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表演构想:基地活动的计划-《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

  最后一个音落下,屋子里安静了几秒。风扇还在转,吹得木屑在光线下飘来飘去。陈浩没动,手停在琴弦上方,汗从手腕滑到指节,滴下去的时候发出一声轻响。

  他抬起头,看着娜娜。

  “咱们这曲子……是不是该让别人听听?”

  娜娜站在原地,镜头微微一亮。

  “你是说,公开演奏?”

  “不是啥正式演出。”陈浩把吉他放回腿上,“就是找个时间,把大伙叫一块,咱们弹一遍。反正练了这么久,总不能只喂蚊子。”

  他顿了顿,又笑出声:“说不定还有人嫌吵,让我们闭嘴。”

  娜娜掌心浮现一行字:基地现有成员二十三人,活动组织需考虑时间协调、场地安排与参与意愿。

  “哎哟,你还真当回事了?”陈浩挠头,“我以为你顶多说句‘可以’就完事了。”

  “既然提出构想,”她说,“就应具备可行性。”

  陈浩咧嘴:“行啊,那咱现在就开始盘?”

  他挪了挪屁股底下的矮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又摸出半截炭笔。纸上还留着之前画谱子的痕迹,角落里有个被涂掉的笑脸。

  “先定个名。”他说,“叫‘基地音乐会’太假,叫‘周末小聚’又太软。不如……‘今晚别修管道’?”

  娜娜沉默两秒:命名逻辑不清晰,易引发误解。

  “意思就是,”陈浩解释,“让大家放下手里的活,来听点不一样的。咱们这儿天天修设备、清滤网,连笑都像在打卡。整点轻松的,不行吗?”

  她掌心再显字:建议名称体现活动性质,同时降低心理门槛。

  “哦,要听起来不累是吧?”陈浩歪头想了想,“那就叫‘随便坐坐’?或者‘谁闲谁来’?”

  “后者更贴近当前环境状态。”娜娜回应。

  “那就定了。”他一拍大腿,“主题——谁闲谁来。内容——音乐开场,后面看情况加点别的。”

  他在纸上写下标题,歪歪扭扭。

  接下来是流程。

  陈浩咬着笔头:“开头必须是我们合奏。这是重点。中间呢……总不能一直弹吧?”

  “可加入自由发言环节。”娜娜提议,“每人分享一件近期完成的小事。”

  “太像总结会了。”陈浩摇头,“咱不是要汇报,是要放松。得有点互动,比如猜歌、接旋律,输了的人讲个冷笑话。”

  娜娜记录完毕,补充:此类游戏需设定奖励机制,以提升参与积极性。

  “对!”陈浩眼睛亮了,“奖品!虽然没啥值钱东西,但搞点有意思的也行。”

  他翻出工具箱底层的一堆边角料——几块雕坏的木头,一个裂了缝的陶片,还有上次做香包剩下的干花袋。

  “你看,这些废料,收拾收拾都能用。”他拿起一块椭圆木片,“刻个字,写句傻话,往绳子上一穿,挂脖子上,谁看了都知道是他赢的。”

  娜娜观察片刻:木材经高温处理后不易开裂,配合干花封装可延长香气留存周期。

  “你的意思是,做成纪念品?”陈浩咧嘴,“带香味的奖牌?听着还挺高级。”

  “实用功能增加情感价值。”她说,“例如不同花种代表不同性格标签:迷迭香为‘冷静担当’,薰衣草为‘睡觉冠军’。”

  陈浩笑出声:“那我得是‘偷懒标兵’,配发霉面包味。”

  “无此品类。”娜娜平静回应,“但可自定义。”

  他乐了好一会儿,继续画流程图。纸上多了几个框:开场合奏、小游戏、自由交流、结束合影。

  “时间不能长。”他说,“最多一小时。超过这个点,人都要溜了。”

  “建议控制在四十五分钟内。”娜娜提示,“人类注意力集中时长平均为三十七分钟。”

  “那你刚才为啥没提醒我练琴超时?”陈浩斜眼。

  “你处于情绪高涨期,系统判定为有效投入。”

  “合着我是机器眼里的例外?”他哼了一声,又低头写,“再来个细节——邀请方式。直接广播太生硬,贴纸条又没人看。不如……口头传话?”

