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胞胎-《1620!夺舍大明从辽东开始!》

  李家祖籍山东,永乐年间被征发至广宁卫,世代充当军匠。

  传承九代人丁稀少,一直勉强度日。到李老黑这代更惨,就只剩他一个男丁。

  直到他遇见响马之女徐氏,竟然时来运转。开枝散叶,先后生了四个儿子。

  李家九代匠人技艺精湛,李老黑除了精通锻造,还粗通木匠和瓦匠技艺。

  李大黑学了木匠,李二黑学了铁匠,三黑小黑学了瓦匠。

  虽然朝廷加征兵役,次子也成了卫所军匠。在辽东天灾不断,军户大批逃亡的情况下。李家父子仗着手艺过硬,铁匠木匠、泥瓦匠俱全,不但亲手盖起了草顶四合院,四个儿子也先后成家立业。

  李大黑娶妻周氏,是流放官员之女。二人育有两子。长子长生五岁次子长远四岁。一家四口住在东厢房

  次子李二黑娶妻张氏,广宁卫军户之女。二人育有三女,大花二花小花。一家五口住在西厢房。

  李三黑娶妻王氏,广宁卫匠户之女,二人育两子。长子铁蛋四岁,次子狗剩三岁。一家四口住东跨院。

  李小黑娶妻赵氏,广宁民户之女,二人育有一子小山不到三岁。一家三口住西跨院。

  至此李家第三代已有五个男孩,李老黑却仍嫌不足。原因在于大明按户定役,军户每户一个正军,即使加征也有限度,自然是男丁越多越轻松。

  李家靠着五个成年男丁,才能支撑一家服两个匠役。那些有数十男丁的军户,即使家里田地不足,也能自行开荒或是寻别的活路,日子自然好过的多。

  而那些只有一丁两丁的军户,一旦土地被侵占兼并,不逃亡就只能等着饿死了。

  在边镇,男丁就是生存的本钱。所以老李家上上下下,对张氏的生产都非常重视。

  “娘,你们慢慢吃,我去把四弟妹换回来”

  周氏草草吃了粥,便起身回了西厢房。王氏本想多休息会,眼见大嫂要走,只好紧扒几口,也匆匆跟了出去。

  几个男爷们帮不上忙,吃过晚饭就各自领了孩子回了家。

  就剩李二黑无处可去,在徐氏屋里转来转去。

  一直到亥时初(晚上九点),大雪初停月上中天,三个孩子都上炕睡了,隔壁还是没有动静。

  李二黑实在熬不住,腾的站了起来:

  “娘,我到院里透透气”

  徐氏知道儿子心焦,也不拦着。只是嘱咐道:

  “戴好帽子,别冻着了!”

  李二黑刚一抬脚,就听产房传来“哇哇”的哭声,顿时愣在当场。

  “生啦,是个带把的!”

  孙婆子的尖声在夜空传出多远,西厢瞬间嘈杂起来。

  “我有儿子了!”

  李二黑一蹦多高,嗷的一嗓子窜了出去。

  “哎呀,二哥别急,肚子里还有一个呢”

  刚进自家里屋,迎面王氏抱了个襁褓截住了他。

  李二黑往炕上瞟了一眼,媳妇张氏形容憔悴,头发被汗水打湿一绺一绺,哼哼唧唧显然遭了大大罪,现在连叫都没力气了。

  “翠花,你还好吧?”

  张氏这才发现丈夫进来,眼中顿时有了光芒,哑着嗓子道:

  “当家的,我没事…”

  没等李二黑多说,就被周氏给赶了出去:

  “别添乱,弟妹一时半会还生不完,你去让咱娘炖只鸡,给弟妹补补力气”

  一旁正擦血水的赵氏,闻言动作一僵。家里就徐氏养了几只鸡,当初她生小山也没捞着吃,怎么二嫂就有?

  不过她也知道双棒凶险,虽然吃味也没多说什么。

  李二黑连儿子的脸都没看着,就被打发回去找徐氏。

  “杀鸡?”

  徐氏脸一沉,一听就知道二儿媳情况不乐观,这是没力气了。

  在这个家里,鸡是重要财产。徐氏不开口,几个儿媳可不碰。周氏看似在指使婆婆,实际是请示而已。

  “娘,我给您银子!”

  李二黑还以为徐氏舍不得。他在广宁做军匠,理论上每月八斗月粮二斤盐。虽然经常拿不到一半,但加上闲时自己做活,日子并不比几个兄弟拮据。

  “臭小子,怎么和你老娘说话呢?”

  “还不跟我抓鸡去!”

  徐氏抬脚就踢,李二黑却喜出望外,捂着屁股就往门外跑。

  徐氏的父亲是响马出身,被发配到辽东充军。徐氏自幼练武,打李二黑那真是打儿子一样。

  娘俩提着灯笼到鸡窝抓了鸡,徐氏亲自动手杀鸡拔毛。

  鸡汤刚熟,隔壁就传来婴儿啼哭。

  赵氏抱着襁褓推门进来:

  “娘、二哥,二嫂又生了个丫头”

  “孙婆子说肚子里还有一个”

  母子俩都惊呆了。双棒他们都见过,三胞胎听都没听说过。

  徐氏连忙接过襁褓:

  “鸡汤熟了,快给你二嫂端一碗”

  赵氏匆匆忙忙走了,徐氏和李二黑心情却很沉重。

  李二黑探头往襁褓中看去,小小的婴儿皱皱巴巴,比个大耗子也大不多少。

  “娘,这孩子…能活么?”

  “看你那点出息!”

  徐氏瞟了儿子一眼,摇晃着襁褓道:

  “三胞胎咋啦,我看这孩子气色好的很”

  李二黑闻言安心不少,却没注意到徐氏眼中一抹忧虑。

  这年头双胞胎都难活,更别说三胞胎了。刚才不过是宽他心而已。

  一炷香后,产房终于再次传来啼哭声。

  徐氏和李二黑再按捺不住,抱着襁褓去了西厢。

  “恭喜!又添了一位千金!”

  孙婆子托着孩子到两人眼前,又是小小的一只。

  李二黑往炕上瞟了一眼,急切的问道:

  “我媳妇怎么样”

  孙婆子咧嘴一笑,露出黑洞洞几颗缺牙:

  “夫人今天凶险的紧,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

  “还好遇到我孙婆子,虽然以后不能再生,总算保住一条命”

  “不是老婆子夸口,一胎三宝,广宁除了我就没人接的下来…”

  孙婆子后边说些什么,李二黑根本没注意,听到老婆的命保住了,早就喜不自胜。

  徐氏也放下心来,对着孙婆千恩万谢:

  “老四媳妇,快去给孙婆婆抓只鸡”

  赵氏闻言一阵肉疼。本地接生,一般也就给一斗米或三十鸡蛋。一只鸡绝对是大价了。

  好家伙,这么一会两只鸡了!生孩子而已,谁不会?

  不过徐氏的话她不敢不听,气鼓鼓的提上灯笼去抓鸡了。

  孙婆子也不客气,拿了公鸡立刻告辞,趁着月光走了。

  几个女人忙活一天,此时早累的不行。把产房腌臜清理一番,把婴儿放到张氏身旁,便都回房休息了。

  几个孩子就只吃了口初乳,这会都饿的哇哇哭了起来。

  张氏此时只剩半条命,依然强撑着把孩子挨个抱到怀里喂奶。

  一夕之间多了三个孩子,更是有了心心念念的儿子,李二黑喜的跟什么似的。

  三个娃娃抽抽巴巴一个模样,哪分的出来男女。张氏喂饱一个,他便接到怀里端详:

  “这是咱儿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