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兵锋所向,无坚不摧!-《罡子,你死了,我可就要称帝了!》

  洛阳城外,张顺携大军归来,目光所及一片黑云,旌旗蔽日,甲胄森然!

  那支一眼望不到边的铁血之师,正列阵于洛阳南郊。

  他们盔明甲亮,刀枪如林,虽经远征与连番血战,脸上却无半分疲态,只有一种淬炼后的精悍与冷漠。

  队伍最前方,一员大将屹立于战马上,身披玄色重甲,猩红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正是平定汉国、凯旋归来的大将军——张顺。

  他没有丝毫得胜归来的骄狂,神色反而愈发肃穆。

  目光所望,是前方那座巍峨的东都,以及东都前,那支规模虽小,却代表着天下权柄核心的仪仗。

  他的战马旁,一名亲兵双手捧着一个尺许见方的漆黑木盒,盒身密封。

  徐墨亲率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

  鼓乐声起,庄重、恢弘!

  徐墨身着繁复的衮服,腰悬佩剑,立于华盖之下。

  他面容平静,看着张顺下马由远及近,行至御驾前十步单膝跪地,声如洪钟:

  “臣,张顺,奉大王之命,征讨不臣!赖大王天威,三军效死,平定汉地!”

  “然,伪汉余孽负隅顽抗,竟拥立刘?长子刘耀枢为王,妄图复辟,据险而守,抗拒天兵!”

  他的声音带着内力清晰地传遍四野,让原本庄重的气氛添了一份凛然。

  百官之中泛起细微的骚动,显然并非所有人都知晓汉地还有如此行动。

  张顺继续道:“故臣率领麾下将士,攻其最后城池。贼首刘耀枢,冥顽不灵,持械顽抗,已在我军阵前击杀!”

  “今献其首级,以彰大王天威,震慑天下不臣之心!”

  说罢,他微微侧首。那名亲兵立刻上前,将手中的漆黑木盒高高举起,随后在万众瞩目下,缓缓打开。

  盒内以石灰垫底,一颗经过处理、面目尚可辨认的青年头颅置于其中,双目圆睁,带着死前的惊恐与不甘,正是伪汉新主刘耀枢!

  刹那间,全场鸦雀无声,而军阵之中,则弥漫开一股更加浓烈的肃杀之气。

  徐墨的目光落在木盒之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一片深沉的平静。

  随后,他轻轻挥了挥手。

  内侍会意,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木盒,盖上,恭敬地退到一旁。

  徐墨这才上前一步,亲手扶起张顺,沉声道:“此番有劳大将军与三军将士了!”

  声音携着雄厚的内力,清晰地传入后方每一个士卒的耳中。

  短暂的寂静后,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冲天而起:

  “万岁!万岁!万岁!”

  徐墨抬手,声浪戛然而止。

  “汉国负隅,裂大唐疆土,伪孽相继,今已扫穴犁庭,绝其苗裔,此乃大将军与全军将士之功!孤,不吝封赏!”

  他目光转向身后侍立的官员。

  内侍立刻上前高声宣诏,对张顺及其麾下主要将领、有功士卒,依功行赏,晋升爵位,赐予田宅金银,抚恤阵亡将士家属。

  诏书宣读完毕,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谢恩之声。

  凯旋仪式因献首这一幕而变得更加庄重!

  但在表面的肃杀之下,不少敏锐的大臣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紧迫。

  大王的封赏虽然丰厚,却并未安排盛大的饮宴庆功,整个流程较为简洁,像是在赶时间。

  当夜,皇宫,偏殿里

  烛火摇曳,映照着寥寥数人。

  徐墨端坐主位,下方是刚刚卸去戎装的张顺,以及几名心腹重臣!

  “汉地经此反复,需以重典维稳,以仁政抚民,谨防残贼死灰复燃。”

  随后徐墨再度开口,直接切入主题,“具体安民善后细则,子振尽快议定,推行下去!”

  “臣遵旨。”敬翔闻言躬身领命。

  徐墨的目光又落在张顺身上:“三军休整,需要几日?”

  张顺心中一震,大王果然无意停歇。他略一沉吟,斩钉截铁道:

  “禀大王!我军虽经远征及平定反复之役,然士气正盛,粮草军械沿途已有补充。”

  “伪汉余孽授首,大王奖赏丰厚,更添三军锐气!若大王有命,三日之内,即可拔营!”

  “好!”徐墨眼中精光一闪,“要的就是这股锐气!”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着的巨幅舆图前,目光锐利如刀,落在了那片被群山环抱,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

  “汉国已平,余孽已清,孤再无后顾之忧。如今,天下割据之势,唯余东线吴国与西蜀孟氏!”

  徐墨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蜀地之上。

  “吴国偏安一隅,且不足虑。唯独这蜀地,仗着山川险阻,闭关自守,昔日孤与晋、汉相争,他屡屡在背后蠢动,妄图渔利得利!”

  “如今,刘氏已经覆灭,是时候让孟知详明白,负隅顽抗、割据称雄的下场了!”

  徐墨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孤意已决,发兵伐蜀!”

  徐墨的声音在偏殿中回荡。

  “陛下圣明!”

  第一个响起的,是张顺铿锵的声音。

  他单膝跪地,甲胄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响声,头颅高昂,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

  “蜀地险峻,孟知详自恃山河坚固,久存僭越之心!”

  “臣,愿为大王前驱,率我大乾铁骑,踏破剑门,犁庭扫穴,将孟氏伪庭,献于大王阶前!”

  紧接着,以敬翔为首的核心重臣们也齐齐跪倒:

  “臣等谨遵王命!”

  随后敬翔抬起头,补充道:“陛下,伐蜀或为定鼎天下最后一战,须以雷霆万钧之势!”

  “臣会即刻拟定檄文,昭告蜀中及天下百姓,明大王伐罪之心。”

  徐墨立于舆图前,背对众人,身影在烛光下显得异常高大。

  他听着臣子们激昂的请战和缜密的筹划,微微颔首。

  随后转过身,目光扫过跪伏的众臣,最终落在张顺身上。

  “大将军平汉之功,孤已赏。然,功名需在马上取!伐蜀之战,孤仍以你为帅!”

  “谢大王信任!臣万死不辞!”张顺声音洪亮,没有丝毫推辞。

  “记住,”徐墨缓缓走到他面前,沉声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然,我大乾兵锋所向,无坚不摧!剑阁之险,不能挡我虎狼之师!夔门之雄,不能阻我必胜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