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论功行赏(1)-《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未时正,紫禁城内钟鼓齐鸣,净鞭三响,声震云霄。

  文武百官们早已得了消息,个个脸上带着压不住的喜气,按品级鱼贯而入,分列丹墀两侧。平日里肃穆的皇极殿,今日却弥漫着一种节庆般的兴奋。

  交头接耳的议论声如同蚊蚋,内容无不围绕着那个已传遍京师的消息——富士山上封狼居胥、马塔东京筑镇倭塔!

  大明日报特意用大标题详细描述了这两件振奋人心的大事,还配了绘图。

  “听说了吗?卢国公在倭人的圣山上立了碑!”

  “何止!俞提督更是在那京都筑了塔,把倭酋的脑袋都镇在下面了!”

  “了不得,了不得啊!这可是自唐太宗平定高句丽后,我华夏未曾有过的拓土之功!”

  “陛下驾到——!”

  随着司礼监太监一声悠长洪亮的唱喏,所有议论瞬间平息。百官敛容屏息,目光齐刷刷望向御道。

  只见天启皇帝朱由校(朱啸)身着玄衣纁裳,上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十二章纹,头戴十二旒冕冠,珠玉垂落,遮不住那双锐利而充满喜色的眼眸。他龙行虎步,沉稳有力地登上御阶,转身,拂袖,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无形的帝王威仪如同潮水般弥漫开来,笼罩整个大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震得殿瓦似乎都在轻颤,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激动。

  “众卿平身。” 朱由校(朱啸)的声音洪亮,带着显而易见的畅快,“今日突然召集大朝,别无他事,就是要与诸卿共享我大明将士,在万里之外的东瀛,为我大明建下的不世之功!”

  他目光扫过全场,看到了一张张因期待而泛红的脸庞,心中豪情更盛,微微侧首示意侍立在旁的王承恩。

  王承恩立刻上前一步,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展开了手中那道明黄耀眼的卷轴。他声音本就洪亮,此刻更是字字如钟,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辽国公卢象升、海军提督俞咨皋等奏报,东征大军,仰赖天威,将士用命,已于天启十五年八月初一,登临倭国富士山巅,立碑礼成,碑文曰‘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宣威异域,群夷慑服!”

  哗——!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功绩被正式宣读出来时,殿内仍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文官们捻须颔首,目露精光;武将们更是激动得拳头紧握,仿佛立碑的是他们自己。

  王承恩声音陡然再拔高一分,带着铿锵杀伐之气:“又报,海军提督俞咨皋,奉旨进击,于八月初十兵临倭都京都(诏称东京),十一日,斩首倭寇浪人三千于城南,筑七层‘镇倭塔’,以逆酋德川家光之首级永镇塔下!塔碑铭文‘马踏东京,镇倭于此’,倭人观之,股栗不敢仰视!东瀛战事,至此功成!”

  “好——!”

  “壮哉!壮哉!”

  “陛下圣武!大明万胜!”

  这一刻,什么朝仪规矩都被抛到了脑后,巨大的欢呼声如同火山喷发,直冲殿宇穹顶!

  多年的边患,沿海的荼毒,以及更深层次源自历史记忆的隐忧,仿佛都随着这“立碑”、“筑塔”的捷报烟消云散。不少老臣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搀扶着才能站稳。

  朱由校(朱啸)面带笑意,看着这沸腾的场面,心中亦是波澜起伏。他缓缓抬起手,虚按一下。

  沸腾的声浪迅速平息下来,但每一双眼睛都望向御座上的皇帝。

  待大殿重新安静,天启皇帝朗声道,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我大明铁律,亦是朕统御天下之基石!今日,朕便在这皇极殿,当着众卿之面,论功行赏,以酬我大明将士血战之功,以彰我大明赏罚分明之信!”

  他目光如电,扫过丹墀下的虚位(卢象升等人仍在东瀛未归),声音沉稳有力,开始宣读那份早已斟酌再三的封赏名单:

  “晋封国公者,二人!”

  整个大殿瞬间落针可闻。

  “卢象升!” 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统率东征,运筹帷幄,宣威富士,定鼎东瀛,功在社稷,彪炳千秋!加封——定国公(世袭罔替)!加太子太师衔!赐御制‘富士山铭功’纯金金牌一面!赏金币一千枚!银元一百万枚!”

  “嘶——” 尽管知道赏赐必重,但这“世袭罔替”的国公之位,加上太子太师的头衔和巨额赏赐,还是让满朝文武倒吸一口凉气。这意味着卢家一门两国公(辽国公可以由嫡长子承袭),恩宠已极!

  “毛文龙!” 朱由校继续念道,不给众人太多消化时间,“征战四方,平定奥羽,战功赫赫,勇冠三军!晋封——靖国公(世袭罔替)!加太子太保衔!赐御制‘犁庭扫穴’纯金金牌一面!赏金币五百枚!银元五十万枚!”

  又一位世袭罔替的国公!武将队列中,不少与毛文龙相熟的将领已是与有荣焉,满脸放光。

  “晋封侯爵者,四人!”

  “俞咨皋!” 朱由校的声音带着激赏,“统领水师,劈波斩浪,筑塔东京,威震群丑!晋封——平倭侯(世袭罔替)!加太子少保衔!赐御制‘镇倭塔勋’纯金金牌一面!赏金币五百枚!银元五十万枚!”

  “戚镇海!” 皇帝目光转向另一位海军将领的虚位,“练兵有方,肃清残敌,功不可没!晋封——伏波侯(世袭罔替)!加太子少保衔!赐御制‘海疆砥柱’纯金金牌一面!赏金币五百枚!银元五十万枚!”

  “郑芝龙!” 朱由校念到这个名字时,语气意味深长,“保障后勤,引导航线,于海路畅通亦有大功!改封——定海侯(世袭罔替),赐享国公俸禄!赐御制‘扬帆破浪’纯金金牌一面!赏金币四百枚!银元四十万枚!” 此举既酬其功,亦是对他海上势力的安抚与羁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