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投机失败-《1620!夺舍大明从辽东开始!》

  李四白和金山噌的跳下车,闷头往人群里挤。

  好不容易挤到黄榜下,两人抻着脖子往榜上看去。

  这次的榜单终于不再是座位号,而是上下右左的人名榜。

  李四白从上往下,只看了一眼就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金兄,你中了?”

  金山正从下往上找自己的名字,闻言抬起头来:

  “不是早就中了?”

  说话间目光瞥到榜首,顿时瞳孔一颤,喉咙里顿时“嗝”的一声,激动到声音颤抖:

  “呃,我是案首?”

  府试案首,据说院试从不黜落,算是提前锁定了秀才。

  李四白道一声“恭喜”,便视线下移,继续往下找自己的名字。

  连看几个人名,都没找到自己,倒是看见蔡东升的名字,排在第十二位。

  在他开始感到焦躁时,终于在在第十九位看到自己的名字。

  前两场内圈一共二十个人,现在自己排到第十九,显然很不受考官待见。

  “看来薛国用不是主战派啊!”

  李四醒悟过来,自己这次的科举投机彻底失败。

  不过童生资格到手,他也没什么损失。和金山互道一声恭喜,便携手进了府衙,到礼房找小吏领取“府试结票”。

  和县试浮票一样功能,结票加榜单就是院试的报名凭证。

  刚出了府衙大门,金山便拱手告辞。

  李四白大感诧异:

  “金兄,你不等着胥吏过来报捷么?”

  金山哑然失笑:

  “贤弟你听谁说的?”

  “这又不是院试乡试,小小童生案首报什么捷?”

  李四白恍然大悟,府试这么多外地人,又不登记住址上哪报捷啊?科举小说害人不浅!

  “金兄,就算没人报喜,你也走不了”

  “你抄的书还没还呢,保人可是小弟我!”

  金山尴尬一笑:

  “到底是心浮气躁,一高兴就给忘了!”

  三人先到书店结了工钱,爷俩又赶车把金山送到车马行。

  “金兄,恕小弟不能不能远送!”

  李四白拱手道别:

  “这是小弟一点心意,我们院试时再见!”

  “那就多谢贤弟,伯父,咱们六月再见!”

  把李四白送的牙刷塞进包袱,金山挥挥手,登上了前往义州卫的牛车。

  看着金山远去的背影,李二黑咂摸咂摸嘴:

  “多好的小伙子,就是成亲太早了…”

  李四白听的憋不住笑。金山身材高大,人又阳刚帅气,自打中了案首,老爹是越看越眼馋。

  可惜大姐虽然天下第一好,但想嫁读书人可太难了…

  爷俩送走金山,就去文具店送毛笔。余掌柜给结了上个月的货款一两二钱。

  爷俩欢天喜地,又跑到街上撂摊卖牙刷。

  这东西有固定的客户群体和磨损周期,只卖了十来支爷俩就收摊回家了。

  因为没考上案首,李四白的童生,在李家并没引起太大波澜。

  此时各房的注意力,都被一年一度的春耕吸引了。

  往年这个时候,李家只要是成年人,不论男女都免不了拉犁耕地。不累死也得脱层皮!

  如今有了二房的大黄牛,情况自然不同。经过三个月精心饲养,大黄如今膘肥体壮。

  配上李老黑李大黑父子新打的铁犁杖,在田里健步如飞,将一望无际的原野,划开一道又一道口子。

  李四白站在田边,看着娘亲和二姐三姐跟在犁杖后,把一颗颗谷种撒进土里,心中一片苦涩。

  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最迟后年大后年,辽东就会遭受百年难遇的天灾!

  家人现在有多少期望,秋收时就会多绝望!保底是个欠收,一不小心就是绝收!

  如果现在改种玉米,还能保证一点收成。可惜孙九如那一直没信儿,也不知道能不能抢到旱灾到来之前,拿到救命的玉米种子。

  “四白,你怎么来了?”

  犁完一垄,李二黑停下脚步。扶犁的大姐也看了过来:

  “四白,不是说了今年用不着你”

  李四白呵呵一笑:

  “我自己在家有啥意思,还不如过来帮帮忙!”

  虽然学堂平时难得休沐,但农忙放假一直是惯例。就算有些学生不用种地,人家先生家里还得干活呢!

  二花三花大喜:

  “四弟,来替我们播种吧!”

  张氏斥道:

  “又不是啥累活,哪用的着你弟弟!”

  说着声音转柔:

  “四白,你要是闲不住,就去找五花六花放猪吧!”

  娘亲坚决不让他插手。而在有牛的情况下,家人们轮流扶犁播种确实不算累。李四白也就不再坚持:

  “行,爹娘,那我走了!”

  李四白离了地头,却没有去找五妹六妹。而是先回家一趟,取了铁锨和布袋,这才前往黑砬子。

  上次他发现的黑色粉末,经过试验确实是天然石墨。而且品质极高,可以直接加工使用。

  既然搞不到玉米种子,就得想办法赚钱买粮。李四白打算趁着春耕假期,试着做个新东西出来卖。

  一路急行到了黑砬子深处,找到上次的露天矿坑,李四白提起铁锨挖了起来。

  他现在体力还比不上成年人,装了三十多斤就停手走人。

  李四白背着材料回到自己的耳房,除了中午去地里送一顿饭,整天都闷头做试验来。

  转眼几天过去,二房耕种完毕。轮到爷爷和叔伯大爷们用牛,家里顿时空了了下来。

  李四白趁此机会,每天到铁匠铺木匠铺,制作几样小工具。

  新模具制成后,将石墨粉混合黏土加水和泥,放入模具压成一捺长,米粒粗的小圆柱。

  将十余根石墨棒阴干后,放入铁匠炉文火烧制。

  第一炉太软,第二炉太硬,第三炉就烧制出软硬适中的铅笔芯。

  在两根木条上挖出凹槽,放入笔芯黏合起来,一根崭新的铅笔就制成了。

  用小刀削出笔尖,在草纸上试着写了几个字,虽然比不上现代铅笔丝滑,但是在大明绝对是最好用的硬笔。

  李四白面露喜色。这玩意虽然卖不上价钱,但好在工艺简单,原料完全免费!

  石墨黏土露天矿坑都有,木条用边角料即可。黏胶和蜡,是木匠铺铁匠铺常备的。

  不过话说回来,烧玻璃做镜子这些赚钱的东西,别说李四白不会。就是会他也不敢做!

  凡是年利几百两的生意,那就不是他家这种小军户敢惦记的。

  你前脚铺子开张赚了钱,后脚各种妖魔鬼怪就该上门了。

  也就是什么牙刷铅笔,这些零敲碎打的小钱,才是李四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