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水力再次紧张-《1620!夺舍大明从辽东开始!》

  李窑抬手往轮窑旁一指:

  “大人您看,轮窑旁这块空地,与其堆石头糟践良田,倒不如再起两座石灰窑!”

  “到时把石头烧成石灰,不但能把地方倒出来,还能多出一个进项…”

  “窑老好主意!”

  李四白拍手叫好。自打他给匠人们发了大额奖金,一个个都打了鸡血似的,每天都有新点子。也着实搞出不少实用的物件来。没想到现在李窑这老家伙都坐不住了。

  其实石灰窑早在他计划当中,只不过他手上的事太多,暂时还没排到这事。

  不过下属激发了能动性,他自然不会拦着:

  “窑老,本官不太懂石灰窑,你可有把握建成?”

  李窑闻言失笑:

  “大人忘了老夫这名字咋来的?”

  “其实砖窑我不过略知一二,石灰窑和瓷器窑才是我的专长…”

  “这些石灰石极其纯净,老头子我有十足把握,能烧出上品的石灰来!”

  李四白微笑点头:

  “好,这件事交给窑老!人手不够就调用军器局窑造”

  “石灰烧成之日,我亲自给你发奖金!”

  李窑闻言喜上眉梢。他一把年纪改姓卖身,又和家人离散。如今除了名利,还能有啥追求?

  奖金不论多少,关键是他身为砖厂厂长,不能被外边的小工匠比了下去…

  李窑如何筹建石灰窑不提。且说李四白驻扎李家湾,每日里到河边督建码头。

  依托之前拦水的堤坝,属实省了不少工夫,建造进度飞快。转眼七日之后,李家湾河运码头落成。五条小船逆流而上,停靠在崭新的泊位中。

  码头上工人们早翘首以待,小船一到立刻车推人抬,把一垛垛的红砖运上小船。时间不长装满一船,掌舵水兵一撑船篙,小船便顺流而下。

  不消片刻便来到十余里外,李家河入海处的棉花岛村鱼码头。

  金州二号早已等候多时。一群陈姓水手垂头丧气,在李玄乙的指挥下,将小船上的砖接驳上大船。

  那位说他们不是回去接家属了么?真让这些人一起回家乡,金州号要是能回来才怪!

  所以赤塔就只带了陈信滔一人,其他人全都留下来给李四白卖命。

  五条小船各自往返数十次,装了三四天才把大福船装满。

  李玄乙一声令下,金州二号升帆起航。此时季风正好,不消半日便抵达沙河入海口。

  五条小船早在此等候,卢九舟亲自了一队流民,前来此处的小码头接货。

  小帆船逆流而上,不过七八里便抵达屯田区。

  金山在河边选了一块贫瘠土地,调集了五百流民一千屯军,早就打好了地基。

  至于说流民为啥这么听话,原因也很简单。金山承诺凡是参与建房的,会优先获得入住资格。

  虽然这不是免费的。不过二十年四十石粮食,换一栋房子自己的房子,和免费的也差不多!

  为了抢这个出工名额,屯田营里直接打了起来。要不是金山和卢九舟及时镇压,差点就出了人命。

  最后从青壮中抽签选人,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给自己家盖房子,你说他们能不积极么?

  金州的砖一送到,沙河工地立刻开动。按照李四白给的方案,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李小黑被任命为工程顾问,带着几个瓦匠指导施工。除了源源不断送来的红砖,最主要的建材是夯土、卵石和木材。

  夯土自不必说,只要卖力遍地都是免费的。木材则是开荒时砍伐的各类树木。风干了三个多月,此时正好用上。

  一千五百男丁挥汗如雨,沙河平原上,几栋巨大的建筑肉眼可见的现出雏形。

  沙河一片欣欣向荣,李家湾也是喜讯不断。

  在五台手搓机床的加持下,新的五台精密机床很快下线。

  新机床各个零件,完全由机器制成。精密度和可靠性,和它们的母体不可同日而语!

  李四白大喜过望,第一时间下令开始制造枪管。有了钻床和镗床加持,他直接淘汰了卷管法,直接快进到锻铁钻孔!

  之所以不直接用钢,是因为黑火药先天不足。低燃速低膛压,锻铁枪管的强度,就足以保证不会炸膛。

  锻铁硬度有限,高碳钢钻头在水力驱动下,一白天就能钻一根枪管!

  当第一根管子下线,李铁对着阳光,看着光滑如镜的膛壁,激动的浑身发抖。

  “好家伙,比我磨一个月的管子还光溜…”

  李四白抢过管子,看了一眼就皱起眉头:

  “这个不行,以后的管子都要拉膛线!”

  做不出底火,那就只能想方设法加强枪械威力。李四白打算从两方面入手。

  一就是改善黑火药工艺。大明的黑火药配方,和现代的完美配比几乎一样,所以改无可改。

  不过直至此时,大明仍普遍使用粉末火药。虽然早就有颗粒化工艺,不过多年以来也没有推行。

  存存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受潮分层。导致威力大减甚至失效。

  金州火药库里满是这种劣质货。虽然可以重新加工,改造成颗粒化火药。不过重测配比麻烦至极,李四白宁可造新的。

  他之所让金山、田新放开了用火药,就是打算清一清库存。

  而另一方面,则是加大枪管口径,采用增强气密性的米尼弹。所以膛线是不能少的。李铁等人虽不理解,仍是凛然领命。

  突然间的技术突破,却也带来更多的现实问题。李铁面露难色道:

  “大人,这些机床虽好,可是各个都需要水力”

  “要达到您要求的产量,两座炉子怕是都得停一停!”

  李四白眉头一皱。如果说枪炮是金州的爪牙,那钢铁是金州的骨骼。哪有为了镶牙把腿打折的?

  第一波出来的机器,就没有不重要的,停了哪个都不行。

  之前机器不多,还能轮流用水力。如今就是昼夜开工,也很难轮换的开了。

  偏偏哈斯关一带是丘陵区。在水力丰沛的金州,是河流最少的地方没有之一!

  方圆十里,就一条李家河子。之前已经筑了一座水坝,再想增加径流已不可能。旅顺口附近倒是河流众多,可是他又不想把枪坊放那么远。

  正一筹莫展之际,忽听老爹李二黑插言道:

  “四白,我看盐厂门前水流不小!”

  “要不送几台机床送到五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