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爬过合作社的院墙,姜芸就揣着灵泉使用手册进了空间。昨晚接到张专员的电话后,她一夜没睡安稳 —— 要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看 “百鸟朝凤” 嫁衣,就得先确认嫁衣的修复进度,更要确保灵泉的秘密不被发现。
空间里的月光依旧柔和,洒在石台上的灵泉池上。姜芸快步走过去,竟发现池面泛着比前几天更亮的银光,细微的波纹在水面轻轻晃动,像被风吹皱的绸缎。她伸手碰了碰泉水,温热的触感比之前明显,指尖还沾了点细碎的光屑,像星星的碎片。
“是因为学员们诚心学绣吗?” 姜芸想起昨天绣房里的景象:王强跟着小满学画针法示意图,张桂兰带着新学员练 “打籽绣”,连最胆小的那个姑娘,都敢主动问她 “盘金绣的金线怎么选”。她下意识摸向鬓角,对着空间里挂着的铜镜一看 —— 之前新增的那根白发,居然淡了些,边缘泛着淡淡的黑色,像要重新变回黑发。
手册里 “众匠之心滋养灵泉” 的话,终于有了实感。姜芸心里一暖,转身走向空间最里面的绣架 ——“百鸟朝凤” 嫁衣就挂在那里。红色的缎面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之前被王桂香扯破的绣纹,已经完全修复,凤凰的尾羽用 “虚实乱针绣” 层层叠叠绣出,阳光照进来时,能看到羽尖的渐变光泽;百鸟的眼睛用黑色米珠点缀,比母亲在世时绣的还要灵动。
“娘,我要让更多人看到您的手艺,还要让他们知道,苏绣不是谁都能仿冒的。” 姜芸指尖拂过凤凰的翅膀,缎面的触感柔软,像母亲当年抱着她的手。她之前还担心嫁衣会暴露灵泉秘密,可现在看着这完整的绣品,看着灵泉池的微光,突然有了底气 —— 只要她小心些,只展示嫁衣的绣工,不提及修复过程,应该不会有问题。
离开空间时,院外传来了自行车的声音。姜芸推开门,看见王强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停在门口,车后座绑着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
“姜芸姐,我想好了!” 王强跳下车,脸上带着点急红,“昨天李老板说县城小商品市场有东洋人的摊位,我想跟你一起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他们仿冒的证据。我之前犯了错,现在想帮合作社做点事。”
他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画满了简单的针法图 —— 是他昨晚跟着小满的示意图,自己默写的。“我还把‘盘金绣’‘打籽绣’的要点记下来了,要是遇到有人问,我能分清哪些是真苏绣,哪些是仿冒的。”
姜芸看着笔记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还有被橡皮擦得发黑的痕迹,心里软了软。王强之前偷学针法是为了赚钱,现在记笔记却是为了帮合作社,这才是 “诚心传承” 的样子。
“好,我们一起去。” 姜芸点头,“再叫上小满,她会画画,能把摊位的样子、仿冒品的细节画下来,作为证据。”
半个多小时后,姜芸、王强和小满骑着两辆自行车,往县城赶。小满坐在姜芸的车后座,手里拿着一个速写本,时不时抬头看路边的景色,眼睛亮晶晶的 —— 她很少去县城,对什么都好奇。
县城的小商品市场在十字街附近,上午十点多,已经挤满了人。吆喝声、自行车铃声、孩子的哭闹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很。李老板说的东洋摊位在市场最里面,一个蓝色的帐篷下,挂着不少绣品:荷包、手帕、还有一些小挂件,上面都绣着 “百鸟朝凤”“凤穿牡丹” 的图案,和姜芸合作社的绣品图案几乎一样。
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站在摊位后,手里拿着一个仿冒荷包,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吆喝:“正宗苏绣,便宜卖!东洋监制,质量好!” 他的袖口别着一个徽章,上面刻着 “东洋丝绸株式会社” 的字样 —— 和陈嘉豪之前袖口的商标一样。
“就是他!” 王强攥紧拳头,想上前理论,被姜芸按住了。
“别冲动,我们先收集证据。” 姜芸小声说,给小满递了个眼神。小满点点头,翻开速写本,飞快地画起来 —— 她画得很细致,连摊位上挂着的仿冒手帕的针脚疏密,还有男人袖口的徽章,都画得清清楚楚。
姜芸则走到摊位前,拿起一个仿冒的 “凤穿牡丹” 荷包,故意问:“老板,你这苏绣是哪里学的?我看这‘打籽绣’的针脚,怎么都是歪的?”
