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罡子,你死了,我可就要称帝了!》

  田承武的脚步声消失在殿外,金銮殿内的烛火忽明忽暗,将徐墨的身影映在冰冷的龙椅扶手上。

  方才田承武的莽撞,不过是天下乱局的一角,真正的风浪,还在暗处翻涌。

  昔日四国伐定安,连偏安西陲的岐国,都想借着“唐”的名头插上一脚。

  想到这里,徐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指节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中原沃土,本就是块人人垂涎的肥肉,他凭着刀枪打下这片江山,何曾需要借谁的名头?

  可偏偏这乱世最为荒唐,人命如草,却要靠“义”字撑起门面,为了防备天下,连他都得攥着“唐”这面早已褪色的旗帜。

  何其可笑!

  而吴王杨溥年老体弱,世子杨琏监国!

  还有李嗣源在暗处串联诸国的小动作,像一张张网,缠在他的心头。

  李嗣源那老狐狸,表面与自己虚与委蛇,背地里指不定在筹谋什么,此人不除,始终是心腹大患!

  更别提南汉——当年联合晋、蜀、定南三国,举兵犯境的仇,徐墨也没忘!

  只是南汉太远,若真要发兵,战线拉得太长,定安两侧的吴国与蜀国又虎视眈眈。

  一旦出兵南汉,这两国难免不会趁机作乱。

  说到底,最让他不安的,还是吴国那位监国世子杨琏。

  杨琏看似温文,手段却狠辣,徐温一死,他便迅速收拢吴国权柄,这样的人,不死,吴国他不放心!

  想到这里,徐墨伸手从御案下抽出一张素笺,狼毫笔蘸墨,寥寥数语便飞速写好。

  他将密信折成细条,塞进蜡封的铜管里,随后沉声道:“来人。”

  话音刚落,一道黑影便从殿内阴影处闪出,单膝跪地——暗卫。

  “将此信带给徐知诰,三日之内,务必送到。”

  徐墨将铜管掷过去,暗卫稳稳接住,收进袖中。

  待暗卫起身要退,徐墨又补充了一句,声音冰冷:“告诉徐知诰,有些事,也该有动静了……”

  暗卫躬身领命,身形一晃便消失在殿内。

  三日后,吴国润州。

  正是深夜,城南一间僻静宅院的卧房里,徐知诰正睡得浅。

  蛰伏在此年余,他早已养成了警醒的习惯,哪怕是细微的声音,都能让他瞬间惊醒。

  果然,窗棂外传来一声极轻的“咔嗒”声,像是有人用细针挑开了窗闩。

  徐知诰没有惊动任何人,手悄无声息地摸向枕头旁——那里藏着一把短剑,是他这些年片刻不离身的物件。

  他赤着脚,蹑手蹑脚地走到卧房门口,耳朵贴在门上听着外面的动静。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衣料摩擦的轻响!

  徐知诰心中一凛,猛地转身,短剑带着风声直劈过去,招式又快又狠,不留半分余地。

  “徐大人何必动怒?”黑影侧身避开,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冷意。

  徐知诰的剑停在半空,目光锐利地盯着眼前的黑衣人——对方蒙着面,只露一双眼睛,可那身形与气息,却让他隐隐觉得眼熟。

  “你是什么人?深夜闯我宅院,意欲何为?”徐知诰冷声问道,握剑的手紧了紧,随时准备再次出手。

  黑衣人轻笑一声,缓缓抬起手,对着徐知诰做了一个口型——“种”字。

  徐知诰见状瞳孔一缩。

  这个“种”字,是当年种桵所说日后联络时定下的暗号,除了他们两人,再无人知晓!