  “信息传递效率低。”她说,“可能造成遗漏。”

  “那就玩个暗号。”陈浩坏笑,“比如说,明天中午饭前,谁听到有人哼‘起—走—顿—接—推—拉—收’这段调子,就知道活动要开始了。”

  娜娜思索片刻:此方式依赖记忆传播,存在变异风险,但具有趣味性与隐蔽性优势。

  “行,就这么办。”陈浩一锤定音,“你负责记流程和奖品设计,我负责编暗号和开场弹琴。”

  他伸了个懒腰,肩膀咔咔响了两声。手指还在疼,尤其是中指和食指,布条边缘已经发黑,碰一下还是刺刺的。

  但他没摘。

  “你说,他们会来吗?”他忽然问。

  “根据行为模型预测。”娜娜回答,“当活动与日常任务无直接冲突,且带有非强制娱乐属性时,参与率约为百分之六十八。”

  “不到七成?”陈浩撇嘴,“那得想办法拉高点。”

  “可通过前期预热增强期待感。”她建议,“例如提前展示部分乐器调试过程,或播放片段录音。”

  “不行。”陈浩摇头,“得留一手。让他们来了才发现有节目,才有惊喜。”

  “反向激励策略。”娜娜理解,“未知内容提升到场动机。”

  “聪明。”他笑着点头,“不过你也别光给我下定义,得多想想怎么热闹。”

  “热闹的本质是群体情绪共振。”她说,“可通过节奏变化、声音起伏与互动频率调节氛围。”

  “说得对。”陈浩抓起吉他,轻轻拨了一串音,“咱们开场一定要稳。第一个音出来,就得让人停下筷子。”

  他试了两遍前奏,动作慢,但每个音都清楚。

  弹完,他靠在墙上,喘了口气。

  “其实吧……”他低声说,“我不是非得让大家鼓掌。就是觉得,这么久了,第一次做了点跟修零件没关系的事。要是能有人听见,哪怕只是坐在那儿点点头,我也算没白练。”

  娜娜没有立刻回应。

  过了几秒,她掌心浮现一行新字:已生成初步执行方案,包含时间节点、物资清单与备选预案。

  陈浩抬头:“你还准备了预案?”

  “三种突发情况。”她说,“包括无人到场、中途停电、设备故障。”

  “你想得太远了。”他笑,“万一真没人来,我就当练习加时了。反正琴也不嫌我烦。”

  “但我会调整灯光亮度。”她说,“营造观众存在的视觉反馈。”

  陈浩愣住,随即哈哈大笑:“你还打算造假掌声?”

  “仅提供基础环境支持。”她语气不变,“不涉及虚假数据生成。”

  “行行行,你厉害。”他摆手,“到时候你打灯,我弹琴,咱俩自己给自己办一场。”

  他重新坐直,把纸摊平,继续修改流程。在“小游戏”那一栏,他写了三个待选项:听前奏猜名字、节奏模仿赛、歌词接龙。

  “你觉得哪个简单?”他问。

  “节奏模仿。”娜娜答,“无需语言能力,适合多数场景。”

  “好,那就它。”他划掉另两个,“再加一条规则——每个人必须上一次,不上就罚唱一首。”

  “惩罚本身也是表演。”她说,“可能反而激发参与欲。”

  “对喽!”陈浩一拍桌子,“越怕出丑的人越容易来,因为他不想一个人躲在角落。”

  他写着写着,突然停下来。

  “等等。”他抬头,“咱们光想着怎么让人来,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娜娜镜头微闪。

  “啥?”

  “椅子。”陈浩一脸严肃,“咱们没准备座位。人都站着,五分钟就散了。”

  娜娜掌心立即投影出生活区布局图,标注出可移动座椅数量及分布位置。

  “主厅现有可用凳子十一张,折叠椅六张,外加三个备用箱体可充当坐具。”

  “够了。”陈浩松口气,“排成半圈,我们对着弹。像篝火晚会那样,只不过咱烧的是电灯。”

  他在纸上画了个弧形,标上“听众区”。

  然后,在最前面写下一排大字:

  【谁闲谁来 · 第一期】

  日期:后天晚上

  时间:晚饭后半小时

  地点:生活区主厅

  节目:吉他 打击乐合奏《基地之歌》

  附加项目:节奏挑战赛(奖品待揭晓)

  他画完,往后一靠,长出一口气。

  “终于像个正经活动了。”

  娜娜看着那张涂满字迹的纸,镜头缓缓聚焦。

  “需要我开始打印通知吗?”

  “别。”陈浩拦住她,“先保密。等明天下午,我亲自去各个区域晃一圈,见人就哼那句暗号。”

  他站起身,活动手指。布条摩擦琴颈时发出沙沙声。

  “你说,要是有人一听就捂耳朵跑呢?”

  娜娜掌心浮现最后一行字:

  那就说明,我们的音乐还需要更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