男人抬头看了姜芸一眼,眼神里带着点警惕,却还是笑着说:“这是我们东洋的绣工,比中国的苏绣更精细!你不懂就别乱说。”
“哦?” 姜芸挑眉,手指捏着荷包的丝线,轻轻一扯,就有几根线掉了下来,“精细的绣品,会一扯就掉丝吗?还有,苏绣的‘打籽绣’讲究‘籽圆、针密、线匀’,你这籽是扁的,针脚还露在外面,连基础都没学好,怎么敢说正宗?”
周围的人听到动静,都围了过来。有个老太太拿着一个真的苏绣荷包(是之前在合作社买的),对比着说:“是啊,我这个是在芸香合作社买的,针脚比这个细多了,洗了好几次都没掉丝!”
男人的脸色变了,伸手想抢姜芸手里的仿冒荷包:“你故意来找茬是吧?赶紧走开!”
王强立刻上前一步,挡住男人的手:“你凭什么抢东西?我们只是问问,你要是真的正宗,怎么不敢回答?”
男人被堵得说不出话,情急之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想给周围人看:“你们看!我们有正宗的苏绣样本!这是‘凤穿牡丹’嫁衣,比你们合作社的好多了!”
姜芸的目光一下子落在照片上。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是一件红色的嫁衣,绣着盛开的牡丹,凤凰站在牡丹枝上,和她母亲的 “百鸟朝凤” 嫁衣款式相似,但牡丹的绣法用的是 “盘金叠绣”,比 “百鸟朝凤” 更复杂。照片的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民国三十八年,苏婉清绣”。
是苏婉清的 “凤穿牡丹” 嫁衣!姜芸的心跳猛地加快 —— 灵泉手册里说 “灵泉之源藏于凤穿牡丹嫁衣之……”,东洋丝绸怎么会有这件嫁衣的照片?难道他们也在找这件嫁衣?
“这照片是哪里来的?” 姜芸追问,声音有点发紧。
男人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把照片收起来,恶狠狠地说:“不关你的事!再不走,我就叫人了!”
这时,市场管理处的人正好过来巡逻。姜芸赶紧把手里的仿冒荷包、小满画的速写本递过去:“同志,这个摊位卖的是仿冒苏绣,还谎称是东洋监制,诋毁中国苏绣的名声,我们有证据。”
管理处的人看了看仿冒品,又看了看小满的画,皱着眉对男人说:“跟我们去办公室一趟,把你的货源、资质都拿出来!”
男人脸色惨白,还想争辩,却被管理处的人架住了。周围的人纷纷鼓掌,有几个之前买了仿冒品的人,也跟着去办公室退货。
“姜芸姐,你刚才看到那张照片了吗?” 王强凑过来,声音压低,“上面的嫁衣,跟你说的‘凤穿牡丹’好像一样!”
姜芸点点头,心里的疑惑越来越重。东洋丝绸不仅仿冒苏绣,还在找 “凤穿牡丹” 嫁衣,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是为了灵泉之源吗?
回去的路上,小满突然拉了拉姜芸的衣角,指了指速写本 —— 她在刚才画的摊位图旁边,又画了一个小小的图案:是男人袖口徽章的特写,下面还画了一个箭头,指向徽章上的一个小缺口。
“小满,你是说这个徽章有问题?” 姜芸问。小满重重点头,又在速写本上写了两个字:“见过”。
“你在哪里见过?” 王强凑过来问。小满想了想,在纸上画了一个工厂的轮廓,还有一个烟囱 —— 是之前被查封的东风山寨厂!
原来东洋丝绸和东风山寨厂早就有联系!之前王强偷卖的半成品,就是通过东风厂流到东洋商人手里的。姜芸攥紧速写本,指节发白 —— 这条线索,比找到仿冒摊位更重要。
回到合作社时,文旅局的张专员已经在等了。他坐在绣房的长凳上,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看到姜芸回来,赶紧站起来:“姜芸,有个好消息!省博物馆听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考察,主动提出可以把馆藏的‘凤穿牡丹’嫁衣借展,让考察团看看苏绣的传承脉络!”
