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古嫁衣暗藏传承纹,偷拍照引狼窥绣魂-《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 “芸香非遗绣娘合作社” 的木窗棂,绣房里就飘起了淡淡的丝线草木香。姜芸踩着露水走进来的时候,张桂兰正拿着尺子,盯着王强手里的绣绷皱眉:“针脚间距差了两毫米,拆了重绣!姜姐说了,你这一个月的活计,每块都得经我手,想蒙混过关可不行。”

  王强的脸涨得通红,指尖捏着绣针有些发紧。他面前的绣布上,一朵半完成的玉兰花歪歪扭扭,涤纶线的粗糙质感和旁边小满绣的桑蚕丝线作品摆在一起,显得格外刺眼。听见姜芸的脚步声,他头埋得更低了:“张姐,我…… 我再拆了绣就是。”

  姜芸没多言,只把一叠赔偿清单放在桌上:“百货大楼的损失是五十六块八,从你这个月工资里扣三十,剩下的分两个月扣。要是这月能把针法练达标,月底给你发奖金补回来。” 她知道王强不是坏到根的人,只是被穷日子逼得急了眼,若是一棍子打死,反而容易让他彻底走歪。

  王强捏着清单的手指顿了顿,声音闷得像堵了棉花:“谢谢姜姐…… 我昨天想起来,收我半成品那人事儿不对。他上次来的时候,袖口露着个‘东洋’开头的商标,还问我你绣东西是不是总躲着人,有没有‘特别的水’泡线。”

  这话让姜芸心里一沉。八十六章里小满比划的 “偷抱东西”,此刻和 “东洋” 商标对上了 —— 陈嘉豪的西装袖口也有类似标记,但王强说的人 “说话带点南方口音,不像港商那样会说普通话”,显然不是陈嘉豪。看来盯着合作社的,不止国营厂一家。

  “他还说什么了?” 姜芸追问。

  王强挠了挠头:“没了,他后来只催我多拿点绣品,说越复杂的越好。我当时没敢多问……”

  姜芸点点头,让王强先去练针法,转身找上周建军:“周大哥,省博物馆寄来的嫁衣修复资料,你帮我把破损处标出来,下午我去县文化馆,想提前看看实物。”

  周建军手里正打磨着一把旧绣针,闻言抬头笑道:“我早就标好了,还把你妈留下的那套修绣工具找出来了 —— 你上次修《清明上河图》用的针有点钝,这套老针是苏绣专用的,尖细还不容易断。” 他递过来一个红木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根金针,针尾都刻着极小的 “婉” 字 —— 正是苏婉清日记里提到的那套绣针。

  午后的县文化馆比往常安静,李老早就在古绣展厅等着了。玻璃展柜里,那件清代 “凤穿牡丹” 嫁衣静静躺着,暗红色的绸缎已经泛出陈旧的米黄色,裙摆处的凤凰翅膀缺了一大块,露出底下的衬布,唯有凤凰的眼睛还亮着 —— 那是用赤金绣线绣成的,历经百年仍没褪色。

  “你看这里。” 李老指着凤凰眼睛,“这种‘圈金绣’针法,和你修复的《清明上河图》里的桥钉针法一样,都是苏婉清擅长的。县志里记载,民国三十八年,苏婉清曾在县文化馆待过半年,说是在修复一件‘凤纹嫁衣’,我猜就是这件。”

  姜芸凑近展柜,指尖无意识地贴在玻璃上。突然,掌心传来一阵微弱的热意 —— 空间里的灵泉又开始闪烁了!她赶紧收回手,装作整理衣角,余光瞥见嫁衣领口处绣着一个极小的 “芸” 字,和她母亲嫁衣内侧的字一模一样!

  “李老,这件嫁衣的原主人,您知道是谁吗?” 姜芸的声音有些发颤。

  李老叹了口气:“早年馆里遭过灾,资料丢了大半,只知道是解放后从一个姓姜的老太太手里收来的。那老太太说,这是她家传的嫁衣,一辈传一辈,到她这儿没人穿了,就捐给馆里了。”

  姓姜?母亲的嫁衣,加上这件清代嫁衣,难道真的是家族传承?姜芸心里翻涌着,突然想起空间里那个落满灰尘的木盒 —— 苏婉清的日记里,会不会有更详细的记载?

