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利诱难撼匠人心,文创初绽试锋芒-《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一九八三年春的风还带着几分料峭,却吹得红星村的泥土里都冒出生机 ——“芸香非遗绣娘合作社” 的院子里,二十多个绣娘正围着绣绷忙碌,彩色丝线在指尖翻飞,偶尔传来几声关于针法的讨论,混着院角老槐树的抽芽声,格外热闹。

  张桂兰却没心思加入这份热闹。她攥着绣针的手心里全是汗,目光频频往院门口瞟,绣绷上那只本该圆润饱满的打籽绣桃花,歪歪扭扭地缺了好几瓣。昨儿傍晚,那个穿西装、戴金丝眼镜的香港商人陈嘉豪,在村口老磨坊堵住了她,说的那些话像块石头,沉甸甸压在她心口。

  “张大姐,你在国营刺绣厂待过,懂规矩、有手艺,” 陈嘉豪当时倚着磨坊的石碾子,指尖夹着的香烟飘出淡蓝烟雾,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诱惑力,“姜芸的合作社说到底是小打小闹,给你们的工钱顶天了也就每月三十块。我在香港有厂子,你要是过来,每月六十块,还能学港式刺绣,将来说不定能去香港定居 —— 你老母亲的关节炎,不是需要进口的‘消炎痛’吗?我随时能帮你弄到。”

  六十块!还能弄来进口药!张桂兰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她男人前年在工地摔断了腿,家里就靠她在合作社做绣品的工钱撑着,老母亲的关节炎一到阴雨天就疼得直哭,县城医院的医生说进口药管用,可那药金贵得很,她攒了三个月也没凑够钱。陈嘉豪的话,像根救命稻草,可她看着合作社院子里姜芸教小满绣雏菊的身影,又觉得心里发堵。

  当初她从国营厂下岗,是姜芸拉着她进合作社,还特意教她改良后的打籽绣针法,让她的绣品能卖上更高的价钱;上个月她男人复查,姜芸还悄悄塞给她五块钱和两斤粮票,说 “别跟大伙儿说,先应应急”。要是她走了,不仅对不起姜芸,合作社里那些跟着她学国营厂标准化针法的姐妹,也得乱了套。

  “桂兰姐,你这桃花怎么绣得跟霜打了似的?” 姜芸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带着笑意。张桂兰猛地回头,看见姜芸手里端着个搪瓷缸,里面盛着温热的红糖水,额角还沾着点线头 —— 她刚帮隔壁村的绣娘调整完乱针绣的走线。

  张桂兰慌忙把绣绷往身后藏了藏,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她这副样子,姜芸哪里还看不出来不对劲?便拉着她往院角的柴房走,把门轻轻掩上:“有啥难事,跟我说说?咱们合作社是一家人,别自己扛着。”

  温热的红糖水递到手里,张桂兰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她吸了吸鼻子,把陈嘉豪找她的事一五一十说了,连进口药的诱惑也没瞒:“姜芸,我知道我不该动心,可我妈她……”

  “我知道阿姨的病。” 姜芸打断她,语气没有半分责怪,反而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递给张桂兰,“前几天我去县城送绣品,托供销社的李老板问了,县医院刚进了一批国产的‘布洛芬’,治关节炎管用,价钱比进口药便宜一半。这是我攒的十块钱,你先拿去给阿姨买药,不够的话,合作社的公益基金里能再支五块 —— 公益基金就是给大伙儿应急用的,你别觉得不好意思。”

  张桂兰捏着那张带着姜芸体温的钱,眼泪 “啪嗒” 掉在搪瓷缸里。她原以为姜芸会骂她忘恩负义,可没想到姜芸第一时间想的是帮她解决难处。她把钱往回塞:“不行,这钱我不能要!你之前已经帮过我了……”

  “拿着。” 姜芸把钱按回她手里,指尖触到张桂兰粗糙的掌心 —— 那是常年握绣针磨出来的茧子,“咱们做绣娘的,靠的是手艺吃饭,更靠的是心里的底气。陈嘉豪给的工钱再高,可他要的是垄断咱们的绣品,是想把苏绣变成他赚钱的工具。咱们合作社不一样,咱们绣的是自己的手艺,赚的钱能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还能把苏绣传下去 —— 这份踏实,不是他给的工钱能比的。”

  张桂兰重重点头,把钱紧紧攥在手里:“姜芸,你放心,我绝不会跟陈嘉豪走!以后谁要是再被他诱惑,我第一个帮你拦着!”

  解决了张桂兰的心事,姜芸回到院子里,却没立刻去碰绣绷 —— 她得抓紧准备地区创业大赛的材料。之前县长提过 “文创产品” 的思路,她这几天一直在琢磨儿童绣品,刚才小满绣的小雏菊荷包就很受村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