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逆反的天启-《1620!夺舍大明从辽东开始!》

  “哇~哇~”

  一阵婴儿啼哭,震的李四白脑瓜仁疼。探进门内的上半身,下意识的又缩了回来。

  就听屋内张氏的声音道:

  “四白,站门口干啥呢”

  “快进屋,你二姐三姐回来了”

  李四白摇头苦笑,在一阵魔音夹攻中迈步进门。

  果然二花三花坐在炕头,一人怀里抱着个小娃娃,正忙着拍打哄睡呢。

  娘亲和奶奶坐在炕里。奇怪的是,张氏怀中也抱着一个小娃,此时哭叫的最大声。

  李四白大为惊奇,一一打过招呼后,便迫不及待问道:

  “娘!你怀里是谁家娃娃?”

  只听三花得意一笑:

  “嘻嘻,那是你小外甥!”

  “你三姐我生的双胞胎!”

  二花一脸羡慕:

  “一次就生俩儿子,比娘的命都好!”

  奶奶笑吟吟道:

  “二丫头你也生了儿子,还有啥好羡慕的?”

  张氏笑的合不拢嘴:

  “娘,这叫风水轮流转,也该我闺女生儿子了…”

  李四白瞠目结舌。娘一辈子生了五个闺女,轮到到自己三个姐姐,竟然清一色生的男孩。

  三姐竟然还生了双胞胎,张家果然是有双胞胎的基因啊!

  想起自己降生时的危险,李四白一阵后怕:

  “三姐,生产时还顺利吧?”

  三花露出心有余悸的表情:

  “别提了!当时差点把我疼死!”

  “多亏娘请了孙婆子来,总算有惊无险”

  李四白大感诧异:

  “孙老太太还活着?”

  徐氏露出赞叹之色:

  “老东西都七十六了!”

  “大伙都说她救人太多积了大德,阎王爷不收呢…”

  众人无不啧啧称奇。这年头能活上六十就算高寿了,活到七十几那真是凤毛麟角。

  众人说话之间,几个娃娃终于消停下来。张氏累的一头大汗,此时总算松了口气:

  “四白,你大姐婆家人都到了,你去看了没有?”

  李四白哑然失笑:

  “嗐,人都走了半天了”

  “除了大姐公婆,其他都去沙河了…”

  张氏一脸愕然痛惜:

  “这几个小祖宗,叫的太响亮了,这屋里一点动静都没听着”

  “也没出去送送,真是太失礼了”

  李四白不以为意:

  “嗐,都是一家人客气个啥”

  “有我这五品官送行,肯定没人挑理!”

  徐氏闻言点头:

  “四白说的没错,咱家的面子都在你脸上呢…”

  随口聊了几句,李四白话锋一转道:

  “二姐三姐先好好休息,明天我叫五花回来,陪你们四处转转”

  二花闻言噗嗤一笑:

  “听说你找了个官宦小姐,正好到旅顺去看看弟妹…”

  李四白心中暗笑,随便你们看,只要不走就行…

  三日后,五花从军器局归来。带着二花三花乘上马车,开始周游整个金州。

  两人先去沙河,见了大姐母子,借着回转旅顺,探望了花和未来弟妹。

  中间游山玩水,玩遍金州风景名胜,姐妹俩这辈子,还是头一回玩这么痛快。

  二花三花畅快游玩暂且不提,且说朱童蒙汇勘完毕,一路千辛万苦,终于在二月末抵达京师。在大朝会之上,将自己的汇勘专折呈交天启。

  此时朝野汹汹,皆言熊廷弼欺君误国,问斩之议甚嚣尘上。

  然而天启帝虽只十六,但在大明朝早算不得小孩了。登基不过数月,他便发现那些从龙功臣,和他想的有点不一样。

  东林党众正盈朝,几乎把持了一切权利。可以说管天管地,甚至开始想管他拉屎放屁。

  自己不过是想封赏一下自己的奶娘近侍,都会有人横加阻拦。

  天启一时间有些迷茫,分不清到底谁是皇帝。此时他忽然就有些理解了,皇爷爷为什么不愿上朝。几个几十个人对付他一个,谁愿意去那就是傻子!

  如今朝野皆言熊廷弼可杀,天启心中反倒起了逆反。如果事事都由臣下把持,他还不如回东宫打木匠呢!

  在此种心态之下,天启漫不经心的打开汇勘专折。他倒要看看,这个朱童蒙,屁股到底是坐在哪边的。

  怎料只看个开头,天启便吃了一惊,抬眼瞥向阶下肃立的朱童蒙。

  以天启此时的见识,还不知道世上有所谓“东林党”。不过以他天生的政治直觉,敏锐的发现有些人看似毫无联系,但所上奏折统一口径,言论彼此呼应!

  而朱童蒙今日的奏折,虽然也详述了熊廷弼的罪谬,但更强调其功绩!

  刹那之间,天启心中想的不是熊廷弼功罪,而是一个奇怪念头油然而起:

  “这个朱童蒙,和叶向高左光斗他们不是一伙的!”

  此念一起,天启自己都吓了一跳。连忙收束心神,继续看了下去。

  奏折洋洋洒洒,核心意思只有一个。熊廷弼功在存辽,罪在负君。看似矛盾,实则为其开脱!

  天启正想否决内阁问斩的提议,正愁没一个好的理由,朱童蒙便送上助攻,不由的心中大喜。

  然而一张小脸,却仍是面沉似水:

  “朱卿家!你奏折中说熊廷弼功在存辽,和众卿家所言大相径庭,不知有何凭据?”

  朱童蒙闻言上前一步,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来:

  “回陛下!臣汇勘辽东,一言一行俱有人证,还请圣上预览!”

  司礼监的小太监连忙走下丹墀,接过证词转身呈送皇上。

  天启随手翻开,看了几眼便悚然动容。

  在朱童蒙的调查中,为熊廷弼喊冤的人着实不少。不过翻看几页之后,天启便暗皱眉头。

  册内虽然证人不少,但不少都是山野辽民和卫所军户。

  而地位较高的辽东官僚,大多是含糊其辞。说熊廷弼功过参半都算难得的。

  天启大感不妙。证人地位太低即使说的感天动地,也没多少说服力,根本不足以压服朝臣。

  急迫之下,立刻开始一目十行,一页页的翻看下去。

  忽然一个五品字样映入眼帘,天启连忙按住书页,仔细一看是金州兵备道李四白的证词。

  只看一眼,天启便面露喜色。此人官位不小,又声称熊廷弼有功无罪,正是他急需的由头!

  然而目光再往下一扫,天启顿时勃然大怒:

  “好狂徒!竟敢大言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