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无人机探测,情况不妙-《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

  风声还在响。

  屏幕上的小红点继续向前移动,无人机穿过一片低矮山脊,进入矿区深处。画面抖得比刚才更厉害,镜头边缘已经开始出现雪花纹路。

  “信号有点不稳。”卡尔盯着操作台,“干扰源可能是滑坡区的岩石摩擦。”

  陈浩凑近光屏:“再往前一点,把钻探平台背面拍清楚。”

  “已经在拍了。”卡尔手指轻推操纵杆,“但风太大,飞机晃得厉害。”

  娜娜站在一旁,散热口微微发烫。她调出实时气象图,低声说:“西北方向风速升到五级,阵风接近六级上限。飞行时间最多还能维持两小时。”

  “够用了。”陈浩说,“只要能把设备状况看全就行。”

  苏珊一直没说话,眼睛死死盯着屏幕。突然她抬手一指:“等等!那里!”

  所有人都看向画面左侧。

  一块被泥石半掩的金属板下,露出一段断裂的电缆。颜色很新,是他们上周才换的型号。

  “那是主控线接口。”苏珊声音压得很低,“如果它还连着内部模块……说明数据没丢。”

  “不只是数据。”陈浩眯起眼,“那台回收机的核心处理器就在下面。”

  他转头看娜娜:“资料库里有没有记录这种机型的数据保存时长?断电状态下能撑多久?”

  娜娜眨眼一次,信息立刻调出:“标准环境下可维持七十二小时。但若外壳破损、进水或受压变形,时间会大幅缩短。”

  “现在外面全是泥水。”卡尔说,“估计撑不了几个小时。”

  空气一下子沉下来。

  陈浩咬了下嘴唇:“也就是说,再不动手,咱们连抢修的机会都没有。”

  没人接话。

  他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上一次塌方差点击中无人机,人要是进去,反应时间还不如机器快。

  但他也知道,不能等。

  “娜娜。”他开口,“把刚才那段画面倒回去,放大太阳能支架附近。”

  娜娜照做。图像重新播放,经过算法增强后,原本模糊的区域变得清晰了些。

  支架确实歪了,但底座螺栓还在原位。面板表面有刮痕,没有碎裂。

  “这东西最重。”陈浩指着屏幕,“连它都没被冲走,说明滑坡还没完全启动,只是局部松动。”

  “可刚才那块石头掉下来的时候——”苏珊刚开口就被打断。

  “那是已经被震松的。”陈浩摇头,“真正的崩塌是从上往下整体移动。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前兆。”

  卡尔抬头看他:“你是说,还有时间?”

  “有,但不多。”陈浩深吸一口气,“二十四小时内必须进去一趟。晚了,整片地都会塌。”

  苏珊皱眉:“你真打算去?”

  “不然呢?”他反问,“看着它埋了?我们接下来三个月吃什么?靠喝西北风过日子?”

  “可以远程引爆,把设备炸毁。”苏珊说,“至少别让别人捡走。”

  “谁来引爆?拿什么引?”陈浩翻白眼,“我们连个像样的雷管都没有,你还想搞爆破演习?”

  “我不是开玩笑。”

  “我是。”他说完自己先笑了,“但我笑不出来。”

  气氛又冷了一截。

  娜娜忽然出声:“我建议立即行动。根据当前地质模型推演,未来六小时是风力相对稳定期。午后云层加厚,降雨概率上升,届时飞行器无法作业,地面通行也将受阻。”

  “所以得赶在下雨前出发。”陈浩点头。

  “你也去?”苏珊盯着他。

  “我不去谁去?”他耸肩,“你以为这活儿能靠嘴指挥完?”

  “我可以带队。”她说。

  “不行。”他直接拒绝。

  “为什么?我又不是第一次出任务。”

  “因为你上次差点把自己搭进去。”陈浩语气硬起来,“而且这次不一样。这不是勘探,是抢救。我们要搬东西,要破拆,要顶着随时塌方的风险干活。一个人去等于送死。”

  “那两个人呢?轮流进?”

