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多事之秋!-《罡子,你死了,我可就要称帝了!》

  徐墨指尖仍停在玉玺的龙纹上,目光却转向跪地的林沣,语气听不出感情:

  “这玉玺,你说手下人在长安故地发现——具体是长安哪处?发现时可有旁人在场?”

  林沣闻言心头一紧,他低下头,恭敬道:“回大王,是臣的旧部王田在长安城南的乱葬岗寻到的。”

  “那处原是皇室出逃时的必经之路,他说当年兵荒马乱,玉玺该是落在了那里。发现时只有他一人,绝无旁人看见。”

  徐墨没再追问,只是捧着玉玺静静站着,殿内烛火映在他眼底,明明灭灭。

  他并非不信林沣,只是这玉玺来得太巧——偏偏在他筹谋吴、晋之际现世,若真是天意,倒省了不少事。

  可若背后藏着算计,便是颗烫手的山芋。

  “大王,”一直沉默的敬翔忽然开口,上前一步躬身道。

  “臣先祖曾侍奉唐室,年少时有幸见过玉玺拓本,还请大王准许臣验看一二,也好解了这蹊跷。”

  徐墨微微颔首,将玉玺递了过去。敬翔双手接过,指尖轻轻拂去玺身的薄尘,先是看了看玺钮上的五龙盘绕。

  又仔细辨了辨“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的刻痕——那笔触苍劲,刀工深峻,正是唐室玉玺的规制。

  他又翻过玺身,见底部有一处细微的裂痕,那是当年黄巢之乱时,玉玺被宦官携逃不慎磕碰留下的痕迹。

  敬翔捧着玉玺归还徐墨,语气笃定道:“大王,此玺龙纹、篆字、裂痕皆与唐室旧玺吻合,当是原物!”

  这话一出,殿内武将们的眼神又亮了几分。

  徐墨接过玉玺,指尖敲击着御案,忽然看向林沣:“献玺的旧部王田,此刻在何处?孤要见见这位‘寻玺功臣’。”

  林沣心头闻言,刚要开口说“在府中安置”。

  殿外忽然冲进来一名内侍,脸色煞白地跪倒在地:“大、大王!林将军府上来人急报!王田……王田,他,没了!”

  “没了?”徐墨眉峰一挑,“怎么没的?”

  内侍磕了个头,声音发颤:

  “说是王田方才在林府要如厕,亲卫陪同去了茅厕,可一炷香的功夫都没出来。亲卫进去查看时,见他……他手里握着把短刀,已经自刎了!”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静了下来。

  林沣脸色骤变,猛地抬头:“不可能!他昨日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自刎?”

  敬翔和种桵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了凝重——献玺人突然自尽,还是在被林沣“看住”的情况下,这哪里是巧合?

  徐墨缓缓坐下,将玉玺放在御案上,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声音冰冷:

  “林沣,你说王田是你的旧部,他寻玺数年,只为献给孤……如今玺刚到孤手中,他便自尽,你不觉得,这戏码太刻意了些?”

  林沣浑身一僵,冷汗顺着脊梁往下淌。

  他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昨夜王田献玺时那“异常”的眼神,想起自己让亲卫“看住他”的吩咐。

  若王田真是自愿献玺,为何要在此时自尽?若他是被人指使,那背后的人,究竟想做什么?

  夏鲁奇、王晏球等武将也渐渐反应过来,脸上的振奋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警惕。

  献玺是天大的喜事,可喜事背后紧跟着“献玺人自尽”,这分明是有人在暗处布局,而王田,就是那颗被人推出来的棋子。

  徐墨指尖在玉玺上轻轻敲击,殿内只听得见那低沉的“哒哒”声。

  他看着林沣发白的脸,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林将军,你府中的亲卫,现在就去传讯——把王田自尽的现场封了,不许任何人碰。”

  “事因你而起,便由你调查清楚!”

  林沣不敢辩解,只得重重磕首道:“臣……领命!”

