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给力的小孟-《1620!夺舍大明从辽东开始!》

  李四白惊讶至极,这个小孟有点东西啊。

  “番麦,你听说过么?”

  小孟面露恍然:

  “不就是玉米么?我知道哪里卖这玩意!”

  李四白大喜:

  “你真知道?”

  “真能帮我买到玉米,我再给你一百文!”

  小孟一抹乌黑的嘴巴摇摇头:

  “我骗您干嘛,我也不要钱,就当是谢谢你!”

  李四白急不可耐:

  “赤塔,赶快走了!”

  赤塔一脸郁闷:

  “老板,我还没吃饱呢!”

  “打包,带走路上吃”

  三人风风火火的赶到城北,在一家小粮店的散粮柜里,李四白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东西。

  虽然籽粒干瘪,远远无法和后世相比。但黄粒白脐,是玉米无疑。

  李四白抓起一把:

  “掌柜,番麦多少钱?”

  店主老头瞄了一眼:

  “番麦八钱一石!”

  “不过这东西不好吃,我看客官不像缺钱,不如买白米才一两二!”

  李四白暗暗咋舌,京城的粮价比九边便宜太多了。

  “多谢掌柜好意,我是买来备荒!先给我装五石!”

  老掌柜摇摇头:

  “没那么多,小店只剩一石二斗…”

  李四白无法,只好把剩下的全部包圆。临走问老板道:

  “下一批什么时候来,记得给我留一些”

  没想到老掌柜又摇摇头:

  “这是我老乡种的,今年就收了这么多…”

  李四白又郁闷又庆幸。难怪孙九如一直进不到货。北方种玉米的太少了!

  回会馆的路上,李四白直接给了小孟二两银子。

  “番麦对我很重要,这是给你的奖励!”

  “多谢老爷赏赐!”

  小孟喜不自胜连连道谢。有了这钱,没准能干点小本生意,从此翻身也不是不可能。

  分手前李四白嘱咐道:

  “回去找个地方洗洗,换身干净衣服。明天到辽阳会馆找我!”

  小孟倒也听话。第二天出现在李四白面前时,虽然仍是一身褴褛,却是干干净净明显洗过了。

  “不错不错,这才有点人样子!”

  李四白大为满意,笑着下达了新任务:

  “小孟,你知道哪里有洋人么?”

  小孟挠了挠头:

  “宣武门的教堂有洋和尚,东江米巷里有洋商,不知道老板要找哪一种?”

  李四白大喜:

  “我全都要!赤塔开车!”

  可惜马车赶到宣武门时,天主教堂却是铁将军把门,还有两道封条十字交叉。

  小孟也摸不着头脑,看到附近有一群乞丐,便对李四白道:

  “老板,我去打听一下!”

  不到一盏茶工夫,小孟就跑了回来:

  “老板,听说南京出了什么教案,皇上把洋和尚都驱逐了…”

  李四白顿时傻眼,别人穿到古代洋人比流浪猫都多,轮到自己咋还整出教案了?

  没有传教士,自己找谁进口机床?

  无奈之下,只好调转车头,前往东江米巷。希望能找到欧洲商人。

  东江米巷设有会同馆招待外国人,设有四译馆培训翻译。属于官方指定的进口贸易区。

  这里的洋人不是使者就是商人,所以没受教案影响。马车刚到巷子口,李四白就看好几家外贸商铺的招牌。

  可惜他高兴没一会,马车就被执勤的兵丁拦住了。

  只有持有官方牙帖的铺户,才有资格进会同馆交易。没有“火印木牌”的通行证,连进去看看都不行。

  李四白之前想的太简单。此时才知洋人在大明境内颇多限制,普通人很难接触到。

  “算了,回辽阳会馆吧!”

  李四白失望至极,吩咐赤塔调转车头。

  小孟看他一脸沮丧,忽然面露犹豫,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李四白也没注意,掏出五十文塞到他手里。

  “这是你今天的工钱,明天你就不用来了!”

  小孟闻言一愣,这么好的工作,说没就没怎么行?

  “老板,其实还有一个地方,不但能买到洋货,而且还可能有洋人!”

  “什么?京城还有这种地方?”

  李四白大吃一惊。就冲东江米巷官兵守门,就知道朝廷管控有多严。

  小孟面露尴尬之色:

  “我不骗你,真有这种地方!”

  “不过这是犯法的,听说被锦衣卫抓到要杀头的!所以刚才没敢和您说!”

  李四白一听就明白了。这不就是走私么?

  “小孟,你放心说!”

  “就算被抓也怨不着你!”

  历朝历代,抓走私就没有几个玩真的。因为执法者自己都在干!怎么可能把买家砍了?李四白一点都没在怕的。

  小孟得了保证,终于大着胆子说道:

  “宣武门外骡马市街,每天凌晨都开鬼市,听说有不少洋人在那卖东西!”

  李四白大喜:

  “小孟,若找到我要的东西,明天一定重重有赏!”

  当晚回到会馆,李四白不顾范文程诧异的目光,吃完晚饭就上床睡了。

  睡了三个多时辰,刚过丑时就爬了起来。洗漱完毕到后院一看,赤塔已经在套好马车等候多时。

  看着赤塔两眼锃亮,睡眼惺忪李四白大感佩服,尼夫赫人果然是天生的猎人。

  马车轱辘轱辘,刚到寅时就到了骡马市。一眼望去风灯点点,映照的街上鬼影憧憧。

  买卖双方都不说话,交易纯以手势达成。所以虽然人流如织,街上仍然一片寂静,不愧鬼市之名。

  李四白提着灯笼跳下车。往街道两旁黑乎乎的摊位走去。

  鬼市规矩第一条,照货不照人。李四白学着别人的样子,提起灯笼照向摊子,只见一块破布上,摆着锈迹斑斑一个青铜鼎。

  明暗对比下,摊主几乎完全隐没在黑暗中,成了一条黑乎乎的人影,完全不怕被人看出跟脚。

  这玩意不论真假,对李四白没有卵用。于是脚下不停,直接往下一个摊子走去。

  提起灯笼一照,却是个精致的青花瓷瓶。一路连照五六多个摊子,倒是以文玩古董居多。虽然价值不菲,但对李四白来说都是无用之物。

  到第八个摊子时,摊子上摆的是一架自鸣钟。李四白大喜过望,特意在离开时脚下拌蒜。一个趔趄间灯笼甩到半空。

  眼角余光一扫,顿时看清了卖家帽子下大半张脸。虽然未见全貌,却也肯定是中国人无疑。

  李四白大失所望,只好站稳身形,继其他摊子走去。

  直到照亮第十三个摊位时,李四白不经意的一瞥,顿时就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