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研新听到奶奶决定回茅台镇老家的消息,几乎是举双手赞成。他蹲在奶奶膝前,语气带着歉意和坚定:“奶奶,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一万个支持您!只可惜……您知道的,实验室那个新材料实验正在关键培育期,我这一天都离不开人,实在没法陪您回去。”
陆奶奶慈爱地摸摸孙子的头:“知道你忙,正事要紧。奶奶有桂姨陪着,没事的。”
“那不行,”陆研新摇头,早有准备地说,“桂姨年纪也大了,路途遥远,总要有个力气大、稳当的人跟着我才放心。”他拿出手机,调出一份资料,“这是我托朋友找的护工,刘金,四十五岁,东北人,实在,有力气,而且有高级护理资格证,心细。有他跟着,帮你们提行李、跑跑腿,我也能安心搞科研。”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几天后,上海虹桥机场,一支奇妙的“三人行”队伍集结完毕。
陆奶奶穿着素雅,精神矍铄;桂姨则是一身利落的深色衣裤,手里紧紧攥着随身的小包;而新加入的刘金,果然如陆研新所说,是个高大敦实的汉子,话不多,脸上总带着憨厚的笑,一手一个,轻松拎起了所有大件行李,办票、托运、引导,做得井井有条。
飞机冲上云霄,穿过云层。陆奶奶靠着舷窗,看着下方逐渐变得微缩的城市景观,喃喃道:“当年坐绿皮车出来,几天几夜。现在,天还没黑就能到了。”
桂姨有些紧张地抓着扶手,刘金注意到了,低声安慰:“桂姨,放松,就跟坐大巴差不多,您看陆奶奶多稳当。”
桂姨不好意思地笑笑:“老了老了,还是脚踩在地上踏实。”
第一站:抵达遵义,初闻酒香。
航班平稳降落在遵义新舟机场。机舱门一打开,一股湿润、带着些许微凉和独特酯类芬芳的空气涌入,陆奶奶深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角有些湿润:“是这味儿……变了,又好像没变。”
刘金用力嗅了嗅,老实评价:“这空气……挺醉人啊!”
桂姨得意地接话:“刘金你是第一次来吧?这就是我们茅台镇的‘酱香味’,闻惯了,别的味儿都觉得寡淡。”
刘金手脚麻利地取好行李,租了一辆空间宽敞的SUV,仔细扶着陆奶奶和桂姨上车,将行李安置妥当,这才坐进驾驶座,按照导航,稳稳驶向仁怀市方向。
第二站:驶入仁怀,感官冲击。
车子驶入仁怀市地界,关于“酒”的视觉冲击开始扑面而来。公路两旁,造型各异的酒瓶雕塑、巨大的酒企广告牌连绵不绝。尤其是路过着名的“茅台酒瓶”造型建筑时,连见多识广的刘金也忍不住惊叹:“好家伙,这么大个酒瓶子!”
越接近茅台镇,那股在机场闻到的酒香愈发浓郁、醇厚,仿佛无形的绸缎,缠绕着整片山谷。赤水河在夕阳下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穿行在鳞次栉比的酒厂与民居之间。
陆奶奶一直看着窗外,沉默着。这里早已不是她记忆中的模样,高楼多了,路宽了,但那条河,那抹山形,还有这浸入骨子里的酒香,依然是她魂牵梦绕的故乡。
第三站:夜宿古镇,往事如河。
刘金提前预订了一家位于茅台镇核心区、临河而建的民宿,环境清幽,避免了主干道的喧嚣。他妥帖地将所有人的行李送到各自房间,又检查了房间设施,确认没有安全隐患。
安顿下来后,华灯初上。三人在客栈的观景阳台坐下,脚下就是潺潺的赤水河,对岸山上的灯光如星辰洒落。空气中弥漫着几乎化为实质的酒糟香气,深吸一口,仿佛都带着微醺的暖意。
陆奶奶望着夜景,缓缓开口,不再是回忆苦难,而是带着一种释然与分享的平静:“就是这条河,当年运盐的船就是从这里上来。你爷爷年轻时,还在这河边帮我家搬过酒坛子呢……”
桂姨也打开了话匣子,指着远处一片灯火通明的地方:“那边,听说就是新建的‘1915广场’,就是为了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拿奖的事。现在镇上搞旅游,热闹得很。”
刘金听着,适时递上温热的茶水,像个最忠实的听众和守护者。
这一刻,山河依旧,乡音萦绕。陆奶奶这趟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归乡之旅,在两位性格迥异却同样可靠的同伴陪伴下,终于真正踏上了故土。接下来的日子,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更深层次的探寻与情感的释放。
