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四合院:斩断易中海的养老计划》

  李秀兰似懂非懂地问。

  “具体目的还不清楚,但绝对没安好心。”

  “以后别理他就行。”

  “要是他再来,直接拿棍子把他赶走,不用客气。”

  “也别怕——”

  “他没那个胆量。”

  江明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知道了。”

  李秀兰轻轻点头。

  两天后,街道办传来消息。江明下班后直接去了那里。

  办公室里,陈志诚和王主任正在等他。

  “小江动作真快,刚下班就来了。”王主任笑着起身迎接。

  “王婶,我是怕耽误你们时间。”江明笑着回应,“找你们帮忙查资料,我怎么敢怠慢。”

  寒暄过后,江明坐下。

  “你要找的关山,我们已经查到了。”王主任直截了当说道,“他是街道办最早的工作人员之一,不过十年前就退休了。”

  “十年前?”江明皱了皱眉。

  建国才十多年,这意味着关山只工作了一两年就离职了。

  “那时候街道办刚成立,管理还不规范。”王主任解释道,“最初由干部牵头,再邀请社区里有威望的人一起管理。关山就是最早的一批成员,当时年纪已经不小,工作两年后街道办步入正轨就退休了。”

  “他还活着吗?现在住哪里?”江明急切地问。

  “是否在世我不清楚,但这有他的个人资料和家庭住址。”

  王主任把桌上的文件推到江明面前。

  江明接过材料,认真看了起来。

  “关山是满族人?”

  他的目光停留在“民族”一栏。

  “没错,”王主任解释道,“京城还住着不少前清的后裔。”

  “他们一直住在这里。”

  “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搬走。”

  “街道办成立时,我们吸纳了一些思想开明、有威望的旗人协助工作。”

  “关山就是其中一位。”

  江明点了点头。

  这并不奇怪。

  满族统治近三百年,族人早已遍布京城。

  那些胡同里,隐藏着许多旧朝遗民。

  他们世代定居,早已融入本地。

  成为邻里间受尊敬的长辈。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自然包括他们。

  陈志诚指着档案说:“江明,关山的户籍还在。”

  “说明他还活着。”

  “你要找他,直接去就行。”

  “好。”

  江明记下地址,快速翻阅其他信息。

  相比聋老太太的资料,关山的档案要详细得多。

  从出生到现在,事无巨细都有记录。

  这位老人已七十多岁。

  正因为太详细,反而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江明匆匆翻完,合上档案。

  “陈哥,地址我记下了。但以我的身份单独拜访不太方便……”

  他笑着看向陈志诚。

  “哈哈,原来是这事,小事!”

  “走吧,我陪你去。”

  陈志诚爽快答应。

  江明点头致谢:“真谢谢你。”

  “还有王婶,希望你替我保密。”

  “这是我私下查的事。”

  “不想让别人知道。”

  王主任笑道:“没问题!”

  “放心,我不会乱说。”

  江明起身:“好,王婶,今天多谢你了。”

  “我还有事,先走了。”

  王主任笑着点头:“有空常来坐坐。”

  江明点头,与陈志诚一同离开街道办。

  ——

  南锣鼓巷不算大,也不算小。

  走一圈至少半小时。

  不过关山的家离街道办不远,两人骑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那是一座老旧的四合院,

  和江明住的类似,

  但规模更小,

  只住了几户人家。

  “请问关山是住这儿吗?”

  刚进院子,两人遇到一位推车的老汉,

  便上前询问。

  “你们找关山那老头?”

  “他早搬走了。”

  “几年前就不在这儿住了。”

  老汉回答。

  “几年前就搬走了?那他现在住哪儿?”

  江明急忙问。

  老汉打量两人,皱眉道:“你们找关老头干什么?”

  “我们是街道办的,关老爷子以前也在街道办工作。”

  “有些事情想请教他。”

  陈志诚拿出证件。

  车夫一看到证件,立刻露出笑容:“原来是街道办的同志!”

  “刚才没认出来,真是对不起。”

  “警惕性高是好事,换作是我也会这样。”

  陈志诚收起证件笑了笑。

  老车夫连连点头:“关老爷子具体搬到哪儿我真不清楚。”

  “听说是去儿子家了。”

  “他老伴几年前去世了,没人照顾。”

  “估计是搬走了。”

  江明问:“知道他儿子住哪儿吗?”

  车夫摇头:“只知道他儿子在东大门有间铺子,可能就在那儿。”

  ——

  “东大门?谢谢了!”

