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降三级留任-《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他与李世安无冤无仇,但之前毕竟是想靠着打压李世安获得清文宗好感,

  话已经说出去了,就不能让李世安轻易化解,至少也要坚定的表明立场。

  不能让清文宗看低了他。

  也要继续在清文宗面前继续保持存在感,于是说道:“这三份奏折,虽然都说了李家没有造反,也忠于朝廷…”

  “可是李世安办洋务这是事实!”

  穆阴抓住清文宗的偏好重点,继续表现自己排外的立场,说:“奴才以为,李家这次虽守城有功,但功过相抵即可…”

  “穆中堂此言差矣!”穆阴的目的是讨好清文宗,以及打击祁寯藻,可是也无意之中得罪了赞同洋务的六王爷。

  六王爷不等穆阴继续说下去,打断道:“功是功过是过,何来相抵?”

  “李家的洋务产业,本来就是先皇特许,从来就不存在什么过错!”

  “还有,现在大敌当前,即使是肃统领下去,也需要依赖李家平乱…”

  “另外,年年战乱,国库资金早就空虚了,围剿太平军尚且资金不足…”

  “……”

  六王爷逮住穆就是一通数落,穆阴刚张口又打断,说:“皇上,臣弟以为,李家当赏!而且树立典型,重赏!”

  “六弟,这是为何?”这个时候,清文宗能力不足再次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好在他不耻下问。

  六王爷也不客气,主动解释道:“因为钱粮!也因为千金买马骨!”

  六王爷一针见血的指出重点,清文宗现在正头疼钱粮之事。

  虽然早就下令各地自办团练。

  可是团练限制条件太多,一直以来吃力不讨好,向来不见奖,只有罚…

  也就是你办的好是应该的,保护地方治安人人有责,你是保护自己。

  办的不好,你就是失职,会受到处罚的,这是费钱费力不得好的差事。

  所以,团练大多是样子货。

  现在就需要一个奖赏,让这些地方团练看到有利可图,这个利不是钱。

  而是名和权!

  毕竟朝廷一分钱不花。

  都是地方乡绅自费组建的乡勇。

  树立了典型,才能让各地团练官更加卖力,更加尽职尽责的杀敌立功。

  祁寯藻此时也出列补充道:“皇上,奴才也觉得六王爷所言有理…”

  “咱们的重点是剿灭太平军,是洪某人,腾不出更多兵力和钱粮…”

  “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家团练,有李家为榜样,不怕其他人不出力!”

  “同时,李世安也是您钦点的状元,李家团练的成功,离不开您的支持!李家打了胜仗,也是您慧眼识人!”

  紧接着其他人也纷纷发表意见。

  至此,包括穆阴也不好再说李家不好了,不仅他与李家无冤无仇,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无需再跑对立面。

  “那好,就按诸位说的办…”清文宗见到大家意见一致了,他也改变了想法,于是问道:“你们说说,怎么赏?”

  其他都是虚的,让清文宗改变主意的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真的缺钱。

  二是祁寯藻说李世安的成功,是他慧眼识人,有着他的功劳在。

  这让一向打着四无标签的皇帝怎么能不心动?这可是自己正名的好机会。

  清文正话音刚落,下面的人开始一个个提议,无非就是正六品主事。

  从五品翰林院侍讲。

  有些还奖赏金银之类的。

  清文宗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只能再次看上自家聪明的六弟。

  六王爷也没有迟疑,毫不犹豫的扫视众人,最后说道:“皇兄,既然要千金买马骨的效果,那就不能太过于小气!”

  “臣弟以为,应当直接封正五品翰林院侍讲,另加勉励文书…”六王爷说到这里停顿一下,“至于金银就算了!”

  “李家不缺钱,赏的少了那就有些侮辱对方,国库困难,也不能赏多了…”

  “另外,如果开了头,其他的团练也要银两怎么办?这与初衷不符!”

  “咱们的目的无非就是,花最少的钱粮,甚至是不花钱就能平叛…”

  “嗯,六弟所言有理!”清文宗点点头说道:“那就按六弟说的办!”

  “说完了李世安,那么办事不利的巡抚杨鸣鹤、提督穆福兴如何处置?”

  “这好办!”六王爷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这两人的错误指挥,造成靖江再次发生大规模起义和省城被围,应当重罚,”

  “但考虑客观因素,以及临阵换将带来的不利因素,臣弟建议,给予二人降三级原职留任,让二人将功折罪!”

  “降三级的处罚,是不是太重了?”收了二人好处的穆阴忍不住站出来说道:“兴安起义,明显是太平军早有预谋。”

  “百越前绿营提督向荣,抽调走了大部分精锐去围剿太平军,后续的杨鸣鹤与穆福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他们顾头不顾尾也是形势所逼…”

  “降三级没得商量!“六王爷直接打断穆阴道:“办事不利就得处罚!”

  “军队糜烂无能,他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杀鸡儆猴!”

  “另外,本王爷也不是没有给他们机会,虽然降级了,但也原职留任!”

  “只要他们老老实实配合肃中堂清剿天地会、太平军,复职指日可待!”

  六王爷这是典型的打一棒子再给一个糖,不会一棍子把人打死。

  见到六王爷态度坚决,清文宗也是点头赞赏,穆阴也就不再说什么。

  他虽然收了钱,但也已经尽力了,只能在心中暗叹,“你们自求多福吧…”

  军事会议就这样定下了,不管是荆楚江城重镇的调兵遣将,还是百越战事,都在当天下发圣旨公文,安排了下去!

  肃顺这个钦差,南下百越之前,还接受了清文宗的单独召见。

  李世安的调查结案、立功晋升奖赏,以及杨、穆二人降职留任处罚,都由肃顺这个新的钦差大臣一并过去传达。

  ……与此同时。

  百越提督穆福兴一行人,在左江一带围剿天地会,刚取得了一些成效。

  成效并非纯粹的军事行动,而是百越按察使劳崇光,成功招降了张国梁。

  还来不及庆祝,就收到了巡抚杨鸣鹤的求援信,这让穆福兴犹豫不决。

  他这边本来就兵力紧张,好不容易占据了优势,如果分兵回援,不仅优势不在,恐怕还会让局势再次糜烂。

  但如果不回援,一旦省城被破,他也难辞其咎,至少也是官职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