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可我卦象显示…-《罡子,你死了,我可就要称帝了!》

  夜渐渐深了,御花园里宫灯亮着。

  几名内侍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抬着昏睡的萤勾,将她安置在凉亭外的石凳上——石凳早铺了层软绒垫,是徐墨吩咐的。

  凉亭内,徐墨正斜倚,指尖捏着只白玉酒杯,桌上两坛“醉仙酿”已开封,醇香味在风里弥漫开来。

  他目光却没落在酒杯,不远处的宫楼飞檐上,一道白影落在房梁,手持骨笛——候卿!

  “噌!”数十道黑衣暗卫如鬼魅般从各处屋檐上窜出,腰间长刀出鞘半寸,寒光直逼房梁上的人。

  候卿却只是负手立着。

  “都退下。”徐墨平静道,没有半分波澜。

  暗卫们动作一顿,虽仍紧盯着候卿,却还是收刀入鞘,躬身退入暗处。

  候卿看向徐墨这边,足尖在房梁上一点,身影掠下,几个闪身便到了凉亭外。

  他看向徐墨时,脸色挂着淡笑:“二弟倒是越发有气质了。”

  徐墨抬眼,目光扫过他依旧年轻的容颜——岁月似乎没在这尸祖脸上留下半分痕迹,唯有眼底的潇洒更甚。

  “一别数年,大哥风采依旧……”

  候卿闻言,轻声笑了笑,“二弟依旧有品!”

  不远处侍从闻言,心下一振,倒觉得是个表现得好机会,当即上前半步,打算呵斥出声。

  却被一旁的总管,冷眼一扫,顿在了原地。

  徐墨示意候卿坐下,抬手将另一杯酒推过去,“大哥,请!”

  候卿坐下接过酒杯,两人相视一眼,酒杯在空中轻轻一碰,酒液晃出涟漪,各自饮尽。

  凉亭外,几名内侍僵在原地,看着石凳上昏睡的萤勾,又看看亭内对饮的两人,手足无措。

  太监总管忙给众人递了个眼色,几人立刻躬身退下,只余下凉亭三人。

  酒过三巡,候卿才放下酒杯,略有兴致道:“上官云阙找李星云,想请他出山。”

  他顿了顿,眼底依旧平淡,“但他还是老样子,宁愿在药庐里煎药,也不愿再沾半点江湖事!”

  “哦?”徐墨挑眉,他知道候卿不会好端端说出这话,心下会意,“你算过?”

  “自然。”候卿从怀里摸出三枚铜钱,轻轻放在桌上,“卦象显示,他若出世,有血光之灾;若守着药庐,倒能安稳避世,活到白头。”

  乍一听,倒是像那些江湖术士之言。

  徐墨轻笑出声,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能活着,寻一隅之地悬壶济世,不正是他想要的吗?!”

  他抬手给候卿续上酒,“喝!”

  “说得是。”候卿举杯,与他再碰一杯,酒液入喉时,像是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个紫檀木小盒,放在桌上往前一推。

  盒面雕着精致的缠枝莲纹:“予我侄儿的……”

  徐墨拿起木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枚枚晶莹剔透的丹药,泛着莹光,闻着有股清苦的药香,却不刺鼻。

  他眉头微挑,看向候卿,眼底带着几分疑惑。

  候卿回道:“是从将臣那要来的,‘凝神丹’,能安神定惊,可磨成药粉混入服用……”

  两人又聊了些旧年往事,从玄冥教到不良人再到天下,酒坛渐渐见了底。

  候卿忽然从袖中摸出封信,放在徐墨面前:“差点忘了,这是李星云托我给你的。他说,算是故人之请。”

  徐墨捏起信封,指尖刚触到封口的火漆,便听见一阵轻响传来——萤勾揉着眼睛坐起身,额前的碎发有些凌乱。

  她茫然地看了看四周,突然看到亭内的徐墨,立刻跳起来:“你真没骗我!”

  候卿闻声,转头看向那抹三色符衣的小身影,随后又恢复了浅笑。

  他站起身,对徐墨拱了拱手:“二弟,酒已尽,话已了,下次再见。”

  徐墨也起身,目光郑重:“保重。”

  候卿颔首,转身时,身影已掠出数丈,只留给萤勾一道白色的背影。

  萤勾见状,忘了质问,拔腿就追,她跑得急,羊角辫上的红绳晃得厉害,转眼便消失在宫廷。

  徐墨看着两人,轻轻摇了摇头,才拆开手中的信。

  信纸泛黄,字迹清隽,只有寥寥数语——“望念在当年之谊,放过上官兄。”

  徐墨捏着信纸,指尖微微用力,纸角皱起。

  …………

  吴地

  京口渡,正值夜色。

  江风卷着水汽,拍在芦苇荡上“沙沙”作响,混着远处江涛声,成了众人最好的掩护。

  徐知诰伏在芦苇丛深处,指尖攥着刀柄,指节泛白。

  身前草叶凝着的露水沾湿了衣裳,他却浑然不觉——目光死死钉在江面那艘最大的画舫上。

  舫上灯火通明,明黄帐幔下,杨琏正斜倚在榻上,手中把玩着枚玉石,周身只围着十余位侍卫。

  可画舫周围,七艘兵船呈扇形散开,船舷上甲胄反光,密密麻麻的士卒手持长矛肃立,粗略一数,足有千人。

  徐知诰的心猛地沉下去——他原以为杨琏巡视江域,带的不过是寻常护卫,却没料到竟是如此阵仗。

  “大人,再等下去,画舫就要过京口渡了!”

  身旁的宋齐丘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急意。

  他一改往日的长衫,一身短打,眼底红血丝比数日前更甚,死死盯着画舫。

  徐知诰的手微微发颤,身后五百死士伏在芦苇丛中,气息屏得极稳,这点人手对上甲士千人,风险太大。

  “不行,撤……”他刚吐出两个字,就被宋齐丘猛地攥住手腕。

  “撤?”宋齐丘的声音陡然拔高,又迅速压低,眼底的狠厉几乎要溢出来。

  “大人忘了徐老将军是怎么被杨琏诬陷谋逆、满门抄斩的?”

  “忘了这一年躲在润州,连白日都不敢出门的日子?箭在弦上,咱们早就没退路了!”

  徐知诰看着他发红的眼,却是清醒得多。

  可没等他再说什么,宋齐丘突然推开他,猛地拔出横刀。

  怒喝一声:“杀——!为老将军报仇!”

  喊声刺破夜色,徐知诰瞳孔骤缩,本想伸手拦他,却晚了一步——宋齐丘已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芦苇荡,刀光直逼江岸边的兵船。

  “杀!”死士们本就憋着一股劲,见状立刻起身,举着刀枪紧随其后,喊杀声瞬间响彻江面。

  画舫上的杨琏闻声,终于抬眼,却只是漫不经心地瞥了眼岸边,嘴角勾起一抹轻蔑。

  他早收到密报,知道徐知诰要伏击,可他偏不信——一个躲在暗处的丧家之犬,能掀起什么风浪?

  “慌什么?”杨琏放下玉石,端起侍从递来的酒杯,“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让下面的人处理了!”

  ps:历史上,宋齐丘虽有才华,善于权谋,但他性格躁狂褊狭,好争权夺利,结党营私。

  开国宰相,最后却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