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砬子山顶终削平-《1620!夺舍大明从辽东开始!》

  码头上有人笑道:

  “老爷子,这不是啥土楼,这是砖窑!”

  老陈头面露疑惑:

  “老头子走南闯北,从没见过这么大的砖窑,小哥莫要相戏!”

  邱林也不争辩:

  “老爷子若是不信,一会到窑里一看便知!”

  陈老头半信半疑,却也知此事不便多说。领着众多族人,跟着邱林往大砬子山下走去。

  昔日的荒野,如今楼阁林立。都是几个月新建的宿舍车间仓库。

  在其中一间大屋,李四白接见了陈氏一族。

  “陈老,您等可暂居此处,最迟明年,我会为大家分配新房…”

  陈智贤略显惶恐,眼神中还带着几分不悦:

  “大人,我看这就挺好,为何不许我等常住?”

  李四白哑然一笑:

  “陈老莫要误会!”

  “这里的宿舍多是临时建筑,功能布局多有缺陷,日后都要拆除重建”

  陈智贤大吃一惊!这些房子红砖红瓦,虽然细节粗糙,但整体并不逊于乡间地主的宅子。

  如果这要是临时建筑,那正式的房子得多好?

  想到此处,连忙拱手道谢:

  “多谢大人照拂!我等愿意在此暂住!”

  李四白略微沉吟:

  “陈氏儿郎在我麾下,收入足够各位衣食无忧,不过若有想赚钱的,可找窑老铁老报名!”

  “多谢大人,我等愿意做工!”

  众人闻言大喜。要不是儿子丈夫被扣押,谁愿意千里迢迢到这苦寒之地?

  虽然在家乡也是穷苦人,不过到底熟门熟路,打鱼出海各有一份生计。

  最担心的就是到金州后,坐吃山空没有进项。到时全家靠一个人养,再高的饷银怕也入不敷出。

  李四白心中暗笑。如此一来,陈氏一族就被困在李家湾。陈信滔纵有万种不甘,也难翻出什么大浪。

  陈家人前脚住下,李四白后脚就派金州二号出海了。不过他生性谨慎,虽有质子在手,还是又上了一道保险。

  不但派李玄乙去给陈信滔做副手,还和金州号对换了一半的船员。

  这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就算最极端的情况下,陈信滔想铤而走险,都没那个实力了。

  在他这一套组合拳下,陈信滔是彻底没了脾气。再加上每月十两的高薪,只能老老实实的扬帆起航。

  陈信滔三十出头,比起赤塔和候黑仔这样的年轻人,航海经验丰富的多。

  多年来跟着各类走私船,东南沿海、倭国、南洋跑了个遍。

  有他领路,李四白终于打通航线,将辽东精盐贩卖到东南各省,回程则满舱比辽东便宜近半的粮食。

  陈信滔南下贸易暂且不提。且说陈氏一族在李家河住下后。立刻就有人待不住,跑去砖窑钢厂找活干!

  一定有人纳闷,一帮老头老太能干啥?你要是这么想,那就是误会了。

  首先这群人,最大一个就是陈信滔的老爹陈智贤,今年也才五十二岁。其他老一辈普遍在四十到五十岁之间。

  按此时的人均寿命,确实步入老年不假。不过自然规律在这,按体能不过是中年。砖窑石灰窑的活,几乎没有不能干的。

  其次这群人里,青年才是主力。各位看官还记不记得,陈信滔死掉的弟弟小名叫啥?

  六子!除去夭折的,陈信滔还有两个弟弟呢。陈智贤一声令下,全都阖家到了金州。

  当然也有那不受宠的水手,父母权当儿子死在外边。最终五十多水手,有四十二户都到了辽东。

  其中没分家的青壮兄弟,就有六十多人。你说他们啥活干不了?

  正好两座石灰窑落成不久,李窑手底下正缺人。当即按李四白吩咐,凡是能胜任的一律收下。

  然而来找工作的实在太多,两座石灰窑根本吸收不了。陈智贤只能去找李四白。

  “大人,我们人是多了点,我也不敢奢求都有活干,您再给安排个二三十人就行!”

  李四白无语至极,抬手往窗外一指:

  “陈老,你知道山上有多少人为我干活?”

  陈智贤闻言一愣。旁边小山上人来人往炮声不绝,总能看到小矿车顺着铁轨滑下。

  任凭石灰窑怎么烧,那个灰白色的巨大石山仍是越来越大。

  老头也是见多识广,心里稍微核计就有了结论:

  “山上怕是得有上百人吧!”

  李四白往椅背一靠,哑然一笑竖起手掌:

  “山上有五百人为我干活!你们陈家这几口人也叫多?”

  陈智贤瞠目结舌。五百人什么概念啊?抵上一个小村子的人口了。

  正惊诧间,就听李四白接着道:

  “你回去告诉他们,只要能吃苦,多少人我都要了!”

  陈智贤大喜:

  “庄户人家,谁吃不了苦啊!”

  “大人只要给口饭吃,我们都愿意干!”

  李四白正愁人不够用呢,闻言欣然道:

  “那妥了!你到山上找田千户,就说我让你们去的就行!”

  肯定有人好奇,李四白能用这么多人?

  虽然大砬子相对高度才五十多米,但峰顶面积巨大。想要完全削平,要挖掘的土方也非常惊人。

  最致命的是,大砬子山顶看似平坦,真正动工才发现。薄薄的土层之下,石灰岩的储量远超预期!

  李四白也是前些天上山监工时才发现,脚底下分明是座石头山。

  换成一般情况就该换个地方了。然而哈斯罕关墙衔接渤海黄海,正是辽南半岛地最窄处,堪称金州之颈。

  而大砬子山又在关墙正中,同时扼守两侧去往旅顺的道路,是真正的金州咽喉,是打死也不能放弃的。所以只能加派人手,多用火药开山碎石。

  原计划的三个月工期将尽,却连山顶还都差一小块没铲平。

  山腰和山脚的二三级平台,就更遥遥无期了。

  别说陈家这百十人,再多几倍也不够用。要不是怕引人非议,他恨不得把金州卫屯军都弄过来。

  陈家近百人上山之后,削山进度又快少许。毕竟大砬子本就是座平顶山,需要削平的体积再惊人也有限。

  而所谓石头山,也远没有字面上那么吓人。因为石灰岩不同于花岗岩或玄武岩。其硬度值跨度非常之大。

  大砬子虽通体石灰岩,但其各个区域质地并不均匀。山顶部位多是普通多孔石灰岩。其强度之低,一个成年人甚至能徒手掰开。田新带手下人力硬刚的就是这种。

  而随着挖掘的越来越深,就开始出现大片的致密石灰岩。这种石灰石质地均匀,几乎没有孔隙。也就是田新所说的顽石,本身就是极好的建材。

  好东西自然稀少,所以顽石比例并不太高。随着生力军的加入,加上李四白不惜工本的上火药。砬子山顶肉眼可见的平整起来。

  时光如流水,转眼已过了中元节。这日砬子山顶一声炮响,最后一块顽石凸起被彻底炸平。众人欢呼之声直冲云霄。

  李四白大喜之下,正要犒赏三军,忽见山道之上跑来一人。

  小马满头大汗,手中高举驿封:

  “大人,八百里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