  金銮殿的人散尽后,徐墨没回书房,往西侧的凤鸣宫而去。

  宫道上的宫灯还亮着,暖黄的光映在他明黄色的蟒纹常服上,添着几分贵气。

  徐墨推门进去时,杨婉正斜倚在床边,怀里抱着个襁褓——那是他们刚满一月的儿子,徐昭衍。

  小家伙闭着眼,呼吸匀净。

  侍从和婢女们见他进来,忙要下跪行礼,徐墨却抬手轻挥,示意他们都退下。

  殿门合上的瞬间,他身上的冷意也消散得无影无踪,快步走到床边,小心翼翼地挨着杨婉坐下,手臂轻轻环住她的肩。

  “睡了?”他声音放得极轻,怕惊扰了怀里的孩子。

  杨婉抬头看他,眼底带着几分刚睡醒的惺忪,指尖轻轻拂过儿子柔软的胎发:

  “昭衍刚闹了会儿,哄睡没多久。你今日回来得早。”

  徐墨没直接答话,只是伸手从袖中取出那方玉玺——方才在殿上还显得庄重威严的白玉玺,此刻被他放在襁褓旁。

  杨婉的目光落在玉玺上,瞳孔微微一缩。

  她出身杨家,虽是女子,却很得宠,也见过不少宫中珍宝,那龙纹和篆字入眼,便知不是凡物。“这是……传国玉玺?”

  徐墨点头,指尖轻轻碰了碰儿子的小脸,小家伙有些反应,小嘴动了动,却没醒。

  “墨墨,”杨婉握住他的手,“玉玺现世,你是要称帝了?”

  徐墨闻言,忽然低笑出声,那笑声里没有金銮殿上的冷意,反倒带着些无奈的温和。

  他侧身将杨婉和孩子一起拢在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轻声道:“那没有。”

  “为什么?”杨婉有些疑惑地抬头看他,“如今你手握中原,又得玉玺加持,称帝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徐墨打断她,指尖划过玉玺上的刻痕。

  “这玉玺来得蹊跷,献玺的人隔天就自刎,背后的手还没揪出来,若此刻称帝,岂不是顺着别人的戏码走?”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儿子恬静的小脸上,轻声道。

  “再说,称帝容易,守江山难。蜀国未平,晋国虎视眈眈……我若现在忙着穿龙袍,岂不落人口实。”

  杨婉没接话,只是低头往他怀里缩了缩,鼻尖蹭过他衣襟上淡淡的墨香。

  徐墨陪了他们母子半个多时辰,直到昭衍翻了个身,小眉头皱了皱,他才轻轻起身。

  出了凤鸣宫,冷风一吹,他眼底的温情瞬间褪去,只剩一片冰寒。

  目光扫过殿外站着的几名婢女——那是跟着婉儿来的吴国侍女,说是给杨婉产后使唤,可她们眼底的打量,总带着几分不合时宜的精明。

  方才在殿内,杨婉那句“称帝名正言顺”,虽声音轻柔,却让徐墨心头一动。

  杨婉,自幼在深宫长大,性子却灵动但从不多言权谋,这般带着“劝进”意味的话,不像是她会说的。

  徐墨停下脚步,身后的侍从立刻躬身待命。他没回头,声音冰冷:“那几个吴国来的婢女,主意倒是不小。”

  侍从心头一凛,连忙应道:“是。”

  “既然在宫里不安分,留着也是祸害。”徐墨抬步往前走,语气平淡道,“找个僻静地方,埋了吧。”

  “是!”侍从低头应下,看着徐墨的身影消失在宫廊上,转身走向那几名还在窃窃私语的婢女,眼底没了温度。

  ps:昨晚时间紧张,所以前一章写得有些潦草,没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已经改了一番,可以重新看一遍。

  对于前面的徐知诰,这人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上也很有手腕。

  而历史上的徐温这个时候早就已经彻底执掌吴国了,可最后继承他全部军事、政治遗产的,竟然是徐知诰这个义子继承的。

  而且原本徐温的长子也不是个没能力的,足可见他的手段。

  如果大家对他这个名字很陌生的话,那他还有一个名字,南唐开国皇帝——李昪!

  也是寒门孤儿一路逆袭成为南唐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物!

  至于宋齐丘是其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兼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