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花围裙的系带在蒋琦后腰勒出一个略显滑稽的结,他站在水槽前,动作算不上娴熟,却异常认真地冲洗着每一个碗碟。泡沫沾了一点在他的袖口,他也浑然不觉。
苏婉在一旁用干净的软布擦拭着他洗好的碗,偶尔偷偷抬眼打量他的侧脸。灯光柔和,将他原本略显锐利的眉眼轮廓晕染得格外温柔。
将一切看在眼里的小宝,偷偷捂嘴笑了笑,然后大声说:“蒋叔叔好像爸爸哦!”
蒋琦手一滑,盘子差点掉进水槽。苏婉手一抖,抹布掉在了地上。苏婉的心跳都不自觉漏了几拍,她慌忙低下头整理台面,掩饰自己发烫的脸颊。
两人对视一眼,又飞快地同时移开目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甜蜜又尴尬的微妙气息。
渐渐地,她心里波澜被一种更为宁谧安详的情绪所取代。这种感觉,太久违了。
自从那个人决绝地离开,留下她们母女二人和这家小小的花店,生活的重担和世间的冷暖便如同冰冷的潮水,将她层层包裹。她早已习惯了独自坚强,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切,仿佛一颗被岁月磨去了棱角的鹅卵石,圆润,却也冰冷。
可蒋琦的出现,就像一道猝不及防照进深潭的阳光,温暖,明亮,甚至有些烫人。他神秘莫测,时而高深,时而笨拙,却能轻易化解她遇到的麻烦,看透她隐藏的疲惫,甚至…能引得她沉寂已久的心湖,再次泛起涟漪。
这感觉很陌生,让她有些心慌,却又忍不住贪恋。
“好了。”蒋琦将最后一个盘子沥干水,递给她,声音打断了苏婉的思绪。
“谢谢,”苏婉接过盘子,指尖不经意触碰到他的,两人都像是被微弱的电流蛰了一下,迅速分开。苏婉耳根微热,连忙转身将盘子放进橱柜,“真是…太麻烦你了,来帮忙还让你洗碗。”
“这有什么,在山上的时候,这些活也都是我自己做。”蒋琦解开围裙,挂回原处,动作自然。三位师傅虽然传授他绝艺,但在生活上却是一个比一个懒散,尤其是三师傅,恨不得饭都让他喂到嘴里,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是他份内之事。
“山上?”苏婉捕捉到这个词,好奇地转过身,“蒋先生以前住在山上?”
蒋琦心里“咯噔”一下,暗道失言。他的来历实在不好解释,总不能说自己是三个老怪物教出来的、为了修复先天残缺而下山泡妞历练的奇葩传人吧?
他打了个哈哈,含糊道:“嗯…以前跟家里长辈在乡下住过一段时间,山里清静。”这话半真半假,也不算完全骗人。
苏婉却以为他可能家境清寒,早年生活不易,眼中不禁流露出几分同情和柔和:“原来是这样。那现在…一个人在市里打拼?”
“算是吧。”蒋琦点点头,赶紧转移话题,目光扫过收拾得干净整洁却略显空旷的小厨房,“苏婉你一个人带着小宝,经营这家花店,才真的不容易。”
提到这个,苏婉的眼神黯淡了一瞬,随即又扬起温婉的笑容:“习惯了就好。小宝很乖,有她陪着,再难的日子也觉得有盼头。”她的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一种经历过风雨后的平静和坚韧。
这时,小宝抱着她的图画书跑了进来,挤到两人中间,仰着小脸:“妈妈,蒋叔叔,你们在说什么呀?”
蒋琦蹲下身,笑着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子:“在说我们小宝是最乖最棒的小朋友。”
小宝立刻得意地昂起头,又献宝似的把图画书举到蒋琦面前:“蒋叔叔,你看我画的新画!这是妈妈,这是我,这是…”
她的小手指点着一个用棕色笔画出的、火柴棍一样的人形,犹豫了一下,小声说:“…这是蒋叔叔。我们一起去公园放风筝!”
画纸上,三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手拉着手,背景是更加歪扭的树木和一个三角形的“风筝”,色彩涂抹得充满了童真。虽然稚嫩,却透着一股浓浓的渴望和温馨。
蒋琦看着那画,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像是被轻轻撞了一下。苏婉看着那画,眼神复杂,唇动了动,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摸了摸女儿的头。
气氛一时有些微妙。
为了打破这沉默,蒋琦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夸张的陶醉表情:“哇,什么东西这么香?我刚才就闻到了!”
苏婉回过神来,顺着他的话看向灶台上那个小小的紫砂锅,抿嘴一笑:“是红豆沙圆子,下午闲着的时候慢火煨上的,现在应该正好。吃一碗再走吧?算是…饭后的甜点。”
“太好了!我正好有点馋甜的了!”蒋琦从善如流,毫不客气地点头,那模样逗得苏婉又是一笑。
她盛了三碗出来。软糯的小圆子沉在暗红色的豆沙里,上面还点缀着几点金色的桂花糖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蒋琦舀起一勺吹了吹,送入口中。豆沙熬得细腻绵密,甜度恰到好处,圆子Q弹有嚼劲,桂花的香气更是画龙点睛。他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毫不吝啬地夸赞:“好吃!比我在…比我在任何地方吃过的都好吃!”