  江明暗自叹气,绕了一圈还是指向东大门。

  更糟糕的是,人说不定根本不在那儿。

  走出院子,陈志诚也一脸无奈:“没想到找到这儿他又搬走了。”

  (后续章节预告略)

  “要是去了别处,我可真没办法了,恐怕帮不上忙。”

  江明笑着摆手:“陈哥说哪的话。”

  “你能陪我走这一趟,我已经很感激了。”

  “剩下的我自己慢慢找吧。”

  “还是那句话,这事一定要替我保密。”

  “改天有空,我请客吃饭。”

  陈志诚拍着胸脯说:“你放心,我这人嘴严。”

  两人相视一笑,又一起走了一段路。

  到家后便各自分开。

  ——

  “江明,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推开门时,天已经黑了。

  冬天白天短,屋里早就亮起了灯。

  李秀兰准备好了饭菜,焦急地等着他回来。

  再晚一点,饭菜就凉了。

  “今天有点事耽搁了。”

  见她往盆里倒好热水,江明洗了手,坐到饭桌前。

  “事情办妥了吗?”

  李秀兰利落地摆好碗筷,坐在他对面。

  “还没,可能还要忙几天。”

  “不过不急,慢慢来也行。”

  “来,先吃饭吧。”

  江明对她笑了笑。

  这事确实有点难办。

  好在不算太麻烦。

  关键是打听到东大门的消息——那是范金管的地盘,还有那位李主任,或许能帮忙。

  只要关山还在东大门活动,总有办法找到他。

  如果出了那个范围,那就真的难办了。

  现在也只能靠运气了。

  ——

  接下来的日子,江明照常上下班,系统里开出的都是些生活用品,比如油盐酱醋之类的。

  看着庄园空间里堆满的物资,光靠他和李秀兰两个人根本用不完。江明想着,这些东西要是拿出去,足够李秀兰开个小店了。

  最近院子里异常安静。

  就连平时爱找麻烦的许大茂也没再来烦他,更别提傻柱和易忠海那几个了。要不是每天上下班还能看见他们从家门口经过,江明都快以为这些人消失了。

  倒是住在对面的闫富贵最近格外活跃。

  可能因为两家门对门,江明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他哼着小曲,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这天,江明刚进院子,又看见闫富贵一边唱着跑调的京剧,一边擦洗他的宝贝自行车。

  “三大爷,看您这么高兴,是不是遇上什么好事了?”江明随口问道。

  “哪有什么好事,就是去街道办走了一趟!”闫富贵压低声音说。

  去街道办?

  江明立刻明白了。

  要么是这家伙升职了,要么就是他暗地里告了易忠海一状,说不定能把他扳倒。

  不管怎样,对闫富贵来说都是好事。

  “原来是这样,那恭喜您了!”江明笑了笑,转身要走。

  可才走了两步,闫富贵就拉住了他。

  “哎,等一下!”

  “小江,听说你明天休息?秀兰说你之前买了鱼竿,要不要一起去钓鱼?”

  钓鱼?

  江明转过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你确定……真的只是去钓鱼?

  “明天我有事,可能去不了。”

  “改天再约吧。”

  江明其实挺想去钓鱼的。

  但想到聋老太的事情还没解决,他就没什么心情。

  明天他得去东大门一趟。

  “那好吧,下次再约。”

  闫富贵有些遗憾地说。

  他邀请江明去钓鱼,绝不仅仅是为了钓鱼。

  院里就数他最清楚江明和街道办王主任的关系,心里自然另有打算。

  如果江明肯帮忙……

  别说二大爷了,连一大爷的位置都有可能拿下。

  现在只能看着他回去了。

  江明刚走到门口,还没进屋,就听见林婶的声音从院里传来。

  “哎哟……东旭媳妇,天都快黑了,你要去哪儿?”

  江明回头一看,正好看到秦淮如拎着包袱从中院走出来。

  秦淮如对上他的目光,赶紧躲开,显得有点慌乱。

  她快步走到林婶身边。

  “好久没回娘家了,趁现在还有时间。”

  “回去看看!”

  秦淮如笑着说。

  “这时候回去,来得及吗?”

  “到家天都黑透了吧?”

  林婶问道。

  “应该能赶上,还有一班车。”

  “到家正好,不会太晚。”

  秦淮如回答。

  “那路上小心点!”

  “真不明白你,天都黑了还往回赶。”

  “虽说你家离这儿不远,但毕竟是晚上,白天回去不好吗?”

  林婶又唠叨了一句。

  秦淮如只是笑了笑,没有回应。

  江明的目光似乎还在她身上,秦淮如微微点头,快步走出了四合院。

  “林婶,你就别说了。”三大妈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笑着说,“这个时间赶回去,肯定是遇上急事了。”

  “说得对!”林婶轻轻拍了下自己的脸,“今天是我多嘴了。”说完笑着走了。

  秦淮如突然回家?江明心里起了疑问。明天本来是休息日,按理她应该留在院子里才对。除非……她打算明天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