  他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黑衣人突然抬手,一枚飞镖“咻”地射出,精准地钉在了一旁的木门上,镖尾还缠着一张折叠的纸条。

  “信已送到,徐大人自会明白。”黑衣人留下一句话,身形一晃,便从打开的后窗翻了出去,消失在夜色里。

  几乎是同时,宅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是他安排在院内的侍卫听到动静赶来了。

  “大人!出什么事了?”侍卫们举着火把冲进来,见徐知诰只穿里衣,手中还握着剑,忙围上来询问。

  “无事,不过是只猫闯了进来。”徐知诰摆摆手,目光落在木门上的飞镖上,“都退下吧,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再进来。”

  侍卫们虽有疑惑,但也不敢多问,纷纷躬身退了出去。

  待院内恢复安静,徐知诰才走上前,拔出飞镖,取下上面的纸条。

  他拿着纸条走回房内,点燃烛火,小心翼翼地展开——纸上只有短短一句话:“秋风起,雁南归!”

  “秋风起,雁南归……”徐知诰低声重复着这句话。

  他清楚这句话的意思——定安王等不及了!

  他想起一年前,义父徐温奉吴王之命进宫议事,却迟迟未归。

  他当时便察觉不对,正要派人去宫中打探,杨琏的人却突然围住了他的宅院,称徐温“谋逆被诛”,要将他一并拿下。

  他这才知道,义父早已遇害,杨琏是要斩草除根。

  若不是种桵派人暗中相助,他恐怕早已死在杨琏的刀下。

  他借着那场“大火”假死脱身,那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被杨琏对外宣称是他的遗骸,以此安抚徐温的旧部。

  可徐知诰心里清楚,以杨琏的多疑,绝不会真的相信他已死——杨琏不过是在等,等他忍不住跳出来,再一网打尽所有忠于徐温的人。

  这一年来,他躲在润州,一边暗中收拢徐温的旧部,一边观察局势。

  可毕竟根基已毁,如今的势力远不如从前,杨琏又在暗处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他露出破绽。

  此刻徐墨让他动手,无异于让他从暗处走到明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可若是不动……”徐知诰攥紧了纸条,指节泛白。

  徐墨的性子,他也略有耳闻——既能在他最危难时出手相助,让他活到现在,自然也有能力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这盘棋,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沉思片刻,徐知诰走到书房门口,对着外面沉声喊道:“去请宋先生来。”

  半个时辰后,宋齐丘便匆匆赶来。

  他穿着一身青色长衫,面容比往日更显清瘦。

  “大人深夜召我,不知何事?”宋齐丘走进书房。

  徐知诰将桌上纸条推过去,声音里带着几分犹疑:“先生看看吧……”

  宋齐丘拿起纸条,只扫了一眼“秋风起,雁南归”,指尖便控制不住地发颤——恨意!

  他垂着眼,良久才缓缓开口:“大人,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徐知诰抬眼看向他,眉头微蹙:“先生可知,我们如今能动用的人手不足五百……”

  “大人,没有时间了!”宋齐丘突然打断他,声音比刚才高了几分,抬眼时,眼底的狠厉再也藏不住。

  “昔日老将军被贬的旧部,如今正缓缓死于意外!”

  “大人,再等下去,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他话说得急切,五指忍不住地攥紧了几分。

  徐温政变遇害那日,杨琏的人不仅围了徐知诰的宅院,还没放过他这个“徐温党羽”的谋士,满门上下百口人,一夜之间尽数被杀。

  他当时在外侥幸躲过,却连亲人的尸身都没能收敛。

  这一年来,他跟着徐知诰蛰伏,就是为了帮徐知诰东山再起。

  他比谁都盼着动手,比谁都想让杨琏血债血偿——徐知诰要的是夺回权柄,而他要的,是亲手斩了那个灭他满门的仇人。

  徐知诰看着宋齐丘眼底从未有过的急切,心中微动,却没多想——只当是宋齐丘忧心局势。

  他沉默着,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权衡着利弊。

  宋齐丘强压下心头的恨意,放缓了语气,字字恳切道:

  “三日后杨琏巡视江域,沿途要过京口渡,那里江面开阔,两侧芦苇荡深,正是伏击的好地方。”

  见徐知诰没有反应,他加重语气道:

  “大人,这可是唯一的机会!”

  徐知诰思索良久后抬眼,眼中的犹豫已被决绝取代:“好,就依先生所言,三日后动手!”

  ps:大致地图在作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