陆奶奶慈爱地摸摸孙子的头:“知道你忙,正事要紧。奶奶有桂姨陪着,没事的。”
“那不行,”陆研新摇头,早有准备地说,“桂姨年纪也大了,路途遥远,总要有个力气大、稳当的人跟着我才放心。”他拿出手机,调出一份资料,“这是我托朋友找的护工,刘金,四十五岁,东北人,实在,有力气,而且有高级护理资格证,心细。有他跟着,帮你们提行李、跑跑腿,我也能安心搞科研。”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几天后,上海虹桥机场,一支奇妙的“三人行”队伍集结完毕。
陆奶奶穿着素雅,精神矍铄;桂姨则是一身利落的深色衣裤,手里紧紧攥着随身的小包;而新加入的刘金,果然如陆研新所说,是个高大敦实的汉子,话不多,脸上总带着憨厚的笑,一手一个,轻松拎起了所有大件行李,办票、托运、引导,做得井井有条。
飞机冲上云霄,穿过云层。陆奶奶靠着舷窗,看着下方逐渐变得微缩的城市景观,喃喃道:“当年坐绿皮车出来,几天几夜。现在,天还没黑就能到了。”
桂姨有些紧张地抓着扶手,刘金注意到了,低声安慰:“桂姨,放松,就跟坐大巴差不多,您看陆奶奶多稳当。”
桂姨不好意思地笑笑:“老了老了,还是脚踩在地上踏实。”
第一站:抵达遵义,初闻酒香。
航班平稳降落在遵义新舟机场。机舱门一打开,一股湿润、带着些许微凉和独特酯类芬芳的空气涌入,陆奶奶深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角有些湿润:“是这味儿……变了,又好像没变。”
刘金用力嗅了嗅,老实评价:“这空气……挺醉人啊!”
桂姨得意地接话:“刘金你是第一次来吧?这就是我们茅台镇的‘酱香味’,闻惯了,别的味儿都觉得寡淡。”
刘金手脚麻利地取好行李,租了一辆空间宽敞的SUV,仔细扶着陆奶奶和桂姨上车,将行李安置妥当,这才坐进驾驶座,按照导航,稳稳驶向仁怀市方向。
第二站:驶入仁怀,感官冲击。
车子驶入仁怀市地界,关于“酒”的视觉冲击开始扑面而来。公路两旁,造型各异的酒瓶雕塑、巨大的酒企广告牌连绵不绝。尤其是路过着名的“茅台酒瓶”造型建筑时,连见多识广的刘金也忍不住惊叹:“好家伙,这么大个酒瓶子!”
越接近茅台镇,那股在机场闻到的酒香愈发浓郁、醇厚,仿佛无形的绸缎,缠绕着整片山谷。赤水河在夕阳下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穿行在鳞次栉比的酒厂与民居之间。
陆奶奶一直看着窗外,沉默着。这里早已不是她记忆中的模样,高楼多了,路宽了,但那条河,那抹山形,还有这浸入骨子里的酒香,依然是她魂牵梦绕的故乡。
第三站:夜宿古镇,往事如河。
刘金提前预订了一家位于茅台镇核心区、临河而建的民宿,环境清幽,避免了主干道的喧嚣。他妥帖地将所有人的行李送到各自房间,又检查了房间设施,确认没有安全隐患。
安顿下来后,华灯初上。三人在客栈的观景阳台坐下,脚下就是潺潺的赤水河,对岸山上的灯光如星辰洒落。空气中弥漫着几乎化为实质的酒糟香气,深吸一口,仿佛都带着微醺的暖意。
陆奶奶望着夜景,缓缓开口,不再是回忆苦难,而是带着一种释然与分享的平静:“就是这条河,当年运盐的船就是从这里上来。你爷爷年轻时,还在这河边帮我家搬过酒坛子呢……”
桂姨也打开了话匣子,指着远处一片灯火通明的地方:“那边,听说就是新建的‘1915广场’,就是为了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拿奖的事。现在镇上搞旅游,热闹得很。”
刘金听着,适时递上温热的茶水,像个最忠实的听众和守护者。
这一刻,山河依旧,乡音萦绕。陆奶奶这趟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归乡之旅,在两位性格迥异却同样可靠的同伴陪伴下,终于真正踏上了故土。接下来的日子,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更深层次的探寻与情感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