姜芸心里一震 —— 省博物馆真的有 “凤穿牡丹” 嫁衣!而且还愿意借展!这不仅能让考察团看到更完整的苏绣技艺,还能让她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件嫁衣,找到灵泉之源的线索。
“真的吗?太好了!” 姜芸的声音都有点发颤。
“不过博物馆有个要求。” 张专员翻开文件夹,“他们希望你能帮忙修复一下‘凤穿牡丹’嫁衣的边角 —— 这件嫁衣的牡丹花瓣有几处丝线老化,博物馆的修复师没把握,知道你修复过《清明上河图》古绣,想请你出手。”
修复 “凤穿牡丹” 嫁衣?这正是姜芸求之不得的。她赶紧点头:“我愿意!只要能帮上忙,我一定尽力。”
张专员走后,绣房里的学员们围了过来。张桂兰拿着一个刚绣好的 “荷塘月色” 绣片:“姜芸姐,我们听说考察团要来,都商量好了,这几天加把劲,多绣点好作品,让外国人看看咱们的苏绣有多厉害!”
“对!” 小满也跟着点头,在速写本上写:“我画了很多卡通绣样,咱们可以绣点小挂件,让考察团带回去当纪念!”
王强也举起手里的笔记本:“我把苏绣的针法要点都整理好了,到时候可以给考察团讲解,让他们知道苏绣的讲究!”
姜芸看着眼前的学员们,看着绣房里一排排整齐的绣绷,看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丝线上,泛着金色的光,心里满是暖意。她摸了摸鬓角,那根淡了的白发,已经完全变回了黑色。
众匠之心,不仅能滋养灵泉,还能凝聚成一股力量,挡住所有的阴谋和仿冒。
只是,她心里还有个疑问:东洋丝绸手里的 “凤穿牡丹” 嫁衣照片,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会不会也想在借展的时候动手脚?
姜芸拿出灵泉使用手册,翻到那页只显现了一半的话:“灵泉之源,藏于‘凤穿牡丹’嫁衣之……” 她用指尖摸了摸空白的地方,好像能感觉到手册里藏着的秘密,在等着她去揭开。
晚上,合作社的灯亮到了很晚。学员们坐在绣绷前,手里的绣针上下翻飞,丝线在布上织出花纹,偶尔有人小声讨论针法,偶尔传来小满的笑声(她虽然不能说话,但会发出轻轻的 “咿呀” 声,像小猫一样)。
姜芸坐在最里面的绣绷前,手里拿着 “百鸟朝凤” 嫁衣的一角,仔细检查着绣工。她想起明天要去省博物馆看 “凤穿牡丹” 嫁衣,想起东洋商人手里的照片,想起灵泉池的微光,心里既期待又警惕。
明天,会是新的开始吗?她不知道,但她知道,只要她和学员们一起,守住苏绣的传承,就不怕任何困难。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嫁衣的凤凰翅膀上,羽尖的光泽,和空间里的灵泉池一样,温柔而坚定。
空间里的月光依旧柔和,洒在石台上的灵泉池上。姜芸快步走过去,竟发现池面泛着比前几天更亮的银光,细微的波纹在水面轻轻晃动,像被风吹皱的绸缎。她伸手碰了碰泉水,温热的触感比之前明显,指尖还沾了点细碎的光屑,像星星的碎片。
“是因为学员们诚心学绣吗?” 姜芸想起昨天绣房里的景象:王强跟着小满学画针法示意图,张桂兰带着新学员练 “打籽绣”,连最胆小的那个姑娘,都敢主动问她 “盘金绣的金线怎么选”。她下意识摸向鬓角,对着空间里挂着的铜镜一看 —— 之前新增的那根白发,居然淡了些,边缘泛着淡淡的黑色,像要重新变回黑发。
手册里 “众匠之心滋养灵泉” 的话,终于有了实感。姜芸心里一暖,转身走向空间最里面的绣架 ——“百鸟朝凤” 嫁衣就挂在那里。红色的缎面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之前被王桂香扯破的绣纹,已经完全修复,凤凰的尾羽用 “虚实乱针绣” 层层叠叠绣出,阳光照进来时,能看到羽尖的渐变光泽;百鸟的眼睛用黑色米珠点缀,比母亲在世时绣的还要灵动。
“娘,我要让更多人看到您的手艺,还要让他们知道,苏绣不是谁都能仿冒的。” 姜芸指尖拂过凤凰的翅膀,缎面的触感柔软,像母亲当年抱着她的手。她之前还担心嫁衣会暴露灵泉秘密,可现在看着这完整的绣品,看着灵泉池的微光,突然有了底气 —— 只要她小心些,只展示嫁衣的绣工,不提及修复过程,应该不会有问题。
离开空间时,院外传来了自行车的声音。姜芸推开门,看见王强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停在门口,车后座绑着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
“姜芸姐,我想好了!” 王强跳下车,脸上带着点急红,“昨天李老板说县城小商品市场有东洋人的摊位,我想跟你一起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他们仿冒的证据。我之前犯了错,现在想帮合作社做点事。”
