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衣锦还苏-《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起义军撤军之后,谨慎的冯南干也没有去追击,只是派人去苏州联络。

  赵烈文回复也很简单。

  坚守岗位,静待通知。

  赵烈文也在静候李世安的回来,即使杨云骧与夏雪宜回来之后。

  他也没有第一时间安排出兵。

  只是按照李世安的吩咐,给死者家属送去抚恤金,给士兵下发军饷奖金。

  同时,也按照李世安提出的预备役计划,在李世安出兵之后,

  让他的姐夫周腾虎,

  把按照李家军要求训练的地方团练,及时补充进入夏雪宜的步兵营。

  周腾虎,常州人。

  林忠公在世时,曾邀请他当幕僚。

  但是因为父亲去世,未能成行,在此之前,从事盐运生意。

  此时,他以善于理财闻名。

  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合格的幕僚,并且军事能力也不错。

  没有李世安的情况下,

  是他先加入湘军曾某人麾下的,而后赵烈文在他的引荐下,才加入。

  现在因为年轻异常的李世安突然崛起,年轻的赵烈文顺势提前出山了。

  当然,这也是巧合。

  李世安正好是他们的父母官。

  李世安的军饷现在只需赵烈文负责的银元和江南财政即可满足。

  周腾虎负责的以盐代饷业务,以及厘金制度,比湘军还早一步用上了。

  也就是说,

  李世安的四营绿营兵,与三千团练已经不需要李世安与李家补贴了。

  这个包括武器采购。

  李世安与李家的钱财,则重点用在了百越工业发展,与武器研发。

  夏雪宜回到苏州,得知了马上要进攻魔都等地,第一时间让周腾虎当副手,帮助这些“预备役”士兵融入桂军体系。

  一转眼,

  融合训练就过了七天。

  ………

  七天后,

  苏州阊门外码头,

  一队甲胄鲜亮的绿营兵分列官道两侧,旌旗上“李”“向”“张”“邓”等字猎猎作响。

  唐龙的两个骑兵营,警惕的在数公里外游走,采取了一级警戒。

  原因吗?

  他要迎接与护卫李世安。

  同时也在护卫这些迎接之人。

  只因此时,整个江南主要军政大员几乎都在,可见这次安全系数多高。

  与上次李世安赴任江南巡抚不同,上次江南布政使吉尔杭阿位居首位。

  这次他的前面有两个人。

  分别是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向荣,与新任两江总督怡良。

  与他几乎同在第二排的,还有江南提督邓绍良、总兵张国梁。

  按察使等人都得继续靠后。

  赵烈文因为是李世安的幕僚,在迎接李世安这件事情上,勉强靠前。

  “来了!”

  随着士兵快马通报,两个年逾花甲的高官,本能的整理了一下衣物。两个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各自心中的好奇。

  他们之所以主动过来“迎接”。

  一是,在未来不短的时间,他们三方会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合作。

  二是,怡良新上任,与向荣,也借着这次机会碰个头。

  怡良不是杨定文,

  他可是加了兵部尚书衔的,与向荣、李世安同为从一品。

  三个从一品官职,其实都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但是又互相关联。

  政务上,两江总督怡良,是可以节制李世安这个江南巡抚的。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上级。

  当然,前提条件是,李世安是普通巡抚,从二品或者加兵部侍郎衔。

  比两江总督低一级。

  可李世安是整个大庆帝国少有的特例,他直接加了兵部尚书衔。

  在李世安之前。

  只有西域省的巡抚出现过。

  那是边疆省份,少数民族地区,大庆朝廷实控时间不长的时期。

  给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是为了更好的震慑地方。

  可李世安,现在因为清文宗看中,当了一个不是总督的总督。

  尤其是被安排了钦差大臣身份。

  在军事上,

  李世安节制三省兵马大权。

  在三人之中最高。

  向荣这个只负责江南大营的军事钦差,某种程度上也受李世安节制了。

  在政务上,

  怡良不是钦差,但是地位最高。

  不多时,仪仗队出现,

  待到八抬大轿稳稳落下,轿帘掀开,身着仙鹤补服的李世安稳步走出,

  腰间悬挂的玉佩,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一等伯爵的特制龙形玉佩。

  剑眉星目,

  气度沉稳中透着少年英气。

  这是一众江南高官对年仅二十岁的李世安,如此年轻就担任江南巡抚兼兵部尚书衔、钦差大臣的直接印象。

  一身戎装的向荣率先一步上前,抱拳躬身:“李中丞!老夫向荣。”

  抬眼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眼前的年轻人比自己长孙还小几岁,

  却已封疆拜爵。

  思绪一闪而逝,继续说道:

  “现忝任江南大营钦差大臣,接皇上玺书传令,特率诸将恭迎钦差!”

  他刻意加重“钦差”二字,

  既是强调圣命,也暗含对李世安屡次破格提拔的微妙感叹。

  向荣余光扫过周围将领,见他们虽躬身行礼,眼中却也难掩诧异。

  很显然,李世安年轻的可怕。

  却隐约地位最高。

  这些人不诧异感慨才怪,

  哪怕是在李世安手下任职数月的江南布政使吉尔杭阿等人也是如此。

  “老夫相信,有李大人出马,魔都匪患指日可平,江南长毛也再难逞强。”向荣神色复杂的说着试探的话语。

  他心里清楚,

  这少年钦差的任命背后,是清文宗对江南官场的不满与破局决心。

  李世安的成功与快速崛起,其实无一不是在打他们这些老一辈的脸。

  好在他心态不错,

  愿意自降身价过来试探虚实。

  李世安为人表现的一向谦虚谨慎,眼见向荣如此,赶忙拱手还礼:

  “向帅您太客气了。”

  “你我同为钦差大臣,您又是长者前辈,世安可当不得您如此恭迎。”

  “皇上任命世安为钦差大臣,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向帅分忧而已!”

  “世安的职责在于剿灭魔都小刀会,在于江南的民政事务上——。”

  “至于江南长毛——。”

  “还得向帅、琦帅与怡制台——。”

  他语气谦逊,却暗含锋芒——这是在提醒向荣,自己虽年轻,却与他平级。

  同时单刀直入的说明。

  你负责你的事,我负责我的事。

  金陵太平军,是你们的事。你们别插手我的事,我也不会插手你们的事。

  李世安有系统,有底气。

  从来不需要高调傲慢来显示身份。

  需要以高调、傲慢来显示身份的人,其实本质上,也是自卑的。