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你降你的诏,我烧我的碑-《我在后宫开冥途》

  子夜三更,残月如钩,悬在紫禁城的檐角之上,冷光洒落,像一层薄霜覆在焦土上。

  沈青梧仍枯坐于院中,发梢又白了一寸,仿佛被无形的寒气一夜抽尽生机。

  她已记不得自己为何守在此处,只觉心口那枚“生”字印记如冰裂般刺痛,每跳一下,便有一道无声诏文自天而降,烙入骨髓。

  一道,两道……九道。

  那些诏文不显于形,却刻在魂魄深处,字字如刀,割开她与冥途之间的契约之线。

  她猛然惊醒,冷汗浸透单衣,指尖颤抖地抚过唇角——方才梦中,九重天上雷声滚滚,云层裂开一道金痕,一道金篆诏书浮现虚空:

  “判官违契,当削其名。”

  话音未落,她掌心那道银纹骤然黯淡,几乎熄灭,如同风中残烛,摇曳欲散。

  那一瞬,她听见了千万魂灵的呜咽戛然而止,像是被一只巨手扼住了喉咙,彻底失声。

  烬瞳疾步上前,手中石烬碑嗡鸣不止,他眸光凝重:“银符无光,已有三处冤魂失语。它们……再也无法向你开口了。”

  沈青梧闭目,指节掐进掌心,逼出一丝清醒。

  良久,她低语,声音轻得像一片落叶坠地:“不是它们失语……是律被改了。”

  真正的律法不会无故崩塌,唯有源头被人动了手脚,才会让契约反噬,让魂语断绝。

  她睁开眼,眸底寒光乍现——有人在篡改地府律令,借天命之名,行诛心之实。

  翌日朔日,天刚破晓,紫禁城上空忽起异象。

  一道半透明的诏文凭空浮现,悬于太和殿顶,墨迹如活蛇游走,扭曲盘旋,最终凝成一行森然文字:

  “沈青梧,逆律者,削籍除名。”

  宫人往来如常,无人抬头,无人察觉。

  唯有她与烬瞳立于偏殿檐下,仰望着那虚空中漂浮的伪谕,心头如压千钧。

  “这是‘魂诏蚀心’。”烬瞳沉声道,“以假天命侵扰真契,若你不信,银焰将永熄;若你动摇,魂基必溃。”

  沈青梧却不怒,也不惧。

  她凝视那诏文良久,忽然冷笑:“天降诏?呵……雷都不肯响一声,哪来的天意?”

  她话音未落,脚下银符微颤,竟自动碎裂重组,拼出一个清晰的“西”字。

  与此同时,万魂碑灵石言的声音自虚空间浮现,低沉如古钟回荡:“诏自西来,源在旧藏。”

  她瞬间明白——那不是天降神谕,而是人为栽赃;不是地府裁决,而是有人盗用冥律之名,妄图将她抹杀于无形!

  “去文渊阁地库。”她转身就走,步伐坚定,裙裾划过青石,带起一阵尘烟,“找三十年前的地府往来牒文。”

  文渊地库深埋宫城西隅,终年不见日光,阴冷如墓。

  厚重的铜门开启时,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卷宗堆积如山,层层叠叠,皆是王朝秘辛与阴阳往来的记录。

  沈青梧以血滴于指间,施展魂契同感,一页页翻阅泛黄纸张。

  血丝渗入纸背,刹那间,无数残魂低语涌入脑海,纷乱如潮。

  忽然,一卷《边墙律报》映入眼帘。

  她拂去尘灰,目光一凝——

  “永昌三年,执律官天笔翁谏言‘赦罪即乱律’,请废人间代判之权,未准。后贬谪边荒,不知所踪。”

  沈青梧呼吸一滞。

  天笔翁……竟是地府旧臣!

  且曾力主废除“代罪判官”之制,认为凡人执冥律,必生祸乱。

  此人若尚在世,必视她为逆律之首恶!

  正欲继续深查,整座地库突起寒风,阴风穿壁,卷起漫天尘纸。

  四壁石砖竟浮现出九道虚影诏文,墨色浓黑如血,齐声宣判,声震魂魄:

  “逆律者,当诛!”