他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画满了简单的针法图 —— 是他昨晚跟着小满的示意图,自己默写的。“我还把‘盘金绣’‘打籽绣’的要点记下来了,要是遇到有人问,我能分清哪些是真苏绣,哪些是仿冒的。”
姜芸看着笔记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还有被橡皮擦得发黑的痕迹,心里软了软。王强之前偷学针法是为了赚钱,现在记笔记却是为了帮合作社,这才是 “诚心传承” 的样子。
“好,我们一起去。” 姜芸点头,“再叫上小满,她会画画,能把摊位的样子、仿冒品的细节画下来,作为证据。”
半个多小时后,姜芸、王强和小满骑着两辆自行车,往县城赶。小满坐在姜芸的车后座,手里拿着一个速写本,时不时抬头看路边的景色,眼睛亮晶晶的 —— 她很少去县城,对什么都好奇。
县城的小商品市场在十字街附近,上午十点多,已经挤满了人。吆喝声、自行车铃声、孩子的哭闹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很。李老板说的东洋摊位在市场最里面,一个蓝色的帐篷下,挂着不少绣品:荷包、手帕、还有一些小挂件,上面都绣着 “百鸟朝凤”“凤穿牡丹” 的图案,和姜芸合作社的绣品图案几乎一样。
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站在摊位后,手里拿着一个仿冒荷包,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吆喝:“正宗苏绣,便宜卖!东洋监制,质量好!” 他的袖口别着一个徽章,上面刻着 “东洋丝绸株式会社” 的字样 —— 和陈嘉豪之前袖口的商标一样。
“就是他!” 王强攥紧拳头,想上前理论,被姜芸按住了。
“别冲动,我们先收集证据。” 姜芸小声说,给小满递了个眼神。小满点点头,翻开速写本,飞快地画起来 —— 她画得很细致,连摊位上挂着的仿冒手帕的针脚疏密,还有男人袖口的徽章,都画得清清楚楚。
姜芸则走到摊位前,拿起一个仿冒的 “凤穿牡丹” 荷包,故意问:“老板,你这苏绣是哪里学的?我看这‘打籽绣’的针脚,怎么都是歪的?”
男人抬头看了姜芸一眼,眼神里带着点警惕,却还是笑着说:“这是我们东洋的绣工,比中国的苏绣更精细!你不懂就别乱说。”
“哦?” 姜芸挑眉,手指捏着荷包的丝线,轻轻一扯,就有几根线掉了下来,“精细的绣品,会一扯就掉丝吗?还有,苏绣的‘打籽绣’讲究‘籽圆、针密、线匀’,你这籽是扁的,针脚还露在外面,连基础都没学好,怎么敢说正宗?”
周围的人听到动静,都围了过来。有个老太太拿着一个真的苏绣荷包(是之前在合作社买的),对比着说:“是啊,我这个是在芸香合作社买的,针脚比这个细多了,洗了好几次都没掉丝!”
男人的脸色变了,伸手想抢姜芸手里的仿冒荷包:“你故意来找茬是吧?赶紧走开!”
王强立刻上前一步,挡住男人的手:“你凭什么抢东西?我们只是问问,你要是真的正宗,怎么不敢回答?”
男人被堵得说不出话,情急之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想给周围人看:“你们看!我们有正宗的苏绣样本!这是‘凤穿牡丹’嫁衣,比你们合作社的好多了!”
姜芸的目光一下子落在照片上。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是一件红色的嫁衣,绣着盛开的牡丹,凤凰站在牡丹枝上,和她母亲的 “百鸟朝凤” 嫁衣款式相似,但牡丹的绣法用的是 “盘金叠绣”,比 “百鸟朝凤” 更复杂。照片的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民国三十八年,苏婉清绣”。
是苏婉清的 “凤穿牡丹” 嫁衣!姜芸的心跳猛地加快 —— 灵泉手册里说 “灵泉之源藏于凤穿牡丹嫁衣之……”,东洋丝绸怎么会有这件嫁衣的照片?难道他们也在找这件嫁衣?
“这照片是哪里来的?” 姜芸追问,声音有点发紧。
男人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把照片收起来,恶狠狠地说:“不关你的事!再不走,我就叫人了!”
这时,市场管理处的人正好过来巡逻。姜芸赶紧把手里的仿冒荷包、小满画的速写本递过去:“同志,这个摊位卖的是仿冒苏绣,还谎称是东洋监制,诋毁中国苏绣的名声,我们有证据。”
管理处的人看了看仿冒品,又看了看小满的画,皱着眉对男人说:“跟我们去办公室一趟,把你的货源、资质都拿出来!”
