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能源危机:供暖系统的挑战-《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

  陈浩的手还悬在半空,指尖离黑炮只剩一厘米。他张了张嘴,刚要说出那个新想法,娜娜却猛地抬手,机械臂横切过来,挡住了他的动作。

  “等一下。”

  她的镜头转向墙边的监控屏,红光一闪,警报声压低了频率,但依旧持续响起。屏幕上跳出一行字:供暖系统负载97%,燃料储备预计维持14天。

  陈浩愣住,脸上的兴奋像被泼了盆冷水,迅速褪下去。他缩回手,挠了挠后脑勺,“这数字是不是写错了?前几天不是刚从东区废墟拖回来三桶燃料油?”

  娜娜没回头,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动,调出能耗曲线图。“过去七十二小时,每日耗能递增18%。外部气温比预测低12度,保温层虽已修复,但热量散失速度超出预期。”

  她顿了顿,“现有燃料无法支撑到春季信号出现。”

  陈浩盯着那条不断上扬的红线,嘴唇动了动。他胖乎乎的身体往椅子上一靠,发出一声闷响。“所以咱们又要开始折腾新能源了?我刚找到下棋的感觉啊。”

  “你现在的情绪波动值偏高。”娜娜说,“心跳加快,语速提升,这是逃避现实的典型表现。”

  “我不是逃避!”他坐直,“我只是觉得……能不能先让我赢一局再谈正事?我都连输五把了。”

  “胜负不影响能源消耗速率。”

  陈浩叹了口气,伸手抓了抓头发,又放下。他看向屏幕,那条红色预警线像根针,扎在他眼皮底下。他搓了搓脸,声音低下来:“行吧。你说怎么办。”

  娜娜调出资料库界面,输入关键词:极端环境 供暖 可持续方案。几秒后,两个选项浮现在主屏上——被动式太阳能集热、浅层地热能利用。

  “技术路径一:太阳能集热。原理是通过吸热材料收集日光,转化为热能导入供暖循环。优点是材料易得,施工周期短,适合快速验证。”

  她切换画面,“技术路径二:地热能。利用地下恒温层进行热交换。优点是输出稳定,不受天气影响。缺点是需要钻探设备,目前基地内无可用工具。”

  陈浩听完,眼睛亮了一下。“那还选什么,地热听着就带劲!挖洞、打井、轰隆一声,热气往上冒,多爽。”

  “上次外出搜寻钻探机具未果。”娜娜平静地说,“最近的工程仓库已被沙暴掩埋,挖掘风险过高。且钻探失败将浪费大量人力与时间。”

  “人力?”陈浩指了指自己,“我现在就是人力,你不也挺能干的吗?”

  “我的设计用途不包括高强度地质作业。”她说,“若强行执行,可能导致关节模组过载损坏。”

  陈浩翻了个白眼,“你每次都说会坏,结果哪次真坏了?上次拆锅炉你都把自己烧冒烟了,不还是活蹦乱跳。”

  “那次是散热系统临时故障,不属于正常运行状态。”

  “得了吧。”他摆手,“反正我觉得地热靠谱,太阳能靠天吃饭,万一连续阴天呢?咱们不得冻成冰棍?”

  “当前日照周期稳定。”娜娜调出气象记录,“未来十五天晴天概率为83%。而地热项目从准备到测试至少需二十二天,远超燃料剩余使用期限。”

  陈浩不说话了。他盯着太阳能那项看了半天,忽然咧嘴一笑:“你还记得刚才下棋吗?我说我要布个局,你非说我走的是缓招。”

  “你的兵七进一确实缺乏进攻威胁性。”

  “但我是为了后面铺路啊。”他指着屏幕,“现在搞太阳能,不就跟那步兵一样?看着慢,其实是开局布子。等它跑起来了,咱们再上地热,双管齐下,岂不是更稳?”