  那声音并非来自耳畔,而是直接响在识海之中,如九重雷劫轰击神魂。

  沈青梧踉跄后退,心口银焰剧烈跳动,几乎要破体而出。

  她喉头一甜,一口鲜血涌上,又被她生生咽下。

  烬瞳怒喝一声,高举石烬碑,碑身燃起幽蓝火光,硬生生挡住那九道虚影的侵蚀。

  石言怒吼:“此地已被种下‘伪天命印’,他们早有准备!速离!”

  沈青梧咬牙撑起身子,指尖死死抠住那卷《边墙律报》,将其卷入袖中。

  她最后回望一眼这阴森地库,眼中寒芒如刃。

  有人在背后织网,以天命为线,以律法为饵,等她自投罗网。

  可她从来不是猎物。

  她是执刀的判官。

  回程途中,马车颠簸,窗外夜色沉沉。

  她靠在角落,闭目调息,心口剧痛未消,脑海中却忽然闪过一段模糊的画面——

  荒庙,雨夜,油灯将熄。

  一位苍老的身影跪坐在蒲团上,将一枚玉锁放入她掌心,声音沙哑而沉重:

  “若有人以‘天命’压你,切记——”

  话未说完,画面骤断。

  沈青梧猛地睁眼,呼吸微滞。

  那枚玉锁,如今正藏于她贴身暗袋,冰冷如初。

  子时的风,穿廊过殿,卷起残叶如枯蝶乱舞。

  马车早已停在通幽小径尽头,沈青梧独自立于宫道中央,夜露浸透裙角,她却恍若未觉。

  方才那抹记忆碎片,像一把锈刃插进神魂——荒庙、雨夜、油灯将熄,老判官跪坐蒲团,掌心托着一枚温润玉锁,声音沙哑如裂帛:“若有人以‘天命’压你,切记……真正的律,不在天上,而在地下。”

  话音未落,忘蜉振翅掠过虚空,薄翼轻颤,竟带起一阵灰雾般的涟漪。

  那一瞬,画面崩碎,连同那段话的尾音,尽数化作飞灰,消散无痕。

  她猛地抱住头,指节深陷鬓发,喉间溢出一声压抑的闷哼。

  不是失忆的痛,而是被强行剥离真相的撕裂感。

  仿佛有谁,在万年前就布下罗网,连她的记忆都成了可篡改的文书。

  “我不是要推翻律……”她喃喃低语,嗓音破碎如砂石摩擦,“我是要守住它该有的样子。”

  风忽然止了。

  她缓缓抬头,目光穿过重重宫阙,落在远处那座高耸入云的建筑上——通冥台。

  那是皇帝萧玄策耗三年心血所建的祭坛,据传能沟通阴阳,引冥气入世。

  而今,台顶铜铃无风自响,一声、两声……九响齐鸣,银光自塔尖荡开,如水波涟漪,悄然笼罩整座皇宫。

  她瞳孔微缩。这不是地府的召令,是人为的仿律之阵。

  他们在模仿冥途,妄图以帝王之力重塑审判权柄!

  怒意骤燃,却未失控。

  沈青梧反手抽出鬓边金钗,寒芒一闪,利刃划破腕脉。

  鲜血滴落,砸在青石之上,竟不四溅,而是被地面一道隐现的银纹尽数吞噬。

  刹那间,银符亮起,光芒由弱转盛,如同沉睡的龙睁开了眼。

  整座皇宫的地脉律网为之共振!

  墙角砖缝中浮现出细密符线,宫灯焰心泛起幽蓝,连远处守夜太监手中的灯笼都忽明忽暗,仿佛有无形之律正从地底苏醒,回应她的血契。

  她仰首,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字字如钉,凿入天地:

  “既然你们要删我名字……那我就用自己的血,写进地府的律里。”

  话音落下,心口那枚“生”字印记猛然炽热,冰裂纹中,第一道伪诏浮现——“判官违契,当削其名”。

  但这一次,它没能烙入魂魄。

  银焰自内而外爆发,逆向灼烧!

  伪诏扭曲挣扎,如活物嘶吼,终化作一缕黑烟,袅袅消散于夜空。

  天地一静。

  仿佛某种禁忌被打破,某种规则被重写。

  镜头拉远,越过宫墙千重,直抵西山深处。

  那里,一座漆黑高台自地底缓缓升起,通体无门无窗,宛如巨碑倒立苍穹。

  天笔翁立于台顶,白发狂舞,手中一支乌沉长笔蘸满殷红,正于虚空书写。

  他眸光冰冷,一字一顿:

  “九诏已启,你逃不过天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