男人脸色惨白,还想争辩,却被管理处的人架住了。周围的人纷纷鼓掌,有几个之前买了仿冒品的人,也跟着去办公室退货。
“姜芸姐,你刚才看到那张照片了吗?” 王强凑过来,声音压低,“上面的嫁衣,跟你说的‘凤穿牡丹’好像一样!”
姜芸点点头,心里的疑惑越来越重。东洋丝绸不仅仿冒苏绣,还在找 “凤穿牡丹” 嫁衣,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是为了灵泉之源吗?
回去的路上,小满突然拉了拉姜芸的衣角,指了指速写本 —— 她在刚才画的摊位图旁边,又画了一个小小的图案:是男人袖口徽章的特写,下面还画了一个箭头,指向徽章上的一个小缺口。
“小满,你是说这个徽章有问题?” 姜芸问。小满重重点头,又在速写本上写了两个字:“见过”。
“你在哪里见过?” 王强凑过来问。小满想了想,在纸上画了一个工厂的轮廓,还有一个烟囱 —— 是之前被查封的东风山寨厂!
原来东洋丝绸和东风山寨厂早就有联系!之前王强偷卖的半成品,就是通过东风厂流到东洋商人手里的。姜芸攥紧速写本,指节发白 —— 这条线索,比找到仿冒摊位更重要。
回到合作社时,文旅局的张专员已经在等了。他坐在绣房的长凳上,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看到姜芸回来,赶紧站起来:“姜芸,有个好消息!省博物馆听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考察,主动提出可以把馆藏的‘凤穿牡丹’嫁衣借展,让考察团看看苏绣的传承脉络!”
姜芸心里一震 —— 省博物馆真的有 “凤穿牡丹” 嫁衣!而且还愿意借展!这不仅能让考察团看到更完整的苏绣技艺,还能让她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件嫁衣,找到灵泉之源的线索。
“真的吗?太好了!” 姜芸的声音都有点发颤。
“不过博物馆有个要求。” 张专员翻开文件夹,“他们希望你能帮忙修复一下‘凤穿牡丹’嫁衣的边角 —— 这件嫁衣的牡丹花瓣有几处丝线老化,博物馆的修复师没把握,知道你修复过《清明上河图》古绣,想请你出手。”
修复 “凤穿牡丹” 嫁衣?这正是姜芸求之不得的。她赶紧点头:“我愿意!只要能帮上忙,我一定尽力。”
张专员走后,绣房里的学员们围了过来。张桂兰拿着一个刚绣好的 “荷塘月色” 绣片:“姜芸姐,我们听说考察团要来,都商量好了,这几天加把劲,多绣点好作品,让外国人看看咱们的苏绣有多厉害!”
“对!” 小满也跟着点头,在速写本上写:“我画了很多卡通绣样,咱们可以绣点小挂件,让考察团带回去当纪念!”
王强也举起手里的笔记本:“我把苏绣的针法要点都整理好了,到时候可以给考察团讲解,让他们知道苏绣的讲究!”
姜芸看着眼前的学员们,看着绣房里一排排整齐的绣绷,看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丝线上,泛着金色的光,心里满是暖意。她摸了摸鬓角,那根淡了的白发,已经完全变回了黑色。
众匠之心,不仅能滋养灵泉,还能凝聚成一股力量,挡住所有的阴谋和仿冒。
只是,她心里还有个疑问:东洋丝绸手里的 “凤穿牡丹” 嫁衣照片,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会不会也想在借展的时候动手脚?
姜芸拿出灵泉使用手册,翻到那页只显现了一半的话:“灵泉之源,藏于‘凤穿牡丹’嫁衣之……” 她用指尖摸了摸空白的地方,好像能感觉到手册里藏着的秘密,在等着她去揭开。
晚上,合作社的灯亮到了很晚。学员们坐在绣绷前,手里的绣针上下翻飞,丝线在布上织出花纹,偶尔有人小声讨论针法,偶尔传来小满的笑声(她虽然不能说话,但会发出轻轻的 “咿呀” 声,像小猫一样)。
姜芸坐在最里面的绣绷前,手里拿着 “百鸟朝凤” 嫁衣的一角,仔细检查着绣工。她想起明天要去省博物馆看 “凤穿牡丹” 嫁衣,想起东洋商人手里的照片,想起灵泉池的微光,心里既期待又警惕。
明天,会是新的开始吗?她不知道,但她知道,只要她和学员们一起,守住苏绣的传承,就不怕任何困难。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嫁衣的凤凰翅膀上,羽尖的光泽,和空间里的灵泉池一样,温柔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