  “更不行。”陈浩摇头,“进去就得快进快出,来回折腾只会增加暴露时间。”

  “所以你的计划是——四个人一起上?”

  “对。”他看着她,“要么都不死,要么一起埋那儿。”

  苏珊张了张嘴,最后只说出一个字:“蠢。”

  “我知道很蠢。”他说,“但比起蹲在这儿看着资源报废,我宁愿蠢一点。”

  她没再说话,只是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又抬头看了眼屏幕。

  画面里,无人机正绕过一道斜坡,拍到了第二台回收机的背面。

  机体侧翻,但舱门锁扣完好。侧面排气口没有堵塞迹象。

  “核心模块可能还在。”卡尔轻声说。

  “那就更不能放弃了。”陈浩转身走向工具柜,“准备出发。”

  他拉开最下层抽屉,取出应急工具箱。液压撑杆、切割器、牵引绳、加固带,一样样往外拿。

  “这些东西都检查过吗?”苏珊走过来帮忙。

  “昨天刚充的电。”陈浩拧了拧切割器的开关,红灯亮起,“应该没问题。”

  “防水袋带三个。”她说,“电子模块必须隔绝湿气。”

  “贴标签。”陈浩从包里翻出记号笔,“抢出来的东西按优先级分装,别到时候乱成一团。”

  卡尔已经回到操作台前,开始打包通讯设备。他把定位信标塞进背囊,又测试了一遍信号强度。

  “两个信标,一人一个。”他说,“万一失联,至少能找到人。”

  “电池换新的。”陈浩提醒,“别省这点电。”

  “换了。”卡尔点头,“还多备了一组。”

  娜娜站在监测台边,手指快速滑动光屏。她在更新路线图,避开最新出现的松动区域。

  “建议从西侧山脊切入。”她说,“那里坡度缓,视野开阔,遇险时便于撤离。”

  “画条标记线。”陈浩说,“传到每个人的手持终端上。”

  “已同步。”娜娜说完,转向他,“我也会随行。”

  “你也要去?”苏珊愣住。

  “我的传感器精度高于人类目视判断。”娜娜平静地说,“在复杂地形中,我能提前识别结构风险点。”

  “而且你不怕累。”陈浩咧嘴一笑,“省了休息时间。”

  “我不是怕累。”苏珊低声说,“我是怕……出事。”

  没人接这句话。

  陈浩把最后一个工具塞进背包,拉好拉链。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

  “都听好了。”他环视三人,“进去之后,不许单独行动。发现异常立刻撤,别想着多捞一件东西。咱们的目标是活着回来,不是当英雄。”

  卡尔点头,背上装备。

  苏珊沉默着系紧鞋带,然后拿起医疗包挂在肩上。

  娜娜最后检查了一遍气象数据,关闭主控系统待机模式,转入便携终端接管。

  “出发前最后一次确认。”她说,“全员携带定位信标、防水通讯器、基础急救包。氧气面罩备用,防尘护目镜佩戴。”

  “齐了。”陈浩拍拍腰间的对讲机,“路上保持通话。”

  他走到门口,伸手握住门把手。

  外面阳光刺眼,风吹得铁皮屋檐哗啦作响。

  “走吧。”他说,“趁天还没变。”

  三人跟在他身后,依次走出指挥区。

  陈浩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监测台。屏幕上,无人机的小红点仍在缓慢移动,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跳。

  “等我们回来再关。”他对娜娜说。

  娜娜站在光屏前,散热口微红,手指悬在关闭键上方。

  她没有按下。

  陈浩转身推开门。

  风迎面吹进来,卷起地上的灰土。

  他们站在门口,背包沉重,手里攥着各自的工具。

  路在前方,尘土飞扬。

  陈浩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