铺开,灰紫色的气团正贴着地平线压过来,速度比模型预测快了整整十二小时。“当前基地保温极限是零下二十度。”

  陈浩眨了眨眼,低头看了看自己油乎乎的工装裤,又抬头望天。乌云沉得像是要砸下来,连风都变了味儿,凉飕飕地往领口钻。

  “所以……咱这刚造完织布机,老天爷就要收电费了?”

  “气象系统不支持讨价还价。”

  “我知道。”他跳下岩石,落地时膝盖响了一声,“但咱们得先交暖气费。”

  他转身就往车间走,步子迈得急,但没跑——八百斤的体重经不起冲刺。娜娜紧跟其后,投影微微晃动,像是被风吹散了边角。

  “启动应急响应程序。”陈浩一边走一边拍大腿,“燃料集中,堵漏,预热,能关的全关,能裹的全裹。”

  “已调度两台运输单元前往露天仓库,回收分散燃料桶。”娜娜声音平稳,“照明系统将在日落后三小时关闭,纺织设备停机,能源优先供给供暖与控制系统。”

  “行。”他推开门,冲进控制室,一把抓起挂在墙上的记录板,翻到空白页,拿笔划拉起来,“地下储罐区阀门加防冻套,我待会儿去检查一遍密封性。窗户接缝用泡沫胶封死,玻璃内侧加双层罩板——你有现成框架吗?”

  “可用报废太阳能板支架改造。”

  “那就做。”他咬开笔帽,吐掉,继续写,“地暖别一下烧太猛,管道受不了。先升五度,稳两小时,再升五度。”

  “已设置渐进式加热曲线。”

  陈浩把记录板往桌上一摔,喘了口气:“我现在像个项目经理了是不是?”

  “你的指令结构符合应急管理标准流程。”

  “我不是要你认证,我是想听点人话。”

  “你现在说话带命令语气,不像平时。”

  “生死关头,谁还有空讲段子。”

  他说完就往外走,顺手抄起靠在门边的泡沫胶枪。外面天色阴得厉害,风越来越大,吹得仓库顶棚哗啦作响。他走到第一面外墙前,蹲下身,对着墙缝比了比枪口。

  “这玩意儿本来是用来粘隔热层的,结果现在成了补锅匠的焊枪。”

  娜娜的投影浮在他肩侧:“墙体接缝共三十七处,已完成自动扫描,高风险泄漏点九个。”

  “那你报数,我打胶。”

  她开始报坐标,他一处处封。胶体喷出来是乳白色,遇空气迅速膨胀,填满缝隙后变硬,像一层厚厚的结痂。干这活儿不难,但累。每打完一段,他都得扶着墙喘一会儿,额头冒汗,呼吸粗重。

  “第七处完成。”娜娜说。

  “第八处呢?”

  “右侧三米,距地面一点二米。”

  他挪过去,刚举起枪,忽然听见金属发出“吱——”的一声长音,短促又刺耳。

  “那是热胀冷缩应力释放。”娜娜立刻解释。

  “听着像有人踩了我的脚。”

  “情绪化比喻不影响实际判断。”

  “可我脚真疼。”他揉了揉左脚大拇指,“昨天穿的鞋太紧。”

  他继续打胶,动作慢但稳。九个高风险点处理完,他又顺手把剩下的普通缝隙也扫了一遍。最后一枪打完,胶体刚好用尽。

  “胶料剩余百分之三,建议补充储备。”

  “明天再说。”他把空罐子往地上一扔,“先去查储罐。”

  地下储罐区在车间西侧,入口是个斜坡铁门。他拉开门,往下走,台阶窄,他侧着身子挤下去。里面昏暗,只有几盏应急灯亮着,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燃油味。

  两台运输机器人正把最后几个燃料桶推进来,整齐码放在架上。防冻阀已经安装完毕,指示灯呈绿色。

  “密封性检测?”他问。

  “已完成三次循环测试,无泄漏。”

  “好。”他拍了拍最近的油桶,“你们这些铁疙瘩总算干了件靠谱事。”

  回到地面,他直奔主控室。窗外风更大了,卷着沙尘抽打墙壁。他喝了口保温杯里的热水,烫得龇牙咧嘴,还是灌了下去。

  “地暖升温情况?”