这倒不是完全奉承。山上的师傅们对吃食的唯一要求就是熟和量足,味道什么的纯属附加品。下山后不是吃外卖就是凑合,如此用心熬煮的、带着“家”的味道的甜汤,他确实是第一次吃到。
苏婉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心里却甜丝丝的:“
苏婉在一旁用干净的软布擦拭着他洗好的碗,偶尔偷偷抬眼打量他的侧脸。灯光柔和,将他原本略显锐利的眉眼轮廓晕染得格外温柔。
将一切看在眼里的小宝,偷偷捂嘴笑了笑,然后大声说:“蒋叔叔好像爸爸哦!”
蒋琦手一滑,盘子差点掉进水槽。苏婉手一抖,抹布掉在了地上。苏婉的心跳都不自觉漏了几拍,她慌忙低下头整理台面,掩饰自己发烫的脸颊。
两人对视一眼,又飞快地同时移开目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甜蜜又尴尬的微妙气息。
渐渐地,她心里波澜被一种更为宁谧安详的情绪所取代。这种感觉,太久违了。
自从那个人决绝地离开,留下她们母女二人和这家小小的花店,生活的重担和世间的冷暖便如同冰冷的潮水,将她层层包裹。她早已习惯了独自坚强,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切,仿佛一颗被岁月磨去了棱角的鹅卵石,圆润,却也冰冷。
可蒋琦的出现,就像一道猝不及防照进深潭的阳光,温暖,明亮,甚至有些烫人。他神秘莫测,时而高深,时而笨拙,却能轻易化解她遇到的麻烦,看透她隐藏的疲惫,甚至…能引得她沉寂已久的心湖,再次泛起涟漪。
这感觉很陌生,让她有些心慌,却又忍不住贪恋。
“好了。”蒋琦将最后一个盘子沥干水,递给她,声音打断了苏婉的思绪。
“谢谢,”苏婉接过盘子,指尖不经意触碰到他的,两人都像是被微弱的电流蛰了一下,迅速分开。苏婉耳根微热,连忙转身将盘子放进橱柜,“真是…太麻烦你了,来帮忙还让你洗碗。”
“这有什么,在山上的时候,这些活也都是我自己做。”蒋琦解开围裙,挂回原处,动作自然。三位师傅虽然传授他绝艺,但在生活上却是一个比一个懒散,尤其是三师傅,恨不得饭都让他喂到嘴里,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是他份内之事。
“山上?”苏婉捕捉到这个词,好奇地转过身,“蒋先生以前住在山上?”
蒋琦心里“咯噔”一下,暗道失言。他的来历实在不好解释,总不能说自己是三个老怪物教出来的、为了修复先天残缺而下山泡妞历练的奇葩传人吧?
他打了个哈哈,含糊道:“嗯…以前跟家里长辈在乡下住过一段时间,山里清静。”这话半真半假,也不算完全骗人。
苏婉却以为他可能家境清寒,早年生活不易,眼中不禁流露出几分同情和柔和:“原来是这样。那现在…一个人在市里打拼?”
“算是吧。”蒋琦点点头,赶紧转移话题,目光扫过收拾得干净整洁却略显空旷的小厨房,“苏婉你一个人带着小宝,经营这家花店,才真的不容易。”
提到这个,苏婉的眼神黯淡了一瞬,随即又扬起温婉的笑容:“习惯了就好。小宝很乖,有她陪着,再难的日子也觉得有盼头。”她的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一种经历过风雨后的平静和坚韧。
这时,小宝抱着她的图画书跑了进来,挤到两人中间,仰着小脸:“妈妈,蒋叔叔,你们在说什么呀?”
蒋琦蹲下身,笑着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子:“在说我们小宝是最乖最棒的小朋友。”
小宝立刻得意地昂起头,又献宝似的把图画书举到蒋琦面前:“蒋叔叔,你看我画的新画!这是妈妈,这是我,这是…”
她的小手指点着一个用棕色笔画出的、火柴棍一样的人形,犹豫了一下,小声说:“…这是蒋叔叔。我们一起去公园放风筝!”
画纸上,三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手拉着手,背景是更加歪扭的树木和一个三角形的“风筝”,色彩涂抹得充满了童真。虽然稚嫩,却透着一股浓浓的渴望和温馨。
蒋琦看着那画,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像是被轻轻撞了一下。苏婉看着那画,眼神复杂,唇动了动,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摸了摸女儿的头。
气氛一时有些微妙。
为了打破这沉默,蒋琦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夸张的陶醉表情:“哇,什么东西这么香?我刚才就闻到了!”
苏婉回过神来,顺着他的话看向灶台上那个小小的紫砂锅,抿嘴一笑:“是红豆沙圆子,下午闲着的时候慢火煨上的,现在应该正好。吃一碗再走吧?算是…饭后的甜点。”
“太好了!我正好有点馋甜的了!”蒋琦从善如流,毫不客气地点头,那模样逗得苏婉又是一笑。
她盛了三碗出来。软糯的小圆子沉在暗红色的豆沙里,上面还点缀着几点金色的桂花糖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蒋琦舀起一勺吹了吹,送入口中。豆沙熬得细腻绵密,甜度恰到好处,圆子Q弹有嚼劲,桂花的香气更是画龙点睛。他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毫不吝啬地夸赞:“好吃!比我在…比我在任何地方吃过的都好吃!”
这倒不是完全奉承。山上的师傅们对吃食的唯一要求就是熟和量足,味道什么的纯属附加品。下山后不是吃外卖就是凑合,如此用心熬煮的、带着“家”的味道的甜汤,他确实是第一次吃到。
苏婉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心里却甜丝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