  娜娜停顿两秒,镜头微微闪烁。“你的类比逻辑成立。当前局势已进入中盘消耗阶段,必须调整资源投入策略。优先启动太阳能项目,作为短期补充手段,合理。”

  “我就知道你能听懂人话。”陈浩拍桌站起来,椅子吱呀一声往后滑,“那还等什么,赶紧整起来!”

  他几步走到角落的旧工具箱前,蹲下身哗啦打开。里面堆着扳手、螺丝刀、几卷生锈的铜线,还有半瓶没用完的密封胶。他翻了翻,掏出一把卡尺,又摸出个破旧的电压表。

  “这些应该够画个草图了。”他说,“我记得以前学校屋顶有那种黑色板子,晒一天热水都能用两天。咱能不能做个迷你版?”

  娜娜已开始整理可用材料清单。“废弃电路板可作支架基板,实验室残留的碳涂层玻璃具备一定吸热能力,再加上回收管道系统的铜管,可构建基础热传导结构。”

  “听着像拼乐高。”陈浩咧嘴,“那你负责设计,我来搭。不过话说回来,这玩意儿真能顶事儿?”

  “初步模拟显示,若建成十平方米集热面,每日可提供相当于两桶燃料油的热能。”她说,“不能完全替代,但能延长燃料使用周期至三周以上。”

  陈浩吹了声口哨。“三周?那可够我们慢慢想办法了。”

  他把工具一股脑抱起来,走回主控台前,往桌上一放。金属碰撞声在房间里回荡。他拉开椅子坐下,随手拿笔在纸上画了个方框。

  “那就这么定了。太阳能先上马,地热往后排。”他抬头看娜娜,“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件事。”

  “请说明。”

  “等这事搞定,你得让我赢一局象棋。”

  “胜负取决于双方策略执行效率,不存在人为操控空间。”

  “你就说能不能吧!”

  娜娜沉默一秒。“如果你能在设计过程中提出三项有效优化建议,我可以调整决策权重,允许一次非最优落子。”

  “成交!”陈浩笑出声,“这可是你说的,别到时候又变卦。”

  他低头开始画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娜娜同步投影出三维结构模型,一边测算热效率,一边标注关键节点。

  房间安静下来,只有键盘敲击声和笔尖摩擦纸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窗外风雪仍在呼啸,但屋内的气氛已经变了。

  陈浩画到第三根导管时,突然停下笔。

  “等等。”他抬头,“你说咱们用碳涂层玻璃做吸热板,可那东西一共就四块,加起来不到六平米。差的那四米去哪儿找?”

  娜娜调出库存表。“科研站西侧储物柜有一批备用光学镜片,原用于聚光实验。反射率高达92%,可用于增强光照密度,间接提升有效集热面积。”

  “镜片还能这么玩?”陈浩眼睛一亮,“那你赶紧搬出来,咱们试试怎么摆。”

  “搬运需两人协作。”她说,“镜片易碎,单人操作风险较高。”

  “行,我去搬,你在这儿接着算。”他起身,把手里的笔往桌上一扔,“不过提醒你啊,要是咱俩配合得好,回头那局棋你可得放水放明显点。”

  “我不会放水。”娜娜说,“但我可以让你察觉我的破绽。”

  “也行。”陈浩咧嘴,“总比被你杀得片甲不留强。”

  他走向门口,脚步刚迈出去一半,又停下来。

  “对了,那破棋盘还在生活舱吧?待会儿回来我还想再研究研究你的套路。”

  “棋盘已收纳入收纳盒,置于沙发下方左侧隔层。”娜娜说,“建议你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任务。”

  “知道啦。”他摆摆手,“等我把镜片扛回来,咱们继续干活。”

  门开又关。娜娜继续在屏幕上调整参数,能耗模拟数据滚动刷新。

  几分钟后,门外传来脚步声,接着是金属碰撞的闷响。

  门被推开一条缝,陈浩的声音从外面挤进来:“喂!这箱子卡住了!你快来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