  “基础温度已提升五度,管道压力稳定。”

  “照明关了吗?”

  “日落后两小时四十七分准时切断非必要电路。”

  “织布机停了?”

  “已断电封存。”

  他靠在椅子上,长长呼出一口气,胸口起伏。这一天从“我想造锄地机”跳到“我要保住暖气”,跨度不小,但他适应得还挺快。

  “你说,咱们这算不算反向升级?”他盯着天花板,“刚学会织布,就得学怎么不让它冻成冰块。”

  “生存需求优先级高于发展需求。”

  “你这话听着像AI写的鸡汤。”

  “我只是陈述系统逻辑。”

  “系统逻辑也得讲人情味儿。”他坐直,“比如你现在该说‘辛苦了’。”

  “你的生理指标显示疲劳值上升百分之四十,建议休息。”

  “这不是人话。”

  “那你要我说什么?”

  “比如说,‘你今天表现不错’。”

  “你在紧急响应中的决策效率较以往提升29%。”

  “行吧,算你夸我了。”

  他正说着,忽然发现窗框边缘有一小片白霜,像撒了层盐。

  “哪儿来的?”

  “室内湿气遇冷凝结,说明此处存在局部低温区。”

  “那就是漏了。”

  他立刻起身,从工具柜里翻出一卷复合铝箔膜,剪了一块,贴上去,再用胶带固定四角。动作麻利,但贴完才发现尺寸小了点,边缘翘了起来。

  “重新裁切更合适。”

  “没时间了。”他按了按翘起的边,“先这样,明早再改。”

  娜娜光屏一闪:“已生成双层罩板设计图,材料切割程序准备就绪,可于明晨六点启动制作。”

  “行。”他坐回椅子,搓了搓脸,“等做完罩板,再检查一遍所有接缝。风力发电够不够撑三天?”

  “当前输出功率波动较小,预计可维持供暖系统运行一百零七小时。”

  “那就行。”

  他仰头靠在椅背上,眼睛闭了一会儿。外面风声呼啸,金属结构时不时发出“咔”一声轻响,像是在慢慢收紧肌肉。

  “你说这天气,是不是专门挑我们刚松口气的时候来?”

  “气象变化无主观意图。”

  “可它偏偏就赶上了。”

  “你也偏偏准备得及时。”

  他睁开眼,看了她一眼,笑了下:“你还挺会安慰人。”

  “我只是计算概率。”

  “概率也算出来了?”

  “在你提出建造锄地机后十七分钟,寒潮预警触发。两者时间关联性为83.6%,相关性显着。”

  “所以你是说,我一画饼,老天就降温?”

  “可以理解为系统平衡机制的一种体现。”

  “那我下次想吃火锅的时候,是不是得先囤煤?”

  他笑出声,笑声在空荡的控制室里撞了几下。外面天已经黑透,基地陷入一片寂静,只有供暖管道传来轻微的嗡鸣。

  他喝了最后一口凉掉的水,把杯子搁在桌上。

  “明天第一件事,做罩板,换密封条,查通风口。”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还得把屋顶排水槽清一清,别结冰把架子压塌了。”

  “已列入明日任务清单。”

  “别列清单,我怕我忘了。”

  “我会提醒。”

  “你总比我清醒。”

  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漆黑的荒原。风还在刮,吹得探照灯的支架微微摇晃。远处的风车叶片缓缓转动,像在寒夜里打着节拍。

  “这一仗,不是为了往前走。”他低声说,“是为了别往后退。”

  娜娜站在他身后,光屏安静地亮着,映出一组组平稳的数据流。

  室内温度:14.3c

  室外温度:-8.7c,持续下降

  燃料储备:充足

  保温进度:78%

  陈浩盯着那串数字看了一会儿,忽然转身,拿起记录板,在背面写下一行字:

  “明天,别让暖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