  她正想再问,口袋里的传呼机突然响了 —— 是合作社的小赵发来的:“姜姐,国营厂的王厂长派人来,说想跟你谈合作,人已经在合作社等了。”

  姜芸皱了皱眉,王厂长之前派人偷拍,现在又突然要谈合作,准没好事。她跟李老道别,匆匆往合作社赶,没注意到展厅门口,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男人正拿着相机,对着她刚才贴过的玻璃处拍照 —— 正是上次跟踪她的国营厂学徒。

  此刻的国营厂办公室里,王厂长拿着学徒拍来的照片,照片上能清晰看到姜芸掌心贴在玻璃上时,泛起的淡淡白光。他拨通了一个陌生号码,语气谄媚:“陈先生,您要的东西有线索了 —— 那个姜芸,确实有点门道,对着古绣就能发光,说不定真有‘灵泉’。”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王厂长,你再盯紧点,最好能拿到她用过的丝线。我们东洋丝绸株式会社,对这种‘特殊工艺’很感兴趣。要是能弄明白,好处少不了你的。”

  王厂长挂了电话,手指在照片上摩挲着,眼里满是贪婪 —— 他早就眼馋姜芸的合作社,要是能把灵泉的秘密弄到手,别说国营厂能起死回生,他还能靠东洋人的关系发大财。

  姜芸回到合作社的时候,王厂长派来的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那人是个瘦高个,自称 “刘秘书”,一见面就递上一份合作协议:“姜社长,我们王厂长说了,国营厂有现成的生产线,能帮你们扩大生产。只要你们把核心针法教给我们,以后赚的钱,咱们五五分。”

  姜芸扫了一眼协议,里面写着 “乙方(合作社)需无偿提供所有刺绣技术及原料处理方法”,气得笑了:“刘秘书,你们这不是合作,是抢吧?我们合作社的针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凭什么无偿教给你们?”

  刘秘书脸色一沉:“姜社长,别给脸不要脸!你们合作社能有今天,还不是靠县里扶持?要是我们国营厂跟县里说几句,你们的扶持资金……”

  “你可以试试。” 姜芸打断他,“上个月县长考察的时候说了,合作社是非遗扶贫项目,受县里保护。倒是你们国营厂,上次派人偷拍我,现在又想来抢技术,真当没人管?”

  刘秘书没想到姜芸这么硬气,噎了半天,悻悻地走了。小赵凑过来:“姜姐,这人肯定没安好心!”

  姜芸点点头,心里却更担忧了 —— 王厂长背后有东洋人的影子,他们想要的恐怕不只是针法,还有灵泉的秘密。她回到自己的绣房,锁上门,进入了刺绣空间。

  空间里的灵泉比上次更暗了,水面泛着微弱的银光。姜芸把清代嫁衣的照片放在灵泉边,照片上的凤凰图案突然亮了起来,灵泉也跟着泛起涟漪。她伸手碰了碰泉水,一股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全身,头皮却突然发麻 —— 镜子里,又多了三根白发。

  更让她心慌的是,这次接触灵泉后,她的眼睛突然模糊了,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灵泉的消耗越来越大,再这么下去,不等修复完嫁衣,她的身体恐怕就撑不住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是周建军:“芸丫头,法国客商发来传真了,说想订一批‘凤穿牡丹’纹样的披肩,还问能不能用你们家传的嫁衣款式做参考。”

  姜芸看着传真上 “凤穿牡丹” 四个字,又看了看空间里的灵泉和嫁衣照片,心里突然有了个念头 —— 或许,传承不只是修复古绣,还要让老手艺走进新市场。只是她没料到,这个决定,会让东洋丝绸株式会社的人,更快地盯上她。

  而角落里,王强看着刘秘书离开的方向,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姜芸,上次收他半成品的人,还问过 “姜家有没有传下来的老盒子”—— 那盒子,不就是姜芸偶尔会锁在柜子里的红木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