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盐打哪咸?-《1620!夺舍大明从辽东开始!》

  李四白目光一扫,对众人的反应大为满意。

  十年之间,从童稚到成年。经过一次次正确决策,他终于建立了不可撼动的威信,真正做到了一言九鼎。

  眼看众人跃跃欲试,李四白也不卖关子。简略介绍了一下精盐的制法。

  精盐提炼工艺简单,简单说就是将粗盐溶解,净化过滤杂质后再次结晶。

  李四白稍微透露,众人就大略懂了。讲完工艺流程,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人员配置。

  现在家里男人都忙的脚不沾地,试制精盐的工作,顺理成章的交给五花六花。

  “你俩先按我说的试试,如果能成,我让长安哥和小海去帮你们!”

  五花六花笑的合不拢嘴:

  “四哥你放心,我俩保证把精盐做出来!”

  吹风会到此结束,一散场五花六花就一头扎进厨房,开始粗盐提纯实验。

  李四白本以为轻而易举的小事,没想到第二天一下班,两个妹妹就哭丧着脸把他堵在书房:

  “哥,你的法子不行啊!”

  李四白大吃一惊:

  “怎么回事?”

  五花递过一个小布袋:

  “你自己尝尝吧!”

  李四白打开布袋,入目细盐如雪粉,卖相相当不错了。伸指捻起几粒送到口中,顿时皱起了眉头。

  六花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苦吧!”

  李四白顿时傻眼。虽然苦味比粗盐小一些,但也非常明显,根本无法忽略,余味中还带着丝丝的涩。

  看到哥哥吃瘪的表情,五花六花乐不可支:

  “四哥,想想办法啊!”

  “你不是书上学了古法么?”

  李四白气的抬起双手,在妹妹光洁的额头嘣嘣两下,一人赏了一个清脆的脑瓜崩:

  “想给你哥难看是吧?”

  五花六花捂着头跳开,嘻嘻娇笑道:

  “谁想到四哥算无遗策,也有疏忽的时候…”

  眼看李四白脸色难看,两人连忙收敛笑容:

  “不开玩笑了,这个苦味到底怎么办嘛?”

  李四白心里也在问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

  他一个化学几乎忘光的学渣,之所以胆敢制作精盐,是因为大约初三的时候,他真的上过粗盐提纯的实验课。

  他的动手能力顶级,所以印象极为深刻,大致就是这个流程啊,怎么会有怪味,莫非还有什么杂质?

  杂质!一念及此,好似一道霹雳劈开了他尘封中的记忆。实验课上一个细节浮现在脑海。

  当时自己提纯完毕,正得意洋洋时,化学老师轻叹了口气:

  “其实过去的粗盐,还有很多镁、钙类的杂质,要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才行”

  “现在买不到那种粗盐,大家记一下就行了…”

  原来差头出在这啊,记忆回归的李四白一拍脑门:

  “你俩别急,办法我已经有了,不过还缺点东西!”

  五花六花眼睛一亮:

  “缺什么,我们这就去买!”

  李四白摇摇头:

  “市面上买不到!”

  “明天你们就知道了!”

  五花六花面面相觑,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市面上没有,四哥却能弄到的。不过既然他这么说,两人也只能姑且信了。

  次日李四白签发命令,派人去军储仓领取一批口碱和石灰。

  所谓口碱,就是产于蒙古的天然纯碱。因在张家口马市互市得名。

  纯碱此时主要用于铸造和制革,属于管制物资,外边很难买到。

  不过有兵备道的调令,小孟轻而易举的就领走几十斤。

  李四白晚上回家之后,亲自跑到厨房,和两个妹妹一起做实验。

  五花六花带上鹿皮手套,跟着哥哥一步一步学习,用纯碱和生石灰制作强碱水(明代称呼)。然后加入到溶解的粗盐溶液中。

  加入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后,果然结晶中的苦涩大幅减少。

  李四白大喜过望,显然自己的思路完全正确,所差的只是溶液浓度了。

  他现在破事太多,只能把后面的工作交给两个妹妹。

  数日后的傍晚,李四白刚进家门,五花六花就冲进了进来,手里举着小布口袋:

  “四哥,我们成了!”

  李四白腾的站了起来,一把抢过布袋,捻出一撮就往嘴里塞。

  不曾想捏的稍多一点,瞬间被齁的龇牙咧嘴,可眉眼之间却又露出狂喜的表情:

  “真是咸的!”

  那位说这不废话么?然而在此时的大明,食盐又苦又涩才是常态。

  这可能是第一次有人制造出,不苦不涩只有纯粹咸味的盐!

  五花六花喜不自胜:

  “四哥,咱们发财了!”

  这年头,连皇帝吃的贡盐,都不能完全去除苦味。能做出纯味咸盐,赚大钱是板上钉钉了。

  此时门外敲门声响,传来绿叶的声音:

  “大人,大小姐喊您吃饭了!”

  李四白哈哈大笑,一手一个揽着妹妹肩头:

  “走,吃饭去!”

  半个时辰后,众人刚放下筷子,李四白便宣布精盐试制成功。

  众人微微一愣,瞬间就沸腾起来。之前大家还没当回事,事后冷静几天,这才反应过来精盐是个多么逆天的玩意。

  李长安兴奋至极,第一个开口道:

  “四白,需要我干什么?”

  “烧火打水你尽管安排!”

  李四白嘿嘿一笑:

  “那不是大材小用么,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如今李四白官居七品,还有显赫的五品署职,威慑力大大提高,已经不那么怕泄密了。

  “长安哥,明天你和小海去牙行找个院子。城内城外都可以,只有一个要求地方要大必须有水井…”

  李四白滔滔不绝,时间不长给众人分配了任务。

  次日一早,李四白去兵备道履职。李家上下人等也纷纷出门,各自忙碌起来。

  长安、长海在走遍城内牙行,也没找到符合要求的房子。

  大院倒是不少,不过水源都不符合李四白都要求。

  最后还是在城南二十里南关附近农村,找到一个宽阔的大院。

  虽然只有一正房二厢房,但院子面积够大,而且门前就是一条河。

  李四白收到消息亲自来看,直接拍板高价买了下来。

  五花六花立刻带着三十家丁进驻,雇佣工匠乒乒乓乓开始改造起来。

  数日之后,院内垒起五十眼土灶。铁锅、铁盆、晒盘等制盐的设施齐备。成堆的木柴也采购到位。

  准备万全之后,李四白立刻行使职权,以辽海道煎盐提举的身份签发盐引。

  长安和小海带着二十家丁,兴冲冲的赶着马车,前往老东滩盐场兑盐。

  万没想到,三日后的一早,李长安就气急败坏的跑来兵备道告状:

  “四白!”

  “那天杀的鲁百户,不给我们兑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